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免環喜馬拉雅高山研究的「低地陷阱」?

2020-12-06 澎湃新聞

從2015年以來,中國國內有一個新的研究熱點逐漸升溫——環喜馬拉雅山(trans-)、泛喜馬拉雅山(pan-)、次喜馬拉雅山研究(sub-),它作為一個研究區位和路徑的近期興起和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也密切相關。如果從長時限的研究視角來看,一帶一路倡議其實超越了德國學者的絲綢之路觀念,正在進行一次「觀念造山運動」和「新型時空摺疊」。

中國一帶一路倡議是一種新型的山海經濟體(mountain-sea continuum galactic politics)和縱橫交互發展(inter-development,不同發展階段的經濟體同時在場)策略集束(strategic conclaves),這種架構不只是說,它不斷在現實中推進推演,最終將地理區系關係、生物分布、生活方式、經濟學、政治學、宗教學、發展階段等複雜差異都混合進一個有具體時間表的發展方略當中,因而會產生極為複雜的生態和社會效果。而在第三極、橫斷山、環喜馬拉雅山地區——早在一帶一路等倡議生成之前,因為全球氣候變化大背景和人類活動,這些地方正遭遇地球自身演變過程中的大規模生物滅絕。因此,如何將生物滅絕、生態退化、發展次生災害、破壞性社會動員考慮在任何發展戰略之前,成為必要和急迫的研究。

總體來說,對於環喜馬拉雅地區的研究和研究應用,應該從高地(highland)視角、未來視角、宇宙視角來看,而不是用「低地社會」(lowland)研究的標尺來重新「矮化」高地的未來可能性。其次,高地社會的研究要創設自己的研究方法、問題意識、目標語境,不能讓某個具體學科、具體國家、具體概念牽著鼻子走,中國人尤其要有自己的高地研究問題意識,不宜在某些西方概念下亦步亦趨。

喜馬拉雅山脈

陷阱的由來:防止歷史遺忘和低地概念影響高地研究議題

環喜馬拉雅山的人文研究興起,尤其是對高地人的研究,和耶魯大學的教授詹姆斯-斯科特(James Scott)所代表的這類研究者有關。二戰以後,東南亞、南亞、環喜馬拉雅山高地社會的研究作為「戰後知識秩序」的一部分,已經進行了數十年,生產的知識浩如煙海。聯合國系統推進的千年目標、日本的亞洲開發銀行、東南亞社會的本土權力意識生成,助推了一個個知識新場域的生成,尤其是地域、族群研究和亞文化研究,經濟建設、扶貧、社區發展都需要對特殊地域的特殊族群進行精準研究。亞洲在歐美知識界的戰後恢復,需要一個「知識新秩序」。全球化的消費市場體系生成是國際企業系統使用應用人類學和民族志的後果。因此,要從這個過程史觀來看待有關的山地社會、族群研究以及族群政治動向。推進一帶一路建設項目,客觀上也需要金磚五國銀行和亞投行這類金融工具,而這些金融工具的運行需要投資的軟因素分析,也需要進行一種新的知識秩序再造。所謂的環喜馬拉雅、大湄公河次區域、泛亞、跨太平洋合作等概念,其實都需要新的知識系統來支撐。

2005年,筆者開始在清邁研究當地山麓社會的逃逸政治,當時旁觀了多場緬甸難民為翁山蘇姬組織的政治動員活動。斯科特將喜馬拉雅山系以及東南亞、南亞廣泛分布的山系視為一個「佐米雅王國」。他生造了「佐米雅人(Zomia)」這一概念,指所有在海拔三百米以上的高地生活的人群,包括從越南的中央高地到印度東北部那嘎人,橫亙於五個亞洲國家(越南、柬埔寨、寮國、泰國和緬甸)以及中國的四個省份之間(雲南、貴州、廣西和四川局部)等廣袤區域。佐米雅人生活區域達到250萬平方公裡,包括1億少數民族人口。

其實緬甸的撣邦浪費掉了一個研究山麓社會的好詞彙,所有的高地人如果用「山人」(Shan People: A Regime and Political Apparatus)來形容,不知道比斯科特的佐米雅要高明多少。中國的山人還和文人兩千年的隱逸文化深海暗河勾連,不僅是山地政權和山匪(modus vivendi)。二龍山、桃花山、白虎山、少華山這些地方「佐米雅政權」,哪個不聯繫著西遊記「花果山」的權力想像和梁山權力顛覆/談判系統?《西遊記》幾乎所有妖怪都有一個山寨洞府,每個洞府的妖怪都來自一個上天權力譜系。斯科特怎麼會有時間和精力閱讀這些真正的山地社會文獻呢?

