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體》後傳:中國最偉大科幻 IP 十年的商業流浪

2020-11-27 36kr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晚點LatePost」(ID:postlate),作者:晚點團隊,36氪經授權發布。

最初,只用十萬塊

就買到了《三體》的改編權

如果你負責宣傳一部平常的影視劇,為了製造討論熱度,你需要做很多事情。如果你負責宣傳的是《三體》,你可能什麼都不用做。

2020 年 9 月 1 日,Netflix 宣布把劉慈欣所著長篇科幻小說《三體》三部曲拍成英文電視劇,官方消息剛一發布就被迅速傳播,連續三天掛在微博熱門話題榜上。

有人討論創作班底:把《權力的遊戲》拍得爛尾的團隊會不會把《三體》也給搞砸了?有人關心演員怎麼選,主角會是白人還是亞裔?還有的人,想起了一位名叫張番番的中國導演。

他們專門跑到張導演的微博下 「問候」:「看到奈飛開始《三體》的編劇工作的新聞,就想起了不自量力的你。」

張番番,電影《三體》(曾經的)導演。

雖然他的微博在 2016 年 6 月 17 日就完全停更了,但過去四年多,每當網上掀起一次與三體、中國科幻電影有關的討論時,張番番的那條微博內容都會收到新鮮的留言。

在執導《三體》之前,即便是在影視行業從業多年的人,也沒怎麼聽過張番番這個名字。

張番番 1999 年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美術系,拍過兩部電視劇和四部電影,太太宋春雨是他的搭檔,參與了主要作品的編劇工作。豆瓣收錄了幾部他們還算有熱度的作品,評分最高的,5.7 分。

宋春雨挑選作品蠻有前瞻性。表現為,2009 年,她讀完《三體》後,迅速意識到它巨大的改編價值,於是輾轉找到劉慈欣,提出購買影視改編權。

當時,整個影視行業沒什麼人注意科幻題材。沒有競爭者,作者也沒有挑選的機會。

於是,只用了 10 萬人民幣(劃重點),他們就拿到了《三體》的版權。——這是整個故事裡最不可思議的細節。

之後的十年,劉慈欣被無數次問到一個問題:當初你為什麼這麼便宜就把《三體》給賣了?作家沒有解釋,反問道:「你們早幹嘛去了?」

張番番夫婦真誠地想拍《三體》。此前接受媒體採訪時,張番番說自己 「從 2011 年開始就專心研究三體小說」。2013 年 9 月,他們到電影局給《三體》立項。2014 年,為此註冊了一家名為百星社的影視工作室,註冊資本 10 萬元。

科幻片需要大製作,僅憑百星社的資本實力,根本不足以獨立完成。

接下來的任務是找到更多的錢。一位曾在某知名影視製作公司工作多年的行業人士程凱告訴我們,當時,張番番夫婦幾乎把行業所有頭部公司都見了一遍。《三體》在網際網路圈很受歡迎,他們因此還找過馬化騰、丁磊以及時任阿里影業 CEO 張強等網際網路公司高層。

而談判的資本也隨著《三體》知名度的變高而越來越厚。

去各個公司談合作意向時,他們都帶著律師。姿態極其強勢。到了對方辦公室,兩人先不說話,由律師開口:「你們能不能接受張番番做導演、宋春雨做編劇?如果不行,別的就不用談了。」

沒人願意答應。

2014 年初,張番番在北京盤古七星酒店召開了一場見面會,為《三體》電影項目尋找投資方,國內叫得出名的影視公司都受到了邀請。會上,張番番夫婦除了繼續堅持自己主導創作之外,還提出電影總投資至少需 2 個億。——很敢要價。

那個時期,國產片裡投資額居於頭部的是《狄仁傑之神都龍王》這樣的片子,製作費用近 1.7 億;即便是《太平輪》這樣的全明星陣容,也不過 3 億出頭。

張番番之前的密室系列,據程凱估算,成本最多不超過千萬,他從未參與創作過投資額如此之大的電影。拍電影是一項系統性工作,他們不曾證明自己具備這一調度能力。

《三體》毫無疑問是個很好的 IP,程凱說,「但張番番拿在手裡頭,這事兒沒法做。」

接盤的人完全不懂影視

了解行業的人看到的是一盤僵局,不了解的闖入者打破了它。

願意與張番番共同開發《三體》的是一家公司,叫 「遊族網絡」,成立於 2009 年,創始人林奇是個 80 後。

2014 年 4 月,遊族在深交所中小板上市,當時市值近 200 億。上市讓公司有更多餘力去尋求新方向。

一位曾就職於諮詢公司的朋友丟給林奇一個 PPT,詳細分析了 Star War(《星球大戰》)和漫威這兩個 IP 的發展全過程,其中一個數據給他 「非常大的刺激」:

