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哲學究竟有什麼意義

2021-01-14 東華真人羅羅子

很多人覺得研究哲學是沒有意義的,甚至覺得哲學家都是神經質,鑽牛角尖的人,其實,哲學家也是個普通人,他們和別人最大的區別只是他們思考問題的更深入而已。

和所有人一樣,哲學家也有他們的追求。他們追求的是這個世界的真相,想找到事物最根源的本質。沒有意義嗎?當然是有意義的,因為所有人都需要真相。

而且,哲學的作用不僅僅是為了找到世界的真相,在某種程度上,哲學還促進了人類物質世界和精神世界的發展。

哲學是什麼。就是發現問題並尋找到最根源的答案。就比如說蘋果為什麼會掉到地上。這個問題在牛頓發現萬有引力之前,人們並不會覺得這是個問題,只會覺得這是自然的規律,不可違背的,覺得是理所當然的。可是沒有人更深入的思考過為什麼蘋果會掉到地上。牛頓想到了,而且找到了答案,並且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當然萬有引力的發現及其作用不僅僅解決了蘋果為什麼會從樹上掉下來的問題,同時對於科學的發展,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諸如此類為什麼一加一等於二的問題,也是難倒了所有的數學家。所以很多事情我們只是知道結果,卻並不知道為什麼。

比如人為什麼會生老病死,我們只知道是自然規律。但是為什麼人會生老病死呢?一般人不會死磕,但是有人會。我們可以試想一下,如果有一天我們可以真正明白人為什麼會生老病死的時候,我們是不是就可以擺脫生老病死的痛苦了。現在科學醫療的快速發展,不也是為了解決人生老病死的問題嗎?但是人為什麼會生老病死剛開始不也是個哲學問題嗎?所以,很多哲學問題如果找到了答案,會促進科學技術的發展,同時促進物質世界的發展。

除了物質世界,哲學對人精神世界的發展亦是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我是誰,我為什麼活著這個問題一直以來困擾著許多的哲學家。。很多人覺得這是哲學家「作」所以產生的問題。其實這是人物質條件發展到一定程度,必然出現的問題。人如果有了時間,自我開始覺醒了,必然就會產生這個問題。想要尋找真正的「自己」,想要尋求人生的意義。想要明白自己從哪裡來,又要到哪裡去。我們活著到底是為了什麼,有什麼意義。這些問題如果我們找到了答案,我們就能更好的活著,並且活的更有意義。我們知道了為什麼而活,就知道了該如何去活。我們就不再迷茫,找到了活著的本質,就可以剔除所以沒有意義的事情,更好的活著,這樣我們活的不僅更有意義,而且會活的更輕鬆,更明白。

最後一個問題,人要到哪裡去的問題。這是哲學的最終問題。也是所有人最終的問題。我們最後是歸於虛無,還是開始一段新的旅程,這個問題活著的人永遠找不到答案。所以我們會去哪裡,或許是我們在這個世界所思考的最後一個問題。

