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在奮鬥中定義時間

2021-01-15 人民日報

「徵途漫漫,惟有奮鬥。」習近平主席在二〇二一年新年賀詞中強調,「我們通過奮鬥,披荊斬棘,走過了萬水千山。我們還要繼續奮鬥,勇往直前,創造更加燦爛的輝煌!」時間的流逝不舍晝夜,前進的航程擊鼓催徵。向著未來出發,中國行進在光明大道上。

每逢新年伊始,時不我待的緊迫感、奮進感尤為強烈。這是因為,時間是萬事萬物存在的刻度。1秒鐘,電影放映24幀畫面,獵豹在草原上飛奔28米,蜂鳥振動翅膀55次;1分鐘,登山隊員攀登珠峰頂峰58.3釐米,「復興號」前進5833米,6000萬元的貨物完成進出口。時間創造無限可能。有人努力奔跑,用全力以赴的衝刺突破極限;有人砥礪前行,以日復一日的堅守辛勤耕耘。原本勻速流動的時間,正是在生生不息的奮鬥裡,在昂揚奮發的進取中,確定意義、體現價值,進而定義生命的精彩、定格歷史的脈動。

「我們對於時間的理解,不是以十年、百年為計,而是以百年、千年為計。」一個人的時間觀,反映其視野、氣度和格局;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時勢觀,折射其眼光、胸懷和抱負。「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時間屬於奮進者!歷史屬於奮進者!」在時間的維度上,中國人民始終有著超乎尋常的緊迫感、時代感,努力在人類的偉大時間歷史中創造中華民族的偉大歷史時間。

時間的長河奔騰不息,有靜水流深,也有驚濤駭浪。醫護人員衝鋒陷陣,解放軍戰士星夜馳援,建設單位連軸施工,生產企業加班加點,黨員幹部靠前指揮,社區工作者堅守崗位……湖北武漢「封城」76天的抗疫鬥爭,每分每秒都是奮勇的搏擊。發射入軌、地月轉移、近月制動、環月飛行、月面著陸、自動採樣、月面起飛、月軌交會對接、再入返回……嫦娥五號23天的太空之旅,每時每刻都要面臨未知的挑戰。回望過去這一年,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戰略成果,經濟增長率先實現由負轉正,脫貧攻堅任務如期完成,「十三五」規劃圓滿收官,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偉大歷史性成就,「神州大地自信自強、充滿韌勁,一派只爭朝夕、生機勃勃的景象」。無數個激情澎湃的時刻,無數次感動人心的瞬間,寫進了我們的記憶深處,也寫在了人類的發展史冊。

驀然回首,耳畔聽到的是難以忘懷的歲月迴響;登高望遠,行囊裡裝滿的是非同尋常的時光饋贈。從2020走來,我們有充足的信心——我們經受住了泰山壓頂的考驗,跨過了激流險灘的障礙,創造了舉世矚目的奇蹟,把倉促的時間變成了厚重的歷史。開始新的一年,我們有必勝的決心——增強「只爭朝夕,不負韶華」的意識,激蕩「以往知來,以見知隱」的智慧,我們就能在時間的河床上書寫新的歷史,創造新的輝煌。

版畫作品《時間·時間》令人印象深刻:畫面中,工人們在高架橋上鋪軌作業,爭分奪秒進行最後的緊張合軌。時間是充滿魔力的尺度。唯有同時間賽跑、同歷史並進,每個人在奮鬥中定義時間,才能在新的時間刻度上標註不凡的印記,成就更好的自我、擁抱更好的未來。

(來源:人民日報)

