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優先,科學家優先」 《細胞研究》創刊三十周年在滬探討創建...

2020-12-06 央廣網

  央廣網上海12月4日消息(記者吳善陽)創刊三十年,由中國科學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與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主辦的英文期刊《細胞研究》(Cell Research)在今年最新期刊引證報告中,影響因子提升至20.507。這是中國自主創辦的期刊影響因子首次超越20。12月4日,《細胞研究》舉辦創建一流學術期刊座談會,邀請中國科協、中科院、上海市分管領導,以及高校和科研院所、兄弟期刊的專家與編緝,在創刊三十周年之際,共同交流辦刊經驗,探討中國科技期刊未來發展之路。

  《細胞研究》於1990年由中科院原上海細胞生物學研究所副所長姚錱院士創辦,並為之辛勤耕耘十餘載。當時中國生命科學整體處在發展初期,科研工作與國外的交流剛剛起步,在國際英文期刊上發表文章也很困難。建立一個促進我國與國際間細胞生物學交流的平臺就是當年姚錱院士的辦刊宗旨。這份期刊的創立為中國生命領域科學家提供了對外學術交流的窗口,為日後參與國際競爭打下了很好的基礎。

  2006年時任中科院原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院長的裴鋼院士接任主編,同時從海外引進有國際頂級期刊《細胞》任職經驗的科學編輯李黨生博士加盟,擔任專職常務副主編,同年《細胞研究》與國際知名出版社——英國自然出版集團合作。近15年來,在各級領導、主辦單位、科學家群體的支持下,主編和常務副主編帶領編輯團隊,把握我國基礎科學研究蓬勃發展的機遇,向《細胞》《自然》等頂級國際學術期刊看齊,採取專業科學編輯負責制的運行方式,為處於激烈競爭的國內外優秀原創論文,以及在國外期刊評審時受到不公正待遇的優秀論文開闢「綠色通道」和「快速通道」,多渠道吸引高質量稿源,不斷提升辦刊質量。

  近年來《細胞研究》發表了一批具有高度創新性的原創成果,學術水平相當於《自然》、《細胞》發表的文章。隨著我國生命科學研究水平的快速提升,期刊學術水平和影響力逐年提升,期刊影響因子亦實現了從量變到質變的2到20的飛躍。《細胞研究》發展成為國際頂級期刊有效地保障了我國科學家的國際學術話語權,同時也為推動我國生命科學的原始創新做出了重要貢獻。

  為科學家服務,為科學發展服務,一直是《細胞研究》的初心。《細胞研究》未來的目標也絕不僅僅是著眼於影響因子的提升,而是服務國家戰略需求,積極踐行《關於深化改革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見》,秉持「來自中國,服務世界」的科學情懷、「科學優先,科學家優先」的辦刊理念、「追求卓越」的實踐精神, 將期刊辦成比肩《科學》《自然》《細胞》的世界頂尖期刊,帶動其他科技期刊的發展,進一步提升中國科研在全球的影響力,並為世界科學研究的發展和科學文化的建設提供中國期刊的貢獻。

