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徵途漫漫,惟有奮鬥。」習近平主席在二〇二一年新年賀詞中強調,「我們通過奮鬥,披荊斬棘,走過了萬水千山。我們還要繼續奮鬥,勇往直前,創造更加燦爛的輝煌!」時間的流逝不舍晝夜,前進的航程擊鼓催徵。向著未來出發,中國行進在光明大道上。
每逢新年伊始,時不我待的緊迫感、奮進感尤為強烈。這是因為,時間是萬事萬物存在的刻度。1秒鐘,電影放映24幀畫面,獵豹在草原上飛奔28米,蜂鳥振動翅膀55次;1分鐘,登山隊員攀登珠峰頂峰58.3釐米,「復興號」前進5833米,6000萬元的貨物完成進出口。時間創造無限可能。有人努力奔跑,用全力以赴的衝刺突破極限;有人砥礪前行,以日復一日的堅守辛勤耕耘。原本勻速流動的時間,正是在生生不息的奮鬥裡,在昂揚奮發的進取中,確定意義、體現價值,進而定義生命的精彩、定格歷史的脈動。
「我們對於時間的理解,不是以十年、百年為計,而是以百年、千年為計。」一個人的時間觀,反映其視野、氣度和格局;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時勢觀,折射其眼光、胸懷和抱負。「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時間屬於奮進者!歷史屬於奮進者!」在時間的維度上,中國人民始終有著超乎尋常的緊迫感、時代感,努力在人類的偉大時間歷史中創造中華民族的偉大歷史時間。
時間的長河奔騰不息,有靜水流深,也有驚濤駭浪。醫護人員衝鋒陷陣,解放軍戰士星夜馳援,建設單位連軸施工,生產企業加班加點,黨員幹部靠前指揮,社區工作者堅守崗位……湖北武漢「封城」76天的抗疫鬥爭,每分每秒都是奮勇的搏擊。發射入軌、地月轉移、近月制動、環月飛行、月面著陸、自動採樣、月面起飛、月軌交會對接、再入返回……嫦娥五號23天的太空之旅,每時每刻都要面臨未知的挑戰。回望過去這一年,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戰略成果,經濟增長率先實現由負轉正,脫貧攻堅任務如期完成,「十三五」規劃圓滿收官,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偉大歷史性成就,「神州大地自信自強、充滿韌勁,一派只爭朝夕、生機勃勃的景象」。無數個激情澎湃的時刻,無數次感動人心的瞬間,寫進了我們的記憶深處,也寫在了人類的發展史冊。
驀然回首,耳畔聽到的是難以忘懷的歲月迴響;登高望遠,行囊裡裝滿的是非同尋常的時光饋贈。從2020走來,我們有充足的信心——我們經受住了泰山壓頂的考驗,跨過了激流險灘的障礙,創造了舉世矚目的奇蹟,把倉促的時間變成了厚重的歷史。開始新的一年,我們有必勝的決心——增強「只爭朝夕,不負韶華」的意識,激蕩「以往知來,以見知隱」的智慧,我們就能在時間的河床上書寫新的歷史,創造新的輝煌。
版畫作品《時間·時間》令人印象深刻:畫面中,工人們在高架橋上鋪軌作業,爭分奪秒進行最後的緊張合軌。時間是充滿魔力的尺度。唯有同時間賽跑、同歷史並進,每個人在奮鬥中定義時間,才能在新的時間刻度上標註不凡的印記,成就更好的自我、擁抱更好的未來。
(來源: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