無奈在全球話語霸權之下,無數聰明大腦在爬梳西方的「音韻訓詁小學」。如果說漢式文人扼腕滿清精英因為文字獄逃遁到經義之學八股文章,那麼如此規模的亞洲社會(包括英語書寫能力熟稔的印度學者)集體採用的「辮子學術」姿態,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因為這個山地地域「盛產叛逆政權」——逃逸中央集權的山地政治,它被斯科特認為是新的啟思分析路徑,然而斯科特和利奇哪裡知道那個貢薩/貢老鐘擺式的權力真正的內在動力源是什麼?緬甸在翁山蘇姬上臺前後,發生了逃逸政權和中央集權之間的交鋒和洗牌,羅興伽海難和若開邦山麓問題交織,造成海洋政體、山麓政權、平地集權、全球風險社會、美國重返亞洲等問題的交織重疊,也給環喜馬拉雅這類所謂新型研究架構帶來無窮無盡的話題。有趣的是,喜馬拉雅山本就是從海裡升騰起來的,那些山峰是固態的海洋。

但是,環喜馬拉雅山的研究容易在現實中「就山論山」,以為山地和高地是本質特殊的,人文和自然科學領域學者從自然地理、植物地理區系、文化體系、語系、商貿網絡、人口流動、國際關係、區域和平構建等特殊性出發,開展響應全球化語境中跨區域自然、人文、地緣政治、科技動態元素的研究。這種特殊開始、共性結束的研究進路,實際上是一種「低地陷阱」。

居住在尼泊爾的高山人群

筆者認為,如果要進行環喜馬拉雅山創新研究,需要在研究緣起設問、問題域、思維方法、研究對象、研究應用、可能後果、未來進展的全過程進行創新,才能真正找到一個新路徑。正如大批研究陸地地緣和陸地政治的人加入了中國南海和海洋的研究,並沒有造成一種新的海洋觀念和海洋方法,此番的知識階層高峰集結,同樣可能因為低地思維和平原思維,造成另一個難得的重要研究話題退敗。

首先,如果是中國學者搞山地研究,最該借鑑的山地思維老祖宗不是斯科特,而是《山海經》。長期以來,中國的政權合法性全部來自山麓,三山五嶽的山權確立,家族圍繞地理格局的遷徙和敘事,歷代帝王拜山封禪、勒石刻碑的操演,何嘗不是中國人沿著山海經和禹貢路線執行了數千年的山麓權力生成譜系?中國人的銅權、石鼓、摩崖石刻,哪個不是在山這個介質上書寫權力?斯科特之類學者再博學,他們怎麼會想到通過研究中國浩繁的(出自山中的)碑帖、石刻來研究山地政治的權力譜系。那些在少數民族村寨被奉若神明的洋專家,怎麼知道海南的天涯海角幾個景區石刻字,已經顯現出了中國人地理權力書寫的想像力實質。孫悟空在天邊(如來佛手指)的「到此一遊」書寫,與鄭和的海洋書寫何其相像;直到現在,中國人仍然在楚河漢界的象棋中,完成權力徵戰的沙盤推演。

看看山海經《中山經》的這些描述:「薄山之首,曰甘棗之山。共水出焉,而西流注於河。其上多杻木,其下有草焉,葵本而可葉,黃華而莢實,名曰籜,可以已瞢」。這哪裡是簡單的風物誌,根本就隱藏著地理標準系統的確立、歷史敘述生成、人與物種關係、水文本底調查、自然治理資源本底資料庫、公共健康福祉與物產關係(所有的植物、動物、礦物、神話物都可以用來治療某種具體的疾病,完全是「上古疾控中心應用手冊」的樣子)等豐富內容。

西藏的《岡底斯山海志》更是有古地質史、古人種志、古文獻、古代文學、古代宗教原典的多重意義,對這些山麓本體文獻的研究比跟著洋人(包括部分氧/洋化的華人)的研究思路走更有必要,而且應該列為環喜馬拉雅山研究的必讀書目。

此外,歷史上頻繁的漢藏互動所造成的西藏治理,特別是1949年以後內地對西藏的援藏和建設能否在時空觀、宇宙觀、現代性等概念下重新討論,研究中國和亞洲山水源頭型社會失去哪些可能性,以及未來的重大變局。扁平的西方學術和西方媒體多半把所有西藏這類環喜馬拉雅山地域的文化蛻化都簡單說成「漢化」,而少提西化、現代化這類概念,畢竟漢人並不是西化和現代化原式的創造人,而經常是這些原式的搬運者,最終「為西作倀」。從概念型、範型的角度認知漢藏互動、漢彝互動等高地社會和低地(水利型)社會的互動,就成為研究環喜馬拉雅山的核心基礎。

第二個層面,造成環喜馬拉雅山整體生境蛻化的是人與物關係、人與自然關係,作為關係的人類政體等本質問題造成的,地球的山地政體、平原政體、海洋政體、數字政體,彼此聯通、互相傳染,造成許多地方雖然遠離喜馬拉雅等山地區域,但是那些遠在天邊的地理生態、文化現象、經濟流動、思維方式恰好是決定山地命運的關鍵。例如,在人類探索地球外在生命等外太空探索的基站,往往設在人跡罕至的山麓地帶,數字社會的物理基礎和基本物料往往產自環喜馬拉雅地帶。人類有時不承認,人和山的關係並不是攀爬的關係,而是踐踏的關係。珠穆朗瑪峰令人觸目驚心的人類登山垃圾就是明證,人類在地表的所有水平下降、垂直爬升、離地飛行等活動,都因為人與物的宰制關係不同,造成嚴重的生態後果。青藏高原雖然是人類常識中的自然聖境,但是人類還是通過伴隨汙染的汽車駕駛,來高原朝聖,青海的三江源甚至把各種機車進高原的極限駕駛旅遊當成是主流旅遊經濟之一來設計。

人類許多社會的政治權力曾經都來自山麓,例如岡底斯山是印度、中國、孟加拉、尼泊爾公認的世界源頭性的山麓,有關環喜馬拉雅山研究和應用的重點其實應該是關係研究,幫助地球人找到一種更具有未來性的人物關係、人際關係、人神關係、星際關係。

