光帆,人類探索宇宙之翼

2020-12-03 薛丁格的數碼科技

光帆,又稱太陽帆,是一種把太陽光作為動力,驅動太空飛行器執行任務的系統。

這裡利用的是太陽光光壓作用產生的動力,而不是太陽能發電產生的動力。

當然這裡說的太陽光,不僅僅指太陽系的太陽,而是指宇宙中的一切能發光的恆星。

最早的光帆技術,應用在日本的金星探測器「伊卡洛斯號」(IKAROS)上。

IKAROS,全稱Interplanetary Kite-craft Accelerated by Radiation Of the Sun,翻譯出來是:依靠太陽輻射加速的星際風箏,人如其名,它是由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開發的試驗性太空探測器,是世界第一個成功在行星際空間運作的太陽帆,2010年12月8日,IKAROS 在距離金星8萬公裡處掠過。而它的名字取名自希臘神話中的人物伊卡洛斯。

它的作用原理就像大海上航行的風帆,藉助巨大的薄膜鏡片,以太陽的輻射壓作為太空船推進力。

雖然輻射壓非常小,但是由於太空飛行器本身重量不大,並且宇宙中大部分幾乎是真空狀態,

光壓輻射已經足夠提供飛行動力。理論上,只要有光照射的地方,太陽帆就能一直運作。

致力於探測火星和太陽系其他天體、尋找近地天體和外星生命的美國非營利組織行星學會,在2015年發射了光帆一號,驗證光帆飛行技術可行性。

2019年6月2日,行星學會藉助埃隆馬斯克公司SpaceX的獵鷹重型火箭發射升空光帆二號進行試驗,它的太陽帆展開之後有32平米大。

太陽帆目前的應用主要在以下三個方面。

1、為衛星提供動力

配備了太陽帆的衛星,可以定位到地球和太陽的同步軌道上,並保持相對靜止。

2、軌道修正

適用於星際飛行中的軌道修正。飛往水星的信使號探測器便利用了其太陽能電池板上所產生的光壓來進行軌道修正。它的原理是通過改變太陽能電池板和太陽之間的相對角度,進而調整輻射壓的大小,精確修正軌道方向,節省大量飛行燃料。

