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嶽
可以分成兩大部分,四小部分來看。上下兩部分,下部分三部分。山頭,寫得稍寬,但是不要太高,大致位於中間。下部,反犬旁,兩撇皆舒展,但是走向不同。彎鉤不彎,頭部彎,身子正。「言」字,豎點居中,與「山」的豎畫大致在一條縱線上。右邊部分,緊靠「言」,豎撇,甚至託起「言」底,這一筆,書寫時要表現出來。直捺,捺鋒稍重,稍平,如平足。
二、宗
寶蓋頭,三點重,中間點和左邊點有呼應關係。「示」的橫畫,起筆位置在哪裡?大致在寶蓋左點的收筆位置處。豎鉤位於底部,一般是寫得比較長的,這在之前也已經反覆強調。注意,豎點與豎鉤基本是對正的。左右兩點,像走鋼絲人手中的杆,兩端要有重物,用筆較重。
三、泰
三橫上斜,長短,起收有一定變化,並非雷同。豎撇,很直,甚至有含蓄的曲勢,豎部分和撇部分,佔的比例大致是相當的。捺畫,用直捺,寫得較直,由輕至重,捺鋒平且顯。底部,豎鉤重、直,長,大概在撇捺的縫隙處(橫向而言)起筆。四點,姿態各不相同。
四、岱
上寬下窄,上下相嵌套。這也是「代」字底部的空間大所決定的。「代」的斜鉤,寫得很斜,但是不要過彎。在寫斜鉤時,切記不要過彎,過彎則無力,這一點,不管是篆隸真行,還是歐顏柳趙,都是遵循的,過彎則身死。「山」,頭尖底拓,整個是往上嵌的,點畫要寫得偏直,用筆較重。
五、禪
左斜右正,左短右長。視字旁,橫短撇長,點畫收斂。「單」字,豎畫做主筆,要寫得堅定有力,橫畫交豎畫的位置偏上一些,豎的收筆較重,整體位置也較低。
六、主
點畫居字首,一般寫得比較斜,用筆也比較重。三橫的走勢,分別是稍上斜,平,稍下斜。這不僅增強了變化,而且有利於整個字的穩定。點畫和豎畫,位置大致是對正的。
七、雲
「雲」字,筆畫較簡單,但是需要注意以下幾個點:一,三橫的間距相當(第三橫即提);二,底部的撇提和點,寬度比第一橫略寬一些即可。因為是向外拓的,所以起筆的位置,不要靠的太近。點畫,何時用筆較重,一般都是位於字首或字末的時候,這一點,在很多字中都適用。
八、亭
兩端較窄,中部較寬。上字已說過,點畫在字首,用筆重。其次,若點下有橫,一般而言,點畫靠右。「亭」字,注意橫畫間的距離,同時,「丁」的橫畫的起筆位置大概在左點的收筆位置處。另外,最後的弧鉤,用筆漸漸加重,之後向左鉤出。筆畫不長,但是整個字的著力點都在這一筆上,所以要多加練習,有一定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