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老子》裡的「哲學」意義

2020-11-22 光明數字報

    《老子》五千言在兩千年間歷經無數文人學者的審讀,更因其圍繞「道」而被視為一部哲學書,其思想分量不容忽視。《老子》開啟了中國古代從形而上層面闡發治國方略的思想傳統,這個傳統欲使治國不僅具有歷史和現實的依據,更要有哲學的合理性。

    《老子》的治國合理性根植於君王具有價值判斷方面的「命名權」,只是這種「命名權」因其「玄」既無法成為經驗科學的對象,亦不可能成為西方哲學傳統中作為「知識」的哲學的對象。在「無為」的普遍意義上,《老子》的治國方略不僅對下有「愚民」的意思,甚至對上也有「愚君」的規勸,因為「不爭」「退隱」之「道」對於君、民並無例外。在哲學的意義上,《老子》雖講「有—無」、「生—死」,但它們只是一個事物的兩個方面,而非兩個獨立事物,思想和存在尚不具備獨立的邏輯,「真、善、美」亦未脫離具體的感性事物,從長遠看,對於「哲學」作為學科的發展有何種意義尚需進一步探討。

    (作者:葉秀山,摘自《讀〈老子〉書札記》,《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2016年第1期)

相關焦點

  • 「老漢」和「老子」在漢中洋縣方言裡的意義如何?
    「老漢」和「老子」在漢中洋縣方言裡的意義如何? 老漢就是老人 晏子在重慶上大學的時候,第一次聽一個四川達州的同寢室同學在我面前稱呼「老子」,那個時候什麼也顧不得了,抓起一個凳子就砸過去,不過應了不打不相識這句話,我和這個四川達州的同學成了最好的朋友
  • 老子的道本體論及其方法論意義
    「道」是老子及道家哲學的最高範疇,道論是老子思想體系的基礎、核心和邏輯起點。在這種情況下,對道的規定性和實質的把握,就必然成為正確理解老子及道家思想的關鍵性環節。  (一)老子是中國哲學本體論的創始人  對於哲學思想體系來說,本體論的建構是重要的,因為它是全部問題的形而上的根本依據。那麼,在中國哲學史上,是誰開創了本體論的先河呢?是老子。但在一個很長的歷史時期內,國內外哲學界普遍認為本體論起源於古希臘哲學,興盛於歐洲,而中國哲學從來就沒有本體論。
  • 老子天道觀念的哲學意義與《道德經》一書的宗旨
    老子以前的天道觀念,都把天看作一個有意志、能喜怒、能賞善罰惡的主宰。而老子則反對有人格的上帝,主張按照自然界本來的面目去認識它,說明它。老子以道,而不是上帝或神明來作為最高的哲學概念,衝破了宗教神秘主義的牢籠,使人們的思考從宗教迷信中逐漸解脫出來。
  • 黑格爾哲學與老子道德經
    老子公元前5世紀黑格爾---19世紀黑格爾----「絕對精神」黑格爾認為絕對精神先於自然界和人類社會而存在。老子-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黑---絕對精神不是消極被動或僵死不動的東西,而是一個具有創造性地、處於運動發展過程中的主體。老---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
  • 如何理解分析哲學的「分析」?
    原發信息:《哲學研究》第20203期  內容提要:今日的分析哲學呈現出多元的樣貌。分析哲學強調語言的可分析性,然而問題不僅僅是在哲學思考中確保分析工具的良好運作,而是需要明確,在何種意義上把語言當作理解現實的途徑。
  • 老子、莊子還有蘇格拉底,你最欣賞誰的哲學理念?
    對於哲學自己是不懂的,只知道那是一門高深的學問,平日裡讀了中國大哲學家老子的《道德經》,也看了國外最有名的哲學派始祖蘇格拉底的一些著作,還看了很多莊子的著作,可是,人卻是蠢笨而愚鈍的,什麼是哲學呢?還是一頭的霧水。今天,我就把這三位大師的思想拿出來分享一二,以供大家一娛。
  • 道家老子為什麼說上善若水?老子從水的身上學到了哪些人生哲學?
    老子的道家哲學,給中國人的人生哲學提供了另外一種可能,提供了另外一條道路。總的來說,中華民族的人生哲學是積極進取的,是昂揚向上的,用易經中的話說,就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意思是說,我們的人生,要學習天地自然萬物,他們無時不刻不在向前運行,沒有停息的時刻。所以,人活著就要奮鬥。就像是孔子那樣,知其不可而為之,無論前路如何,我們總要把事情幹好,無路能否成功,先幹了再說。
  • 如何讀懂哲學?六:從不理解到理解的四個階段
    關於「如何讀懂哲學」這個問題,這裡說得有些過多了,此篇為此系列的最後一篇。在第三篇中,我們找到了讀不懂哲學著作的原因,那就是沒有看到與著作中所論述問題相關的事情本身,而解決方法是不藉助文字,預先對實情有所觀看。在第四篇中,我們就此提出了兩個問題:一是,向何處看才能發現與著述中所論述問題相關的實情?二是:在不理解與理解之間是否有著不同的階段?
  • 《老子》的生態智慧及其現代意義
    《老子》一書中提出的「道生萬物」、「道法自然」,「自然無為」等思想,強調以主客交融和人性的方式來認識和對待自然,注重人與自然的和諧,蘊藏著豐富的生態智慧。  「道」是《老子》哲學體系的起點、是宇宙的本原和實質,也是生態法則和自然規律,是其生態智慧的根本。