相關焦點

  • 坤鵬論:哲學研究的是什麼?有哪些分類?
    我們應該信仰什麼?而這些問題恰恰就是所有時代,每一個有思想的人,都會用心思考的問題。第一個問題,涉及人的認識。——世界是如何被創造出來的?——關於世界的創造我是如何想像的?——關於世界我能夠知道多少東西?——關於世界我究竟能夠確切地知道多少東西(追求確切性)?第二個問題,涉及人的行為。
  • 康德哲學的現代意義
    在以反傳統著稱的20世紀西方哲學中,無論是英美哲學還是大陸哲學都對康德青睞有加,對他的研究甚至超過任何一位古典哲學家,這不能不說是一個異數。 200多年前的康德哲學對於我們這個時代的意義何在? 康德對哲學的影響是多方面的,不過人們更多地關注康德對形上學的批判和他的認識論思想,而往往忽略了他的形上學情懷,我想更進一步突顯其哲學中的這一方面。
  • 尼採的哲學到底有什麼意義,看看此文就懂了
    導讀:為什麼我說尼採是「病態」的,但在當下依然有意義,看完你就懂了。本文1萬字,閱讀時間需要40分鐘。為哲學作品,燒腦。第八章:我想和光跑得一樣快——靈遁者在第七章的時候,提到過存在。哲學家們對於我們能認識到自己存在非常驚訝,你呢?
  • 究竟有沒有「未來哲學」呢?
    研究領域涉及現象學、語言哲學、心智哲學、科學哲學等。著有《海德格爾哲學概論》《無法還原的像》《何為良好生活》等,譯有《存在與時間》《哲學研究》《哲學中的語言學》等。 過去、現在、未來哪個更重要?
  • 藝術——馬列維奇的《黑方塊》有什麼哲學意義?
    【在這個娛樂至上的時代,依舊還是想不那麼隨大流,寫點有意義的文字,撫慰內心深處之羞愧的不安】 正文: 有一些人認為這有著深刻的哲學意義; 另一些人則認為這是現代主義宣言——其口號是藝術的死亡; 還有一些人則認為這是庸俗、笑話或博人眼球的嘗試。 而我,則更像是第一批人,因為我認為這是一件非常哲學的事情,表達了某種審美觀點。
  • 量子理論三原理的哲學意義
    開啟了21世紀量子哲學的萬千世界!   量子糾纏,是量子理論的第二個原理,也是量子力學最為激動人心的發現。什麼是量子糾纏?從哲學上看,這種「糾纏」不受物質實體空間和時間約束的,看不見,摸不著的非物質存在。即「非生命體意識」,不僅在人類和動植物界,而且在山川河流日月星辰中也是存在的。 因此,量子糾纏就是微觀粒子意識的反映,這不但能給量子糾纏一個合理的解釋,並且給「意識是宇宙的一個基本特性」提供了很好的證據,意義重大。量子理論的第三個突破是測不準,即不確定性。
  • 藍少科學:細說哲學中的時間,了解時間對於哲學的意義
    時間是哲學家不斷思索研究的一項課題,數學家惠特羅在他的名著《時間的自然哲學》裡面,強調阿基米德和亞里斯多德是對時間兩個極端看法的代表人,亞里斯多德認為時間是內稟的,對宇宙來說是基本的,而阿基米德的看法就完全相反。2000多年來,這個爭論,以不同的形式一直在進行。柏拉圖在他講宇宙學的著作《蒂邁歐篇》裡說,太初混沌,神工強加以形序,時間乃生。
  • 雷諾數的哲學意義
    實驗研究給出的結論是:雷諾數相同的流動具有相同的流動結構。它具有抽象的流動參數的哲學意義—無量綱的尺度。區別於物性參數為物質內在屬性的概念,雷諾參數是流動的內在屬性。在抽象意義上,它把流體的質量密度和黏性 (M),運動的幾何距離尺度 (L),宏觀的流動速度(距離/時間尺度)(U) 聯繫起來。抽象上看,它把時間尺度、空間尺度、物性參數的等價關係確定了下來。
  • 文化哲學:是什麼和為什麼
    這裡之所以強調「進行嚴格的批判反思和學術定位」,是因為只有明確回答了「文化是什麼」和「文化哲學如何研究文化」這兩個基本問題,我們才有可能對文化哲學究竟研究什麼、又是如何進行研究的,有一個比較明確的認識。
  • 什麼是哲學,什麼是真正的哲學,有這種區分標準嗎
    從莊子的角度來說,這世界上不存在什麼真假,關於人「定義」的一切只是針對於「人」來說的,但凡脫離人的範疇,那所謂真假、好壞、善美等等就不再存在了,所謂「意義」也是人類文明的特產而已,對天地宇宙而言,不存在這種東西,正如老子《道德經》中所說的「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 天機:哲學是什麼?帶給人類那些不可磨滅的記憶
    事物認知就像輪迴,無始無終哲學影響著著人類社會的進化和繁衍,追求真理,是所有人內在的需要和需求,我們被世俗社會構建太多太多的不是我們原本存在的東西,我們越想佔有越空虛,究竟還是不明白自己想要什麼和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
