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和老子哲學的相似之處

2021-02-26 宇宙解碼

    愛因斯坦不僅研究物理學,也很喜歡研究哲學。他在哲學方面也是有一定造詣的,他的相對論達到了哲學的高度。他說過,「現在物理學家面臨的困境,需要探討和研究一些哲學問題來解決」,「與其說我是物理學家,不如說我是一個哲學家」。


    他喜歡看荷蘭哲學家斯賓諾莎的書,奧地利哲學家恩斯特·馬赫的書。在他家的書架上,還有一本已經被翻爛的德文版老子《道德經》。他的物理學理論受到了這些哲學家的影響和啟發。他最著名的理論相對論和老子的辯證思想有相似之處。

    愛因斯坦的相對論認為,物體運動的速度越快,時間越短。物體運動得越慢,時間越長;物體運動得越快,體積越小。運動得越慢,體積越大。這反映出物體運動的速度與時間和體積成相反的關係。


    這和老子說的,最大的形象反而是無形的,急於求成反而會失敗,緩慢地做事反而能得大利等哲理,是相似的。它們反映的都是物極必反的規律,都是辯證的思想。

    愛因斯坦的相對論認為,其實一切都是相對的,象速度、大小、時間等等都是相對而言的。老子也有類似的哲理,柔和剛是相對的,善和惡都是相對的,福和禍是相對的等等。


    老子的哲理包含了修身、養生、做事、用兵、治國等方面,是反映人生和社會普遍規律的哲學。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則是反映物理學規律的哲學,都屬於哲學範疇。