「Star War 全生命周期裡共賣出近千億美元。」

彼時,遊族憑藉手遊業務一年(只)賺十幾億人民幣。

「我要是弄這麼一個東西,就可能在幾十年裡面弄出千億美元來。」 林奇想。

林奇曾在一個酒局上結識作家孔二狗。孔二狗以寫黑道小說聞名,曾任小馬奔騰影業總裁李明的特別助理。從小馬離職後,孔二狗想自己帶一個團隊操盤電影,而林奇也有試水影視的想法。

一拍即合。

林奇早讀過《三體》,他跟孔二狗說:「你去用兩個禮拜把版權買回來。我們成立一個公司,你做 CEO。」——他很容易就給出去一個 CEO,「title 不重要」。

但在談判環節,他對細節極重視。林奇發現,作為遊戲公司跟導演、編劇們談合作時,對方的要價 「一定是 500 萬、800 萬」,而如果以影視公司的名義去買價格可以低到 「30 萬、50 萬都能買」。

「我們也不傻。僅僅因為公司的身份不同,價格就有如此大的差異,那很簡單,我註冊個影視公司就好了。」 林奇說。

2014 年 8 月 26 日,遊族影業正式成立,林奇兌現了他的承諾,讓孔二狗擔任 CEO。

公司成立第三天,他們宣布參與電影《三體》的拍攝。遊族影業網站顯示:《三體》電影單部投資 2 億人民幣,共計劃拍攝六部。絕對是當時的行業大製作。

出身影視公司出身的孔二狗並沒有完整操盤製作一部電影的經驗,張番番更沒有。由於缺乏對整體宏觀狀況的把握,在創作期間,電影《三體》就埋了很多雷點。

首先是內容。張番番搭建了一個 50 人的編劇團隊。在程凱看來,這個人數多得極其不合理。通常情況下,一部電影有兩三個編劇就算多了。行業裡編劇最多的導演是姜文,也只有五六個,而且,因為那是姜文。

拍攝也不專業。有一場綠幕戲,所有工作人員、演員都已到場了,一切準備就緒時,導演組突然發現準備的幕布長度不夠。最後只能硬著頭皮拍,真是令行內人聊起來就感到無語。

再說張番番曾花了很多時間琢磨的特效。片方邀請的第一個特效公司是好萊塢團隊 VHQ,曾經參與過《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和《阿凡達》等電影。從能力上看似乎不會出問題,可關鍵是,找到特效團隊時,電影已經全都拍完了——完全反流程。

「我們拿著前期的素材,找他們優化時,人家也會覺得有困難。」 於是,他們又換掉 VHQ,與國內一家叫做 「明迪」 的傳媒公司合作。

明迪算不上國內知名特效公司,從結果出發,程凱並不認為明迪是好選擇。如今,明迪傳媒的微博微信早已停更,天眼查信息顯示,2019 年 1 月,明迪被列為失信被執行人。

好萊塢搞不定的事情,明迪當然也沒搞定。折騰了一年,遊族影業只得到一個特效殘缺的電影粗剪版。

2015 年 11 月,有關部門領導到遊族公司參觀時,曾觀看了那版電影,據遊族內部員工稱,領導們看完的評價實在不怎麼樣。

程凱曾在遊族影業工作過一段時間。在職時,他的電腦上一直有一份電影拷貝,同事請他看一看提提意見,他一直牴觸:「我說別看了,看了以後我這個感覺不好」。直到離職,他都沒點開過那個視頻文件。

根據幾個曾經參與看片的影視界朋友描述,張番番版的《三體》雖然沒有對原著亂改,但拍得沒有起伏,平淡得 「不像一個電影」。

程凱說得更直白:「有點像 PPT,把這個故事介紹一下。」

漫長的版權爭奪拉鋸戰 

變化比預想來得更猛烈。2015 年 8 月 22 日,第 73 屆雨果獎在美國華盛頓州斯波坎揭曉,《三體》獲得最佳長篇故事獎。獎項結果揭曉後不到兩小時,《三體》在亞馬遜網站的圖書銷量排行榜上獲得第一名,2019 年,劉慈欣以 1800 萬版稅收入成為第十三屆中國作家富豪榜榜首。

《三體》自此開始自帶巨大流量。

對於遊族影業,更高的期待值意味著更大的關注度和壓力。

2016 年,原計劃暑期上映的《三體》遲遲沒有動靜,網上質疑迭起。6 月 17 日凌晨,有人在微博爆料:「最終,紙包不住火,電影《三體》上映將無限期推遲,影片監製、出品方遊族 CEO 孔二狗已離職,特效團隊被更換,導演張番番拍攝的素材被廢棄,幹得漂亮!」

