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K用太空探索給孩子講述奮鬥意義:唯有努力,才能創造奇蹟

2021-01-15 憨爸在美國

--- Tips:點擊上方【憨爸在美國】查看往期內容 ---


憨憨的老師曾經布置給他們閱讀一篇人物傳記,文中講的是首位太空梭女機長——艾琳.柯林斯。


艾琳有一句話講的特別好:


「孩子從小應該多去了解世界、探索世界,只有在這個過程中,才能慢慢了解到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今天推薦一本書,DK的《太空之旅》,它是為紀念阿波羅11號登月50周年而特別推出的作品。艾琳.柯林斯特別為其寫了序。


有意思的是,這本書的英文版在2019年5月2日,被放在一個氣象球上送到33千米的高空中,成為了第一本進入太空的兒童科普書


這本書對我觸動很大。跟其他DK的書相比,它是一本充滿靈魂的書。不僅是展示人類從古到今,從無到有,一步一步探索太空的整個歷程。


更重要的是它向孩子傳達的人類寶貴精神力量:努力拼搏的精神,勇不放棄的決心,團結合作的重要性,美好的夢想,還有對未來滿滿的期許。


書針對的是6-12歲的孩子,內容非常豐富、精彩、且通俗易懂。裡面有科普,有歷史,有新聞,有藝術;有衛星實拍,有卡通手繪,有珍貴照片;講裝備,講技術,講人員,講生活;回望過去,正視現在,暢想未來。


介紹分兩部分:書裡講什麼?能給孩子帶來什麼?



這是一本人類整個太空探索的編年史書,講述從遠古開始,一直到我們現在人類全部的太空探索歷程。


書一共分三章:


飛向月球

「阿波羅11號「之後

新時代的太空之旅


每兩頁為一個事件或者主題點。


第一章


時間跨度從幾千年前起,到完成人類首次登月的」阿波羅11號「返回至地球。在這一章裡能看到的,比如:


人類對太空的探索起源於從幾千年前的遠古時代,即便當時沒有工具,知識匱乏,但是人類就是從什麼都沒有的仰望星空開始了。


對太空探索進程產生巨大影響的和推動力的因素: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美蘇開始了太空競賽。


人類太空探索的裡程碑:阿姆斯特朗、巴茲和麥可太空人成功登月


第二章


從登月回來的三位太空人他們的環球之旅開始,詳細介紹這之後太空探索的進展梳理,介紹各種新技術、新發現。比如:


詳細梳理了美蘇兩個不同的太空探索方向:美國的阿波羅計劃,主要致力於完成載人登陸月球和安全返回地球的目標;蘇聯則是把重心轉移到了無人探測上,並創立了國際空間站。


國際空間站的建設從1998年第一個部件「曙光」號被送上太空開始,到目前大小已經超過一個足球場。


第三章


講述目前所處的新太空時代中湧現的各種新進展,新想法,新生活,還有未來各種各樣的期待。比如:


機器人太空人的研發,用來代替人類太空人從事一些耗時重複或者危險的任務。


新興的航天大國——中國。目前只有美國,俄羅斯和中國三個國家有能力將太空人送上太空。


馬斯克的SpaceX和貝索斯的藍色起源,一個是希望將人類移民火星,一個是讓太空旅行變得更經濟實惠,希望在太空開設工廠。


太空時代下我們更加美好的生活:衛星使天氣預測更準確;我們用上了數位相機;手機上、汽車上非常方便的GPS導航系統靠的就是衛星數據傳輸;NASA為航天服研發的防火材料已經用在了消防員的消防服中,使消防員生命更有保障;醫療行業、農業也從太空科技中受益。



有未來的暢想,像是人類在火星上定居,利用火星的水冰造房屋,在火星上耕種,自給自足,改善火星環境。

太空探索肯定離不開高精尖的技術,複雜專業的內容,但是這本書的作者很厲害,她把很多的深奧的內容講的非常通俗易懂,用非常童趣的方式展示。完全站在孩子的視角去解釋和觀察,拉近和孩子們的距離,所以非常非常適合孩子閱讀。


比如用一些好玩的例子來拉近書本和孩子的距離。像是講太空探索對人類生活的影響用超市貨架上的果珍來舉例。果珍就是美國太空人在太空喝的,後來大家都想嘗嘗太空人喝過的飲料,很快就流行開了。以後孩子去超市看到果珍就能想起來小小的一袋飲料跟太空探索有關。


