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微生物所周旭宇和高福課題組發現核糖體的合成可以選擇性...

2020-12-03 中國科學院微生物所

調節性T細胞(Treg)是一群具有免疫抑制功能的CD4+T細胞亞群,對維持機體免疫系統的穩態平衡至關重要。調節性T細胞依據其活化狀態可以分為靜息狀態的cTreg(central Treg)和活化狀態的eTreg(effector Treg)兩個亞群, TCR信號的激活對cTreg到eTreg的轉化是必需的。針對調節性T細胞的轉錄組學和蛋白質組學聯合分析結果證實蛋白質和mRNA之間表達的相關性並不強,但目前在轉錄後層面對調節性T細胞活化狀態的調控機制研究還知之甚少。

核仁複合孔相關蛋白4(Noc4L)屬於核糖體生物發生因子之一,已經被報導Noc4L對哺乳動物核糖體小亞基的合成非常重要,並且Noc4L在小鼠的淋巴組織中有很高的表達水平,此外人Noc4L基因位於多發性硬化症(MS)基因的敏感位點12q24.33基因座處,目前關於Noc4L在免疫系統中所發揮的作用還是未知的。

為了深入研究Noc4L在免疫系統特別是調節性T細胞中所發揮的作用,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周旭宇課題組和高福課題組合作,利用不同條件性敲除小鼠模型在調節性T細胞中選擇性的敲除Noc4L,發現調節性T細胞中特異性敲除Noc4L的小鼠會罹患「Scurfy」樣嚴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進一步深入研究發現Noc4L缺失並不影響Treg細胞整體蛋白質的表達水平,而會選擇性地調控與調節性T細胞活化相關基因如ICOS、CTLA4、CXCR3、CD69等mRNAs的翻譯。此外,儘管Noc4L的缺失會造成活化狀態的調節性T細胞上調表達p53蛋白,但同時敲除p53並不能挽救Noc4L缺陷小鼠的炎症表型以及Treg細胞的活化狀態。最後,運用缺失Noc4L的T細胞研究分析發現核糖體濃度的降低是造成Noc4L缺陷T細胞喪失活化能力的主要原因。

儘管核糖體一直被認為是持續活化的蛋白合成機器,本項研究工作卻揭示了核糖體合成在選擇性調控調節性T細胞以及常規細胞活化狀態中發揮重要作用。該項研究將為調節性T細胞應用於自身免疫性疾病、癌症治療、感染性疾病等提供新的治療策略。

該研究成果已於4月23日在線發表在Cell Reports雜誌上(https://www.cell.com/cell-reports/fulltext/S2211-1247(19)30422-X),周旭宇課題組博士生朱雪平為文章的第一作者,周旭宇研究員和高福院士為共同通訊作者。北京大學高寧課題組,生物物理所侯百東課題組和微生物所張福萍課題組的對本項研究給予了大力支持,該項研究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和國家科技重大專項的資助。

圖:翻譯丟失(Lost in Translation)

