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人類宇宙探索的百科全書 《DK太空之旅》

2020-11-22 騰訊網

「孩子從小應該多去了解世界、探索世界,只有在這個過程中,才能慢慢了解到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這是一場穿越時空的旅行!你可以搭乘火箭飛入太空,可以和尼爾·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漫步,還可以在國際空間站裡飄來飄去……人類對太空的探索不止這些,越來越多的人正投身到這項事業中來。今天科學家們探索的重點是什麼?未來你可以在哪裡預定一趟太空旅程?而人類又將如何在火星上定居?這些問題的答案你都可以在本書中找到。

作為紀念登月50周年而特別推出的一部太空科普,《DK天空之旅》由太空科普作家、BBC科學頻道的知名媒體人薩拉·克魯達斯編寫,以「飛向月球」、「阿波羅11號之後」以及「新時代的太空之旅」三個部分全景講述了人類宇宙探索的過去、現在和未來。並且特別繪製了200多幅精美插圖,用圖解的方式展現了各式太空飛行器的內部結構以及太空探索的科學原理。是一本閱讀體驗感強,能讓各個年齡段的孩子,甚至是大人都能從中獲得有趣知識的科普讀物。

這本書的英文版在2019年5月2日,被放在一個氣象球上送到33千米的高空中,成為了第一本進入太空的兒童科普書。

跟其他DK的書相比,它是一本充滿靈魂的書。不僅是展示人類從古到今,從無到有,一步一步探索太空的整個歷程。

更重要的是它向孩子傳達的人類寶貴精神力量:努力拼搏的精神,勇不放棄的決心,團結合作的重要性,美好的夢想,還有對未來滿滿的期許。

書針對的是6-12歲的孩子,內容非常豐富、精彩、且通俗易懂。裡面有科普,有歷史,有新聞,有藝術;有衛星實拍,有卡通手繪,有珍貴照片;講裝備,講技術,講人員,講生活;回望過去,正視現在,暢想未來。

Part.1 書裡講了什麼?

1

娓娓道來的太空探索編年史

仰望星空,人類便已經開始了對於太空的想像。而一路走來,每一次科技的突破背後是無數太空人和幕後英雄的卓越努力。《太空之旅》不僅僅生動講解了技術的發展,也向小讀者們娓娓道來人類是如何一步步實現這一壯舉的。在這條艱辛而輝煌的道路上,有開拓者的勇敢腳步,也有探路者的辛勤奉獻。在執行任務的過程中有很多在計算機還未普遍應用的年代裡,許多複雜浩大的計算工程都是這些幕後英雄們夜以繼日地人工計算完成。每一次太空探索任務的背後都有一支三十萬人的隊伍默默支持。

書一共分三章:

飛向月球

「阿波羅11號「之後

新時代的太空之旅

每兩頁為一個事件或者主題點。

第一章

時間跨度從幾千年前起,到完成人類首次登月的」阿波羅11號「返回至地球。在這一章裡能看到的,比如:

人類對太空的探索起源於從幾千年前的遠古時代,即便當時沒有工具,知識匱乏,但是人類就是從什麼都沒有的仰望星空開始了。

對太空探索進程產生巨大影響的和推動力的因素: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美蘇開始了太空競賽。

人類太空探索的裡程碑:阿姆斯特朗、巴茲和麥可太空人成功登月

第二章

從登月回來的三位太空人他們的環球之旅開始,詳細介紹這之後太空探索的進展梳理,介紹各種新技術、新發現。比如:

詳細梳理了美蘇兩個不同的太空探索方向:美國的阿波羅計劃,主要致力於完成載人登陸月球和安全返回地球的目標;蘇聯則是把重心轉移到了無人探測上,並創立了國際空間站。

國際空間站的建設從1998年第一個部件「曙光」號被送上太空開始,到目前大小已經超過一個足球場。

第三章

講述目前所處的新太空時代中湧現的各種新進展,新想法,新生活,還有未來各種各樣的期待。比如:

機器人太空人的研發,用來代替人類太空人從事一些耗時重複或者危險的任務。

作為新興崛起的航天大國,《太空之旅》也把中國所取得的成就在一個單獨的章節裡做了介紹,把中國放在世界範圍中來講,讓孩子對我們所取得進步和所處的階段有更加清晰全面的認識。

《太空之旅》還特別介紹了馬斯克的Space X和貝索斯的藍色起源這兩大民營太空企業的崛起。過去進入太空非常昂貴,只有舉國家之力才能實現,而當下兩位民營巨頭開始思考如何把普通人送入太空,送上月球甚至火星,讓太空之旅乃至太空移民成為每一個人都能實現的夢想。

在以往許多講述這段歷史的讀物中,我們往往只看到了男性的身影,但這一次,《太空之旅》還給小讀者們講述了許多優秀女性的貢獻和成就,她們中既有太空人也有科學家。

為了贏得寶貴的工作機會,她們克服巨大的生理和心理挑戰,在那樣一個性別機會不公平的年代裡,用自身的勇氣和工作能力贏得了同僚和社會的尊重。

2

涵蓋最新技術動向的兒童太空科普

愛因斯坦曾所說:「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在太空探索的歷程中,許多關鍵技術都是來自於人類的想像力,包括科幻小說和電影。除了太空探索的歷程,《太空之旅》還介紹了宇航技術的發展對於我們日常生活的影響,拉近孩子與這些知識的距離——科學不僅僅存在於科學領域,而是影響著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時,正如以及很多尖端技術與文學的相互作用,不僅僅是抽象枯燥的知識,《太空之旅》還提出了一些開放的問題供孩子自主思考。啟發孩子自主學習的興趣和參與感。

說到無人探測器對其他星球的探索發現時,舉例說在水星上找到了「米老鼠」,樂高玩具去了木星,用孩子熟悉的動畫片和玩具為元素,他們會覺得很好玩。

比如通俗易懂的文字敘述。像人類登月這樣的裡程碑事件書中分解的很詳細,其中「整裝待發」這部分講的是太空人從起床到進入飛船的過程。

之後的敘述說明就很乾脆利落,每一個過程具體都有些什麼一兩句話就說清楚了。搭配清晰完整的照片標註,一個完整的準備過程就全部還原了。

有的頁面設計的也有意思,像講三位太空人登月回來之後受到各國歡迎,環球旅行時,書的右邊都是太空人在各國珍貴的歷史照片,左邊則是把正文印在了一本「護照『上,「護照」的右頁是各個國家的「印章「,印章形狀不同還有日期。這個設計的很真實,在出入境時護照上會被蓋上印章,這樣孩子看很有代入感,他們的旅行線路一下就排出來了。

3

豐富的細節,詳盡地解剖

這本書還有很突出的一點就是它的細節非常豐富,不論是事件的前因後果,還是一項任務的起點和始末,書裡的圖文都有大量的細節,刻畫得非常詳細。

比如人類的第一次登月,孩子們經常問的一個問題,有大量關於航天科技方面的內容,會涉及結構解剖、過程分解等設計複雜、專業內容的原理講解。為了講清楚,書裡用了各種類型的圖片來展示。除了實拍照片,還有彩繪插畫。彩繪圖片能簡化實物的線條和結構,從而降低了孩子閱讀的難度,讓這些複雜內容更好理解。

「爬行者「完成火箭安全地從飛行器裝配大樓送到發射基地。

接著介紹登月艙。

再接下去是講解太空人穿的航天服

緊接著飛向月球,告訴孩子什麼時候分離指令/服務艙。彩繪圖是一個火箭從發生到太空人返回地球的整個任務過程,配上珍貴的歷史實拍照片,很震撼。

登月艙著陸在月球表面,太空人出艙。文字描寫很簡潔,只是講述了這個過程。

「最終,登月艙著陸成功。阿姆斯特朗的聲音通過無線電回傳了地球:『休斯敦,這裡是』靜海『基地,』鷹『號著陸成功。此時為1969年7月20日。「

內心抑制不住的激動,再看著書裡阿姆斯特朗給正在沿著梯子往下爬的巴茲拍的照片,心潮澎湃,這是人類太空探索的裡程碑啊!