說到無人探測器對其他星球的探索發現時,舉例說在水星上找到了「米老鼠」,樂高玩具去了木星,用孩子熟悉的動畫片和玩具為元素,他們會覺得很好玩。


比如通俗易懂的文字敘述。像人類登月這樣的裡程碑事件書中分解的很詳細,其中「整裝待發」這部分講的是太空人從起床到進入飛船的過程。


開頭就用了孩子寫作文時會用到的「早起的鳥兒有蟲吃」,接著說『早起的人才能去月球「。之後的敘述說明就很乾脆利落,每一個過程具體都有些什麼一兩句話就說清楚了。搭配清晰完整的照片標註,一個完整的準備過程就全部還原了。


有的頁面設計的也有意思,像講三位太空人登月回來之後受到各國歡迎,環球旅行時,書的右邊都是太空人在各國珍貴的歷史照片,左邊則是把正文印在了一本「護照『上,「護照」的右頁是各個國家的「印章「,印章形狀不同還有日期。這個設計的很真實,在出入境時護照上會被蓋上印章,這樣孩子看很有代入感,他們的旅行線路一下就排出來了。

這本書還有很突出的一點就是它的細節非常豐富,不論是事件的前因後果,還是一項任務的起點和始末,書裡的圖文都有大量的細節,刻畫得非常詳細。對於大量關於航天科技方面的內容,會涉及結構解剖、過程分解等設計複雜、專業內容的原理講解。為了講清楚,書裡用了各種類型的圖片來展示。除了實拍照片,還有彩繪插畫。彩繪圖片能簡化實物的線條和結構,從而降低了孩子閱讀的難度,讓這些複雜內容更好理解。


我最喜歡的就是它用歷史上的珍貴圖片,和漫畫的形式,再搭配簡短文字的這種講解形式。對孩子把各個事件,知識點很好的串聯和理解非常有幫助。


比如人類的第一次登月,孩子們經常問的一個問題,「我們怎麼登上月球呢?」我印象中最深刻的就是在描寫阿波羅登月的細節。從前到後每個過程和節點的內容加起來,就是對這個問題最好的解答。


首先登月需要巨型火箭。這幅圖裡不僅有火箭的外觀,高度尺寸,更是用圖片將火箭各個部位都標註的很清晰:結構分明的三級火箭,放大講解的指令艙,服務艙、登月艙單枚發動機、液氫罐、液氧罐等等。


然後問題來了,這麼巨型的火箭,該如何運到發射臺呢?這時就需要「爬行者「來完成火箭安全地從飛行器裝配大樓送到發射基地。


接著介紹登月艙。登月艙是直接登月的部分,著陸在月球表面的,書裡有它的實拍,可以看到它真實的樣子,同時登月艙的各個部位、作用。包括它的上升級(帶太空人返回地球)和下降級(留在月球表面)是如何工作的,彩繪圖展示的非常清晰。


再接下去是講解太空人穿的航天服。用彩繪的跨頁插圖,一項項標註出名稱和作用。看懂手繪圖,再看旁邊的實物圖就更好對照。


緊接著飛向月球,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這張圖,告訴孩子什麼時候分離指令/服務艙。彩繪圖是一個火箭從發生到太空人返回地球的整個任務過程,關鍵節點配上珍貴的歷史實拍照片,很震撼。


然後就是登月艙著陸在月球表面,太空人出艙。文字描寫很簡潔,只是講述了這個過程。但是當讀到


「最終,登月艙著陸成功。阿姆斯特朗的聲音通過無線電回傳了地球:『休斯敦,這裡是』靜海『基地,』鷹『號著陸成功。此時為1969年7月20日。「


我內心時抑制不住的激動,再看著書裡阿姆斯特朗給正在沿著梯子往下爬的巴茲拍的照片,心潮澎湃,這是人類太空探索的裡程碑啊!