事情迅速演化成一場公關危機。爆料微博發出 11 個小時後,張番番回應:「謠言自會不攻自破,歡迎繼續推高熱度。」——這便是至今為止,他最後一條公開微博。

孔二狗也做出澄清,其中一個細節是:他確實在 2015 年由遊族影業 CEO 改任遊族執行董事。在實質上與遊族影業的業務再無關聯。

此後遊族影業進入動蕩的三年。這三年裡,公司連續換了 4 任 CEO。

《三體》的知名度更大讓它的商業價值不斷升高,來分一杯羹的人也變得更多。2015 年,光線傳媒以 「投資 + 發行」 的方式參與到這個項目中。

遊族和張番番之間就版權的權益劃分也發生了幾次變化。最開始,張番番的條件是:《三體》所有的項目都必須由他做導演。後來,條約變化為:《三體》其他所有衍生權利交給遊族,但電影必須他做導演。

光線加入後,林奇經常把張番番約到光線總裁王長田的辦公室一起喝茶,三方共同溝通後續這個 IP 要怎麼展開合作。

在遊族方面看來,所有合作的展不開都是因為卡在張番番那裡。——因為他必須要當導演,導致他們 「幾乎沒有辦法跟別家溝通任何東西」。

一位影視圈的資深從業者覺得,張番番不肯放棄版權從商業合規的角度沒有任何問題,「但他個人的實力確實耽誤了這個好項目」。這位人士認為,《三體》拿了雨果獎之後,它就不再是某個人自己的項目了,「它天然具備了公共性」。

林奇形容那是一個 「很敏感的階段」。

張番番的 「代言人」 宋春雨則主導了張一方的意見。有人形容宋春雨 「非常真誠地認為自己老公是天底下最有才華的導演,只缺一個機會。」

最後終於有一次,張番番鬆口了,說,可以談。

一場漫長又波折的談判啟動了。張番番上來就要了一個億。

那時,林奇心裏面 「肯定當場就答應了」,但他嘴上沒把話說死,出於他一貫在談判中表現的精明,他想:過兩天,晾一下,還可以還價。

沒想到,過了兩天,張番番先說了:兄弟,我覺得一個億還是太少了,能不能再加兩千萬。

價格就這麼一路加下去。

2018 年 1 月 31 日,遊族正式收購張番番和宋春雨的百星社。「直到拿下這個公司,我內心石頭才放下。我才敢跟外面開始談合作。」 林奇說。

至此,張番番夫婦正式出局。

但他們從《三體》的版權中獲得的投資回報總共翻了上千倍。

林奇

9 月 11 日,在上海市宜山路的遊族大樓,我們見識了一位遊戲公司老闆的闊綽。

林奇的辦公室佔了半層樓。一個獨立的餐廳緊鄰他的辦公室,有一張可坐十來人的餐桌、兩名專職的廚師和幾名服務員。

林奇個頭不高,說著帶點江浙口音的普通話。一見面,他就興衝衝地展示已基本建成的新遊族大廈藍圖。

圖註:遊族大廈藍圖

新大樓以文明的進化為主題設計了不同的空間。有專門的休閒娛樂區,除了用來禪修的茶室,還專門預留了七八百平用來放置一組巨大的酒櫃。4000 多瓶酒只能裝滿酒櫃的一半,另一半將擺滿雪茄。

遊族是林奇第三次創業。

2004 年,林奇從南京郵電大學管理學專業畢業,自學編程,人生第一份工作在浙江電信做軟體工程師。他自認幹活效率比較高,有限的活兒幹完,就琢磨打遊戲。

打著打著感到不對勁,「再打下去未來在哪裡?」

那是 2005 年前後,大家都在創業:今天 XX 融了 50 萬美金,明天 XXX 融了 100 萬美金。

林奇也想創業。他每個周末 「穿個大褲衩和拖鞋」,從杭州 「開一破車」——他父母的帕薩特——開到上海。在黃河路的上島咖啡見 「各種各樣牛的人」,上海的年輕創業者們做沙龍分享。

這一群人白天喝咖啡,晚上找地方喝酒。在酒桌上,充滿抱負的年輕人們練起了酒量,也看到了人間。

「酒桌上看到了什麼?」

「看到的就是送別。」

有的人拿到融資,50 萬美金,那時在他們眼裡是很大很大的一筆錢。沒拿到的人就離場。離場時,大家會站起來送一下。也沒有多傷感,「年輕,也無所謂。」

一開始,他對創業什麼都不懂,「跟個傻子一樣」。慢慢地,他學習了各種的營銷戰略、手段和技術。

回到杭州,林奇自己開一家軟體外包公司,二三十個人做了一年,賺了一兩百萬。帳上的錢跟底下人分了分,他又帶著一兩百萬繼續創業。先搞彈窗廣告——也就是 「早期的流氓軟體」。後來,又鼓搗半天電商,實在 「沒什麼感覺」,最後選擇到上海做遊戲。