第三,從學科關係史上,南美的高地是啟發了洪堡建立了整個西方科學體系的「數據原礦」,但是這並沒有給南美高地社會帶來太多的好處,洪堡的南美考察甚至可以視為一種尋找自我文化機會、自我價值彰顯進而覆蓋他者的「知識宦遊」(宦遊南美的德國「嶗山道士」)。啟蒙運動原本就是人類脫離自己所加之於自身的不成熟狀態。洪堡之後,科學主義者在人類紀更加兇殘,伴隨著他們的吞噬能力的巨幅提升,造成了一個自噬的世界。據說,康德終其一生,活動範圍沒有超過他家哥尼斯堡為中心的100公裡,但是他的書齋幾乎涵蓋了人類哲思所有重要角落,一個標準的老子式「足不出戶而知天下」思維範本。相比之下,洪堡週遊了那個時代的所有重要地理區域,並廣泛交友:波立瓦爾、傑弗遜、歌德、海克爾、馬什等。他被普魯士國王威廉四世稱為:大洪水後最偉大的人物。但在一個中國知識史的角度看來,他更像是一個周遊列國,不斷交友和宦遊,以建構主義方法建立龐大知識集團的孔子。

中國人所說的「宦遊」,指的是四處遊山訪水,尤其是從山裡尋找先知和隱逸的知識,同時拜訪和結交各類社會高階層和機會階層的人物,試圖在展示自己魅力和抱負的同時,為自己尋找到一個更高、更重要的生態位的行為。孔子身處的世界,整個天下道德和序統都在崩壞,正如洪堡當時看到的生態世界的崩壞和社會秩序的大洪水徵兆。孔子的宦遊是一個積極入世的幹預,最終成為兩千年中國「封建專制」的基礎精神地理框架,孔子的儒教種子在春秋戰國之後,逐漸在漢唐鞏固,成為古代中國一統和同一的道德踐履、國家治理術、士仕階層科學主義。走向一統和同一,知識和秩序仰賴某個具體人和具體階層的擘劃,歷史在終結,這也是現代世界的基本標誌,也許在這個意義上,人類從來沒有真正現代過。人類的思維越發像唾液和消化液,它吞噬了整個世界,包括人類的本體世界,思維的過程越發像吃和消化過程,以至於整個世界退化為一個口腔內部、大腦延遲感知、數據聚合模擬的感官和味覺地理。

2019年3月,筆者參加了法國哲學家斯蒂格勒和中國哲學家許煜組織的高級哲學研討班,期間斯蒂格勒有關技術的闡述頗能用來解釋人類從高地社會獲得的滋養,以及最終高地社會所遭遇的詛咒。他說達文西的飛行器設計稿紙很美好,那種人類基於不可遏制的天才和豐沛創造力的外化,所產生的智力金花四射;日本人接過這種飛行器製造的夢,於是出現了宮崎駿的《起風了》那種場景,一個飛起來殺人的機器。費裡尼經常做夢,甚至和精神分析師合作,把夢境記錄下來,拍攝成電影,讓自己的夢境自我直接參與現實世界的創作。尼採是西方哲學形上學的集大成者,這個瘋子在夢境作用下,寫了一句話能抵得上別人一本書的名作《扎拉圖斯特拉如是說》,但是尼採的創造性的夢,被希特勒用來發展他的超人意志和權力意志,最終在人世間造成煉獄魔鬼之境。

這些東西都可歸結到普羅米修斯的火隱喻:人類在創世紀之後,無一技可傍身,普羅米修斯盜來火,給了人類一個技術化、外化的工具(還有一種說法是人類糊弄宙斯,用來祭獻的肉造假,用脂肪替代,結果被宙斯發怒將火收回,之後又被天神盜取還給人類)。但是人類的這個火工具天生就是破壞性和建設性合一,更要命的是,人類的所有技術都缺乏一個使用說明書,或者說明書被瘋子毀掉了。於是「愚蠢」(madness, rêves, reverie,在哲學術語中愚蠢和瘋癲不是罵人的話那麼簡單,全看「胡布裡斯」的程度——hubris源自古希臘語,字面意思為過量)的人類不斷用一個工具解決另一個工具帶來的問題,同時再創造新的問題。這就是思維的「藥」性。

我們現在又想從環喜馬拉雅山(相比較低地社會的「奧林匹亞」山)上「盜火」嗎?

陷阱之一:環喜馬拉雅山天體星際主義背後的控制論傾向

2017年3月,我國在海拔5250米的西藏阿里啟動了「阿里計劃」——全球海拔最高的原初引力波觀測站建設。項目進展順利,一期觀測倉主體工程已基本完工。據阿里計劃首席科學家介紹,該計劃將於2020年開始觀測,2022年出成果。團隊希望給出一張北天區宇宙微波背景輻射極化最好的天圖。在中國的政治治理中,已經有一種超級控制論傾向,將科技的進步與治理術結合,形成techno-governance,這種思維將所有地理學、生態學、植物學、水文學視角下的物理空間和時間綿延都視為一種可調動資源。探索宇宙起源和演化是人類認識自然的一個永恆的主題,也是寫在我國「十三五」規劃綱要中科學治理目標——在基礎前沿科學領域把宇宙演化列為重點突破之首。未來五到十年,中國將進一步打造錦屏極深地下實驗室和西藏阿里天文臺,使之成為中國暗物質、暗能量研究的兩大「利器」。

