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少科學:細說哲學中的時間,了解時間對於哲學的意義

2021-01-10 大臉貓愛綜藝1

大家好我是藍少,歡迎閱讀我的科學文章,喜歡的可以關注我哦!時間是哲學家不斷思索研究的一項課題,數學家惠特羅在他的名著《時間的自然哲學》裡面,強調阿基米德和亞里斯多德是對時間兩個極端看法的代表人,亞里斯多德認為時間是內稟的,對宇宙來說是基本的,而阿基米德的看法就完全相反。2000多年來,這個爭論,以不同的形式一直在進行。柏拉圖在他講宇宙學的著作《蒂邁歐篇》裡說,太初混沌,神工強加以形序,時間乃生。《蒂邁歐篇》一開頭就講「實存」和「將然」的區別,這兩個概念,以各種形式重新出現於近代科學理論之中。對柏拉圖,「實存」的世界是真正的世界,「此世界永恆不變,由智慧藉助論證而得知」,而「將然」的世界,則是「意見與非理智感覺之客體,既生又滅,從未完全真實過」。

他把「將然」比作旅途,把「實存」比作終點,說只有後者才是真實的。這樣,具有時間的物理世界只有次等的真實性。這種區別,支配著柏拉圖哲學的全部。擁有這種看法的人,在柏拉圖以前是巴門尼德。他相信實際是既不可分,也沒有時間的。他的學生,義大利南部埃利亞的芝諾,為了整個推翻我們對時間的觀念,創造了一批著名的佯謬來捉弄我們。其中最有名的一個叫「勇士和烏龜」,企圖用來證明:「如果時間可以無窮地分而再分,運動將是不可能。」設想勇士在追烏龜,當勇士達到當初烏龜在的地方,烏龜又走了一段路;當勇士把那段路走完後,烏龜又走了一段,這樣下去,永無止境。

究竟芝諾這個佯謬和他別的佯謬意義有多大,眾論不一。自從芝諾在24個世紀以前把它們提出以來,至今已有大批文獻問世,有的說是無稽之談,有的卻認為非常高深。惠特羅仔細分析的結論是:要解開這些佯謬,只有兩條路。一條是否定「將然」這個概念,於是時間便有真正屬於空間的性質;另一條路是不承認時間像空間那樣可以分而再分。就像紅顏色給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主觀印象,仍然是視覺中不可少的一部分一樣,哲學家康德同樣認為,時間固然是我們經驗中不可缺少的一個成分,它其實是沒有客觀意義的:「時間並不是什麼客觀的東西,它既不是實體,也不是偶發,也不是關係,它是因為人類心靈的本性而必然產生的主觀條件。」

康德的「主觀主義」看法,和有些科學家對今日科學中時間的解釋十分相似。一個簡單的、顯而易見的、被歷代的唯心主義者們所樂於採取的辦法,是說時間充滿矛盾,所以不會是真實的。對這種形上學的遁詞,邏輯學家克琉老實不客氣地說道:「說時間由於自相矛盾便只是表面現象,非但沒有解決問題,連答案都說不上。」玻爾茲曼給形上學起了個諢名,叫它「人腦中的偏頭疼」。他說:「最平常的東西一到哲學便成為不可解決的難題。哲學以無上的技巧建造了空間和時間的概念,然後又發現這樣的空間裡不可能有物體,這樣的時間裡不可能有過程發生,把這個叫做邏輯,我看就像一個想去山區旅行的人,穿著長而累贅的衣服,在平地上沒走三步就被絆倒了一樣。

這種邏輯來源於對所謂的思想規律的盲目信任。」玻爾茲曼尖刻地批判了包括黑格爾、叔本華、康德等一群哲學家,他說:「為了追究到底,我拜讀了黑格爾的著作,可是那裡我看到的是滔滔不絕、不清不楚而又毫無思想的一番空話!讀他的書總算我倒黴,我又去找叔本華,就是在康德那裡,也有不少話叫我莫名其妙,以致令我懷疑,像他這樣腦筋靈活的人,是否在跟讀者開玩笑或是在存心欺騙讀者。」那麼今天的文章到這裡就結束了,如果你喜歡小編的文章,可以關注小編,如果你有什麼看法,也歡迎在評論區說出來,和大家一起討論,記得關注我哦!

