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紅
註解:
1、絞絲旁的三個轉折,走勢可以有一定的變化:平-下-上。這裡提供一個寫法參考。
2、左窄右寬,「工」字大致處在中間(就上下位置而言)。
3、「工」的第一橫,起筆做了一些變化。第二橫,整體託上。
二、葉
註解:
1、筆畫少的字,注意處理部分與部分之間的關係。
2、口字旁,不宜寫得太窄,整體位置靠上,且有一定的斜度。
3、「十」字,寫得較正,這種正是通過橫畫和豎畫來共同體現的:橫畫較平,豎畫直正且用筆較重。就被橫畫分隔的部分而言,豎畫下部較長。
三、坐
註解:
1、兩個「人」,中間有一定的間距。兩個「人」的捺畫,左部啟右,右部提上,皆呼應下一筆。
2、豎和橫,這裡改變了書寫筆順。
3、豎畫直,橫畫曲。橫畫存在俯仰的變化。
四、車
註解:
1、橫畫較多,注意橫畫與下一筆的呼應關係。第一橫啟上,第二橫應下。
2、橫畫之間的距離相等,橫的斜度,是漸漸變斜。
3、豎畫用懸針,且尾部較重。不可輕易地一筆甩出,而應該漸行漸重,然後再漸輕提出。
五、晚
註解:
1、左窄右寬,左高右低。
2、日字旁,整體位置靠上,且寫得窄長。
3、「免」的刀頭,寫得瘦長一些。底部的撇畫和豎彎鉤,起到託起整個字的作用,所以要格外重視:二者的寬窄高低關係,詳見圖示。
六、停
註解:
1、單人旁,要注意與右邊部分相匹配:右邊若是瘦長的部件,則一般撇短豎長。右邊若是較寬的部件,則一般是撇長豎短。
2、「亭」的首點較重,橫和「口」取狹長勢。禿寶蓋有一定的斜度,而且有一定的寬度。
3、「丁」字注意兩點:橫短豎鉤長;橫輕豎鉤重。
七、楓
註解:
1、木字旁,橫畫左伸,這樣能夠起到讓右的作用。
2、豎提與「風」的撇畫相呼應,可以使得左右兩個部分銜接得更加自然和緊密。當然,這裡只是提供一種寫法參考。
3、「風」的背拋鉤,有向內收的勢,這樣能夠使半包圍框內的部分更加緊湊。
八、於
註解:
1、筆畫少的字,筆畫本身和筆畫各部分之間的關係要著重關注。
2、第一橫短,第二橫的起筆位置略靠左。兩個橫畫,有含蓄的俯仰關係在裡面。
3、豎鉤,整體位置略靠右。稍有弧度。最後的鉤,圓過渡後向左下提出,勿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