在國際同行眼裡,過去幾年,中國暗物質在直接和間接探測方面的研究開始趕上世界步伐。2014年,中國暗物質實驗組(CDEX)利用點電極高純鍺得到了目前該探測器在國際上最靈敏的實驗結果,進一步縮小了暗物質可能存在的區域。「粒子和天體物理氙探測器」(PandaX)實驗組也於同年公布了一期實驗獲得的首批數據,對以往國際上所有發現的疑似輕質量暗物質信號提出了質疑。

中國科學家認為應該加強對於暗能量的研究,加大對西藏阿里天文臺的投入力度,利用其地理及氣象條件優勢,率先開展北半球地面宇宙微波背景輻射觀測,對宇宙原初引力波及暗能量性質進行研究,檢驗宇宙暴漲模型。自2011年以來,中科院正在建造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主要通過在太空中探測伽馬射線、正電子宇宙射線尋找暗物質湮滅或衰變產物。此外,科學家認為我國暗物質、暗能量領域的研究還應宏觀部署南極冰穹A的KDUST項目、空間站光學望遠鏡巡天項目、天籟計劃等射電天文項目,儘早達到世界領先水平,實現科學技術的跨越發展。

2005年,筆者作為新華社記者對西藏進行了兩個月的人文考察,主題是內陸低地和藏地高原的茶馬古道歷史文化遺產存在何種現實意義,並在秋冬之交到達西藏羊八井。與科學的星際主義對應,羊八井地處荒涼的高原藏地,空氣稀薄舉目荒山,星稠人稀,當地能給外來旅遊的還有羊八井溫泉。然而在科學星際治理的另一面,坐落於海拔4300多米雪域高原的西藏羊八井還有國際宇宙線觀測站——ASgamma實驗陣列,迄今人類已知最高能量來自宇宙的光子——伽馬射線到達地球,被神秘的「白盒子」成功捕獲。由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和日本東京大學宇宙線研究所共同主持的西藏羊八井ASgamma實驗團隊宣布:一些迄今人類已知來自宇宙的最高能量光子——伽馬射線到達地球,能量超過100TeV(eV:電子伏特,是能量的單位,代表一個電子經過1伏特的電位差加速後所獲得的動能。TeV表示萬億電子伏特,1TeV即10的12次方電子伏特),最高達450TeV,比此前國際上正式發表的最高能量高5倍以上。

羊八井的高度和大氣活動十分有利於做宇宙線成分和能譜的測量,尤其是100TeV級以上的超高能宇宙線。因為,海拔高地區大氣的遮蔽作用小,更適合探測伽馬射線產生的簇射,有利於捕捉伽馬射線。此前,國際上探測到的最高能量伽馬射線為75TeV,由德國的切倫科夫望遠鏡HEGRA實驗組觀測到。有部分物理理論認為,伽馬射線不可能加速到100TeV以上。經過幾十年堅持不懈努力,此次,中日合作ASgamma實驗團隊發現了24個100TeV以上的伽馬射線事例,超出宇宙線背景5.6倍標準偏差。其中,能量最高的高達450TeV。這一發現,標誌著人類對超高能伽馬射線的天文觀測首次進入到100TeV以上的觀測能段。物理學家們認為,該成果是人類「揭開宇宙線起源之謎途中的一個裡程碑」。

西藏羊八井ASgamma實驗位於海拔4300多米的西藏羊八井地區,1990年一期陣列建成並開始運行。後多次升級改造,在銀河系宇宙線的探測研究方面,做出了一系列重大發現。由於控制論思維下的空間應用和時空觀,讓羊八井分裂成為最接近宇宙起源之謎的超級星際實驗室,同時也在地面形態出現最沒有創意的「羊八井溫泉和石鍋雞」日常生活模式——來自四川的移民用蜀地的烹調方式,將西藏的地理特產和風物旅遊化,並用石鍋創製了一道遍布西藏的旅遊菜石鍋雞。

伽馬射線、星際探索、宇宙起源、石鍋雞、林芝桃花、舌尖上的西藏,這種拼盤雜湊的折衷主義最終成為定義西藏發展景觀和未來景觀的方法論,而這就是典型的「低地陷阱」。另一個類似的問題也出現在青海的三江源地區,當地在冰川學、植物學、生態學、天文學、水文學、古生物學等方面具有相當豐厚的自然稟賦,但是無論是西藏還是青海藏區,都沒有形成高等級的科研矩陣和實體教學科研學科群。資料庫思維和控制論思維,造成全球社會將高地社會視為數據提取和實驗基地,但是卻沒有將其視為建設的本體。因此,青海三江源與其高品質的科學研究稟賦對應的是品質低劣的旅遊發展思維、醜陋的地面商業形態、澡堂-桑拿-卡拉ok-飲食及其它融合一體的生活方式形態,這種低地思維造成了當地發展的低地困境和「中等能力陷阱」——在經濟富裕和解決了基本的生存和發展權之後,多半就停滯不前,難以提升發展品級和質量。正如我曾向青海政府發展和旅遊部門提出的問題,為什麼青海三江源這麼優質的科學資源不能孵化出全球的水科學「常春藤高校」聯盟?影響全球氣候變暖的科學數據本底庫和知識轉化中心?藏區新科學、新工具和新青年為什麼不能出現?藏區和高地社會少數民族的年青人為什麼少有科學家、工程師、設計師、數據科學家、基因學家、冰川學家、科技企業家職業形象?多半停留在旅遊、文化、宗教、農業、手工業、藝術等「文化永凍層領域」(permafrost cultural strata)?