相關焦點

  • 中國哲學中的時間問題
    CHEN Yun (Institute of the Chinese Current Mentality and Culture,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Shanghai,200062,China)   內容提要:時間問題是哲學中的一個基本問題
  • 雷諾數的哲學意義
    如果你沒時間讀書,可以關注公眾號,了解製造業動態在流體力學中,雷諾數的基本定義是:R=MLU,M 為運動學黏性的倒數,L 為特徵尺度,U為流動速度。實驗研究給出的結論是:雷諾數相同的流動具有相同的流動結構。它具有抽象的流動參數的哲學意義—無量綱的尺度。
  • 「本真」與《周易》的時間哲學
    德國著名現象學家海德格爾(Heidegger)討論「原始時間」時,涉及了「本真」「向死而在」等概念,這些海德格爾的時間哲學又與《周易》的時間哲學帶給君子所為之指引,及《周易》為代表的中國早期哲學中的時間觀,有著遙相呼應的聯繫。這樣的比較與聯繫,在何種意義上有其合理性及發人深思之處呢?
  • 物理哲學簡介(II):時間與空間的哲學基本問題
    時間、空間、時空(或時間-空間,時間和空間的結合)等概念,是物理學、天文學、空間物理學和哲學等最重要、最基本的概念,關於它們的存在和本質是物理學哲學的中心課題。在許多哲學中,時間被視為變化。通常認為時間是一種基本量,即不能用其他量來定義的量。因為時間似乎是一個基本的概念,因此無法用任何更簡單的方式來定義時間。
  • 黑格爾對於哲學自身的界定
    哲學到底是什麼以及哲學和科學之間的關係問題,一直是學者們關注的焦點。黑格爾在《小邏輯》中開宗明義,認為「哲學缺乏別的科學所享有的一種優越性:哲學不似別的科學可以假定表象所直接接受的為其對象,或者可以假定在認識的開端和進程裡有一種現成的認識方法」。
  • 黑格爾與馬克思哲學的當代意義
    眾所周知,西方馬克思主義最基本的學術貢獻就在於將馬克思直接銜接黑格爾,從而阻止對於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解釋向18世紀唯物主義或者說「前康德」哲學退行的可能性,亦即把關於馬克思哲學的理解保持在德國古典哲學的水平線之上。
  • 博士鐘錶匠和他的時間哲學
    美國社會哲學家芒福德在《技術與文明》中曾說:「從遵守時間到按時服務,到按時記帳,再到按時分配,在這個進程中,永生和來世逐漸淡出了人類活動的度量標準和興趣中心。」是的,正是因為有了時鐘技術,時間被精確地測定到秒,嚴格的時間節奏代替了模糊的生命節律,使勞作不再聞雞起舞,使合作不再無憑等待。
  • 《哲學的思與惑》中對於「自我」的理解
    當然哲學對於我是什麼的討論,是建立在自我這樣一個主觀態度上的討論。今天我們將進入《哲學的思與惑》最後一個話題:我是什麼。我們昨天有談到認識論的問題,它表現的是你和某個實質的聯繫,但是「我是什麼」還有點不一樣,只要外部世界存在,它可以不與外部世界任何聯繫而獨立存在。我們先看看《哲學的思與惑》中對於這個問題的探索。
  • 論中國生命哲學思想的內涵與意義
    作者楊文彬中國是一個擁有五千年文化的國家,生命哲學一直佔有主流地位。中國的生命哲學認為,生命是一切存在的源泉。關注生命哲學,用積極樂觀的心態面對生活,體會哲學思想的魅力,追求思想和精神的提升,這在當下具有重要的意義。
  • 研究哲學究竟有什麼意義
    很多人覺得研究哲學是沒有意義的,甚至覺得哲學家都是神經質,鑽牛角尖的人,其實,哲學家也是個普通人,他們和別人最大的區別只是他們思考問題的更深入而已。和所有人一樣,哲學家也有他們的追求。他們追求的是這個世界的真相,想找到事物最根源的本質。沒有意義嗎?
  • 掌握治理的「時間哲學」
    特殊的時間、特殊的環境,往往能突出呈現那些潛藏的社會問題,揭示平常不易察覺的社會風險  時值酷暑,近期不少地區都經歷了高溫天氣。襲人的熱浪,讓人們感受到了盛夏的灼熱,偶爾也會給人帶來特殊的煩惱與焦慮。  對一些人來說,暑期往往是一年中比較特殊的時段。
