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哲學前沿》英文哲學雜誌

2020-11-26 中國社會科學網
《中國哲學前沿》英文哲學雜誌

2016年08月12日 10:05 來源:北京師範大學哲學與社會學學院 作者:

字號

內容摘要:

關鍵詞:

作者簡介:

  《中國哲學前沿》英文哲學雜誌名列2015年全球哲學期刊排名榜第207位

  據SCImago新近發布的2015年全球科學期刊排名(SJR),由北京師範大學哲學學院編輯的《中國哲學前沿》(Frontiers of Philosophy in China)英文哲學期刊排名全球外文哲學期刊第207位,是中國唯一一本進入該排行榜的外文哲學期刊。排名情況詳見http://www.scimagojr.com/journalrank.php。

  《中國哲學前沿》(國際刊號ISSN 1673-3436,國際電子出版物刊號ISSN 1673-355X,國內刊號CN11-5743/B)哲學英文季刊創刊於2006年1月,由袁貴仁教授和韓震教授擔任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和荷蘭Brill出版公司(2012年前為德國Springer出版社)負責出版。自2011年起,刊物發表的文章類型由文摘類轉為原發稿。

  自2011年起,《中國哲學前沿》已經被十幾個權威資料庫收錄或檢索,其中主要有:SCOPUS,JSTOR,Academic OneFile, Current Abstracts, EBSCO, Gale, Google, Humanities Abstracts, Humanities Index, OCLC, OmniFile, OmniFile Select, OmniFile V Full Text, Philosophy Research Index, , Springerlink, Summon by Serial Solutions, The Philosopher’s Index,等。

  2015年度,全球共有6家以中國哲學為主要研究對象的專業期刊進入全球科學期刊排名系統。除《中國哲學前沿》之外,其他刊物分別是:Dao: A Journal of Comparative Philosophy(120位),Asian Philosophy(159位, Philosophy East & West(188位),Journal of Chinese Philosophy (271位),Contemporary Chinese Thought(354位)。在六家刊物中,《中國哲學前沿》名列第四位。

 

  《中國哲學前沿》編輯部

  2016年7月22日

分享到: 0轉載請註明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責編:李秀偉)