3、最終目的就是為星際航行提供動力

類似於日本的金星探測器「伊卡洛斯號」,技術成熟之後,人類探索宇宙的腳步會向銀河系更深處邁進。

相關焦點

  • 《暗黑破壞神3》宇宙之翼獲取攻略 宇宙之翼獲得技巧詳解
    導 讀 宇宙之翼是《暗黑破壞神3》中玩家可以免費獲得的翅膀之一,它的模型上邊閃爍著星光,十分適合用來收藏,下邊就給大家帶來暗黑破壞神3宇宙之翼獲得方法一覽,
  • 光帆二號成功揚帆首航,距離星際遠航還有多遠?
    最近,人類史上第二艘太陽帆太空飛行器——光帆二號,在近地軌道空間成功演示,再次激起人們「出徵大海星辰」的道道雄心。到底哪種星際飛船,最有可能率先實現星際遠航?
  • 不是光帆,不是外星飛船,第一個星際來客或是神秘的宇宙氫冰山
    來自耶魯大學和芝加哥大學的兩位科學家認為,在黑暗無垠的太空中可能也飄蕩著神秘巨大的宇宙冰山,只是這種冰山並不是由水凝凍的冰組成,而是分子雲中的另一種物質。看到這裡,有人可能會憑空產生一種焦慮了,這些冰山會不會來撞擊我們呢?
  • 一次以太陽能為動力的宇宙航行
    克卜勒曾想像過去探索星空:「只要船或帆能適應天上的微風,就一定會有人無懼無垠的天際。」畢竟在16世紀和17世紀,船舶很常見,它們由風驅動,而太陽的熱則是風的成因之一。得益於尼古拉·哥白尼的理論與探索,在克卜勒生活的時代,人類已經開始了解我們是生活在一個圍繞著一顆恆星轉動的行星之上的。那麼,克卜勒想像人類在星空中航行或許可以說是自然而然的了。
  • 霍金去世:輪椅上度過一生,卻帶領人類走向宇宙
    他提出宇宙大爆炸自奇點開始,時間由此刻開始,黑洞最終會蒸發,在統一20世紀物理學的兩大基礎理論——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和普朗克的量子論方面走出了重要一步。雖然他不能寫字,而且談吐不清,但是他的思維卻遨遊到了宇宙之間。霍金曾表示,應該用科學來揭開宇宙的奧秘:「我認為,我們將來的確會了解宇宙的起源和結構。事實上,現在我們已經接近實現這個目標。在我看來沒有任何現實方面能夠超越人類的思維」。
  • 一個探索宇宙的大膽想法
    可憐,卑微的人類。 人類一直以為自己是宇宙的中心。這種想法自古就有,儘管目前人類對太空的理解取得了巨大的進步,但仍然存在很多知識盲點。 第一個盲點就是,我們才發現星際物體穿越太陽系。科學家認為它將穿越整個宇宙,進行一個永恆的旅行。 星際彗星2L/鮑裡索夫的發現。望遠鏡工程師同時也是業餘天文學家——熱納迪·鮑裡索夫在一次恆星聚集中發現了它,並以他的名字命名了這顆星際彗星。
  • 人類探索宇宙奧秘幾多驚喜
    新華社北京11月5日電 題:人類探索宇宙奧秘幾多驚喜  新華社記者王昆、劉欣  「用星系自轉曲線可以偵測到暗物質。」「引力波是一種探索宇宙的理想工具。」「詹姆士·韋伯太空望遠鏡何時升空?」……在剛剛結束的2018騰訊WE大會上,世界頂尖科學家闡釋了人類探索宇宙的先進方法、技術和工具,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可以揭開宇宙神秘面紗。  宇宙中是否存在額外維度和暗物質?  從目前的觀測看來,人類生活在一個均勻的,各向同性的三維空間加上一維時間,即四維時空中。
  • 霍金的光帆飛行器以1/5光速飛向半人馬座,最後的結果很可能是屍骨...
    其結論是:宇宙塵埃是恆星際準光速飛行的重大威脅,因此飛船必須考慮適當的防護措施。 此外,技術可行的防護措施並不能完全避免足以毀滅飛船的災難性碰撞的發生。數十億年前,創造太陽系的超新星爆發將一批塵埃散布到太陽系周圍,此外還有其他一些宇宙物理過程把單原子散布在恆星際空間。 於是,研究團隊分別研究了塵埃和單原子的威脅。
  • 趣答人類為何要探索宇宙?
    人類為什麼要研究宇宙呢?一,「地球是人類的搖籃,人類不會一直生活在搖籃中」齊奧爾科夫斯基。好奇和探索是人類的天性,在探索宇宙中人類能得到快樂和滿足,快樂和滿足難道不是人類的終極追求目標?(面對熵增定律,停滯不前就是退步)四,熵增是宇宙的終極命運?
  • 「時空之眼」點亮冬日成都之夜,來,一起探索宇宙的奧妙
    昨天晚上,成都遠洋太古裡漫廣場上,一件名為「時空之眼」的藝術作品被正式點亮,耀動的光芒以變幻的節奏傳遞著來自宇宙的「問候」,也點亮了人們對美好未來的希望。而成都遠洋太古裡的「留步·放想」冬季主題活動也拉開帷幕,五件藝術作品將浩瀚宇宙的經典元素一一呈現,營造富有科幻感的節日氛圍,在這個冬季引領公眾一道探索人與宇宙之間的關係。
  • 「霍金與喬治的宇宙」科普展登陸長沙 我們去太空探險吧
    ,穿越由裝置和多媒體藝術所構建的沉浸式宇宙場景,接受「宇宙從何而來?」展覽由科學家的書房、八大行星、太陽系光波球池、踏入月球、引力場域、時空隧道、逃離黑洞和光帆漫步等9個展項構成。絕妙的光影配合,天馬行空的創想,恰到好處的科技融合,走進每一個場景都好似打開了一個不可思議的奇妙宇宙世界。博物館中廳設置了中南傳媒科普小課堂等互動展項,觀眾不僅可以在這裡參與手工、繪畫、科學實驗等公益體驗課程,還能製作自己的宇宙光帆,遨遊外太空。
