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學科走向:發展哲學的五大前沿課題

2020-12-05 人民網

  國內發展哲學研究興起於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演進到今天,學科框架已相對成熟,學科內容也日臻系統。作為一門應用性哲學,發展哲學的研究對象是社會發展整體,其任務是對社會發展這一特殊的運動形式進行科學抽象,透過複雜的發展現象揭示深藏其中的本質、規律、意義、目的等。發展哲學涵義豐富:從發展哲學與發展觀的關係看,發展哲學是理論化、系統化的發展觀;從發展哲學與具體發展學科的關係看,發展哲學是對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以及人的發展知識的概括和總結;從發展哲學在社會生活中的地位看,發展哲學是以最一般的概念、邏輯形式反映社會發展存在的意識形態。

  對發展問題的關注和研究是發展哲學的生長點,也是推進發展哲學研究的動力源。結合當前的發展實踐和發展形勢,發展哲學應關注以下五大課題。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深掘與國外發展理論的借鑑

  發展哲學既是社會發展理論的最高層次,又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一個分支學科。它的興起反映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發展的一個基本走向,為馬克思主義哲學特別是歷史唯物主義與現實實踐的結合提供了重要切入點。發展哲學在自身發展過程中,需要不斷從馬克思主義理論特別是馬克思主義哲學中汲取營養,以增強理論說服力。

  例如,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物質觀包括世界的物質統一性原理和世界的物質差異性存在及發展原理。其中,差異性原理是我們把握社會何以發展以及如何發展的一種重要分析工具。在差異性原理看來,我們在發展中所應採取的合理策略是:其一,尊重和關照差異,實施差異化發展戰略;其二,關注和防範差異的消極性,追求社會有序運行;其三,消除差異的凝固化,實現由負向差異向正向差異的轉化;等等。

  再如,長期以來,我們將人民群眾是歷史創造者的觀點視為我們黨倡導的以人為本、堅持人民主體地位思想的基本依據。這是正確的,但還可以完善。其實,在馬克思、恩格斯關於歷史合力的論述中也包含相關思想。恩格斯指出:「每個意志都對合力有所貢獻,因而是包括在這個合力裡面的。」這就啟示我們:既然所有社會成員都參與了社會發展進程、都對歷史進步有所貢獻,我們就要按照「人人參與、人人盡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堅持包容發展、普惠發展、共享發展。這就是說,讓廣大人民共享發展成果的主張和做法,也可以用歷史合力論予以解釋和支持。

  這樣來看,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差異性原理和歷史合力論,需要我們在發展哲學的視閾內進一步把握其理論價值,並做好挖掘整理工作。除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深掘,推進發展哲學研究還需要關注國外社會發展理論,並做好引進改造工作。例如,上世紀70年代以來,在西方興起的可持續發展思潮,就對當代人類社會發展理念和發展模式產生了革命性衝擊,也為發展哲學的興起提供了重要理論素材。

  發展的意義

  當前,人類面臨氣候變暖、生態環境惡化、核戰爭等一系列發展危機和風險。從一定意義上說,這些危機和風險都與發展的意義危機有關。發展的意義危機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其一,人們在發展實踐中一味追求發展的「物的意義」,遮蔽了發展的「人的意義」;其二,人們將「小我」發展的意義凌駕於「大我」發展的意義之上,造成了「小我」發展與「大我」發展的衝突和對立;其三,人們為推動發展特別是「物的發展」採取了不合理、高代價的方式,加劇了發展的意義危機。

  作為人類發展活動的理論自覺,發展哲學必然要關注發展的意義問題。在這方面,發展哲學至少要回答兩個問題:其一,什麼樣的發展才是真正有意義的?為此,要在理念和實踐上進行兩種提升,即從「小我」的價值意義提升到「大我」的價值意義,從發展的「物的意義」提升到發展的「人的意義」。其二,什麼樣的發展創造或發展實踐才是有意義的?為此,要關注發展與代價的關係問題,倡導最低代價的發展。