  • 老子在《道德經》裡提到的「以柔克剛」是什麼意思?
    老子是個神秘的人,傳說他是在娘肚子裡呆了許久才出世,出來是鬍子眉毛都白了因此叫「老子」,他神秘的除了一本五千字的《道德經》外什麼也沒留下,至於他到底是誰,一生經歷如何,活了多久,連司馬遷也沒有搞清,在《老子韓非列傳》中他只得以「或曰……或曰」來搪塞後世的讀者,但是老子騎青牛出函谷關
  • 如何理解康德的「先驗哲學」?
    也許有人會質疑,兩百多年前的哲學,與現代的電腦科學技術有什麼聯繫,這不是什麼胡扯吧?如果我們仔細研究,檢討康德的哲學,你會發現,康德的哲學,確實是電腦如何成為可能的理論基礎。下面我們就康德的先驗論進行分析,看是否與電腦的程式理論技術有關,是不是電腦軟體成為可能的理論基礎?什麼是先驗哲學?
  • 45帛書《老子》第一章 老子不玩「捉迷藏」
    學習哲學的時候,老師開篇就是講「唯物」和「唯心」的關係,並且認為這是哲學重要的基礎命題。但是 老子的思想 已經超越了這個層面的爭辯了。怎麼看出來的?老子用了一個「道」就概括了。老子所說的「道」,你也可以理解為原理、真理、規律,不過那也太小看老子他老人家了。「吾未知其名,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
  • 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和老子哲學的相似之處
    愛因斯坦不僅研究物理學,也很喜歡研究哲學。他在哲學方面也是有一定造詣的,他的相對論達到了哲學的高度。
  • 老子:去除神秘色彩和道德勸誡的《道德經》講什麼?
    關於道家老子的「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這句話的理解,網上的解讀基本分兩種傾向。要麼從道德勸誡層面上看,認為是教做人做事不可過滿,大體是往中庸之道上靠。要麼就是神秘化裡面的涵義,往讖語的方向走,就猶如神秘化老子出函谷關這個「移民」行為一樣。
  • 用哲學理解如何理解從零維到十維
    我們今天來系統講解一下如何理解從零維到十維,當然要明確這個目前看來更像是一個哲學理解,物理上沒有實證,什麼是維度有些人就說了維度不是什麼溫度、密度之類的嗎?怎麼就跟長寬高有關?零到四維是比較好理解的,零維是一個點,一維是一條線,二維是一個面,三維是個體,有長、寬、高,再把時間算進去,就是第四個維度。第五維開始複雜一點了,這裡要借鑑從一維怎麼理解二維的經驗。一條線如何定義一個平面?答案呢是分叉,你讓一條線開始分叉,分的叉其實就定義了一個平面。
  • 什麼是哲學,什麼是真正的哲學,有這種區分標準嗎
    從莊子的角度來說,這世界上不存在什麼真假,關於人「定義」的一切只是針對於「人」來說的,但凡脫離人的範疇,那所謂真假、好壞、善美等等就不再存在了,所謂「意義」也是人類文明的特產而已,對天地宇宙而言,不存在這種東西,正如老子《道德經》中所說的「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 海德格爾對《老子》的現象學與存在論解讀
    海德格爾對老子第11章的存在論解讀,對中國學者後來解釋老子以及理解海德格爾自身都產生了深遠影響。  關鍵詞:老子/海德格爾/有/無/空/存在  標題注釋:江蘇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海德格爾政治哲學的基礎與轉向研究」(項目編號:18ZXC001)。
  • 如何理解中國特色哲學
    2017年5月19日 星期五農曆四月廿四【本期導讀】>如何理解中國特色哲學>理論之妙在於撥雲見日>對熱點勿急於價值判斷>政府網站亦當積極作為>中國開放的大門永不關>科技工作者別急功近利【理論速遞】>《人民日報》刊發李捷文章
  • 老子的「道」指什麼?有什麼深層含義?
    老子的天道觀天道觀是有關宇宙世界和天地運行的自然觀,是老子哲學的最核心組成部分,老子對於《道德經》的闡述並不同於春秋戰國時期諸子百家的其他學說,其他學說基本上都是圍繞人類社會存在而展開命題的。老子卻不一樣,老子在《道德經》中採用的是推演的方法,層層剝開,露出內核,他提出了一連串的疑問,比如人類是怎麼存在的?世間萬物依靠什麼而生存?天地如何會存在?宇宙是什麼?這些都是哲學意義上極其高深卻又必須面對的問題,對每個人的認識提高和生命完善都有著重要的指導價值。帶著一連串的疑問,老子運用推演的方法,推演出人類、萬物、天地和宇宙的存在。老子認為,人類和萬物從哪裡來?
  • 老莊哲學的一脈相承
    而老子是主張 「居下」的,道家特別崇尚水,《道德經》裡有句話,叫作「上善若水」,水往低處流,擁有水的美德的人是良善之人,擁有了水的美德的社會就是一個善良的社會。第四條是崇尚柔弱的思想。老子主張以柔克剛,認為處於剛強狀態的事物會逐漸衰弱,而處於柔弱狀態的事物卻會越來越強大。此外,老子還特別崇尚節儉和寧靜的思想,主張以靜制動。以上所介紹的是老子學說的基本主張和主要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