相關焦點

  • 「科學優先,科學家優先」《細胞研究》創刊三十周年在滬探討創建一...
    央廣網上海12月4日消息(記者吳善陽)創刊三十年,由中國科學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與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主辦的英文期刊《細胞研究》(Cell Research)在今年最新期刊引證報告中,影響因子提升至20.507。這是中國自主創辦的期刊影響因子首次超越20。
  • 《細胞研究》創刊三十周年 業界探討創建一流學術期刊
    細胞研究》(Cell Research)今年迎來創刊三十年。在今年最新期刊引證報告中,《細胞研究》的影響因子提升至20.507。這是中國自主創辦的期刊影響因子首次超越20。《細胞研究》創刊三十周年之際,業界共同探討中國科技期刊未來發展之路。
  • 熱烈祝賀Cell Research創刊30周年!
    熱烈祝賀Cell Research創刊30周年!海報設計師:趙新武來源:Nature自然科研公眾號創刊三十年,由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與中國科學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共同主辦的英文期刊《細胞研究》(Cell Research
  • 第二屆Cell Research分子細胞科學國際研討會在滬召開!
    11月1日至3日,第二屆Cell Research分子細胞科學國際研討會在滬舉辦,本次會議的主題是「腫瘤免疫與代謝」。本次研討會邀請了不少該領域的大咖,分別是:中國工程院院士、南開大學校長曹雪濤,美國科學院院士、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終身教授Carl June,美國科學院院士、日本大坂大學教授Shimon Sakaguchi,歐洲科學院院士、法國巴黎第五大學醫學系教授Guido Kroemer等20餘位國內外知名專家,進行思想的碰撞,為「腫瘤免疫與代謝」等領域的研究帶來新的方向。
  • 影響因子破20後,而立之年的《細胞研究》瞄準期刊「百年老店」
    創刊30年,由中國科學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與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主辦的英文期刊《細胞研究「不斷攀升的影響因子是中國基礎研究壯大的表現,《細胞研究》的發展之路也是中國科學的『自信之路』。」《細胞研究》常務副主編李黨生在今天由《細胞研究》舉辦的創建一流學術期刊座談會上說。影響因子20不是終點,秉持著「科學優先、科學家優先」的辦刊理念,《細胞研究》想做期刊「百年老店」——來自中國,服務全世界。
  • 海洋日報|中國極地科學基礎研究確定6大優先領域
    國內時事1.中國極地科學基礎研究確定6大優先領域 10月8日,國家海洋局極地考察辦公室主任秦為稼在「2019中國極地科學學術年會」上表示,由極地考察辦公室牽頭組織編寫的《極地科學基礎研究優先領域》規劃,已確定6大優先領域,希望未來5
  • 新冠疫苗的兩難:優先阻止死亡還是優先阻止傳播?
    根據介紹,mRNA(信使核糖核酸)是一種天然分子,為人體細胞提供指令,製造標靶蛋白或抗原,從而激發人體免疫反應,對抗相應的病原體,可以實現體液與細胞雙重免疫。雖然滅活疫苗技術比較成熟,但是在處理像新冠病毒這樣的急性暴發的全球性傳染病上,eRNA疫苗就有相當多的優勢。比如相較於滅活疫苗,mRNA疫苗的產量能快速增加,應對爆發性傳染病,而滅活疫苗生產周期較長,產能受限。
  • 我科學家新發現為達爾文「同種花粉優先」現象提供解釋
    我科學家新發現為達爾文「同種花粉優先」現象提供解釋 原標題:   本報北京5月31日電(記者晉浩天)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北大-清華生命科學聯合中心教授瞿禮嘉課題組31日在《科學》雜誌在線發表題為《富含半胱氨酸小肽信號促進擬南芥的種間遺傳隔離
  • 哪裡的雪豹應優先保護?中國研究人員首次領銜提出科學建議
    2020年1月,北京大學動物學博士、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博士後李娟聯合國內外雪豹研究和保護機構,在國際保護科學期刊《生物保護》(Biological Conservation)上發表英文論文,為全球雪豹定義景觀保護優先級,並提出針對性保護策略。雪豹專家表示,這是中國雪豹研究工作者首次領銜對全球雪豹保護策略提出科學建議。
  • 納米酶的發展態勢與優先領域分析