  發展的關係

  社會發展不僅要創造各種社會財富,而且要生成和調整各種社會關係。當今人類面臨兩大發展問題:一是發展「不夠」的問題,二是發展「不和」的問題。所謂「不夠」,是指發展的數量、規模及其水平、質量等還沒有達到滿足所有人基本需求的程度;所謂「不和」,是指發展中諸多關係的不和諧、不協調。這種「不和」具體表現為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人與自然之間的關係以及人的身心關係不和。事實上,當前我們所倡導的可持續發展、共享發展理念及做法,就是解決發展「不和」問題的努力。

  值得關注和思考的是,當前發展「不和」問題更甚於發展「不夠」問題。因此,發展哲學要從哲學的角度探討「不和」產生的深層原因,並從學理的角度為人類選擇一條走出「不和」困境的路徑。在發展哲學看來,導致「不和」的深層根源是自我中心主義的發展觀及其實踐。因此,必須確立一種共生主義的發展觀,培養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

  發展的受動性

  工業革命以來,人類運用日趨先進的科技工具,在「改天換地」的實踐進程中大力張揚自己的主體性和能動性。這種率性而為、幾乎不受約束的「本質力量」,既為人類創造了巨量物質財富,也為人類帶來了嚴重的發展問題。人類既有主動性和能動性,又有受動性和受制性。這種主動性和受動性是辯證統一的,它們之間的辯證關係恰恰是發展哲學研究的對象。換言之,發展哲學既要關注發展的主動性如創新、變革之類的問題,又要關注人的發展行為的受動性即受客觀規律、客觀條件制約的問題。

  對發展受動性的研究,在當下的發展背景下更有現實意義。發展哲學要深究發展受動性的根據、意義及其一般方法論等內容。例如,根據發展受動性的內在機理,人類要因地制宜、適時而動,追求適度發展。所謂適度發展,主要是從發展速度、發展規模、發展效益、發展成本等基本屬性上對發展進行把握,在滿足人的基本需求基礎上,為建立人與人之間特別是人與自然之間的平衡關係而推進的一種有節制的發展。這種發展應是當今人類社會包括當今中國在發展新形勢下的理性選擇。

  中國的發展

  發展是具體的、現實的,具有一定的時代性、地域性與國別性。同樣,發展哲學所分析的問題、所服務的實踐,也具有一定的時代性、地域性與國別性。換言之,我們所談論的發展哲學必須是面向中國問題的發展哲學,它要關注中國的發展問題、指導中國的發展實踐。新中國成立後特別是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大地上生機勃勃的發展創造,為發展哲學的豐富和發展提供了最直接、最生動、最有價值的現實素材。

  哲學是一門智慧之學,發展哲學是關於經濟社會發展的智慧之學,馬克思主義發展哲學是指導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智慧之學。馬克思主義發展哲學如同一架「顯微鏡」,能使我們把握中國發展的本質、規律和價值屬性;又如同一架「望遠鏡」,能使我們看到中國未來發展的應然走向。例如,在馬克思主義發展哲學看來,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發展所出現的具有根本性和深遠意義的變化,是處於從不夠均衡、協調、可持續的發展向系統性、整體性的協調發展轉換的新階段。從本體論的視角看,整體性應是當今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本質屬性或根本特徵;從方法論的視角看,整體性是當今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認識和實踐方法,我們要從整體性視角把握、分析、評價和解決發展問題。從整體性視角看,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的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是具有內在聯繫的統一整體;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共享發展也是一個統一整體。我們一定要用整體性的觀念看待新發展理念、拓展新發展境界,切不可只見樹木不見森林。

  (作者為中央黨校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 人民日報 》( 2016年03月21日 16 版)

