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跟著人民日報開啟「時間哲學」

2021-01-10 人民網

人民網北京1月5日電 2017年日曆開啟,我們該如何度過這有意義的一年?《人民日報》人民論壇欄目從1月3日起推出「二〇一七,從時間中尋找答案」系列文章,號召大家提振「一日不為、三日不安」的責任心,激發「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緊迫感,學會從時間中解放自己,敢於並善於向時間要效率,在深化改革、普惠民生的道路上爭分奪秒、一路向前。

人民日報人民論壇:讓時間寫下「積極的存在」

歷史機遇稍縱即逝,改革發展時不我待,不浪費一分一秒的時間,是「時間文明」的最大正義。今天的中國,前所未有地靠近世界舞臺中央,前所未有地接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我們有「昨夜江邊春水生,艨艟巨艦一毛輕」的快慰,也有「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的緊迫感。天上不會掉餡餅,努力奮鬥才能夢想成真。我們的理想,是懷揣夢想乘風破浪,絕非在坐等觀望中消耗時光。我們應有批評家的問題思維,但也不能缺少實幹家的建構能力,還需要砥礪戰略家的前進定力。擼起袖子加油幹,2017年,讓我們一起從時間中尋找答案、築夢人生。

人民日報人民論壇:奔跑中留下「美好的永恆」

「長安何處在,只在馬蹄下。」夢想不會自動變為現實,初心只能用行動去體現。我們決勝全面小康,在保持經濟增長的同時,更重要的是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解群眾之所困,有始有終解決好人民群眾普遍關心的突出問題。我們開闢改革新場域、發展新境界,需要堅持問題導向,哪裡出現新問題改革就跟進到哪裡,跑表計時、到點驗收,抓好已出臺改革方案的落地生根。「十三五」規劃從「開局之年」邁向「重要一年」,時間不喜歡漂亮話,任務和挑戰也不會等待我們。提振「一日不為、三日不安」的責任心,激發「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緊迫感,奮鬥的徵途才會通向理想的彼岸。

人民日報人民論壇:學會與時間「愉快地相處」

也有一些人,看上去很珍惜時間,實際上卻並不能和時間「愉快相處」。比如,忙得昏天黑地,「5+2」「白加黑」,「辛苦指數」很高,但總是忙不到深化改革、破解難題的關鍵處;又如,缺乏主見,隨波逐流,忙得像陀螺一樣,卻迷失了前進方向;再如,眉毛鬍子一把抓,像「撒胡椒麵」一樣這裡抓一下、那裡敲一點,最後一事無成。陷入「事務主義」的事無巨細,或僅忙於「命令主義」的上傳下達,算不上對工作的積極負責,效果也無異於浪費時間。越忙越亂,越忙越盲,正是我們衝刺全面小康徵程中所要警惕之處。

(責編:王倩、文松輝)