  • 康德哲學的現代意義
    在以反傳統著稱的20世紀西方哲學中,無論是英美哲學還是大陸哲學都對康德青睞有加,對他的研究甚至超過任何一位古典哲學家,這不能不說是一個異數。 200多年前的康德哲學對於我們這個時代的意義何在? 康德對哲學的影響是多方面的,不過人們更多地關注康德對形上學的批判和他的認識論思想,而往往忽略了他的形上學情懷,我想更進一步突顯其哲學中的這一方面。
  • 休謨的時間哲學——比愛因斯坦早200年意識到相對論
    休謨的時間哲學顯示了觀察者和參考對象之間關係的基本相關性1915年,愛因斯坦給哲學家兼物理學家莫裡茨·史利克寫了一封信,信中說他最近寫了一篇關於相對論的文章並表達了對休謨的感激之情:「在發現相對論之前不久,我曾以渴望和欽佩的態度研究過休謨的《人性論》。如果沒有這些哲學研究,我就不會發現相對論。」
  • 宇宙產生之前有時間嗎?| 康德先驗哲學對時間的變革
    康德的先驗哲學,變革了時間觀,作為感性純直觀的時間,給這個問題的思考提供了另一種路徑。這和人們對於時間的日常經驗非常吻合,就像人們常說,「時間可以證明一切」,暗示了時間所具有的巨大力量。用赫拉克利特的話說就是,「時間是一個玩色子的兒童,王是兒童。」
  • 如何理解《老子》裡的「哲學」意義
    《老子》五千言在兩千年間歷經無數文人學者的審讀,更因其圍繞「道」而被視為一部哲學書,其思想分量不容忽視。《老子》開啟了中國古代從形而上層面闡發治國方略的思想傳統,這個傳統欲使治國不僅具有歷史和現實的依據,更要有哲學的合理性。
  • 《時間簡史》包含的物理——始於哲學,過渡到數學,最後回到哲學
    這個理論是質量和能量彎曲空間的集合,它的證明是愛因斯坦著名的方程,它的含義是空間是彎曲的,時間對每個觀察者來說是不同的。即使只有一點點知識,讀者也能理解流行科幻電影《星際穿越》中感人場景背後的基礎科學。在《星際穿越》中,太空人離開飛船,前往軌道行星表面後,時間的流逝會發生巨大變化。
  • 哲學中的20個主義,一起感悟哲學智慧,學習哲學思維
    6 建構主義建構主義是一種關於知識和學習的理論,強調學習者的主動性,認為學習是學習者基於原有的知識經驗生成意義、建構理解的過程,而這一過程常常是在社會文化互動中完成的。建構主義的提出有著深刻的思想淵源,它具有迥異於傳統的學習理論和教學思想,對教學設計具有重要指導價值。
  • 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現實意義
    在我國哲學社會科學諸學科中,經濟學、法學、社會學、人類學、心理學等學科是20世紀初從西方移植過來的。由於是移植的,就存在如何中國化的問題。也就是說,不能全盤照搬西方理論和方法,而要有中國特色。習近平同志指出,「一個沒有發達的自然科學的國家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一個沒有繁榮的哲學社會科學的國家也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並強調要「著力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
  • 時間真的存在嗎?科學家:其實這是哲學問題
    時間是否存在,這其實是個哲學問題。問題的關鍵不是時間是否存在而是什麼是存在。存在是個相對的概念,一定要明確是相對於誰存在。聲音存在嗎?聲音相對人耳當然存在。聲音表現為人的一種知覺但它的本質只是機器波。色彩存在嗎?
  • 會議預告丨時間與永恆——現象學與古典哲學論壇之一
    (向上滑動啟閱)邀請函自西方哲學誕生伊始,時間與永恆的關係問題便成為了眾多思想巨擘孜孜以求的經典問題,直至今日,它仍然是當代西方哲學的主導問題之一。時間與永恆關係的每一次變革,不管是在哲學領域中的變革,還是在物理學領域中的變革,都曾給本學科帶來根本性的範式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