相關焦點

  • 人民日報:黃大年精神對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啟示
    習近平同志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強調,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黃大年精神對於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推動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發展繁榮具有重要啟示意義。   從戰略高度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   黃大年同志以國家戰略需求為己任,帶領團隊搶佔國際前沿科技制高點,取得一系列重大成就。
  • 努力建設哲學社會科學的基礎學科——歷史學
    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囊括傳統學科、新興學科、前沿學科、交叉學科、冷門學科等諸多學科,要構建一個全方位、全領域、全要素的哲學社會科學體系,使包括歷史學在內的基礎學科更加健全紮實,是其中極為重要一環。去年8月2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致第22屆國際歷史科學大會賀信中指出:「歷史研究是一切社會科學的基礎,承擔著『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的使命。
  • 西方法哲學研究前沿述評
    法律詮釋學   法律詮釋學也是受當代西方哲學尤其是當代歐陸哲學的影響而產生的,其哲學根源和理論基礎是哲學詮釋學。在德國哲學家施萊爾馬赫、海德格爾、伽達默爾等人所創立和發展的哲學詮釋學影響下,法律詮釋學頗為興盛,成為詮釋法律的一種重要方法。
  • 加強學科建設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
    我們要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讓人民政協這一政治組織和民主形式,更好地發揮自身的獨特優勢。 以重視和加強學科建設為著力點,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 「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是新時代全體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的崇高使命。」作為來自社會科學界的委員,黃浩濤十分關注哲學社會科學發展問題。
  • 新中國七十年國外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的歷程與發展
    穩中求進的深入發展階段。20世紀八九十年代,國際風雲變幻,東歐劇變,冷戰結束。在這些重大歷史事件的衝擊下,世界馬克思主義陷入危機,馬克思主義理論各學科在備受質疑和挑戰的同時也面臨著巨大的機會與生機:用馬克思主義的思想把握、理解、剖析當今世界的新變化成為重要的新課題。
  • 向世界一流邁進 ——中國人民大學哲學學科建設不斷取得新進展
    以奮鬥築牢學術根基誕生於1956年的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系,60多年來培養了大批優秀的哲學人才,貢獻出一大批影響社會進程和學術發展的思想成果,更在近年來通過不斷追求與努力,從人大校園逐漸走向世界前列。國家文科基礎學科(哲學)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基地,教育部「211」工程重點基地、「985」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基地,國家第一批博士授權單位,第一批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單位……人大哲學人一步步夯實學科發展和人才培養的成果。在教育部學位評估中心2017年公布的全國一級學科評估結果中,人民大學獲評A類學科總數為14個,哲學專業位列其中。
  • 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哲學」學科,連續3年排名中國高校第1!
    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中國的哲學、倫理學和宗教學教學科研重鎮,新中國哲學教育的「工作母機」,是目前國內教授最多、規模最大、學科配備最齊全、人才培養體系最完善、具國際聲譽的哲學院系,入選國家「雙一流」建設學科,QS世界大學哲學學科排名32位(2020),連續三年大陸高校排名第一。
  • 科學技術哲學在中國的興起與發展
    原標題:科學技術哲學在中國的興起與發展 中國科學技術哲學的學科建制性發展始於自然辯證法在中國的傳播與發展,成熟於改革開放後,是中國社會發展新思維的重要提供者與變革參與者。迄今,中國科學技術哲學已成為對中國當代社會與思想影響深遠的學科之一。
  • 不斷健全我國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
    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科研機構 作者簡介:   近年來,我國高校科研機構在健全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方面,緊跟時代需求,不斷更新觀念,勇於創新,學科體系建設展現出蓬勃生機。  體現時代特徵與中國特色  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軍事、黨建等領域,傳統學科、新興學科、前沿學科、交叉學科、冷門學科等學科,共同構成了現代學術意義上的系統學科體系。
  • 人民日報學科走向:政治學研究亟須關注的四個問題