林奇是非常資深的遊戲玩家,也是非常務實的商人。他很清楚遊戲的核心樂趣——就是即時反饋、即時獎勵、超出預期,就是 「你做任何一個動作,哪怕你點了一下滑鼠,我們也會獎勵你。」

他從小就體會過 「即時反饋」 帶來的快樂。

林奇家境不錯,父母在溫州做製造業生意,有一定的財富積累。1986 年,5 歲的林奇就已經能吃到那種進口的、用紙盒包裝得很精美的餅乾。父親會把餅乾盒子拆下來,剪成一張張卡片,每張寫一個漢字,叫林奇照著學。直到寫得一樣好,就獎勵一塊餅乾。

那是些讓林奇的童年充滿幸福感、也許還有點優越感的卡片。同齡人 「吃的都是用那種破塑膠袋裝的,上面印的圖案都是單一顏色的餅乾」,玩的是 「用作業本的紙疊的、在地上拍得一堆灰的」 卡片。而林奇的卡片,「半夜聞起來,還有點甜甜的味道,像寶貝一樣」。

創立遊族初期,林奇用即時獎勵刺激用戶。他曾帶著員工去義烏小商品市場給單組伺服器前 10 名的玩家買實物獎勵。最 「神奇」 的獎品是一整套指甲刀,理由充分極了:「有限的預算下,指甲刀這種鐵器看起來最精緻,也最有用,送得出手。」

成立於 2009 年的遊族趕上了在中國做遊戲最好的時候。只用了五年,就衝進 A 股上市。2015 年,中國遊戲市場規模超過美國,躍居世界第一,遊族市值也達到 400 億的頂峰。

林奇會賺錢,也會花錢,身上有一股莽勁兒。

公司上市的前一年,他去香港玩,認識一幫喜歡喝酒的朋友,被帶著去喝酒,林奇當場感慨:「這些酒怎麼這麼好喝?」

「他們看我很土,覺得大陸來的,也沒見過什麼世面。」 品酒結束後,對方說自己有一個酒基金,問林奇要不要參與。林奇沒怎麼考慮就答應了。後來,他才知道,那個基金到期了,想找一個 「接盤俠」。他就這麼成了那個基金唯一的 LP(有限合伙人)。

現在講起來像段子,但林奇並不在乎,在很多事情上他不怎麼拘於小節。

33 歲,他的公司就上市了。他年輕,野心勃勃,帶著巨款。之後的人生還有那麼多年,需要做些看似更宏大的事。

捲入《三體》項目中,發生在這樣一個人身上,一切再順理成章不過。

導演出局後,故事才剛剛開始

至張番番出局時,遊族、參投的光線傳媒和一些其他資方已經投入了 2 億多元。2018 年,遊族影業挖來橙天娛樂的 CEO 伊簡梅,擔任一把手,還找了臺灣電影《賽德克·巴萊》的製片人黃志明擔任監製,補救張番番版《三體》。

原始素材只有 1/3 能用,時隔兩三年,再去湊齊演員的檔期補拍已非易事。更現實的是,重新在大興安嶺還原拍攝場地、重新請特效團隊、再加上整個團隊的成本支出,根本無法把預算控制在 1 個億以內。

這期間,不斷有人勸林奇先把電影上了,甚至有人提出籤訂 26 億票房的保底發行協議。——那樣的話,至少《三體》還是中國第一部科幻電影。況且,不上,這麼多錢怎麼辦?

這個問題,林奇想了 「沒有一萬次,兩千次也有了」。2019 年初,《流浪地球》上映,「光看海報都讓你激動」,林奇說,他不認為當時的《三體》可以達到這個效果。

隨後,這一版本的電影被暫時擱置。

2018 年 12 月 10 日,三體宇宙(上海)文化發展公司正式成立,林奇總股權為 65.69%,B 站持股 5%,劉慈欣持有其控股公司 5% 的股份。新的《三體》開發方案出臺了:

三部電影、兩部國產電視劇、一部六季英文劇集、三季以上的動畫、兩部舞臺劇、有聲書、廣播劇、天貓旗艦店;與中國銀行、vivo、寶潔電動牙刷等合作聯名產品;線下體驗展、青少年科普活動、主題樂園、城市秀……已經開發的產品與授權,已幫遊族收回了至少 2 億,籤下協議中的收益也約有 6 億。