接著是說太空人這次在月球上做什麼

最後講3名太空人是怎麼返航的

Part.2 能給孩子帶來什麼?

這本書的作者寫書的目的是激發下一代科學家,工程師和太空人。他們是我們的未來。除了專業的科普,書裡滿滿都是人類精神的力量。

1

沒有隨便的成功

很多時候我們看到的只是前人的成功,但是卻很少有人看到前人的努力!但是這本書卻描寫了很多前人努力的細節,讓孩子明白,沒有一件事情隨隨便便就能成功。

2

要有不放棄的堅持

人需要有不放棄,不氣餒的堅持,尤其再生活中遇到困難,受到挫折時尤為重要。人類探索太空也不是一帆風順的,探索過程伴隨著不斷地試驗、甚至是事故。但是我們沒有因此放棄,這才有了我們的現在。

比如「阿波羅13」號試圖登月,但是在這途中出現了故障,太空人們在指揮中心團隊的幫助下操作,克服種種困難,終於成功回到了地球。

3

有夢想會照進現實

人類的太空探索,從一無所知到取得現在的成就,就是夢想照進現實的真實寫照。這本書就是透過點點滴滴的內容,讓孩子們充分發揮自己的想像力,敢去想,願意想。

比如書裡還畫了一個想像中的未來的宇宙飛船,它能讓人走的更遠。

這套書給孩子介紹了太空探索的方方面面,從火箭到飛船,從太空行走到登月,讓孩子明白太空的一切。

給孩子解釋了英雄的含義,英雄要懂得堅持,還得能承受孤獨,能夠為了自己的目標去努力和奉獻。

特別是,它給孩子詮釋了什麼是夢想,從小心懷一個夢想,並為此去探索和努力,夢想終將會變成現實!