接著是說太空人這次在月球上做什麼:留下了腳印、在月球上插了美國國旗、開展實驗、艙內照片。


最後講3名太空人是怎麼返航的,通過文字可以還原出這趟返回之旅。從「鷹」號登月艙的發射、到於「哥倫比亞」號的指令/服務艙的返回、穿透大氣層、指令艙向地表墜落打開降落傘、最終降落在太平洋上。此時,這次登月任務就此劃下句點。

這本書的作者寫書的目的是激發下一代科學家,工程師和太空人。他們是我們的未來。除了專業的科普,書裡滿滿都是人類精神的力量。沒有大道理的語氣,但是孩子在讀一個個事件和人物時,能充分體會到背後所蘊含的精神力量。



很多時候我們看到的只是前人的成功,但是卻很少有人看到前人的努力!但是這本書卻描寫了很多前人努力的細節,讓孩子明白,沒有一件事情隨隨便便就能成功。


比如太空人的努力。阿波羅11號登月登月前,太空人經歷非常艱苦的訓練和學習。要學地質學,要在低重力下訓練行走,要學會水面著陸,水下訓練等等。

人需要有不放棄,不氣餒的堅持,尤其再生活中遇到困難,受到挫折時尤為重要。人類探索太空也不是一帆風順的,探索過程伴隨著不斷地試驗、甚至是事故。但是我們沒有因此放棄,這才有了我們的現在。


比如「阿波羅1」號的飛船事故,3名太空人遇難,但是太空探索並沒有因為這場悲劇止步。NASA從事故中吸取教訓,改進了方法,避免了今後更多悲劇的發生。


比如「阿波羅13」號試圖登月,但是在這途中出現了故障,太空人們在指揮中心團隊的幫助下操作,克服種種困難,終於成功回到了地球。雖然沒有登月成功,依然是好樣的。

人類的太空探索,從一無所知到取得現在的成就,就是夢想照進現實的真實寫照。這本書就是透過點點滴滴的內容,讓孩子們充分發揮自己的想像力,敢去想,願意想。美夢成真一定需要有夢想和努力堅持。


比如這組科幻和現實的比對,非常有意思。人類原來的很多想像,如今真正夢想成真:


上世紀60年代的電視劇裡有一款電子寫字板,如今平板電腦已經普及;

1968年科幻電影的宇宙飛船出現了機械手臂,如今機械手臂正在使用中;

15世紀末達文西提出了直升機概念,1907年直升機誕生;

1962年的動畫片裡有一種扁平的電視和打掃衛生的機器人,如今平板電視和掃地機器人已進入普通人家。


比如書裡還畫了一個想像中的未來的宇宙飛船,它能讓人走的更遠。

人類活動離不開團結與合作,我們經常會教育孩子要團結合作,這點在太空探索上體現的也非常明顯。


比如英雄人物般的太空人。圓滿完成的載人飛行任務,很多人知道衝在前面的太空人,但這都是大團隊合作的結果:縫製航天服的、保持太空艙乾淨整潔的境界人員、解決技術難題的科學家和工程師等等。少了哪個任務都不可能完成。


不僅是人與人之間,還有國家之間的互相合作。國際空間站的建設就是非常好的例子。從一開始俄羅斯和美國兩個國家,到目前建設的國家有15個,合作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這就是我推薦這本書的原因:


它給孩子介紹了太空探索的方方面面,從火箭到飛船,從太空行走到登月,讓孩子明白太空的一切。


它給孩子解釋了英雄的含義,英雄要懂得堅持,還得能承受孤獨,能夠為了自己的目標去努力和奉獻。


特別是,它給孩子詮釋了什麼是夢想,從小心懷一個夢想,並為此去探索和努力,夢想終將會變成現實!


《DK太空之旅》適合年齡6-12歲,192頁,精裝,全彩,內頁為銅版紙。定價108元,團購價72元


團購時間:北京時間2月20日上午8點~2月23日晚24點


北京發貨,韻達快遞。全國包郵(西藏,雲南補10元運費,港澳臺不發貨,湖北、浙江、新疆地區疫情結束後發貨)。下單後3天內發貨,周六日不發貨。


物流時效受特殊期間影響,時效會有不同程度的延遲。


可開電子發票,發票內容為圖書。如需發票,下單時請備註好開票信息和郵箱。電子發票團購結束後一周開出。


如果想使用支付寶,有兩種方法:


進入微店後點右上角三個點的地方,然後下面出現的選項中點在新瀏覽器(我的是Safari)中打開就可以看到支付方式有支付寶一項

或者下載 「微店買家版」 APP,然後在店鋪中搜索「憨爸在美國」,就能進入購買了

相關焦點

  • 江山人的奮鬥:唯有努力奔跑,才能活出沸騰人生!
    今天,你在為了什麼而奮鬥?為了下個月的房貸為了下個月的業績為了堅持自己還是為了改變自己世界很大容得下每一個不同的奮鬥世界很小每個人都在用奮鬥改變著自己的世界」芸芸眾生,每個人都在默默耕耘,努力奮鬥,雖然辛苦,卻有價值。
  • 一本人類宇宙探索的百科全書 《DK太空之旅》
    「孩子從小應該多去了解世界、探索世界,只有在這個過程中,才能慢慢了解到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這是一場穿越時空的旅行!你可以搭乘火箭飛入太空,可以和尼爾·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漫步,還可以在國際空間站裡飄來飄去……人類對太空的探索不止這些,越來越多的人正投身到這項事業中來。
  • 用奮鬥定義時間的價值
    對在固定日期召開了22年的全國兩會來說,延期不同尋常,體現的是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的堅定決心;對推遲了兩個多月的全國兩會來說,「重啟」意義非凡,釋放的是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統籌推進經濟社會發展的堅定信心。而無論是延遲還是「重啟」,都是因時因勢調整,是對時間的科學安排、對形勢的精準判斷。  時間是奮鬥歷程的記錄者。
  • 人民日報:在奮鬥中定義時間
    「徵途漫漫,惟有奮鬥。」習近平主席在二〇二一年新年賀詞中強調,「我們通過奮鬥,披荊斬棘,走過了萬水千山。我們還要繼續奮鬥,勇往直前,創造更加燦爛的輝煌!」時間的流逝不舍晝夜,前進的航程擊鼓催徵。向著未來出發,中國行進在光明大道上。每逢新年伊始,時不我待的緊迫感、奮進感尤為強烈。
  • 在不懈奮鬥中創造輝煌未來
    習近平總書記在2020年春節團拜會上的重要講話中,重申「奮鬥」這一時代主題詞的價值和意義,激勵著億萬中國人民繼續在追夢之路上持續前行,堅定了奮鬥者矢志攀登、永不停歇的信仰、決心和腳步。歲月不居,時節如流。
  • 【奮鬥的作文】奮鬥無悔
    奮鬥,小時候就一直聽長輩們在耳邊嘮叨:「要奮鬥啊,要好好學習,長大後才會有出息才能……!」可是,我一直不明白奮鬥究竟有什麼含義呢?人為什麼要奮鬥呢?奮鬥真的要付出很多嗎?  人為什麼奮鬥呢?安徒生爺爺曾說過:「一個人必須經過一番刻苦奮鬥,才會有所成就。」人生的意義就在於奮鬥!
  • 永遠用奮鬥定義自己
    華潤人始終聽從黨和國家的召喚,以奮鬥報國,靠實幹立功,在破冰啟航的歲月裡,為我國外貿經濟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也鐫刻下至今為人敬仰的傳奇故事。   奮鬥,勇立潮頭敢於探索   時代潮流,浩浩蕩蕩,唯有弄潮兒能勇立潮頭。   當時間的列車駛入1978年,神州大地邁開了氣壯山河的新步伐。
  • 父母用自己幾十年的奮鬥,幫孩子跨越階層,「含淚活著」成標籤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雖然很多人用「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這句話來激勵著自己奮鬥,努力追求著更高的人生目標。但對於絕大多數的普通人而言,窮盡一生,也很難跳出自己原來的階層。
  • 一隻創造太空奇蹟的黑猩猩,順利重返地球,科學家卻發現不對勁
    一隻創造太空奇蹟的黑猩猩,順利重返地球,科學家卻發現不對勁!自人類開啟航天的新紀元後,航天領域的發展再也沒有停止過了,各種探測器、望遠鏡的湧現,使人類對太空有了更深的了解。如今以航天航空為主體的科技競爭相當的激烈,各個國家都拿出自家的看門本領,既打造出人造衛星,還順利展開載人航天計劃,每項計劃都是浩大的工程,再次展開全新的太空探索。在航天技術尚未成熟之前,人類主要以動物作為實驗對象。
  • 2021魯考(山東公務員考試)面試熱點:在奮鬥中定義時間
    習近平主席在二〇二一年新年賀詞中強調,「我們通過奮鬥,披荊斬棘,走過了萬水千山。我們還要繼續奮鬥,勇往直前,創造更加燦爛的輝煌!」時間的流逝不舍晝夜,前進的航程擊鼓催徵。向著未來出發,中國行進在光明大道上。每逢新年伊始,時不我待的緊迫感、奮進感尤為強烈。這是因為,時間是萬事萬物存在的刻度。
  • 豆瓣8.6《奇蹟男孩》:「羅森塔爾效應」在孩子教育的運用及意義
    為了達到這個目的,許多父母可謂是不擇手段,無論是在日常生活中,或是在學習上,都給孩子定下了嚴格苛刻的規則,甚至有些家長給孩子報了許多補習班,但是事實上,想要成就一個優秀的孩子,單憑孩子自己的努力是不夠的,最重要的是作為家長的我們給孩子灌輸的教育是否正確科學。接下來介紹一部經典的教育電影名字叫《奇蹟男孩》,在豆瓣評分8.6分。