  • 俯瞰西方哲學;古希臘哲學前夜(導言)
    ;那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人類文明以如此高速進行變革?,在解決什麼問題,為什麼會遺留下來,其存在意義是什麼,需要符合什麼樣的規定;這就相當於;我們在理解既往哲學家的時候,如果我們僅僅是以該哲學家為起點或者發展擴大下來的思緒作為研究者的主觀思境,相當於我們就是用哪個哲學家自己思緒發展下來的思境來了解他;那麼我們必然對其哲學家的研究是表淺的
  • 認知哲學是什麼
    要弄清「什麼是認知哲學」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澄清:什麼是認知?認知與哲學在哪些方面有聯繫?認知哲學與相關學科或領域有何不同?它的問題域是什麼?這是我們首先要著力探討的問題。在認知科學中,「認知」是在更一般意義上被使用的,旨在確定獨立於執行認知任務的主體(人、動物或機器)的認知過程的主要特徵。邏輯學、心理學、哲學、語言學、人工智慧、腦科學是研究「認知」的重要途徑。
  • 什麼是語言哲學?這5個問題,語言哲學很關心
    什麼是語言哲學?1分鐘了解下。語言哲學的內涵語言哲學即是對語言的哲學思考的一門學問,包括語言實在論,語言本體論,語言意義等。語言哲學更關注語言意義的影響,而不是對意義的詳細描述。語言哲學關心五個基本問題。
  • 什麼是政治哲學?
    原標題:什麼是政治哲學?   一般而言,哲學可以分為兩大部分,一個是理論哲學,另一個是實踐哲學。屬於理論哲學的有形上學、認識論、語言哲學、心靈哲學、科學哲學和知識論等,屬於實踐哲學的有政治哲學、道德哲學、法哲學、社會哲學和美學等。
  • 人生的意義在於什麼,人生有何意義,或者說人生是不是無意義的?
    人生的意義在於什麼,人生有何意義,或者說人生是不是無意義的?我有一個非心理學專業的朋友,他有一個讓我有一點煩惱的習慣,就是問我:「人生的意義究竟是什麼」。其實我可以用存在主義的論點來回答他,但使我苦惱的是,如果我不加解釋的跟他說,「存在的本身就是意義啊「之類的,我怕他陷入人生的虛無空洞中不能自拔。我們先不去思考對我們本人來說人生中什麼才是意義,對大學生來說,維持社會關係和獲得更好的教育,是兩件普遍接受的、有意義的事情。追求良好的社會關係和更高的學位,這樣的人生就會有意義。
  • 南哲思享|劉鵬:科學實踐哲學:內涵、根源與意義
    我們可以從個體科學家的研究過程和不同科學家之間的科學爭論過程來分析這一點。就個體科學家而言, 在其科學研究之初, 他並不知曉實在的真實狀態, 沃森和克裡克並不知曉DNA的真正結構, 巴斯德並不確定細菌的真正屬性, 只有當科學研究結束後, 「實在是什麼」的結論才會產生。在此意義上, 實在是科學研究的結果, 而非前提。
  • 黑格爾與馬克思哲學的當代意義
    今年是黑格爾誕辰250周年,中華民族作為一個歷史感特別強的民族,有著「慎終追遠」的深厚傳統,而黑格爾由於其在西方哲學史上的崇高地位,尤其是與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直接淵源關係,自然成為我們以各種形式回望的對象。回望黑格爾之時,擺在我們面前的是一個嚴肅的學術問題:馬克思哲學的當代意義,以及與此密不可分的黑格爾哲學之於馬克思哲學當代意義的相關性。
  • 霍金論《天道》:生命的意義究竟是什麼?
    生命的意義究竟是什麼?那麼,同樣由原子組成的人類,是否有什麼不同呢?迪卡爾的思考現代哲學的奠基人勒內·迪卡爾(Rene Descartes)認為,人類是由兩個截然不同的部分組成——身體和思維。這是否意味著,無論人類的身體還是思維,都只是生物機械的一部分,那麼生命還存在意義麼?
  • 哲學的本體論——什麼才是最真實的東西?
    哲學的本體論的內容就是關於「什麼是最真實的東西?」的研究,實在的本質是什麼?實在是一個評價性的術語;它是一種衡量在我們對世界的理解當中,什麼是最基本的和什麼是最真實的問題?最基本最真實的意義是什麼? 如果說沒有東西是最真實的,那就是說我們完全不相信世界這一回事,或者完全不相信我們用於相信世界的心靈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