相關焦點

  • 【開團】《DK兒童太空百科全書》,幫孩子掀開太空神秘的面紗!
    滿足孩子們的種種好奇心,幫你掀開太空神秘的面紗,要想知道關於宇宙種種問題的答案,就一起踏上這段奇妙的旅程吧!(百科出品)【團購須知】團購品種:DK兒童太空百科全書(共1冊)最佳年齡:6-14歲團購價格:
  • DK用太空探索給孩子講述奮鬥意義:唯有努力,才能創造奇蹟
    艾琳有一句話講的特別好:「孩子從小應該多去了解世界、探索世界,只有在這個過程中,才能慢慢了解到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今天推薦一本書,DK的《太空之旅》,它是為紀念阿波羅11號登月50周年而特別推出的作品。艾琳.柯林斯特別為其寫了序。
  • DK兒童百科全書
    連結在世界範圍內來看,與《十萬個為什麼》相類似的還有《DK兒童百科全書》(A Children's Encyclopedia),這是英國DK公司近年來出版的系列兒童科普讀物,不僅在英國廣受歡迎,還被翻譯成
  • 「愛成都·迎大運」丨跳蹬河社區開展航天知識科普—宇宙探索之旅主題活動
    街道「愛成都·迎大運」跳蹬河社區開展航天知識科普宇宙探索之旅主題活動「愛成都·迎大運」系列活動正在如火如荼地開展,2020年10月17日,成華區婦聯、跳蹬河街道跳蹬河社區主辦開展航天知識科普--宇宙探索之旅主題活動。
  • 3D恐龍圖,3D太空圖?這套知識百科全書用圖表講解那些科學小知識
    今天圈圈安利的這套書,可以說是,既能豐富爸爸媽媽的知識,同時也能豐富孩子的知識,帶大家一起探索神奇的世界,解開各種謎題。這套書有5個主題(動物、科學、人體、太空、恐龍),下面圈圈為大家一一介紹。是一本超級全面的知識百科全書,開拓了孩子們的視野。書裡面,無論是最微小的甲殼類動物還是最強大的哺乳動物,都被賦予了生命。這個神奇的動物世界,你敢來一場刺激的冒險嗎?
  • 《太空全書2:人類太空探索全記錄》:一部人類從古至今探索太空的...
    電影《天下無雙》中小霸王李一龍有句經典臺詞,「我不過是俗世裡的一粒微塵」,而地球之於宇宙來說又何嘗不是如此呢?在漫漫的歷史進程中,人類對自身、對世界繼而對宇宙太空的認識,一點點從混沌到清晰。而今,人類對太空的探索還在繼續。
  • 《去更遠的太空》:揭開太空神秘面紗,告訴你人類對太空探索歷程
    小侄女夢想長大後當一名太空人,所以對太空知識非常感興趣。作為長輩,我們都支持她的夢想。我尋覓好久,發現一本適合兒童了解太空知識的書——《去更遠的太空》。它講述了太陽和太陽系其他行星的關係、銀河系以及宇宙知識,以及空間技術發展歷程。作者西蒙▪泰勒是一位英國作家、插畫家和設計師。他致力於用圖像的力量解釋科學、地理和宇宙探索等。曾以昆蟲形態、行星運動、DNA結構、極地探險、恐龍進化和黑洞為主題,創作過海報和書籍。《去更遠的太空》圖文結合,語言簡潔,讓枯燥的太空專業知識變得有趣生動。
  • 《阿西莫夫最新科學指南》一本送給大人的百科全書
    此書是一本科普類著作,全面介紹了人類以科學的方法為工具,努力探索宇宙奧秘的書籍。內容涵蓋了物理科學、生物科學及它們的各個分支的發展狀況和所取得的成就,闡述了各門學科之間的相互滲透和交叉。阿西莫夫於1994年4月6日去世,我們失去的不僅僅是有史以來排名第三的多產作家,而且也失去了一位現代科幻小說的奠基人、美國頭號科普者。
  • 美國國家地理頻道紀錄片《宇宙:時空之旅》播出
    :時空之旅》劇照。全球宇宙迷在34年後終於盼來最新一部人類探索宇宙的長篇巨製《宇宙:時空之旅》(Cosmos: A SpaceTime Odyssey)。讓我們回到大爆炸時刻《宇宙:時空之旅》講的是人類的故事,也是先人對星空研究的史詩長篇。該系列全篇共13集,每周日(9:00-10:00)播出1集。
  • 《太空花園》航天藝術展 |和家人孩子開啟不一樣的「太空之旅」
    恰逢中秋節佳節之際,又迎國慶小長假,這一次怎麼說也得安排一場特別的全家「太空之旅,在【星辰區】感受星河的絢麗,還能在【本源區】接觸「阿凡達」,在【沐影區】和【生命區】感受宇宙間生命的無限力量,模擬太空育種植物生長,解救被困在籠子裡的小動物,在【天籟區】用心去傾聽來自宇宙的聲音。
  • 宇宙奇觀!《星際探索》五大看點解鎖太空漂流
    1905電影網訊由布拉德·皮特領銜主演、入圍第76屆威尼斯電影節主競賽單元的好萊塢科幻災難冒險巨製《星際探索》12月5日18點震撼上映,五大看點帶你衝破地球暢享太空漂流。史無前例橫跨四大星球的星際戰鬥,加上每一幀畫面都美到窒息的宇宙奇觀,打造最震撼的大銀幕沉浸式太空漂流。
  • 探索宇宙不是在自尋死路!探索宇宙的好處令人驚訝