三體宇宙副總裁、國際事業部的負責人趙驥龍在入職遊族前,曾代表好萊塢的製作團隊和遊族影業談過項目合作。他當時的感受是:整個國內國外市場對於怎麼合作全都沒想清楚。

國外的人希望找個能拿很多錢還不怎麼幹預的投資人,國內的人希望借投資摸底好萊塢的製作過程。因為高度缺乏相互信任和基本的認知,最後連價碼都沒有談到。

從 2016 年開始,遊族就花了很大精力在好萊塢為《三體》的國際合作奔走。「好萊塢模式就是書的版權交易。」 趙驥龍說。儘管三體獲得雨果獎後,已經在美國擁有了如歐巴馬、扎克伯格等諸多頂級粉絲,書的交易也還是賣不上價。

看似最有希望的是接觸亞馬遜,前後談了三輪,最後一次林奇帶著六七位遊族網絡的高管飛到美國。對方也派了五六位高管,一度被傳為可能是貝索斯四位繼承人之一的 CFO Jeff Blackburn 也通過視頻接入會議。

林奇對談判的感受是:對方表現得很大方,但又強勢、狡猾。「希望把你唬住,賣完之後,你就不要來摻和了。」

這件事情讓林奇、趙驥龍和遊族 「在認知上不斷地提高」。

「從國人的角度理解一定會覺得老外欺負人。」 趙驥龍分析當時團隊的想法。林奇成長於一個商業模式不斷被突破的環境,「沒有一個模式在他看來是不能通過好的談判籌碼而被推翻的」。而美國,至少當時的好萊塢不接受個例。

美國前 30 的導演 / 製片人幾乎都見了一遍,「感興趣的人很多,但都沒有落到正式的合作上」,挫敗感很強。林奇當時想:千萬不能就這麼把《三體》賣了。「萬一被他們改得烏七八糟,挨罵的人一定是我。」

崔榮是遊族的創始合伙人之一,早就實現財務自由的他辭去了上市公司的高管職務,專職到三體宇宙公司做起內容組小組長。他對《三體》的一切都極為了解,被林奇形容為:「每次聽崔榮講完《三體》,都有種自己還沒看過《三體》的感覺。」 他帶領的內容團隊,為改編制定了 「三道防線」——白皮書、世界觀和創作手冊。

白皮書規定了三條最原則性的紅線,包括政治形態、科學背景和人物基本設定,這些原則在三體各個內容項目中,包括和 Netflix 的合作。

與 Netflix 的談判長達兩年。起點是遊族先與好萊塢一線獨立製片公司 Plan B 合作,對方又引薦了《星球大戰 8》、《利刃出鞘》的導演萊恩·詹森,以及兩位《權力的遊戲》核心主創戴維·貝尼奧夫及 D·B·威斯。因為主創們與 Netflix 籤訂了合作條約,才有了它和遊族的跨國合作。

這是沉寂了幾年之後,三體宇宙得到的最好消息。趙驥龍說,他們與 Netflix 的條約是特殊制定的合約,上面有一行大寫的英文字母,叫無先例保密合同,「我們的好萊塢娛樂法律師跟他們打過很多交道,從來沒見過這樣的合同。」

在他們看來,這是一種榮幸、一種肯定。

《三體》改變了一群人

一開始買下《三體》林奇沒有考慮那麼多,他只想運營 IP,成立影視公司完全是為了談判時省錢。可《三體》的越發火爆卻給林奇帶來了意想不到的人生變化。

買下《三體》後,林奇在 2016 年參加湖畔大學、2017 年參加清華工商管理博士班(DBA)。在網際網路頂層圈子裡,林奇因《三體》而更為人知。

和林奇同期的湖畔大學學員、唱吧 CEO 陳華曾在採訪中回憶對林奇的印象:他年紀好像比我還小一點,公司上市了,又在折騰《三體》電影。我覺得研究三體電影的人一般都是比較有夢想的人,這個事情還挺有挑戰。

網際網路圈也非常多 CEO 是《三體》的粉絲,他們的辦公室經常擺著全套小說,周鴻禕還曾通過林奇,在那版被放棄的電影裡客串了一段兒。

林奇的價值體系也因《三體》和它帶來的附加值而產生變化。

剛開始在湖畔上學,大家都覺得 「一個公司要有使命、願景、價值觀」。林奇想:為什麼一定要有呢?我就沒有能怎麼地?我照樣可以把企業做得很好。

遊族總裁陳芳是近距離感受到林奇內心這個轉變的人之一。他有近 20 年的遊戲從業經歷和超過 30 年的遊戲玩家身份,「在很多從業者和玩家的心目中,商業化能力更強的 『網遊』 和娛樂性更強的 『遊戲』 是兩個物種,要同時達成商業化和高口碑的目標,至少在遊族剛成立的那幾年,很有難度。」 他說。

他們也想做更有質感而弱商業化的遊戲,但最後又不得不選擇更功利更 「氪金」 的方式。陳芳把那種 「每天和自我心中的欲望搏鬥」 的心情形容為——天人交戰。「你看到跑車,覺得好漂亮,跑車真好。然後回頭你看看自己,其實是一個滴滴司機,還要養家餬口,好看的雙座跑車怎麼能拉客呢?」