  • SpaceX 下周將發射光帆二號 「太陽帆」
    IT之家6月21日消息 據國外媒體報導,下周SpaceX公司的獵鷹重型火箭將執行第三次發射任務,而這枚火箭發射的太空飛行器中包括一個巨型太陽帆,這一太陽帆被命名為「光帆二號」。光帆二號的製造者是空間倡導組織「行星協會」,光帆二號將利用太陽光照提供動力在太空中飛行。
  • 人類對宇宙奧秘的探索,是一場關於時空的追尋
    數百年來,人類從來沒有停止對天空和宇宙的探索,從「日心說」到「宇宙大爆炸」,這不僅是一場對行星與恆星探索,更是一場對宇宙起源、時間歷史的偉大追尋。從人造衛星升空到月球漫步再到火星探測,這是人類對無垠宇宙的憧憬、也是對未知空間的嚮往。
  • 一本人類宇宙探索的百科全書 《DK太空之旅》
    今天科學家們探索的重點是什麼?未來你可以在哪裡預定一趟太空旅程?而人類又將如何在火星上定居?這些問題的答案你都可以在本書中找到。 作為紀念登月50周年而特別推出的一部太空科普,《DK天空之旅》由太空科普作家、BBC科學頻道的知名媒體人薩拉·克魯達斯編寫,以「飛向月球」、「阿波羅11號之後」以及「新時代的太空之旅」三個部分全景講述了人類宇宙探索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 離星際旅行更近了一步,石墨烯光帆在微重力試驗中獲得成功
    那麼人類該怎麼做呢?答案可能是光帆。任何太空旅行的挑戰都要歸結於速度增量,也就是說,相對於地球的速度,你能改變多少速度。為了得到速度增量,你需要有某種推力。火箭是獲得速度增量的好方法,但他們有一個很大的缺點。火箭燃料需要隨身攜帶,這意味著你想跑得越快,你需要攜帶的燃料就越多。換句話說,速度增量越大,質量與有效載荷的比值就越大。
  • 「霍金與喬治的宇宙」 沉浸式科普展20日開展 締造今夏網紅打卡點
    「霍金與喬治的宇宙」是中南傳媒在科普和數字媒體藝術方面的全新探索,站在科學與人文精神的交叉路口,通過創造沉浸式科普展獨特的審美體驗,引發青少年對基礎科學的興趣和熱愛,助力青少年科學精神的培養塑造。博物館中廳設置了中南傳媒科普小課堂等互動展項,觀眾不僅可以在這裡參與手工、繪畫、科學實驗等公益體驗課程,還能製作自己的宇宙光帆,遨遊外太空。
  • 《宇宙的探索》
    >《宇宙的探索》 李良 編著內容簡介探索未知世界是人類的天性,自古以來,正是在強烈的好奇心驅使下,人類不斷加快探索宇宙的步伐,不斷地取得新的成就。深入探究宇宙的結構,研究各種天體是如何起源、如何演化的,以及我們的宇宙未來向何處演化;這些問題看似與日常生活無用,實則關係著地球人的命運。探索宇宙時常面臨著各種觀測技術的挑戰,在攻克這些困難的過程中,必將顯著地提升人類的能力,並為實現在宇宙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技術基礎。「宇宙演化」這一基礎科學問題,已經正式寫入我國的「十三五」規劃。
  • 人類探索宇宙星空的鑰匙在哪裡?
    廣袤無垠的宇宙充滿著無數的秘密,令多少人無限嚮往,人類向宇宙星空探索已經是無法迴避的問題。探索宇宙最大的問題是距離宇宙的距離是以光年來計算的,以目前我們最快的運載工具,還是太過遙遠,不要說超光速,接近光速的工具我們現在都沒有。但要想探索廣袤宇宙必須解決超光速的問題,那麼如何解決,目前得到大多數科學家認同的就是通過黑洞摺疊空間實現超遠距瞬間到達,原理建議大家看電影星際旅行。
  • 滄海桑田——人類登月50周年——探索宇宙的歷史與未來
    當阿姆斯特朗在月球表面踩出第一個腳印的瞬間,人類探索宇宙的歷史便翻開了嶄新的篇章。「個人一小步,人類一大步」的名言從此響徹古今,成為劃時代的標誌。人類對宇宙的好奇和嚮往是刻在基因裡的,探索宇宙的腳步也從來不會停止。每當說起宇宙的話題,往往細思恐極。讓我們圍繞三大「靈魂拷問」來說說宇宙的歷史與未來。1、宇宙是什麼?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 這是霍金最後一次在中國演講,他思考了人類的未來
    在2017騰訊WE大會中霍金進行了獨家視頻演講,展示了他為太空探索帶來的傑出貢獻與最新成果。這也是霍金在中國的最後一次演講。演講中,霍金談到了地球和人類所扮演的角色。他認為應該從兩個維度出發:一是思考人類的未來,二是研究我們探索太空、尋求其他潛在宜居星球的選擇。至於為什麼要這麼做,霍金也給出了自己的答案。以下為霍金演講內容:WE大會現場,霍金以視頻的形式與大家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