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晶片市場超3000億!德國英飛凌CEO表態:中方進口不受美影響
華為自從在5G領域當起了領頭羊之後,美方就不斷想方設法地把華為搞下來,一連串的打壓措施接踵而來。而華為作為一家民營企業面對一國之力攻擊的時候,並沒有繳械投降,任正非果斷選擇了暫避美方鋒芒,用以退為守的方式儘量保留華為的實力。美方如今的制裁方式對華為來講是致命的威脅:任何使用了美方技術的晶片,除非獲得美方許可證,否則一律不準將晶片出售給華為以及子公司。
美方禁止各國向華為出售晶片,將促使美光、三星、臺積電等廠商嚴重虧損。根據中國海關的數據統計顯示,中國市場在晶片方面的進口需求量巨大,在2018年的時候正式突破3000億美元,高達3209億美元,相比於2013年足足增長了近35%。
2019年中國晶片市場由於美方不斷採取措施進行幹擾,相比於2018年下降了2.1%,交易金額為3055.5億美元。而此次美方的措施又再次迫使中國企業減少了關於晶片的進口量,但據我國半導體行業協會副理事長表示:2020年,中國晶片進口雖然出現了關卡,但總體進口額還是不會低於3000億美元。
為什麼在美方禁令全面實施之後,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副董事長依舊那麼有信心呢?必須要先了解清楚中國晶片市場當前的現狀。眾所周知,中國晶片距離實現自給自足的目標還比較遙遠,多數還是依靠外國市場進口滿足企業需求,而外國晶片企業除去美方之外,不可能看著中國市場這塊「肥肉」無動於衷,自然會在極短的時間內向中方示好,搶佔美國曾佔有的中國晶片市場,德國的晶片巨頭英飛凌就無懼美方的威脅,果斷向中國表達了合作的意願。
高調表示:「中國一直都是德方最好的合作夥伴,雖然美日韓多家企業遠離中國而去,但德國英飛凌不會拋棄好朋友。英飛凌的晶片智慧財產權不包含美國智慧財產權,我向中方保證絕對是100%的德國製造。」我們在接受德國巨頭英飛凌示好的同時,也不得不佩服英飛凌敢於面對美方威脅的勇氣。
德國英飛凌科技公司成立於1999年4月,前身是西門子集團的半導體部門,現如今是全球領先的半導體公司之一。該公司一直秉承紮根中國的承諾,協助中國實現可持續發展,進入中國市場以來,一直不斷順應客戶和市場的需求,研發並生產了一系列為本地市場服務的產品。而英飛凌CEO的公開喊話,說到底也是為了搶奪美方的中國晶片市場,畢竟中國每年的進口金額均超3000億美元。
中國市場如此之大,各國企業早已虎視眈眈。除去德國英飛凌之外,荷蘭ASML也公開宣布將會進一步加大對中國市場的布局,畢竟ASML不可能想看到英飛凌在中國市場一家獨大。大家對此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本文由青蜂天下原創,禁止抄襲,侵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