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從小應該多去了解世界、探索世界,只有在這個過程中,才能慢慢了解到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這是一場穿越時空的旅行!你可以搭乘火箭飛入太空,可以和尼爾·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漫步,還可以在國際空間站裡飄來飄去……人類對太空的探索不止這些,越來越多的人正投身到這項事業中來。今天科學家們探索的重點是什麼?未來你可以在哪裡預定一趟太空旅程?而人類又將如何在火星上定居?這些問題的答案你都可以在本書中找到。
作為紀念登月50周年而特別推出的一部太空科普,《DK天空之旅》由太空科普作家、BBC科學頻道的知名媒體人薩拉·克魯達斯編寫,以「飛向月球」、「阿波羅11號之後」以及「新時代的太空之旅」三個部分全景講述了人類宇宙探索的過去、現在和未來。並且特別繪製了200多幅精美插圖,用圖解的方式展現了各式太空飛行器的內部結構以及太空探索的科學原理。是一本閱讀體驗感強,能讓各個年齡段的孩子,甚至是大人都能從中獲得有趣知識的科普讀物。
這本書的英文版在2019年5月2日,被放在一個氣象球上送到33千米的高空中,成為了第一本進入太空的兒童科普書。
跟其他DK的書相比,它是一本充滿靈魂的書。不僅是展示人類從古到今,從無到有,一步一步探索太空的整個歷程。
更重要的是它向孩子傳達的人類寶貴精神力量:努力拼搏的精神,勇不放棄的決心,團結合作的重要性,美好的夢想,還有對未來滿滿的期許。
書針對的是6-12歲的孩子,內容非常豐富、精彩、且通俗易懂。裡面有科普,有歷史,有新聞,有藝術;有衛星實拍,有卡通手繪,有珍貴照片;講裝備,講技術,講人員,講生活;回望過去,正視現在,暢想未來。
Part.1 書裡講了什麼?
1
娓娓道來的太空探索編年史
仰望星空,人類便已經開始了對於太空的想像。而一路走來,每一次科技的突破背後是無數太空人和幕後英雄的卓越努力。《太空之旅》不僅僅生動講解了技術的發展,也向小讀者們娓娓道來人類是如何一步步實現這一壯舉的。在這條艱辛而輝煌的道路上,有開拓者的勇敢腳步,也有探路者的辛勤奉獻。在執行任務的過程中有很多在計算機還未普遍應用的年代裡,許多複雜浩大的計算工程都是這些幕後英雄們夜以繼日地人工計算完成。每一次太空探索任務的背後都有一支三十萬人的隊伍默默支持。
書一共分三章:
飛向月球
「阿波羅11號「之後
新時代的太空之旅
每兩頁為一個事件或者主題點。
第一章
時間跨度從幾千年前起,到完成人類首次登月的」阿波羅11號「返回至地球。在這一章裡能看到的,比如:
人類對太空的探索起源於從幾千年前的遠古時代,即便當時沒有工具,知識匱乏,但是人類就是從什麼都沒有的仰望星空開始了。
對太空探索進程產生巨大影響的和推動力的因素: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美蘇開始了太空競賽。
人類太空探索的裡程碑:阿姆斯特朗、巴茲和麥可太空人成功登月
第二章
從登月回來的三位太空人他們的環球之旅開始,詳細介紹這之後太空探索的進展梳理,介紹各種新技術、新發現。比如:
詳細梳理了美蘇兩個不同的太空探索方向:美國的阿波羅計劃,主要致力於完成載人登陸月球和安全返回地球的目標;蘇聯則是把重心轉移到了無人探測上,並創立了國際空間站。
國際空間站的建設從1998年第一個部件「曙光」號被送上太空開始,到目前大小已經超過一個足球場。
第三章
講述目前所處的新太空時代中湧現的各種新進展,新想法,新生活,還有未來各種各樣的期待。比如:
機器人太空人的研發,用來代替人類太空人從事一些耗時重複或者危險的任務。
作為新興崛起的航天大國,《太空之旅》也把中國所取得的成就在一個單獨的章節裡做了介紹,把中國放在世界範圍中來講,讓孩子對我們所取得進步和所處的階段有更加清晰全面的認識。
《太空之旅》還特別介紹了馬斯克的Space X和貝索斯的藍色起源這兩大民營太空企業的崛起。過去進入太空非常昂貴,只有舉國家之力才能實現,而當下兩位民營巨頭開始思考如何把普通人送入太空,送上月球甚至火星,讓太空之旅乃至太空移民成為每一個人都能實現的夢想。
在以往許多講述這段歷史的讀物中,我們往往只看到了男性的身影,但這一次,《太空之旅》還給小讀者們講述了許多優秀女性的貢獻和成就,她們中既有太空人也有科學家。