相關焦點

  • 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和老子哲理的相似之處
    愛因斯坦不僅研究物理學,也很喜歡研究哲學。他在哲學方面也是有一定造詣的,他的相對論達到了哲學的高度。他說過,「現在物理學家面臨的困境,需要探討和研究一些哲學問題來解決」,「與其說我是物理學家,不如說我是一個哲學家」。
  • 中國哲學和古希臘哲學的相似之處
    請注意這裡所說的中國的五行是認識論(不是風水先生的那套五行),而古希臘的「五行」包含本體論和認識論。泰勒斯與萬物之源所謂的希臘哲學並不是在希臘本土產生的,是源於小亞西亞的米利都。米利都城在公元前494年,毀于波斯人之手。在那之前,米利都那裡產生了三位哲學家:泰勒斯,阿那克西曼德,阿那克西美尼,並稱米利都學派三傑。
  • 休謨的時間哲學——比愛因斯坦早200年意識到相對論
    休謨的時間哲學顯示了觀察者和參考對象之間關係的基本相關性1915年,愛因斯坦給哲學家兼物理學家莫裡茨·史利克寫了一封信,信中說他最近寫了一篇關於相對論的文章並表達了對休謨的感激之情:「在發現相對論之前不久,我曾以渴望和欽佩的態度研究過休謨的《人性論》。如果沒有這些哲學研究,我就不會發現相對論。」
  • 愛因斯坦相對論的哲學意義!
    也許這正是宇宙相對論的一部分。思維也是處於相對狀態。思維存在著"包容公正的思維",也存在"非包容公正的思維"。所以老子說:"大制不割"。大制善,不割惡。如果按照這個思想,這個路邊標語"管住髒亂差,留下真善美",就應該改為"建設真善美,減少髒亂差"。哪個更好呢?
  • 愛因斯坦與廣義相對論
    2.4 引力質量與慣性質量愛因斯坦還注意到慣性力的一個重要特點:慣性力與物體的慣性質量成正比。這個特點與萬有引力非常相似,萬有引力與物體的引力質量成正比。在《自然哲學之數學原理》一書中,牛頓把質量定義為物體所含物質的多少。他說,質量就是物質的量,它與物體的重量成正比。
  • 孔子和孟子有什麼相似和不同之處?他們是如何影響中國的?
    在中國思想史,孟子被認為是合法的繼承人的孔子儒家思想的哲學傳統,重強調教學的第二儒家美德,易建聯(義),兄弟會或幫助他人在現代語言。孔子教學的最高美德是任正非,收益率在現代的解釋。這是孔子從他的老師老子身上學到的美德,老子是道教或道教哲學的創始人。這就是兩位哲學家的相似之處,他們的不同之處在於強調和實施美德。換句話說,為什麼在儒家思想中,易學必須由人來控制或管理?
  • 相對論誕生:愛因斯坦是如何創立狹義相對論的?(下)
    上篇:《相對論誕生:愛因斯坦是如何創立狹義相對論的?(上)》16不存在絕對運動馬赫對愛因斯坦創立狹義相對論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愛因斯坦在學生時代就讀過馬赫的《力學史評》,奧林匹亞科學院(大學剛畢業的愛因斯坦和幾位朋友創建的一個以科學和哲學的交界問題為主題的學習小組。
  • 為什麼愛因斯坦、相對論永遠正確
    主要從事數學、理論物理,以及宗教哲學與科學哲學的研究。)編者按:曹廣軍先生研究相對論多年,在本文收集大量的史料,對愛因斯坦理論體系進行全方位的,深入細緻的分析。愛因斯坦相對論體系分為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狹義相對論分為動力學和運動學兩部分。動力學部分與力的作用有關,而力的作用是沒有相對性,質能公式和氫原子光譜精細結構都屬於動力學部分。運動學部分不考慮力的作用,具有相對性,會導致無窮無盡的矛盾,比如斷橋悖論和雙生子悖論。
  • 相對論誕生:愛因斯坦是如何創立狹義相對論的?(下)
    這種慢,跟愛因斯坦的「智力發育比較慢」頗有些類似之處。18相對性原理好,回到正題。只有明白了這些,你才能真正明白愛因斯坦是如何創立狹義相對論的,其中的難點在哪,愛因斯坦的過人之處又在哪,為什麼其他科學家沒有這樣想。也會明白無論多麼偉大的科學家提出多麼天才的理論,其背後都是有理可尋、有據可依,絕不是憑空拍腦袋就能想出來的。
  • 相對論和引力波如何被發現?愛因斯坦:我智力發展慢
    正如牛頓被樹上掉落的蘋果砸中,啟發研究物體的自由落體運動,最終創立萬有引力學說,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和引力波的靈感產生也有一段科學逸聞。1922年,愛因斯坦回憶廣義相對論的創立時說:「1907年底某一天,當時我正坐在伯爾尼專利局辦公室裡,突然閃現了一個念頭:如果人正在自由下落,他不會感到他有重量,它把我引向引力理論。」
  • 道家老子為什麼說上善若水?老子從水的身上學到了哪些人生哲學?