相關焦點

  • 人民日報評論員觀察:掌握治理的「時間哲學」
    特殊的時間、特殊的環境,往往能突出呈現那些潛藏的社會問題,揭示平常不易察覺的社會風險          時值酷暑,近期不少地區都經歷了高溫天氣。襲人的熱浪,讓人們感受到了盛夏的灼熱,偶爾也會給人帶來特殊的煩惱與焦慮。
  • 人民日報推薦2017年五部長篇小說
    我們從2017年眾多文藝作品中選出5部長篇小說推薦給大家,讀者可以從中看到作家對當下生活進行近距離藝術觀照,努力把握時代脈搏,盡力保持與人民聲息相通。  《心靈外史》 (石一楓著;《收穫》雜誌)  不問鬼神問蒼生  孟繁華  一段時間以來,石一楓小說創作持續關注當下中國社會的精神狀況。
  • 人民日報:黃大年精神對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啟示
    習近平同志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強調,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黃大年精神對於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推動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發展繁榮具有重要啟示意義。   從戰略高度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   黃大年同志以國家戰略需求為己任,帶領團隊搶佔國際前沿科技制高點,取得一系列重大成就。
  • 人民日報學科走向:發展哲學的五大前沿課題
    發展哲學涵義豐富:從發展哲學與發展觀的關係看,發展哲學是理論化、系統化的發展觀;從發展哲學與具體發展學科的關係看,發展哲學是對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以及人的發展知識的概括和總結;從發展哲學在社會生活中的地位看,發展哲學是以最一般的概念、邏輯形式反映社會發展存在的意識形態。   對發展問題的關注和研究是發展哲學的生長點,也是推進發展哲學研究的動力源。
  • 2017節日日曆一覽表 2017年節日大全(日期時間)
    2017節日日曆一覽表 2017年節日大全(日期時間)  法定假日、二十四節氣、中國傳統節日、國際紀念日……最全 2017節日日曆↓↓明年全年都有用,還不火速轉發收藏!(人民日報)2017節日日曆
  • 人民日報對《流浪地球》的正式評價來了
    電影一開場,就開啟了一個宏大的敘事:人類在地球表面上裝滿發動機,推動這個星球在太陽氦閃引發爆炸之前,去往比鄰的星系。而離家出走的叛逆少年,最終在父輩的感召之下成長,成為讓地球從木星引力中掙脫出來的英雄。以宇宙為背景的宏大設定,配上太空場景、災難景觀、工業風格、熱血少年,讓電影頗具觀賞性。
  • 如何理解中國特色哲學
    2017年5月19日 星期五農曆四月廿四【本期導讀】>如何理解中國特色哲學>理論之妙在於撥雲見日>對熱點勿急於價值判斷>政府網站亦當積極作為>中國開放的大門永不關>科技工作者別急功近利【理論速遞】>《人民日報》刊發李捷文章
  • 藍少科學:細說哲學中的時間,了解時間對於哲學的意義
    時間是哲學家不斷思索研究的一項課題,數學家惠特羅在他的名著《時間的自然哲學》裡面,強調阿基米德和亞里斯多德是對時間兩個極端看法的代表人,亞里斯多德認為時間是內稟的,對宇宙來說是基本的,而阿基米德的看法就完全相反。2000多年來,這個爭論,以不同的形式一直在進行。柏拉圖在他講宇宙學的著作《蒂邁歐篇》裡說,太初混沌,神工強加以形序,時間乃生。
  • 開啟馬克思主義哲學認識論之門的鑰匙
    開啟馬克思主義哲學認識論之門的鑰匙——陶德麟著《〈實踐論〉淺釋》讀後以通俗而準確的方式詮釋毛澤東的哲學名篇《實踐論》《矛盾論》,是李達對馬克思主義哲學大眾化的一大貢獻陶德麟教授在青年時期曾長期擔任李達的學術助手,對李達的有關著述和思想有著獨到而深刻的體悟和理解,從20世紀五六十年代起也由此開始向幹部群眾作包括講解《實踐論》在內的哲學輔導報告,形成了自己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大眾化闡釋方式。他的近著《〈實踐論〉淺釋》(江蘇人民出版社出版,以下簡稱《淺釋》),就是他在半個多世紀裡從事馬克思主義哲學大眾化工作的結晶。
  • 宇宙產生之前有時間嗎?| 康德先驗哲學對時間的變革
    康德的先驗哲學,變革了時間觀,作為感性純直觀的時間,給這個問題的思考提供了另一種路徑。古希臘哲學尋求「萬物的本源」,最開始是從自然界,也就是現象界尋找的,例如泰勒斯的「水」,赫拉克利特的「火」等等。但是如果整個現象界是在時間中呈現的,而時間又是流逝變動的,這讓現象界在時間中搖曳,產生了不確定性。
  • 哲學社會科學期刊:與國家同呼吸共命運
    原標題:哲學社會科學期刊:與國家同呼吸共命運   哲學社會科學期刊是社會發展狀態的晴雨表,我國哲學社會科學期刊70年發展史就是新中國70年發展史的實錄或縮影。其大致可分為3個階段:改革開放前30年、改革開放後30多年和黨的十八大以來的7年。