註:封面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高福課題組發現核糖體的合成可以選擇性控制調節性及常規T細胞...
    調節性T細胞依據其活化狀態可以分為靜息狀態的cTreg(central Treg)和活化狀態的eTreg(effector Treg)兩個亞群, TCR信號的激活對cTreg到eTreg的轉化是必需的。針對調節性T細胞的轉錄組學和蛋白質組學聯合分析結果證實蛋白質和mRNA之間表達的相關性並不強,但目前在轉錄後層面對調節性T細胞活化狀態的調控機制研究還知之甚少。
  • 研究發現核糖體的合成可以選擇性控制調節性及常規T細胞的活化
    調節性T細胞依據其活化狀態可以分為靜息狀態的cTreg(central Treg)和活化狀態的eTreg(effector Treg)兩個亞群,TCR信號的激活對cTreg到eTreg的轉化是必需的。針對調節性T細胞的轉錄組學和蛋白質組學聯合分析結果證實蛋白質和mRNA之間表達的相關性並不強,但目前在轉錄後層面對調節性T細胞活化狀態的調控機制研究還知之甚少。
  • 【中國科學報】「傲嬌」的核糖體:不是所有mRNA我都看得上
    近日,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員周旭宇與中國科學院院士高福團隊合作,發現核糖體合成在選擇性調控調節性T細胞以及常規T細胞活化狀態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這將為調節性T細胞應用於自身免疫性疾病、癌症治療、感染性疾病等提供新的治療策略。該研究日前發表在《細胞—通訊》上。
  • 「傲嬌」的核糖體:不是所有mRNA我都看得上
    近日,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員周旭宇與中國科學院院士高福團隊合作,發現核糖體合成在選擇性調控調節性T細胞以及常規T細胞活化狀態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這將為調節性T細胞應用於自身免疫性疾病、癌症治療、感染性疾病等提供新的治療策略。該研究日前發表在《細胞—通訊》上。
  • 微生物所發現新型效應性Treg細胞亞群
    微生物所發現新型效應性Treg細胞亞群 2017-11-17 微生物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   為了深入研究Treg細胞的抑制功能,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周旭宇研究員課題組利用BAC轉基因技術,構建了IL-35的報告基因小鼠(Ebi3-Dre-Thy1.1小鼠),在該小鼠中可以用細胞表面Thy1.1的表達來指示細胞內IL-35的分泌情況,並可以通過注射Thy1.1抗體在體內研究IL-35分泌細胞的功能。
  • 光壽紅課題組在《PNAS》上揭示反義核糖體小幹擾RNA新功能
    核糖體RNA作為一類重要的非編碼RNA,是細胞內含量最高的RNA組分,同時也是細胞內蛋白質翻譯機器的主要組成成分。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光壽紅教授課題組首次揭示了反義核糖體小幹擾RNA(risiRNA)參與核糖體RNA代謝調控和穩態維持:即細胞內錯誤加工的核糖體RNA片段除了被代謝降解之外,還可以激活細胞內的RNA幹擾通路,合成risiRNA,並通過細胞核RNA幹擾通路對核糖體RNA在轉錄水平進行調控。
  • 生物物理所發現宿主抑制病毒蛋白質合成重編碼的新機制
    由於體積的限制,病毒的基因組通常比較小,所攜帶的遺傳信息比較少。病毒在複製過程中,會利用一些特殊的機制擴展其所攜帶遺傳信息的利用率,其中一種常用的機制是稱為程序性移碼的蛋白質合成重編碼機制。病毒RNA上含有程序性移碼信號,核糖體翻譯蛋白過程中遇到此信號時會發生停頓,其中大部分核糖體以原來的讀碼框翻譯,但有一小部分核糖體在RNA上發生滑動,以新的讀碼框繼續翻譯。
  • 劉國生課題組揭示金屬調控氮自由基選擇性攫氫新機制—新聞—科學網
    劉國生課題組揭示金屬調控氮自由基選擇性攫氫新機制   我國科學家在碳氫鍵不對稱氰化研究基礎領域又獲重大突破。中科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金屬有機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劉國生課題組發展了複雜烯烴的烯丙位碳氫鍵精準(包括高位點、高對映體選擇性)氰化反應,並與香港科技大學林振陽課題組合作,通過實驗和理論計算相結合,揭示了金屬調控氮自由基選擇性攫氫的新機制。10月24日,這項重要成果在線發表於《自然》。
  • 生物物理所解析核糖體組裝的動態過程