    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小宙斯帶你看宇宙,今天給大家帶來一篇關於人類探索宇宙的文章。有人問:人類為何要探索宇宙呢?古代人不探索宇宙也好好的,我們摸索著探索宇宙會不會是自尋死路?引來其他外星生物將我們毀滅?其實人類探索宇宙的好處遠遠大於壞處的,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
  • 庫布裡克執導電影《2001太空漫遊》影評:人類啟蒙之宇宙探索之路
    下面讓我來介紹一部被譽為「現代科幻電影鼻祖」的老電影《2001太空漫遊》,該片於1968年上映,年代比較久遠了,但看過這部電影的人都知道,影片中各種帶有預見性的場景在接下來的30年時間裡逐步成為現實,並對今後太空探索技術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本片由著名導演斯坦利·庫布裡克執導,改編自亞瑟·克拉克的科幻小說,獲得當年奧斯卡最佳視覺效果獎,實至名歸。
  • 人類為什麼對探索太空如此執著?
    但是我們回顧一下人類文明發展史,會發現人類對太空的探索幾乎從文明誕生之初就開始了,一直延續至今。很多探索其實和上述角度並沒有關聯,比如伽利略、牛頓等人的觀測,大多是個人行為。宇宙中到底有什麼東西在吸引著人類?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有必要對人類的太空探索史做一個全面了解。美國作家瑪麗 • 凱 • 卡森的著作《探索太陽系》和《超越太陽系》,可以幫我們全面了解人類的太空探索史。這兩本書曾經獲得過美國兒童文學獎,圖文並茂,內容豐富。
  • 人類為什麼對探索太空如此執著?
    這是我國太空探索事業的又一次發展,很多人感到驕傲的同時,也有人提出質疑,「太空探索有什麼意義,為什麼不把這些錢省下來花在民生方面」?有很多人會從國家的科技發展、經濟產業、國防安全等角度來解答這個問題,這些角度都是對的。但是我們回顧一下人類文明發展史,會發現人類對太空的探索幾乎從文明誕生之初就開始了,一直延續至今。
  • 人類登月40年:宇宙探索下站是哪裡
    1969年7月20日,美國太空人尼爾-阿姆斯特朗從「阿波羅11號」飛船登月艙走出,在月球表面留下人類的第一個腳印,實現了人類登月夢想。自此人們便開始設想,在21世紀初期,人類應該可以徵服月球,可以到火星度蜜月,可以偵察木星的衛星。然而,40年過去了,人類不得不接受的事實是:我們還在地球上轉悠。現階段的宇宙探索似乎走到了一個「交叉路口」,不知該往何方發展。
  • 《星際探索》新預告 皮特迷失太空揭秘宇宙真相
    電影《星際探索》CINITY海報地球存亡在此一戰 硬核尋父驚心動魄電影《星際探索》全新曝光的「迷失太空」版預告,震撼揭秘片中至關重要的神秘「利馬計劃」。布拉德·皮特飾演的太空人精英羅伊肩負重任,既要找出真相拯救地球,同時還要完成附加任務,那就是找回多年來迷失於廣袤太空中的父親——當年利馬計劃的指揮官麥克布萊德(湯米·李·瓊斯 飾)……一邊是事關人類存亡的地球保衛戰,一邊是可能製造了太陽系巨大危機的生身父親,羅伊的太空尋父之旅註定驚心動魄,12月6日影院揭曉終極真相!
  • 百科全書就不會騙人?虛構的百科全書了解一下
    作為一種實用類文體,百科全書的任務無疑是準確、高效地傳遞人類積累的知識,這就要求它的內容必須是言之有物的,換句話說,就是它要能用已知的知識幫助我們理解未知。儘管是小說,但故事的開始和展開卻是圍繞著一本虛構的百科全書,也就是書名提到的《銀河系漫遊指南》,而根據敘述者的描述,這本《銀河系漫遊指南》「早已擠掉了偉大的《銀河百科全書》,成為了人們的標準智囊書籍」。
  • 人類探索太空的十大理由
    倒數開始人類已經到過了月球,機器人也已經去了火星,我們為什麼在不停探索?請看太空探索相關圖片。美國應該把他們的太空探索項目交給私人公司-甚至可以交給其他國家來做。但是那些致力於讓人類成為真正的宇宙民族的人們提出反擊,他們認為太空探索會在各領域為人類帶來切實的利益,諸如健康、礦藏以及安全,在精神層面也大有益處。這裡列舉最強有力的論據來說明太空探索的必要性。10.
  • 從實驗室到火星,「好奇號」帶你見證奇妙的宇宙探索之旅
    自古以來,人類對頭頂這片天空的探索就從未停止。隨著時代的進步,探索宇宙的歷程也從最初的肉眼看天空、望遠鏡觀察天體,轉變為探月、登陸火星、建立空間站等實際行動。當人類探索宇宙的的每一個壯舉被載入史冊,就意味著我們對宇宙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我想,人類之所以執著地探索不止,大概是因為和所有的孩子一樣想知道:在地球以外,究竟還有沒有其他生命存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