  • 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2017年度部門決算
    (一)部門職責  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以下簡稱「市社科規劃辦」)負責統籌規劃、組織實施全市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研究;開展市社科研究基地建設工作,培育智庫;開展社科基金項目研究成果宣傳推介工作;負責市屬單位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的組織申報和管理工作。
  • 「本真」與《周易》的時間哲學
    《易經》原雖為「卜筮」而作,其內涵的自然哲學卻並未被掩埋,經歷三古四聖以後,最終以包括《易經》六十四卦與《易傳》十篇兩部分共成傳世之《周易》,也就是我們今天所看到的《周易》。為什麼說這是一部在中國哲學史、中國文化發展史上具有絕妙智慧的古老經典呢?且不說其玄,我們僅來談談《周易》裡面的時間哲學。怎麼談?我們或可從西方現象學界視域入手,看看「時間」如何被討論。
  • 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現實意義
    在我國哲學社會科學諸學科中,經濟學、法學、社會學、人類學、心理學等學科是20世紀初從西方移植過來的。由於是移植的,就存在如何中國化的問題。也就是說,不能全盤照搬西方理論和方法,而要有中國特色。習近平同志指出,「一個沒有發達的自然科學的國家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一個沒有繁榮的哲學社會科學的國家也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並強調要「著力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
  • 物理哲學簡介(II):時間與空間的哲學基本問題
    時間、空間、時空(或時間-空間,時間和空間的結合)等概念,是物理學、天文學、空間物理學和哲學等最重要、最基本的概念,關於它們的存在和本質是物理學哲學的中心課題。在許多哲學中,時間被視為變化。通常認為時間是一種基本量,即不能用其他量來定義的量。因為時間似乎是一個基本的概念,因此無法用任何更簡單的方式來定義時間。
  • 名著導讀|《蘇菲的世界》最好的哲學啟蒙書
    於是她通過這些來信,不僅知道了哲學、世界、還知道了蘇格拉底、薩特、亞里斯多德、笛卡兒、黑格爾這些哲學家的思想……page1從收到神秘來信的那一天起,蘇菲就在導師艾伯特的指引下,不斷學習著哲學課程,涵蓋了西方從古至今的整個哲學體系。她開始思考大哲學家們所思考的問題,比如萬事萬物是否由一種基本的物質組成?水能變成酒嗎?疾病是諸神對人類的懲罰嗎?是什麼力量影響歷史的走向?
  • 中國哲學中的時間問題
    CHEN Yun (Institute of the Chinese Current Mentality and Culture,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Shanghai,200062,China)   內容提要:時間問題是哲學中的一個基本問題
  • 2017年冬至是12月幾號哪一天?2017冬至幾點幾分具體日期時間
    2017冬至的具體時間是什麼時候?古說,冬至是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那麼,今年的冬至是幾月幾號幾時?下面小編整理了2017年冬至時間。2017年冬至日期  冬至常見日期  冬至日,一般都在公曆的12月21日或12月22日這二日。
  • 量子理論三原理的哲學意義
    開啟了21世紀量子哲學的萬千世界!   量子糾纏,是量子理論的第二個原理,也是量子力學最為激動人心的發現。什麼是量子糾纏?就是在同源,也就是一個系統中的兩個以上粒子,分發其中一個到火星,那在地球的這顆和火星上的,就像一對雙胞胎,如果弟弟在北京笑,哥也會在火星上跟著笑,弟在北京哭,哥也會跟著哭,弟弟在北京舉手敬禮,哥也會立馬敬禮。這種被愛因斯坦稱作幽靈般的感應,就叫量子糾纏。而且其傳播的速度是光速的4000倍以上,接近無限大!如果這種理論運用到實際,會從根本上改變我們這個世界。
  • 人民日報:在奮鬥中定義時間
    時間的流逝不舍晝夜,前進的航程擊鼓催徵。向著未來出發,中國行進在光明大道上。每逢新年伊始,時不我待的緊迫感、奮進感尤為強烈。這是因為,時間是萬事萬物存在的刻度。1秒鐘,電影放映24幀畫面,獵豹在草原上飛奔28米,蜂鳥振動翅膀55次;1分鐘,登山隊員攀登珠峰頂峰58.3釐米,「復興號」前進5833米,6000萬元的貨物完成進出口。時間創造無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