    納米酶作為中國科學家的原創科研成果之一, 是多學科交叉融合的產物。自此, 納米科技引起了國際範圍的廣泛關注, 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各科技強國均制定了納米科技發展計劃, 瞄準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戰略性研究, 逐步建立研究基地, 注重人才教育等。 科學家越來越意識到物質科學的發展必然涉及尺度問題, 縱觀納米科技的發展歷程, 可以預期納米科技未來對物質科學的各個領域將產生重大的影響。
  • 國家基金委八大學部公布「優先發展領域及主要研究方向」
    (10)急救、康復和再生醫學前沿研究  主要研究方向:深入探索急救與康復醫學的基本科學問題,創建新型急救與康復技術;加強再生醫學的前沿研究,注重學科交叉與轉化,在幹細胞技術、組織工程、生物醫用材料、細胞治療、基因治療、微生態治療、骨髓移植、器官移植等方面進行新理論指導下的技術提升
  • 詳解美國量子網際網路藍優先研究四個方向,十年五步走
    據澎湃新聞此前報導,今年2月份,美國白宮網站就發布了一份《美國量子網絡戰略構想》,提出美國將開闢量子網際網路,確保量子信息科學惠及大眾。事實上,美國並非首個提出「量子網際網路」藍圖的國家。早在2017年,若干歐洲研究機構就成立了「量子網際網路聯盟」(QIA),計劃近年在荷蘭完成包含3-4個量子中繼節點的鏈路演示,為未來的泛歐量子網際網路勾勒藍圖。
  • JMCC創刊50周年:一如既往追求嚴謹與影響力
    and Cellular Cardiology, JMCC)創刊50周年,作為新一屆JMCC期刊主編(田蓉)與責任主編(Michael Regnier),我們很高興能夠在這裡程碑的時刻接過這一重任,我們團隊非常榮幸能夠帶領大家進入新的徵程,並決心讓JMCC保持年輕和活力。
  • 【資訊快遞】基金委:​生命科學部優先發展領域及主要研究方向...
    生命科學部優先發展領域1、生物大分子的修飾、相互作用與活性調控主要研究方向:生物大分子修飾、動態變化及其功能;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的動態性和網絡特徵;生物大分子特異相互作用的結構基礎和預測;生物大分子複合體的自組裝;糖、脂化學與酶促合成、結構與功能;高分辨等技術方法研究細胞內大分子行為。
  • 科學家揭示生態系統恢復優先次序的重要性
    科學家揭示生態系統恢復優先次序的重要性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0/15 16:16:57 巴西裡約熱內盧天主教大學Bernardo B. N.
  • 科學界紀念《中國科學》《科學通報》創刊五十年
    本報北京6月13日電記錄了當代中國科學事業的輝煌歷程,在國內外科技界享有盛譽的《中國科學》、《科學通報》,今天隆重紀念創刊50周年。周光召、路甬祥、龔心瀚、葉篤正、嚴東生等出席紀念會。《中國科學》、《科學通報》是我國自然科學基礎理論研究領域裡兩個權威性學術刊物,在國內外有著長期而廣泛的影響,是我國科學家發表最重要研究成果的兩種首選刊物。創刊以來,兩刊的歷屆主編都是中國最著名的科學家,其中有錢學森、惲子強、張文裕、吳有訓、竺可楨、嚴濟慈、葉篤正、嚴東生、周光召等;培養了目前活躍在科研前沿的一大批中青年科學家。
  • 科學家新發現為達爾文「同種花粉優先」提供解釋—新聞—科學網
    人們在動物中也發現了類似的現象,稱為「同種精子優先」,這種現象保證了一個物種的精子被相同物種、而不是其他物種的卵子細胞所吸引,進而完成後續的融合(受精),維護了物種的純系遺傳。但在過去一個多世紀中,人們對這種現象的分子機制仍然知之甚少。
  • 戴爾助力《中國國家地理》創刊70周年特展
    2020年12月24日,在《中國國家地理》創刊70周年之際,戴爾以科技賦能攝影藝術,通過前沿產品及解決方案,為「巔峰之路——《中國國家地理》創刊70周年特展」活動再添風採。由戴爾XPS筆記本電腦創作的攝影作品,以及通過戴爾顯示器呈現出來的影像內容,再次掀起了一場關於科技與藝術的現象級話題熱議與探討。《中國國家地理》創刊70周年特展揭幕戴爾科技集團全球副總裁周兵先生發表致辭本次特展,《中國國家地理》展出了改版20餘年來的300多張經典封面報導與優秀攝影作品。
  • 國家基金委八大學部公布「優先發展領域及主要研究方向」
    (10)急救、康復和再生醫學前沿研究  主要研究方向:深入探索急救與康復醫學的基本科學問題,創建新型急救與康復技術;加強再生醫學的前沿研究,注重學科交叉與轉化,在幹細胞技術、組織工程、生物醫用材料、細胞治療、基因治療、微生態治療、骨髓移植、器官移植等方面進行新理論指導下的技術提升。
  • 慶祝Stem Cell Research & Therapy創建10周年
    慶祝Stem Cell Research & Therapy創建1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