相關焦點

  • 聚焦數學哲學前沿爭論透視數學文化歷史價值
    原標題:聚焦數學哲學前沿爭論透視數學文化歷史價值   由中國自然辯證法研究會數學哲學專業委員會、北京大學哲學系和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聯合主辦的「2013年數學哲學與數學文化研討會」,近日在北京大學召開。
  • 華東師大哲學系「中國哲學全英文碩博士項目」鬱振華教授在美講中國哲學
    鬱振華教授從世界歷史的視角,深入淺出地解析了中國哲學思想的演變、新儒學的三個派別,以及在西學東漸過程中產生的現代中國哲學。最後,鬱教授總結了中國心靈所具有的好學、開放、包容、創新等特質。俄勒岡大學宗教研究系馬克·海野(Mark Unno)教授做了精彩點評,並與鬱振華教授共同回答了聽眾的提問。
  • 《劍橋中國哲學導論》:寫給現代人看的中國哲學
    其中影響力較大和廣受好評的有:鍾泰的《中國哲學史》、馮友蘭的《中國哲學史》以及《中國哲學簡史》、任繼愈的《中國哲學史》、牟宗三的《中國哲學十九講》、蔡仁厚的《中國哲學史》與勞思光的《新編中國哲學史》等。  胡適先生的「大綱」是用現代學術方法系統研究中國哲學史的第一部著作,其創舉與缺陷自不必多說。
  • 科學技術哲學在中國的興起與發展
    原標題:科學技術哲學在中國的興起與發展 中國科學技術哲學的學科建制性發展始於自然辯證法在中國的傳播與發展,成熟於改革開放後,是中國社會發展新思維的重要提供者與變革參與者。迄今,中國科學技術哲學已成為對中國當代社會與思想影響深遠的學科之一。
  • 中國哲學是人類的源始哲學
    中國哲學是人類的源始哲學的哲學根據是,西方哲學的根本哲學原理:哲學的本體決定哲學的主體。中國哲學是一切哲學的本體,則中國哲學就是人類的源始哲學。源始哲學對於哲學自身的自性本然的規定性是:哲學研究同在存在的時顯和哲學研究同在時在的實在存在的時顯。
  • 用英語撰寫中國哲學
    馮友蘭在賓夕法尼亞大學講中國哲學的講義經過整理,就以《中國哲學簡史》為名,由美國麥克米倫公司出版。  就文化背景來說,《中國哲學簡史》原是講給西方人的。面對對中國哲學比較陌生的聽眾,講授紛繁複雜、源遠流長的中國哲學,確實有很大難度,非大家難以勝任。馮友蘭對此有高度自覺:「小史者,非徒巨著之節略,姓名、學派之清單也。譬猶畫圖,小景之中,形神自足。非全史在胸,曷克臻此。」
  • 學術| 中國哲學英譯的理論與實踐——從一次哲學翻譯(中譯英)工作...
    冠軍是我們華東師大英文刊ECNU Review的執行主編,而且自己出過一本討論中國現當代思想的英文專著The Great Dragon Fantasy。去年我和龐士桐在寫《2014年度滬上中國哲學學科發展評議》的時候,把它和張汝倫教授新版的《現代中國思想研究》放在一起討論。我想冠軍肯定有很多經驗可以分享。
  •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哲學基礎只能是中國化馬克思主義哲學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哲學基礎只能是中國化馬克思主義哲學 2015年05月28日 08:23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何萍 字號 內容摘要:中國化馬克思主義哲學才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哲學基礎
  • 道家哲學是中國哲學的根基嗎?
    ,數十年間,研究中國哲學的學者好像不會遇到這樣的問題,那就是,中國哲學有無主幹,如果有,這個主幹是什麼?以前,我們認為中國哲學的主幹是儒學,這似乎是大家約定俗成的看法,只是沒有多少學者明確說出來而已。因為沒有學者提出疑義,也就沒有論證的必要。換言之,儒學是中國哲學的主幹,還不成為問題。上個世紀80年代中期,周玉燕、吳德勤首次提出道家思想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主幹,陳鼓應先生隨後於90年代初提出道家哲學是中國哲學的主幹,凸顯道家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國哲學中的地位。
  • 西方法哲學研究前沿述評
    法哲學是應用哲學(部門哲學)和理論法學的一個門類,是運用哲學思維對法律現象進行抽象而形成的最一般、最基礎的法學理論,是法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法哲學在法學知識體系中處於最高層次,為各部門法學提供理論根據和思想支持。法哲學論題範圍廣泛,涉及法學中最具基礎性、根本性的問題,如法的本質、法的起源、法的價值等等。
  • 哲學本體在中國,不是與西方哲學「亮劍」,而是與西方哲學的融合
    哲學的本體在中國,不是與西方哲學的「亮劍」,而是與西方哲學的融合與統一哲學不是西方的。哲學是人類的,哲學是人類的思維。哲學作為人類思維的方式,人類思維的直接對象,人類思維的間接對象,人類思維的內容物的到達方式的人類認識自然與社會和改造自然與社會的「科學之母」的精確科學的哲學,由西方哲學建制為哲學體系以後,出現了幾次關涉哲學體系的根基和基礎的變革,人們都在疑問,西方哲學出了什麼樣的哲學問題,為什麼停滯不前。
  • 向世界一流邁進 ——中國人民大學哲學學科建設不斷取得新進展
    在邁入新世紀之後,人大哲學人更是在教學與研究中力求體現中國特色、民族風格和大眾需求,關注哲學和哲學史的基礎性問題,他們以哲學的方式反思時代,重視哲學研究的問題意識,強調哲學致思的學術品格,提升理論研究的現實維度。現當代中國哲學學科取得了長足進展、結下了累累碩果,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為此做出了不可忽視的重要貢獻。
  • ...工業集團主辦的《現代國企研究》雜誌入選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文獻...
    近日,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文獻中心、中國社會科學院圖書館發布了《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文獻中心學術期刊資料庫用戶關注度報告(2019年度)》。由中國兵器工業集團有限公司主管,中國兵器工業集團人才研究中心主辦的《現代國企研究》雜誌榮獲經濟學學科最受歡迎期刊(前25位)第20位,在「學習強國」平臺最受關注期刊排名中(前10位)位列第7。
  • 中央黨校教授王傑:中國哲學的時代魅力(中文/西班牙文/英文)
    本網現推出中央黨校王傑教授關於中國哲學智慧文章《中國哲學的時代魅力》,該文由北京語言大學英西復語專業李敬怡譯為英文、西班牙文等多語種版。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民族有著深厚文化傳統,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思想體系,體現了中國人幾千年來積累的知識智慧和理性思辨。這是我國的獨特優勢。」
  • 中國哲學的「本體」
    中國哲學界經常鬧些本土哲學的爭論。比如有些人認為中國沒有西方哲學那樣的本體論;即便像有些見解的,看法也很膚淺。比如武漢大學哲學系教授鄧曉芒就簡單地斷言說,中國哲學是以「無」為本體,西方哲學是以「有」為本體。事實究竟是怎麼樣的呢?▎先說什麼叫本體?
  • 「哲學的殿堂—中國人民大學哲學名家講座系列」 第二季成功舉辦
    講座系列主講人既包括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資深教授,也將邀請其他高校和科研機構哲學領域的著名學者。講座內容將結集出版,以饗學界和廣大哲學愛好者。講座系列自2020年7月下旬舉辦以來取得良好的社會反響,第二季將聚焦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哲學、西方哲學、倫理學等前沿問題,和哲學界同仁、廣大哲學愛好者分享主講者在這些問題上的思想心得。隨後,臧峰宇教授對本講主講人郭湛先生的學術成就和研究領域做了介紹。
  • 西方哲學與現代中國
    而在中國,普遍來說,在科技與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大眾對西方哲學還缺乏了解。所以請李猛老師首先談談西方哲學對現在的中國社會有怎樣的意義。李猛:我在課上也對學生們講過這個問題,中國對西方哲學思想的關注,主要是因為中國進入了現代社會。
  • 人民日報:黃大年精神對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啟示
    習近平同志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強調,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黃大年精神對於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推動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發展繁榮具有重要啟示意義。   從戰略高度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   黃大年同志以國家戰略需求為己任,帶領團隊搶佔國際前沿科技制高點,取得一系列重大成就。
  • 哲學的「個性」與「個性」的哲學
    「哲學」一詞源自古希臘文「philosophy」,其詞根意為「愛智慧」,由日本「哲學之父」西周翻譯成中文並傳入中國。哲學的「個性」,是指作為智慧之學的哲學,隸屬特定的認知主體,從產生伊始便具有特定的民族性和時代性。「個性」的哲學,則是指不同的認知主體基於自身的學思體悟和生命情趣,構思出的具有差異性的哲學流派。
  • 人民日報學科走向:發展哲學的五大前沿課題
    發展哲學涵義豐富:從發展哲學與發展觀的關係看,發展哲學是理論化、系統化的發展觀;從發展哲學與具體發展學科的關係看,發展哲學是對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以及人的發展知識的概括和總結;從發展哲學在社會生活中的地位看,發展哲學是以最一般的概念、邏輯形式反映社會發展存在的意識形態。   對發展問題的關注和研究是發展哲學的生長點,也是推進發展哲學研究的動力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