為了贏得寶貴的工作機會,她們克服巨大的生理和心理挑戰,在那樣一個性別機會不公平的年代裡,用自身的勇氣和工作能力贏得了同僚和社會的尊重。
2
涵蓋最新技術動向的兒童太空科普
愛因斯坦曾所說:「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在太空探索的歷程中,許多關鍵技術都是來自於人類的想像力,包括科幻小說和電影。除了太空探索的歷程,《太空之旅》還介紹了宇航技術的發展對於我們日常生活的影響,拉近孩子與這些知識的距離——科學不僅僅存在於科學領域,而是影響著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時,正如以及很多尖端技術與文學的相互作用,不僅僅是抽象枯燥的知識,《太空之旅》還提出了一些開放的問題供孩子自主思考。啟發孩子自主學習的興趣和參與感。
說到無人探測器對其他星球的探索發現時,舉例說在水星上找到了「米老鼠」,樂高玩具去了木星,用孩子熟悉的動畫片和玩具為元素,他們會覺得很好玩。
比如通俗易懂的文字敘述。像人類登月這樣的裡程碑事件書中分解的很詳細,其中「整裝待發」這部分講的是太空人從起床到進入飛船的過程。
之後的敘述說明就很乾脆利落,每一個過程具體都有些什麼一兩句話就說清楚了。搭配清晰完整的照片標註,一個完整的準備過程就全部還原了。
有的頁面設計的也有意思,像講三位太空人登月回來之後受到各國歡迎,環球旅行時,書的右邊都是太空人在各國珍貴的歷史照片,左邊則是把正文印在了一本「護照『上,「護照」的右頁是各個國家的「印章「,印章形狀不同還有日期。這個設計的很真實,在出入境時護照上會被蓋上印章,這樣孩子看很有代入感,他們的旅行線路一下就排出來了。
3
豐富的細節,詳盡地解剖
這本書還有很突出的一點就是它的細節非常豐富,不論是事件的前因後果,還是一項任務的起點和始末,書裡的圖文都有大量的細節,刻畫得非常詳細。
比如人類的第一次登月,孩子們經常問的一個問題,有大量關於航天科技方面的內容,會涉及結構解剖、過程分解等設計複雜、專業內容的原理講解。為了講清楚,書裡用了各種類型的圖片來展示。除了實拍照片,還有彩繪插畫。彩繪圖片能簡化實物的線條和結構,從而降低了孩子閱讀的難度,讓這些複雜內容更好理解。
「爬行者「完成火箭安全地從飛行器裝配大樓送到發射基地。
接著介紹登月艙。
再接下去是講解太空人穿的航天服
緊接著飛向月球,告訴孩子什麼時候分離指令/服務艙。彩繪圖是一個火箭從發生到太空人返回地球的整個任務過程,配上珍貴的歷史實拍照片,很震撼。
登月艙著陸在月球表面,太空人出艙。文字描寫很簡潔,只是講述了這個過程。
「最終,登月艙著陸成功。阿姆斯特朗的聲音通過無線電回傳了地球:『休斯敦,這裡是』靜海『基地,』鷹『號著陸成功。此時為1969年7月20日。「
內心抑制不住的激動,再看著書裡阿姆斯特朗給正在沿著梯子往下爬的巴茲拍的照片,心潮澎湃,這是人類太空探索的裡程碑啊!
接著是說太空人這次在月球上做什麼
最後講3名太空人是怎麼返航的
Part.2 能給孩子帶來什麼?
這本書的作者寫書的目的是激發下一代科學家,工程師和太空人。他們是我們的未來。除了專業的科普,書裡滿滿都是人類精神的力量。
1
沒有隨便的成功
很多時候我們看到的只是前人的成功,但是卻很少有人看到前人的努力!但是這本書卻描寫了很多前人努力的細節,讓孩子明白,沒有一件事情隨隨便便就能成功。
2
要有不放棄的堅持
人需要有不放棄,不氣餒的堅持,尤其再生活中遇到困難,受到挫折時尤為重要。人類探索太空也不是一帆風順的,探索過程伴隨著不斷地試驗、甚至是事故。但是我們沒有因此放棄,這才有了我們的現在。
比如「阿波羅13」號試圖登月,但是在這途中出現了故障,太空人們在指揮中心團隊的幫助下操作,克服種種困難,終於成功回到了地球。
3
有夢想會照進現實
人類的太空探索,從一無所知到取得現在的成就,就是夢想照進現實的真實寫照。這本書就是透過點點滴滴的內容,讓孩子們充分發揮自己的想像力,敢去想,願意想。
比如書裡還畫了一個想像中的未來的宇宙飛船,它能讓人走的更遠。
這套書給孩子介紹了太空探索的方方面面,從火箭到飛船,從太空行走到登月,讓孩子明白太空的一切。
給孩子解釋了英雄的含義,英雄要懂得堅持,還得能承受孤獨,能夠為了自己的目標去努力和奉獻。
特別是,它給孩子詮釋了什麼是夢想,從小心懷一個夢想,並為此去探索和努力,夢想終將會變成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