  • 「天問一號」出徵,探索浩瀚太空永無止境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將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升空,飛行2000多秒後,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自主開展行星探測的第一步。
  • 「天問一號」出徵,探索浩瀚太空永無止境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將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升空,飛行2000多秒後,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自主開展行星探測的第一步。
  • 《奇蹟男孩》:豆瓣8.6分,看「抱持性父母」如何為孩子創造奇蹟
    這是個好事,但對奧吉來說是恐懼的,因為面部缺陷和自己的害怕以及出於自我保護的原因,他帶著太空頭盔去學校,然後卻受到周圍人異樣的目光以及同學的排斥、朋友的"背叛"。幸運的是,老師包容關愛他,父母耐心教育鼓勵他,還有姐姐的默默支持。於是他通過努力獲得大家的認可,最終破除了恐懼心理,重拾信心、積極面對生活。
  • 人類探索太空的意義是什麼?
    我不認為太空計劃能一夜之間創造奇蹟,然而,探索宇宙有助於促使問題向著良好的方向發展。以最近發生的阿波羅13號事故為例。當太空人處於關鍵的大氣層再入期時,為了保證通訊暢通,蘇聯關閉了境內與阿波羅飛船所用頻帶相同的所有廣播通信。同時派出艦艇到太平洋和大西洋海域以備第一時間進行搜救工作。
  • 深度解析《阿甘正傳》:從3個角度探究阿甘成功的因素及現實意義
    通過這樣的敘事,讓人更加感受到努力的意義,人生就還是要一個不斷奔跑的過程,需要不斷努力去探索,才能達到一個更高的高度。《阿甘正傳》的視聽語言分析語言是影視藝術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還可以與電影中的多種藝術因素相結合。
  • 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越努力就越幸福,句句正能量!
    導語:「奮鬥本身就是一種幸福。只有奮鬥的人生才稱得上幸福的人生。唯有奮鬥者,才能在歷史的年輪上刻印足跡」。 把幸福變成現實,將努力進行到底。幸福的人生,無不需要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地努力奮鬥。為此,小編整理了以下關於努力奮鬥的勵志名句,期望和大家一起共勉。努力了的才叫夢想,不努力的就是空想,你所有付出的努力,都是人生當中最有價值的體現。
  • 堅定自信走好中國太空探索路|長江評論
    (圖為2020年11月24日4時30分,我國在文昌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運載火箭,成功將嫦娥五號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人類對月球、太空領域的探索,不是「嘗鮮」一次就夠,這項工作沒有止境。美國50年前數次登月,2018年不是宣布要在2030年前重新登月嗎?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登月取回月壤只是中國探月和太空探索的開端,更大的精彩還在後頭。
  • 太空》將開播 講述中國航天故事
    新華社北京10月29日電(記者王秉陽)作為國內首檔太空探索類綜娛科普節目,《挑戰吧!太空》將於今年11月17日在優酷視頻上線首播,帶領觀眾開啟不同尋常的「太空探索挑戰之旅」。  《挑戰吧!太空》聚焦中國在探索外太空領域為世界作出的貢獻,講述航天科技進步和航天人不懈奮鬥的故事,向世界展示一個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王寶強、張雨綺、田亮、吳宣儀、朱正廷、陳鍇傑參與節目拍攝。  中宣部副秘書長趙奇指出,經過幾代航天人的接續奮鬥,我國航天事業取得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挑戰吧!
  • 「太空之年」,用獨特視角帶孩子讀懂宇宙航天——「給孩子的太空書...
    以孩子的視角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奧克和奧林是一對性格迥異的雙胞胎兄弟,他們的爸爸老奧是火星科學考察隊的隊長。在火星執行任務時,老奧和他的隊員遭遇了火星塵暴,與地球失去了聯絡。奧克和奧林決定自己造一艘宇宙飛船,去火星營救爸爸,他們的太空探險之旅由此展開……書中天馬行空、險象環生的故事,一定會讓熱愛冒險的孩子大呼過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