可隨著再一次讀《三體》、與劉慈欣一次次交流,林奇不知不覺間有了改變。劉慈欣給林奇的印象是:每次談話都有很多新的對未來的幻想。比如,機器人需要電,人類需要節約能源,那要怎麼去平衡這個矛盾?「他的思想裡很少有重複的東西,幾乎每個時刻都在創新,層出不窮地創新。」 林奇感慨。

科幻的迭代速度很快,可做遊戲的革命步伐非常緩慢。

林奇問劉慈欣,「給歲月以文明」——到底是什麼東西在支撐著這句話?《三體》的故事跨越了幾億年的漫長歲月,支撐人類往前走的,就是文明。「而遊戲和文明的關係是什麼?就是傳承。哪怕我們只是做一個小小時間段的復原。」 林奇說,但這很重要。

林奇意識到:已經野蠻生長了十年的遊族,到了應該考慮使命和價值觀的時候了。那之後,遊族 logo 下面多了一句話:用科技傳頌文明。拿到《三體》的這幾年裡,遊族也經歷許多波動。2019 年,和林奇一起創業的七八個人裡,前前後後走掉五六個。這期間,有過哭泣的挽留,也有過很難看的撕破臉皮。

這給林奇很大打擊,他懷疑自曾經自己、否定自己,「為什麼會這樣子?是不是我做人真的很差?公司是不是可能要掛了?」 高管的出走讓遊族股價大跌,林奇壓力很大。

那段時間,和美國的幾個談判都陷入僵局,《三體》的所有的未來都不太明朗。見到的每個人幾乎都跟林奇說:《三體》很好,但是沒法拍。「就連那些拍電影電視劇的也都這麼說。那意思就好像我是一個冤大頭,《三體》要爛在我手裡。」 林奇說。

那段時間,他約劉慈欣在北京詳聊《三體》未來的計劃,儘管大劉的很多作品都被影視化了,但在作者心中,「《三體》毫無疑問是最疼愛的兒子」。

見面那天,他們從下午一直聊到晚上,聊了將近四個小時,劉慈欣講了一些經歷和故事,也表達了對林奇的理解,他釋懷了一些,「誰容易過呢?」 坐在遊族大廈的林奇變得不一樣了。