陷阱之二:環喜馬拉雅山的資源詛咒和神話詛咒

什麼是資源詛咒和神話詛咒?本文稱為環喜馬拉雅山高地社會的發展過程中,一直存在的矛盾:許多山水甚至是文化發展和宗教神話的源頭,但是事實上處在極為嚴重的汙染和破壞當中,例如印度的恆河,越是神話色彩濃重,神話意義重要的地方,就越可能遭遇生態退化和惡化。此外,越是資源發達的地方,越容易受到落後資源利用思維和單一資源開發模式的生態惡果影響,這一點在本人調查的南美高地社會也是如此。

南美的地理遼闊和城鄉分離,讓人產生一種獨特的地理和心理空間格局感受,在裡約你能感受到叢林和城市在某個側面長在一起,富庶和貧窮時常又隔著一層「窗戶紙」;在阿根廷的胡回(jujuy)和薩爾塔(salta),也是某種程度上的高地社會——海拔3500米以上,這些地方往往隔著一條河或是一條街,就產生兩個國家和兩個世界的感受,一個高高在上的富庶歷史街區,一個是破敗凌亂的貧困街區;加上南美的「慢速交通」和低網絡連接性,在南美的時間感受延長了,城市之間的通勤經常是十幾個小時,四五小時是家常便飯,即使在布宜諾斯艾利斯城內交通,兩個並不遠的地區之間往往需要兩個小時。布宜諾斯艾利斯的公交車被當地人戲謔為「送牛奶車」,因為只有牛奶車才會頻繁短距離到站卸貨,晃晃悠悠行走。

南美許多國家都是資源導向型,雖然工業水平發展不一,但是南美國家一直就以出口物品和原材料為生計來源,為了考察鋰礦、鹽礦的開採,我們一行從阿根廷的布宜諾斯艾利斯乘車前往港口城市羅薩裡奧(Rosario),再從羅薩裡奧進入胡回,再從胡回進入鹽湖區域的「鋰三角」區域,為了方便停靠觀察,我們的車程長達30多個小時,最終參觀了蘇斯克斯(susques)周邊浩瀚的salinas grandes大鹽礦和adlante鋰礦區。

salinas grandes大鹽礦

在我們採訪了胡回的礦業部主任,並和鹽湖區的工人進行了整整一天的現場考察和訪談之後,我們加深了資源的「生態詛咒」感受:當地人也知道單純鋰礦資源型開發的生態軟肋,滷水鋰礦的開採會逐漸透支鹽湖水體和周邊溼地的生態承載力,這還不包括在提煉鋰礦是需要增加的各種具有強汙染的化學物質。雖然已經是極端乾旱的區域,大片的鹽湖曾經也是水草風貌之地,有著多種複雜植被和動物昆蟲物種,但是隨著開發的加劇當地人已經發現一些草場退化了,灌木叢整體枯死,圍繞礦區的聚居區他們通過鑿井而飲的方式解決用水,但是又同時接受了城市人衝水馬桶、勤洗澡等耗水型生活方式,這些汙水沒有任何處理通過地表徑流進入自然水體,甚至直接匯入鹽湖,其生態影響可想而知。

鋰礦區當地人稱自己為原始土著(pueblos originarios),他們覺得是人類的行為過於貪婪,而遭到大地母親(pacha mama)的報復,以往的鹽湖開採中,當地人都會進行祭祀,早期的開採甚至形成了中國歷史學家所熟悉的「鹽馬古道和商路」。從人類學的視角看來,祭祀也許在某些現代主義觀念下是一種「蒙昧」和前現代行為,但實際上它展示當地文化的一種精神互惠性、自我反思性和有限性開發思維,也即自然地理和精神地理,在當地土著人的生活中是一體的。即使是大地母親之神,也是需要「吃飯」的,在即將離開鋰礦區之時,我的當地同事告訴我要買一些可可樹葉撒向大地母親,如果沒有任何表示會讓大地母親怨恨。可可樹葉作為一種功能性樹葉,當地人時常咀嚼它獲得能量和心理安慰。

拉美的鋰礦是一種與人類社會未來息息相關的戰略儲備,圍繞它的資源爭奪是國際政治、數位化社會、人工智慧、星際政體的重要內容,以下幾組數據有助了解拉美鋰三角對於世界科技社會發展的貢獻度。

智利化肥和化學品公司(SQM)是亞洲投資者最新關注的鋰礦企業。據路透社報導,中國金沙江創投公司擬購買該公司20%股份,按照目前的價格,這些股份價值19億美元。SQM是世界最大鋰礦生產商,其資產主要位於智利北部。5月份,公司宣布,計劃將智利碳酸鋰年產量增加1.5萬噸-6.3萬噸,以滿足全球需要。2016年,智利碳酸鋰產量為1.2萬噸,居第二位。

中國還獲得了阿根廷科沙裡-奧拉羅茲鋰礦項目重要股份,這是SQM與美洲鋰業(Lithium Americas)在6月份成立的合資企業。贛鋒鋰業向美洲鋰業投資1.72億美元,成為該公司單一最大股東,所持股份達到19.7%。這個投資4.25億美元的項目計劃2019年投產,初步計劃生產每年2.5萬噸,隨後將擴大生產一倍。