相關焦點

  • 2021魯考(山東公務員考試)面試熱點:在奮鬥中定義時間
    主講內容:1、魯考(山東公務員)面試考情分析2、歷年魯考真題剖析解讀3、魯考面試備考指導聽課入口》》http://zhibo.lgwy.net/index/zhibo/zhibodet/zhiboid/349.html2021魯考(山東公務員考試)面試熱點:在奮鬥中定義時間
  • 用奮鬥定義時間的價值
    而無論是延遲還是「重啟」,都是因時因勢調整,是對時間的科學安排、對形勢的精準判斷。  時間是奮鬥歷程的記錄者。2020年用將近半載的光陰,充分見證了中國人民奮鬥的奇蹟。面對新中國成立以來傳播速度最快、感染範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我們用一個多月的時間初步遏制了疫情蔓延勢頭,用兩個月左右的時間將本土每日新增病例控制在個位數以內,用三個月左右的時間取得了武漢保衛戰、湖北保衛戰的決定性成果。這來之不易的成績背後,是14億中國人不舍晝夜的奮鬥,是一線抗疫人員向死而生的奮鬥。「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
  • 永遠用奮鬥定義自己
    80年來,華潤之所以能造就傳奇,最關鍵、最重要的就是在歷史前進的邏輯中前進、在時代發展的潮流中發展,作為中國共產黨這個中國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創業團隊親手創辦的機構,華潤永遠用奮鬥定義自己。   永不停歇再出徵,永不懈怠再創業。
  • 2017,跟著人民日報開啟「時間哲學」
    《人民日報》人民論壇欄目從1月3日起推出「二〇一七,從時間中尋找答案」系列文章,號召大家提振「一日不為、三日不安」的責任心,激發「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緊迫感,學會從時間中解放自己,敢於並善於向時間要效率,在深化改革、普惠民生的道路上爭分奪秒、一路向前。
  • 人民日報社辦公廳主任鄭劍:了不起的奇蹟 新奮鬥的起點
    ▲人民日報社辦公廳主任 鄭劍在2021年即將到來、我國如期完成新時代脫貧攻堅目標任務之際,本次論壇聚焦「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一主題,很有意義。近期瀏覽媒體,看到年終報導已經開場。在豐富多樣的各類報導中,回顧總結2020年是重要內容。人們普遍感到,2020年無論對於全球還是對於中國來說都是非常特殊、很不尋常的一年。
  • 人民日報評論:脫貧摘帽是新生活新奮鬥起點 不舍寸功才能善作善成
    來源:人民日報原標題:脫貧摘帽是新生活新奮鬥起點(評論員觀察)作者:桂從路通過脫貧摘帽後的「接力跑」,許多地方跑出了鄉村振興的「加速度」,讓老百姓的日子越過越紅火我們對小康的認識與追尋,歷經時間的洗禮,一步步讓夢想照進現實。從「能吃飽肚子」到「吃『淨顆子』」,再到「想吃細糧就吃細糧,還能經常吃肉」,陝北黃土高原上老百姓對幸福生活的樸素憧憬,映照著幾代人篳路藍縷的奮鬥足跡。從解決溫飽問題到徹底擺脫貧困,從總體小康到全面小康,改革開放以來,正是因為咬定小康這個目標不放鬆,我們不斷深化對小康社會的認識,不斷豐富小康社會的內涵,激發了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心意志。
  • 用奮鬥,賦予時間意義
    正如受表彰人、武漢市金銀潭醫院黨委副書記、院長張定宇常說的那樣:「我必須跑得更快,才能跑贏時間,把重要的事情做完;我必須跑得更快,才能從病毒手裡搶回更多的病人。」時間屬於奮進者。時間的意義,在奮鬥和實幹中方能得以體現。
  • 是我們定義了時間,還是時間定義了我們?
    有時候,我會刻意去忽略時間這個概念。是的,刻意忽略!因為,覺得被我們所定義的東西「捆綁了」,讓人很沒有自由,也覺得很沒有意義。過好每一個當下,每一天按照自己開心的來安排自己的生活,對於我來說比數算時間來得更自由、更快樂!
  • 【鎮檢轉播】人民日報人民論壇:以奮鬥姿態揚起時代風帆
    26年時間,400多家單位、30餘萬名科研人員參研參建,一路披荊斬棘、不懈奮鬥,推動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實現了從無到有、從有到優、從區域到全球的跨越。「追求卓越」是新時代北鬥精神的重要內涵,而崇尚奮鬥,正是為了更好實現自主創新、矢志追求卓越。  人們仰望星空、關注北鬥,正是因為奮鬥的底色歷久彌新,更是因為夢想和奮鬥始終是人生關鍵詞,崇尚奮鬥是不變的主旋律。