    核糖體是所有生物用來合成蛋白質的分子機器,是生命的基本元件。核糖體包括大亞基和小亞基,兩個亞基都是由核糖體RNA和大量蛋白質構成的大型複合物。在真核細胞中,核糖體的組裝是一個高度複雜、動態的過程,兩個亞基在成熟過程中會結合大量的組裝因子,形成一系列核糖體前體複合物。
  • 中科院高能所石偉群課題組JACS錒系分離的「納米萃取」新策略
    傳統錒系元素的萃取分離離不開特異性有機萃取劑,通過這些萃取劑對目標金屬離子選擇性的絡合實現其在金屬離子的混合物中的高效分離。然而,目前的溶劑萃取方法都是利用配體與單個或少量金屬離子形成的簡單絡合物來完成,分離選擇性主要依賴於配體結構的預組織程度及絡合原子與目標離子的強弱絡合作用,因此,為了實現高選擇性分離往往需要複雜的配體合成設計,而且此方法在用於實際分離時分離選擇性仍有待提高。
  • 智能所提出一種創新的重金屬離子選擇性檢測策略
    近日,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智能所仿生功能材料與傳感器件研究中心973首席科學家劉錦淮研究員和中科院「引進海外傑出人才」黃行九研究員的課題組針對重金屬離子的選擇性電化學檢測,創新性地提出了「選擇性吸附產生選擇性的電化學響應」的檢測策略。  重金屬離子汙染一直是環境安全所面臨的重大問題之一。
  • 生物物理所解析90S核糖體組裝前體的冷凍電鏡結構
    核糖體是由RNA和大量蛋白質構成的大型分子機器,負責地球上所有生物的蛋白質合成。在真核生物中,核糖體組裝是個非常複雜的過程。核糖體在成熟過程中需要和大量的組裝因子暫時結合,形成了一系列核糖體前體複合物。小亞基核糖體在組裝過程中形成兩個主要的中間體:早期的90S和晚期的pre-40S前體。
  • 【人物與科研】上海交通大學張萬斌教授課題組:α-醛基烯醯胺的化學選擇性和對映選擇性催化氫化用於手性α-氨基醛的高效合成
    α-醛基烯醯胺的化學選擇性和對映選擇性催化氫化用於手性α-氨基醛的高效合成由於含有手性α-氨基醛、α-醯胺基醛的分子具有特殊的生物活性以及極強的官能團轉化性,有機化學家一直對這類化合物的合成有著濃厚的興趣。然而文獻中報導的構建此類分子結構的方法非原子經濟性、合成效率較低。受課題組在不對稱催化氫化領域的一系列全新工作(Chem.
  • 生物物理所等揭示核糖體在蛋白翻譯過程中倒退的分子機理
    在翻譯過程中,延伸因子4(elongation factor 4,EF4)發揮重要的催化功能,它是一種多肽鏈延伸過程的移位酶,使核糖體沿著mRNA倒退,從而調控蛋白質的合成。「核糖體的倒退」現象是秦燕於2006年首先發現的(Qin et al., Cell, 2006)。
  • 上海有機所發現新的高通量有機合成方法
    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有機氟化學重點實驗室研究員董佳家課題組在尋找新的SuFEx反應砌塊的過程中,意外發現一種安全、高效合成罕見的硫(VI)氟類無機化合物FSO2N3(氟磺醯基疊氮)的方法,他們同時發現該化合物對於一級胺類化合物有極高的重氮轉移反應活性和選擇性。
  • 研究發現納米顆粒抗原活化初始CD4T細胞新機制
    Immunity 雜誌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侯百東課題組與中國科學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唐宏課題組合作完成的研究論文「B cells are the dominant antigen-presenting
  • Science:葉克窮課題組解析核糖體組裝的動態過程
    核糖體是所有生物用來合成蛋白質的分子機器,是生命的基本元件。核糖體包括大亞基和小亞基,兩個亞基都是由核糖體RNA和大量蛋白質構成的大型複合物。在真核細胞中,核糖體的組裝是一個高度複雜、動態的過程,兩個亞基在成熟過程中會結合大量的組裝因子,形成一系列核糖體前體複合物。
  • 我國科學家發現高效合成納米硒微生物菌株並研製出新型納米硒肥
    近年來,中科院合肥研究院智能所離子束生物工程與綠色農業中心吳麗芳研究團隊在納米硒的微生物合成機制解析和應用方面取得系列進展:闡明了納米硒的微生物合成機制,篩選出多種高耐受亞硒酸鈉微生物菌株以及具有當前最高合成效率的微生物菌株。
  • 生物物理所葉克窮課題組Science解析核糖體組裝的動態過程
    核糖體是所有生物用來合成蛋白質的分子機器,是生命的基本元件。核糖體包括大亞基和小亞基,兩個亞基都是由核糖體RNA和大量蛋白質構成的大型複合物。在真核細胞中,核糖體的組裝是一個高度複雜、動態的過程,兩個亞基在成熟過程中會結合大量的組裝因子,形成一系列核糖體前體複合物。小亞基在成熟過程中形成兩種主要的前體:位於細胞核仁區的早期前體和位於細胞質的晚期前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