中國和韓國公司都競標參與投資建設玻利維亞的烏尤尼鹽湖碳酸鋰項目,該項目預計投資為9億美元。烏尤尼鋰礦預計年產碳酸鋰5萬噸,另外還將生產氯化鋰和氯化鎂。無論是環喜馬拉雅的高地社會還是南美的高地社會,它們都有相當的相似性,也印證了低地陷阱思維對這些高地社會的認知鉗制,並事實上將這些高地社會捲入到低地社會和低地思維所深陷的困境當中。

突破陷阱是否可能?高地社會的思維餘地

比較這些未來社會急需物資開發區的現實生態困境,它又告訴我們中國投資拉美的鋰礦開發需要新的生態模式才不會被妖魔化,同時也避免走西方殖民者開發的老路,其中首要的思路是尋找拉美資源開發新思維,具體來說就是把資源開發與產業布局結合,產業布局與城市形態設計結合,城市設計與未來社會遠景規劃結合。

第一是建立高地文明(highland)協作區。在前西班牙殖民時代,南美有過輝煌的印第安文明遺產,這些文化保護和生存經驗非常值得在現代社會背景下進行再闡釋和再挖掘,我們在阿根廷看到了許多區域博物館都在進行高地文化的考古和公共展示,對此我們認為還可以比較不同區域的高地遺產,例如喜馬拉雅文化圈中的尼泊爾、中國西藏、印度高地的高地文明協作模式。

第二是旱地耕作和天文型建築模式比較文明試驗區的概念,通過比較和轉移來自以色列中東地帶、中國新疆、北美荒漠、南美乾旱區的旱作型文化、聚居、生產、物產模式,創造多種知識融合的機會和產業發展機會。巴西的首都巴西利亞就是按照一個飛行器模型設計的前瞻型景觀社會,儘管這些設計背後存在現實應用的缺陷,但是這些低密度建築、豐沛植物、功能區劃模式的確產生了一定景觀和現實效果。對於南美的這些生態脆弱、資源豐厚、地貌獨特的歷史文化遺產區域,應該研究設計出新型的天文型建築城市和未來型城市,與巴西利亞的概念型城市不同,這些礦區要有「況味」就需要把城市的本體設計成一種未來觀念,而非簡單美學形態。

在我們調查阿根廷蘇斯克斯鹽湖區期間,當地土著正好在慶祝聖瑪麗宗教節日,來自周邊和部分偏遠區域的土著都將自己的教堂聖像抬到當地,進行環繞村落的儀式,時間長達一天。這類文化在南美的許多礦場集中地很普遍——礦區往往就生活著土著,但是目前的礦產開發往往與土著較少合作,更多體現出一種對立和競爭關係。如果能夠依託礦區首先設計前瞻型、未來型、理念型城市,通過標誌性、功能性的建築和生態布局,將土著文化與未來城市設計結合,可以產生另一種新型盈利形態和文化傳承模式。

第三是未來型天文型城市的設計和知識研發,南美的地理趣味性在於他們的地理有一種超現實的永恆性,那些其他的外星式地貌不僅是南美遠古文明的發祥地,也是現代天文學、天體物理學、外太空人類學、災害地理學、未來超級城市的理想試驗地,如果地球的氣候變化不可逆,人類整體的趨勢是向更為精細化、精確化、科學化的仿生學和天文學聚居形態發展。而在這些奇特生境進行新型城市規劃、新型建築設計、新型大學知識形態設計、跨文明比較和知識協同,就可以產生極為獨特的中國-拉美科技經濟體和文明實驗的機會。

在智利著名的Lickan Antay天文臺觀測區域就生活著當地的土著Coyo人,前述的阿根廷鹽湖一帶有土著庫雅人(colla,庫雅曾經是一個帝國,最終被印加人所徵服),如何把當地火星型地貌與土著文化遺產結合,將南美印第安文化與未來星際型城市結合,將是重要的思維課題,也可以產生獨特的文化景觀。而對於跨國投資而言,中國要讓一帶一路倡議區別於西方國家的馬歇爾模式和殖民模式,首先就是要創造新的本土認同的全球文化景觀。

這方面已經有大量科學合作和突破,需要有更多將科技、經濟、文化融合的新做法和新思維,例如中科院南美天文中心博士後Claudio Ricci與其合作者,包括國家天文臺「超大質量黑洞與星系的協同演化」重點研發項目,利用一個由硬X射線數據挑選的超大質量黑洞樣本,在超大質量黑洞的輻射如何反饋影響黑洞附近物質分布的方面,獲得了重要進展,《自然》雜誌於2017年9月27日正式發表了這一重要研究成果。從2013年開始,Ricci博士發起了這個項目,通過多年太空和地基望遠鏡的觀測數據,他們生成了一個巨大的黑洞研究資料庫。地基望遠鏡包括許多在智利運行的大型設備,比如Gemini、Du pont等望遠鏡,它們在這個研究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包括測量黑洞的質量。空間設備包括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的X射線衛星SWIFT,歐洲空間局(ESA)的X射線衛星XMM-Newton,以及日本航空探索局的Suzaku衛星以及NASA的一些其他空間望遠鏡,比如Chandra。