    人跑得太快,連靈魂都跟不上身體的腳步,所以,中國人的人生哲學,需要另外一種哲學來調劑,讓我們的人生不至於崩潰,讓我們在努力奮鬥的時候,有可以停下來休息的精神家園。這種人生哲學,早在春秋時期就已經產生,這就是老子和莊子的道家哲學。最終,道家哲學和儒家哲學,一陰一陽,成為中國文化的兩種精神,源遠流長。
  • 從老子、牛頓、愛因斯坦看人類歷史上三個極偉大經驗認知的發現
    我之前有一個文章《智慧載體的應激和意識談經驗與觀念,看數學如何成為一種可怕真理》已經闡述過,我這裡的經驗不同於哲學中的經驗概念,而是一種智慧載體對外部世界可做出的反應能力的「信息」。所有極偉大發現,都是通過歸納法得出的適用性極廣的經驗。適用性越廣,這個發現越偉大。再看慣性定律和光速不變。
  • 簡要比較:牛頓力學和愛因斯坦相對論
    自那時以來,物理學發展起來,今天,我們有了奇妙的廣義相對論。牛頓力學和愛因斯坦相對論,都是當代物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仍在探索有關宇宙的未解事物。這裡,我們簡要比較一下牛頓力學和愛因斯坦相對論。在17世紀,牛頓提出了一系列規則和方程式,描述了我們周圍的物理世界,這是我們在學校所學習的牛頓三個運動定律。
  • 愛因斯坦與相對論的相愛相殺
    所以我懷著本能的好奇心去探求愛因斯坦和他相對論的故事。今天是我正式分享知識的第一天,我思前想後,考慮許久,決定從我兒時未盡的夢開始。相信許多人都有過當科學家的夢想,我也不例外,我是因為我兒時在母親懷裡聽故事時第一次聽到科學家這個詞然後對它充滿了無限聯想,雖然現在還是一名文科生,不過我還是擋不住我對物理學這座大廈的濃厚興趣,所以,我懷著本能的好奇心去探求愛因斯坦和他相對論的故事。
  • 中國古代名言 愛因斯坦用廣義相對論解開 國人卻偏偏看不懂
    道德經原文公元1905年愛因斯坦發表了一篇探討光線在狹義相對論中,重力和加速度對其影響的論文,《廣義相對論「……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然後再這樣解釋:無形的時候,是天地之始;有形的時候,是萬物之母。大家有沒有覺得這就是在描述「奇點」大爆炸前和後的狀態。
  • 如何理解《老子》裡的「哲學」意義
    《老子》五千言在兩千年間歷經無數文人學者的審讀,更因其圍繞「道」而被視為一部哲學書,其思想分量不容忽視。《老子》開啟了中國古代從形而上層面闡發治國方略的思想傳統,這個傳統欲使治國不僅具有歷史和現實的依據,更要有哲學的合理性。
  • 相對論誕生:愛因斯坦是如何創立狹義相對論
    接下來就是大家熟悉的套路了:世界一片混亂,一位攜主角光環的少年橫空出世,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最後世界又重歸於和平,全劇終。這裡要出場的主人公,就是家喻戶曉,如雷貫耳的愛因斯坦。他給出的解決方案,就是大名鼎鼎的狹義相對論。
  • 愛因斯坦偉大,僅僅是因為相對論?(前篇)
    前面我寫了很多廣義相對論的文章,加起來估計有20多篇,其中詳細介紹了狹義相對論的起源,推理過程,以及其內涵和場景。今天我想聊聊愛因斯坦的偉大之處到底體現在哪些地方。難道僅僅是因為愛因斯坦發現了相對論?其實大家可以看出最終的萬有引力公式和最開始的猜測公式很相似了。這就是傳統物理學家探索物理規律的技術路線:先看數據,然後猜公式,然後繼續一步一步驗證,最終把公式給猜出來。但是大家發現沒?
  • 20世紀的科學大師愛因斯坦提出的相對論,至今都無懈可擊!
    愛因斯坦,20世紀最卓越的科學大師,智慧超群的人類天才,以其著名的相對論最為世人稱頌。事實上,相對論由二種學說組成,即1905年提出的狹義相對論和1915年提出的文義相對論。後者被稱對狹義相對論做幾點評述。
  • 黑洞、諾貝爾獎與相對論、愛因斯坦
    天體黑洞引力波,相對論裡有說道。」二愛因斯坦和相對論已經是一對固定搭配,人們提起愛因斯坦,必然能夠想起相對論。反之亦然。然而相對論究竟是什麼,黑洞,引力波等這兩年的獲獎項目和相對論又有哪些淵源?狹義相對論基於的原理及衍生的結論,都局限於觀測者處於慣性系,即靜止或勻速運動,沒有加速度的情況,這些情況通過洛倫茲變換就能實現運動方程的轉換。愛因斯坦相信應該有可能實現廣義協變,使得觀測者彼此相對加速時,也能找到一種普適的變換關係,把對其中一人適用的方程組轉換成對另一人也適用的方程組。這種想法就體現了他推廣相對性觀念的信念,而其他多數物理學家不相信加速觀測者與其他觀測者看到的世界會有相同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