在被問到 「這幾年裡,你心中一直關於自己的疑問是什麼」 時,林奇回答:「就是到底應該幹什麼的問題。90 歲的時候,如何跟這個世界 say bye。」

「傳說臨死的時候腦子是會很清楚的,在那個無比清醒的時刻,你怎麼跟世界說再見。」

「所以你很怕臨死之前想的是:我怎麼把《三體》給搞毀了?」

「很怕死的時候,腦子最清楚的時候,才發現自己是這麼傻的一個傻 X。」

「以前做不好《三體》還有各種客觀因素,今天我要一個人面對這個問題,我要一個人承擔這個責任。」 林奇說。

「反正最先開局的人也都走了,那就從零開始。白紙一張,沒有包袱了。」

相關焦點

  • 歐巴馬、雷軍紛紛推薦的《三體》憑什麼被譽為最偉大科幻小說?
    這是小說《三體》中,我認為最經典也是我最喜歡的一句話。提到《三體》或者是他的作者劉慈欣,大家可能不太熟悉,或許都沒有聽說過這個小說或是這個作者。但是,如果說起上半年上映的中國少數科幻電影之一的《流浪地球》,大家應該都會拍手讚嘆,大喊一聲:好看!那其實也是劉慈欣的作品。
  • 票房奔40億,《流浪地球》讓中國科幻進入主流視野
    在1月21日《流浪地球》首映禮之後,陳楸帆興奮地寫下:「終於有了真正屬於中國人自己的科幻商業大片,以中國人所熟悉的情感結構與審美方式去講述一個關於科技、時空、文明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故事。」劉慈欣曾經告訴江曉原,在《三體》之前,沒有一部科幻小說的銷量超過8000冊。作為科幻作家的劉慈欣,也沒能想到中國科幻電影在今天的局面,早早將《三體》影視改編權賣給遊族影業,《三體》電影項目在2016年之後停滯,讓書粉和科幻迷感到幻滅。
  • 科幻IP《三體》影視化進程有多難?
    2020年下半年,美國流媒體大鱷Netflix從遊族手上買下了《三體》海外拍攝權,由熱門美劇《權力的遊戲》編劇改編,林奇作為美劇《三體》的中方監製,此次疑似中毒身亡,也引發好萊塢方面的強烈關注。外媒稱,這會對該劇的進展帶來未知影響。11年前,《三體》的版權費僅標價人民幣10萬元,而如今它的價值足以建成一個商業帝國。
  • 科幻IP《三體》 影視化進程有多難?
    2020年下半年,美國流媒體大鱷Netflix從遊族手上買下了《三體》海外拍攝權,由熱門美劇《權力的遊戲》編劇改編,林奇作為美劇《三體》的中方監製,此次疑似中毒身亡,也引發好萊塢方面的強烈關注。外媒稱,這會對該劇的進展帶來未知影響。  11年前,《三體》的版權費僅標價人民幣10萬元,而如今它的價值足以建成一個商業帝國。
  • 《流浪地球》火了,但中國科幻並未崛起:《三體》電影甚至不敢上映!
    就算不拍成兒童劇,那十有八九也是爛片↓↓包括好幾年前就改拍電影的《三體》,2015年就拍完,可如今都9102年了還是難產↓↓最可能的原因就是,《三體》電影深陷「爛片」漩渦難以自拔,在沒改好之前根本不敢上映。否則就是找死。
  • 2020中國科幻產業報告發布:《流浪地球》《三體》等熱點IP產品去年產值5億元
    【2020中國科幻產業報告發布:《流浪地球》《三體》等熱點IP產品去年產值5億元】今天,2020中國科幻大會在北京開幕,中國科普研究所中國科幻研究中心和南方科技大學科學與人類想像力研究中心在開幕式上發布了《2020中國科幻產業報告》。
  • 《三體》為什麼流浪:《三體》電影難產的背後
    但必須得說,同樣拍驚悚片,拍得比張番番差、自吹自擂比張番番狠的大有人在,但他們只能為中國驚悚片的粗製濫造背鍋,而張番番則找了一個更大的鍋,《三體》。 最近關於《三體》作為中國科幻第一IP流浪過程的某篇公眾號熱門文章中(註:名字就不點了,相信各位科幻迷都看到過),張番番再次成為耽誤《三體》的罪魁禍首;而遊族,則成了挽救陷入泥潭的《三體》的最大功臣。 真的如此?
  • 電視版《三體》官宣主演,見導演和編劇,網友:別浪費了
    《三體》被譽為中國中最偉大的科幻小說,在國內外獲獎無數,有了這樣一部「超級IP」的電視連續劇,自然吸引了不少眼球,在三體圈,有沒有網友組織投票拍攝「你看好《三體》電視劇?超過八成的網友對此並不樂觀。在此之前,電影版《三體》開了很多玩笑,影片基本拍攝完成後,電影Logo上映,上映,卻傳出製片人孔二狗離開的消息,此外,導演張番的拍攝資料也被廢棄,特效組也被更換,之前尚未公布。一部影視作品的最終製作怎麼樣?很多粉絲只關注演員,當然,以上演員都保證有良好的演技演員,過往也有頗受好評的影視代表作,但更應該關注導演和編劇,看到導演是楊磊後,小編突然覺得電視版《三體》不受歡迎。
  • 《流浪地球》之後,中國科幻小說不再流浪?
    《流浪地球》劇照。圖/《流浪地球電影製作手記》《流浪地球》之後科幻不再「流浪」本刊記者/毛翊君本文首發於總第891期《中國新聞周刊》在剛剛過去的這個春節裡,親戚朋友忽然意識到飛氘似乎從事了一個能發財的行業。
  • 《流浪地球》原著作者劉慈欣最強IP《三體II:黑暗森林》改成舞臺劇...