不僅要有大豆、咖啡、紅酒、櫻桃和甘蔗,不僅要有林芝打卡網紅旅遊景點、川味旅遊菜系發掘、西藏生活方式的舌尖體、石鍋雞;還要有科技、建築、知識範型生成和流動,中國和拉美才能解決中等收入陷阱和「中等發展陷阱」,向世界售賣「通天星空」、碧澄海水、外太空想像力、未來能源解決方案,這至少應該是中國拉美經濟體走出「低地陷阱」,成為「中國拉美未來望遠鏡」的真正契機和方向。

2019年11月26日,由自然力研究院、橫斷山研究會、亞太生態經濟研究會、青海玉樹藏族自治州、德國阿登納基金會等多家機構在2015年作為初始機構發起,自然力研究院持續運行已經五年的世界水源地峰會將繼續在上海召開,該峰會持續對山河源頭型社會和海洋社會進行前沿研究,並試圖通過各類公共演講、公共環境設計和教育設計,搭建「低地發達社會」和「山麓型落後社會」之間的認知橋梁。此前,2016年德國阿登納基金會支持世界水源地峰會專設主題研究前哥倫布社會的生態困境和潛在突圍路徑,並在上海最大的石庫門遺產區域之一張園進行10天的觀念集市,成為「張園斷代史」的重要標誌事件。目前張園居民集體遷出正進行大規模商業改造,而中國文人醉心建造的「園」,不正是中國人心靈深處的山之映射嗎?

本文索引科學新聞來源:

1.中國科學家提出暗物質暗能量研究路線圖,網絡來源:

http://www.astron.ac.cn/bencandy-63-12649-1.htm

2. 「阿里計劃」2020年開始觀測 青藏高原上探引力波,網絡來源:

http://www.xinhuanet.com/2018-03/06/c_1122494396.htm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話題| 莫比烏斯陷阱
    ——因為顯然,思考「如何避免革命」,要比「煽動革命」複雜的多。複雜的任務總是令人生畏,也總是乏人擔當。歷史往往如此,激越浪漫的革命家帶來的,永遠是摧毀而非拯救。這一課裡,我首先要說的是,要歡迎「變革」,要警惕「革命」,特別是那些聽上去怒不可遏、痛快淋漓的「革命口號」,越打動眾人,越可能致命。
  • 避開經濟學研究的思維陷阱
    在觀察和思考經濟學問題時,有些人經常會落入思維陷阱,如把相關等同於因果謬誤的思維陷阱、前因後果謬誤的思維陷阱、合成與分解謬誤的思維陷阱、訴諸個別和類比推理謬誤的思維陷阱。這些思維陷阱使人們無法科學把握經濟規律、無法正確運用經濟學理論來理解和分析現實世界,需要著力避免。
  • 「關係」的本質是「搭橋者」,但要避免陷入「布雷斯悖論」的陷阱
    研究發現,升職最快。同事評價最高的,其實是那些連接不同部門,或者連接部門與市場,進行跨領域溝通的人。 這些人,擁有更多的關係、資源和信息,能夠調用更多的人為自己服務,從而獲得快速升遷。
  • 如何避免學術研究的內捲化?
    科學網博客:秦四清  近期,內捲化(Involution)成了一個網絡熱詞,被頻繁地用於各類社交媒體針對諸多社會熱點事件的討論之中。內捲化作為學術用語最早由康德、戈登維澤提出,到格爾茨成型。「內捲化」可以被理解為一種社會模式發展到一定階段後,便停滯不前,僅通過不斷精細化、複雜化維持一種自我鎖定、自我穩定的狀態,而無法轉化、發展為另一種高級模式的現象。
  • 人類與「永動機」的千年恩怨五:如何避免掉入「永動機」陷阱?
    (看來在印度作惡的成本還比較低……) 但這種無釐頭的事情就這樣真實地發生了,而且王洪成的「威名」竟然還持續了十幾年,他究竟是怎樣讓這種驚天騙局瞞天過海的呢? 最早,他用的應該是電石,電石遇水生成乙炔,一點就著,電石粉就是所謂的「水基燃料」。
  • 空頭陷阱是什麼意思?空頭陷阱如何識別
    這時,就可以將前面出現的向下突破的走勢,看成是引誘空頭做空(誘空)的陷阱,即空頭陷阱。 同樣道理,多頭陷阱指的是,當股價或指數不斷創歷史新高,市場一片樂觀氣氛,許多中小投資者,尤其是一些從來不關心股票的人,也開始大舉買進股票。這時候,股價或股指卻不漲反跌,將追高買進的投資者全部套進「陷阱」,這就是所謂的多頭陷阱。
  • 如何避開消費主義陷阱?
    2,如何避免消費主義陷阱。不要為社交成本買單老年人購物:單純的追求「使用價值」,所以那個年代的人買東西,他優先考慮的點是:商品越結實耐用越好,服務越實惠越好。為了專門體驗一下差別,我今年入手了Apple MacBook Pro,總體價格又貴配置又比同一價位的電腦低處2個檔次,不說跟外星人筆記本比,跟我之前買的1500價位的筆記本使用起來實際差別都不大。
  • 如何最大程度地避免積碳?
    燃油在發動機內燃燒不充分 或者 燃油中的石蠟膠質無法完全燃燒 就在噴油嘴 節氣門 油路 管路 火花塞殘留下來 變成了釘子戶 然後又經過高溫烘焙 妥妥地成了積碳
  • 風火輪無限環道賽
    來玩一把這款風火輪無限環道賽手遊吧。全新的3D模式讓你體驗不一樣的競速賽道。體驗在狂風呼嘯下的賽車比賽是什麼樣的體驗。遊戲整體操作較為難。需要有一定的賽車基礎。想挑戰就下載吧!《風火輪無限環道賽》遊戲特色:1.參加遊戲中的各種困難遊戲,使您可以在遊戲中獲得一些豐富的遊戲獎勵。
  • 《上古捲軸5》陷阱圖鑑 陷阱圖鑑及操作方法大全
    雖然不能拆除爪子陷阱,但可以致殘、避免或提前觸發。 天花板鋼叉 在安西爾翁德(ansilvund)和被棄洞穴出現。 其傷害可通過在其升起前快速跳出圓形區域避免。 自動弩 在倒斃瀑布(deaddrop falls)和倫瓦爾德發掘地(RuunvaldExcavation)出現。 描述:設好的一至三個弩的組合對準觸發地。
  • 法國總統馬克龍:必須避免民族主義和個人主義陷阱-虎嗅網
    你們所有人都已懂得如何應對,不屈服於憤怒與恐慌。甚至,你們已採取妥當的防護措施,減緩了病毒的傳播,使得醫院與醫護們更好地加以籌備。這才是一個偉大的國家:男男女女都能把集體利益置於首位,這一人類共同體以如下價值為所系:團結與博愛。
  • 3招,教你避免「海格力斯效應」陷阱,過上幸福生活
    兩人的矛盾,升級為兩家的仇恨03 如何避免陷入「海格力斯效應」陷阱1,定期做心理診斷,把握夫妻雙方的心理健康「海格力斯效應」本質上是一種情緒陷阱,是一種自我設限,陷入其中卻無法自拔的一種困境。無形中,就遠離了「海格力斯效應」陷阱。
  • 食肉植物如何構造三維「陷阱」?
    如豬籠草科(a)、土瓶草科(b)、瓶子草科(c)獨立進化出了相似的水罐狀「陷阱」,如圖1所示,都具有內含消化液的捕蟲籠(PC)、籠蓋(L)和籠唇(p),這種掉落式豬籠草「陷阱」是在不同譜系中發生趨同進化的顯著例子,研究表明,其至少獨立進化了6次[1]。
  • 迷你世界:生存陷阱教學,仙人掌陷阱上榜,炸藥桶陷阱最致命
    在迷你世界中,掌握陷阱的製作一直是防禦野怪和熊孩子的必備技能,但對於新手玩家而言,製作太高級陷阱的難度很大,因此,一些基礎陷阱便成了多數玩家的喜愛。 雖說基礎陷阱過於簡單,但是應對多數野怪和生物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 基因檢測市場「萬能」陷阱 不得不防
    基因技術如何更好地為我們的健康提供幫助?普通百姓和基因檢測又該如何發生關聯?如何避免基因檢測市場的陷阱?  亂象1: 什麼都能檢測,基因檢測無所不能  乳腺癌基因檢測、糖尿病基因檢測、肥胖基因檢測、兒童天賦基因檢測……在網上搜索「基因檢測」就會出現各種基因檢測產品。  基因檢測果真如此無所不能嗎?
  • 研究揭示食肉植物陷阱進化的起源
    研究揭示食肉植物陷阱進化的起源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11/22 15:15:55 英國諾裡奇研究園約翰·英尼斯中心細胞與發育生物學系教授Enrico Coen研究組發現,肉食性植物陷阱的進化是通過基因表達的簡單轉移而從平面葉片開始的
  • 圖解:習近平提過的三個「陷阱定律」都是啥?
    塔西佗陷阱—— 「真的到了那一天,就會危及黨執政基礎和執政地位」 著名的政治學定律「塔西佗陷阱」得名於古羅馬時代的歷史學家塔西佗,通俗地講,就是指當公權力遭遇公信力危機時,無論說真話還是假話,做好事還是壞事,都會被認為是說假話、做壞事。
  • 藥用價值究竟如何 蟲草神話背後小心忽悠陷阱
    「神奇蟲草」的藥用價值究竟如何?一些衍生品在「蟲草」的外衣下幾多忽悠成分?  大約有一半蟲草被不需要的人吃了  蟲草的原草,目前已被列入藥品,其藥用價值如何?青海省畜牧獸醫科學院草原研究院冬蟲夏草研究室主任李玉玲說,蟲草兩個重要的有效成分是核苷和單糖,除此之外還有腺苷、多醣等。
  • 《環世界》怎麼打飛船
    《環世界》中有飛船的存在,不知道各位玩家有沒有試過打他們?下面是用爆炸陷阱打飛船的簡單方法,一起來看看吧。環世界爆炸陷阱打飛船簡單方法:就是在飛般周圍造一圈爆炸陷阱,遠處開一槍打中飛船,機器人一出來就嘣嘣嘣。
  • 《我的世界》陷阱怎麼做 我的世界陷阱製作教程
    《我的世界》陷阱怎麼做,我的世界陷阱製作教程,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了最新的《我的世界》陷阱製作攻略,希望對大家有幫助。死亡之屋 用任何固體材料製造一間屋子(避免使用防爆炸的材料如黑曜石),然後用TNT將房子完全包覆,之後再加上一層方塊以遮蓋TNT。 在入口放置兩扇鐵門和石質壓力板,在壓力板下的方塊置放TNT,然後在房子裡放上一個明顯能看得到的箱子以吸引嘗試進入的玩家。當他們踩到壓力版並且進入房子後,就會引爆T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