  • 人民日報中國品牌發展指數(CBDI)研究報告(2019)
    ,均未作機械調整;三、本《報告》所呈現文字部分由課題組依據評價結果結合人民日報「中國品牌發展指數」的基本定義內涵形成,由專家組最終審定,供相關機構決策參考;四、本報告數據和調研時間截至2019年11月30日,評價結論對以上時間前客觀反映情況負責,所有調研、評審和研究人員承諾對企業信息和數據負有保密之責。
  • 國際基本單位中的時間和長度單位是如何定義的?
    在這裡繼續介紹一下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時間單位「秒」和長度單位「米」在物理中是如何定義的。首先介紹一下無處不在的時間。時間單位「秒」的定義時間一直是很神秘的,關於時間本身是什麼,早已不是單單的物理問題了,更多的成為了一種哲學上的探討。在這裡,我們不深入討論這個話題,只是簡單的介紹一下時間的單位——秒——是如何定義的。
  • 「奮鬥者」號,了不起
    憑藉這雙「手」,「奮鬥者」號順利完成了巖石、生物抓取及沉積物取樣器操作等精準作業任務,填補了我國應用全海深液壓機械手開展萬米作業的空白。11月10日8時12分,「奮鬥者」號成功坐底馬裡亞納海溝,3名潛航員第一時間通過水聲通信系統分享了心情。作為「奮鬥者」號與母船「探索一號」之間溝通的唯一橋梁,這套水聲通信系統實現了潛水器從萬米海底至海面母船的文字、語音及圖像的實時傳輸。
  • 在不懈奮鬥中創造輝煌未來
    「時間不等人!歷史不等人!時間屬於奮進者!歷史屬於奮進者!」習近平總書記在2020年春節團拜會上的重要講話中,重申「奮鬥」這一時代主題詞的價值和意義,激勵著億萬中國人民繼續在追夢之路上持續前行,堅定了奮鬥者矢志攀登、永不停歇的信仰、決心和腳步。歲月不居,時節如流。
  • 人民日報社論:大力弘揚勞模精神
    人民日報
  • 【奮鬥的作文】奮鬥無悔
    奮鬥,小時候就一直聽長輩們在耳邊嘮叨:「要奮鬥啊,要好好學習,長大後才會有出息才能……!」可是,我一直不明白奮鬥究竟有什麼含義呢?人為什麼要奮鬥呢?奮鬥真的要付出很多嗎?  人為什麼奮鬥呢?安徒生爺爺曾說過:「一個人必須經過一番刻苦奮鬥,才會有所成就。」人生的意義就在於奮鬥!
  • 你是如何定義時間的流逝的?
    你是如何定義時間的流逝的?看到這個問題,我就想問,我們為什麼要去定義時間的流逝呢?這根本就是一個不需要做的事情。它愛流逝就流逝唄。你定義它,只能讓你感到時間無限延續,而個人是多麼無力。你定義時,很可能會回憶過去。會不會想起那首歌,「時間一去永不回,往事只能回味」......回憶甜蜜,會讓你感到當下的悲涼;回憶悲傷,會讓你本來好的情緒陷入低谷,或者本就不好的情緒更加悲觀。過去不過是一支精神安慰劑罷了。
  • 太忙了沒時間跟家人相處,沒時間學習看書,正確生活要奮鬥
    我太忙了,衣服沒時間洗,早餐沒時間做,家務活見鬼吧,一團糟又能怎樣!我太忙了啊!吵著沒人喜歡,交不到男朋友,身材輸給了追劇,加上遊戲中的零食惡補,瘦下來成了奢望。男友也是泡影!太忙了沒時間!羨慕熱劇中的魔鬼身材妙齡女郎,眼巴巴瞅著夏天快到了,沒有衣服遮住肥胖的身材,愛情故事裡的情節,明年再說吧,我太忙了!
  • 《人民日報》推特(Twitter)對外傳播的策略分析
    ,其定義大致可分為三類: 第一類定義的重點在於效果或媒介產品。如恩特曼(Entman,R.)所說的,框架是選擇所感知的現實的某些方面,並使之在傳播文本中更加突出,用這樣的方式,促成一個獨特問題的界定、因果解釋以及/或者如何處理的忠告。[ Entman, R.
  • 從「時間簡史」中汲取改革力量
    改革開放是宏大敘事,而故事中更有無數人命運軌跡的改寫。腳踩這片熱土的每一個人,從不是被動追隨著改革開放的腳步,而是生活於斯、奮鬥於斯,為這波瀾壯闊的章節貢獻著自己的筆墨。  在關鍵的時間節點回望歷史,是擁抱未來最好的姿態。
  • 《人民日報》評論員文章:自立自強 勇於擔當
    洪戰輝通過奮鬥改變命運的精神,贏得人們的尊敬。    洪戰輝的言行,體現了勇於擔當的責任感。洪戰輝說,「做人應該有責任心,能擔多大的責任,方能成就多大的事業。」為了照顧生病的父親,他曾輟學回家,領父親看病,幫家裡種地;為了讓妹妹接受良好的教育,他把妹妹接到自己就讀的學校,業餘時間打工掙錢。對洪戰輝而言,對自己負責就是不要喪失生活的勇氣,對家庭負責就是要讓家庭變得美好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