    春節期間,原本不被看好的中國科幻巨製《流浪地球》,最終以46億元的票房收官。不僅把觀眾帶進了充滿著無限可能的未來,也為中國科幻電影打開了全新的大門。這背後當然少不了原著作者劉慈欣「大劉」的功勞。現在一躍成為了中國科幻界的領軍人物。他的作品,能組成一個「宇宙」。2000年,37歲的劉慈欣憑藉《流浪地球》拿下了「中國科幻銀河獎特等獎」。這是他「瘋狂人生」的開始。6年之後,劉慈欣最偉大的IP《三體》開始連載。
  • 《三體》該拍科幻電影了,沒有這個元素,很難超過《流浪地球》
    由《大聖歸來》導演,田曉鵬將拍攝現場電影《三體》。他看起來像是好消息,自從流浪地球問世以來,中國科幻小說迎來了硬核時代三體性是劉慈欣的傑作,據說該片還贏得了前美國總裁歐巴馬的青睞,甚至還請秘書長打電話到海外催促劉慈欣續集。
  • 《流浪地球》票房46億,劉慈欣分多少?難怪他拒絕卡梅隆拍三體
    很多人認為,電影《流浪地球》的成功,打響了中國科幻電影崛起的第一槍。科幻迷們在興奮不已的同時,也非常好奇一個問題:《流浪地球》票房這麼高,劉慈欣作為原作者,能夠分到多少錢呢?其實,比起《流浪地球》,《三體》才是當之無愧的「中國科幻小說巔峰之作」,因為在小說《三體》中,劉慈欣構建的世界觀更加恢弘壯闊,其中融入的想像力也更加天馬行空。小說《三體》有多火爆?
  • 《流浪地球》:讓中國科幻電影不再「流浪」
    2019年春節檔第三日,科幻電影《流浪地球》便逆勢而上,截至2月9日發稿前,累計票房已達14億元,排片佔比和上座率在各大數據平臺均排列第一。票房證明觀眾的選擇核心依然是電影品質,因為《流浪地球》的電影觀感超出了大家的心理預期,情節、畫面、音效都足以用震撼來形容。
  • 為什麼科技大佬喜歡推薦科幻小說《三體》,劉慈欣在裡面藏了什麼
    他獲得了無數的花環2015年,劉慈欣筆下的《三體》,獲得了「雨果獎」這一科幻界的巨獎,在科幻圈聲名鵲起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嚴鋒評價他:「單槍匹馬,把中國科幻文學提升到了世界級的水平。」畢竟每天處理的都是和國會爭論的瑣事,不用擔心外星人入侵」 ——歐巴馬曾評價三體說。這十年裡面,我推薦最多的書是《三體》,沒看過的真的可以看一看,看完你就知道網際網路的戰略。大家現在談的比較多的「降維攻擊」「黑暗森林」,基本都是《三體》講的,「我覺得《三體》對戰略幫助非常大」。
  • 科幻經典《三體》傳出劇集和電影拍攝消息,為何遭到一致反對?
    對《三體》迷們來說,這幾個月傳來的消息有點讓人不安。首先是在年後傳來消息,《三體》劇版將在六七月間開機,主演:張魯一、王子文,導演是曾執導《何以笙簫默》的楊文軍。近日又傳來消息,十月文化宣稱獲得了《三體》真人院線電影的承制工作,《大聖歸來》導演田曉鵬將出任導演。眼見劇場版和電影版都得到推進,三體迷們卻表示並不看好。
  • 流浪地球出漫畫了!劉慈欣科幻小說改編漫畫,三體動畫還有多遠?
    《流浪地球》電影相信大家都看過,但是漫畫版的《流浪地球》已經來了,科幻巨匠劉慈欣的四部作品已經改編成了漫畫,你有沒有看呢?《流浪地球》電影在佔據了2019年那個春節檔,大家都在討論著《流浪地球》這部電影,也帶火了網上的一批又一批段子,特別是那句臺詞「行車不規範,親人兩行淚」,都已經快成了交通標語了。這部電影是改編於劉慈欣的同名小說《流浪地球》,那麼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這位科幻巨匠。
  • 《三體》最精闢10句話:讓你讀懂它有多偉大,第1句令人印象深刻
    前段時間上映的《流浪地球》,堪稱是一部中國科幻史上的裡程碑,一度刷爆了朋友圈與熱搜,但是就事論事來說,流浪地球的確是一部難得中國科幻電影。隨著《流浪地球》的大爆,《三體》以及作者劉慈欣再一次被提到了我們的眼前。
  • 流浪四十年,中國科幻撒點野
    農曆新年《流浪地球》在中國刷爆社交平臺的同時,大洋彼岸最著迷於科幻的國家,則推出了一部全新的懸疑劇《藍皮書計劃》。以上就是這部劇集開篇的故事,它打出的宣傳語是「根據真人真事改編」。1947年美國歷史上最神秘的羅斯威爾事件後,杜魯門要求美國空軍制定藍皮書計劃,找來艾倫·海尼克作為唯一科學顧問加入調查組,目標直指UFO。
  • 《流浪地球》的改編:理性屬於科幻文學,感性屬於科幻電影?
    欣賞完《流浪地球》的觀眾,大多是激動的。「中國人也能把科幻電影拍好」,這是影迷的心聲,也是對《流浪地球》最有力的肯定。談到電影的成功,當然不可能繞開劉慈欣的原作。那麼,我們應該把功勞歸於出色的文本,還是導演的改編?科幻文學的影像化,到底有沒有訣竅?電影《流浪地球》,幾乎顛覆了小說的主題《流浪地球》的原作篇幅很短小,不過20來頁。
  • 《三體》要拍科幻電影了!如果沒這個元素肯定難超越《流浪地球》
    由《大聖歸來》導演田曉鵬將拍攝真人院線電影《三體》。看起來是個好消息,自從有了流浪地球,中國的科幻片開啟了硬核時代三體是劉慈欣的一部力作,據說這部影片還得到了前美國總統歐巴馬的青睞,甚至讓秘書打來越洋電話,催著劉慈欣續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