    制度完善與體制進步   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制度完善與體制進步是其核心。我們對中國當前的基本制度充滿自信,同時也感到制度領域還存在一些有待解決和完善的問題,制度建設仍面臨諸多任務。
  • 「傳承與創新:馬克思主義哲學學科發展」研討會舉行
    中國社會科學網訊(記者王志強 通訊員 楊洪源 董鍵銘)學科體系建設是加快構建中國特色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礎之一。為加快構建中國特色馬克思主義哲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12月3日,「傳承與創新:馬克思主義哲學學科發展」研討會在北京召開。
  • 清華哲學系喜迎三位雙聘教授組建科學哲學二級學科
    月至2006年5月 中國自然辯證法協會青年委員會常務理事2001年4月至今 「清華大學科學哲學與技術哲學沙龍」發起人、主持人之一研究興趣:一般科學哲學(主要關注科學說明、自然定律、因果性等),也開始涉及特殊科學哲學(如生物學哲學、社會科學哲學、認知科學哲學等)課題:
  • 推動新時代哲學社會科學高質量發展
    在全國基本建立起基礎學科健全紮實、重點學科優勢突出、新興學科和交叉學科創新發展、冷門學科代有傳承、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相輔相成、學術研究和成果應用相互促進的學科發展體系;深入實施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工程,發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的引領帶動作用,學術研究成果豐碩,哲學社會科學原創能力和水平不斷提升;著力打造傳播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範疇、新表述,積極開展學術外交和學術外宣,不斷推動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走向世界
  • 繁榮發展高校哲學社會科學事業 -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政府門戶網站
    繁榮發展高校哲學社會科學事業 2009-10-29 編者按 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重大課題攻關項目首批成果日前出版。伴隨著國家前進的偉大步伐,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從基礎起步到繁榮發展,實現了歷史性的跨越,呈現出空前繁榮的局面。   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是教育部貫徹落實中央精神,促進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繁榮發展的重大舉措,是「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繁榮計劃」的重要內容。
  • 張樹華、陳承新 | 自立自為自強 推進哲學社會科學高質量發展
    社會大變革的時代,一定是哲學社會科學大發展的時代。當代中國正經歷著我國歷史上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也正在進行著人類歷史上最為宏大而獨特的實踐創新,國家治理領域不斷出現的新問題、新任務、新課題,必將給哲學社會科學理論創新和學術繁榮提供強大動力和廣闊空間。
  • 清華理科:緊跟學科前沿
    無標題文檔清華理科:緊跟學科前沿 科技日報 2004-4-15 記者 仇方迎 通訊員 楊悅   生物系:49位學術精英捷報頻傳   清華生物系在短短20年時間內,取得了令清華人為之驕傲的成績。49位教師多為從海外留學歸來的學術精英,在清華園裡緊跟國際生物科研前沿,人均科研經費、人均發表論文數均在全國各高校同行中領先,所發表的論文數和顯示論文質量的平均影響因子在全國高校生物院系中也位居榜首。該系程京教授領導的博奧生物晶片研究成果已經進入被美國《財富》雜誌評出的世界18強。在2003年全國「生物學」一級學科整體水平評估中,清華總分名列高校第二。
  • 西方馬克思主義對我國哲學學科的影響
    西方馬克思主義思潮的引進契合了我國思想解放的現實需要,對我國改革開放實踐,尤其是對我國哲學學科發展產生了深刻的影響。西方馬克思主義在我國哲學論域的積極影響在於,它促使了國內學者後形上學世界觀的形成、批判性哲學思維方式的塑造,並且提供了新興哲學論題,但是西方馬克思主義思潮影響也有消極方面。我們應該在充分肯定西方馬克思主義對當代中國哲學發展積極意義的同時,在批判性的反思中克服它可能帶來的消極影響。
  • 人民日報:五大發展理念彰顯科學方法論
    習近平同志提出的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不僅實現了我們黨對發展規律認識的深化和升華,實現了我們黨治國理政思想理論的新飛躍,而且成為今日中國馬克思主義方法論的集中體現。「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認識把握五大發展理念所蘊涵和彰顯的科學方法論,對於我們完整理解五大發展理念,在「十三五」時期開好局起好步,推動關係我國發展全局的這場深刻革命,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都具有重要意義。
  • 《中國哲學前沿》英文哲學雜誌
    《中國哲學前沿》英文哲學雜誌 2016年08月12日 10:05 來源:北京師範大學哲學與社會學學院 作者: 字號 內容摘要: 關鍵詞:
  • 面向新時代的發展哲學
    三、改進發展哲學研究的方式與方法  一門學科的形成和發展,總是需要形成相應的研究方式和方法。發展哲學也是如此。面對新時代,發展哲學要有所作為,必須改進研究方式和方法,以保證發展哲學能夠沿著規範化的方向健康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