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集微 發表於 2020-11-27 16:05:59
長期以來,IGBT市場一直被英飛凌、三菱、富士電機、安森美等少數供應商所壟斷,缺貨漲價更是持續了較長時間,業內甚至一度傳出IGBT供貨周期延長至52周。
2020年,客戶需求旺盛依舊,國內IGBT市場供應緊缺的情況卻並未緩解,反而愈演愈烈。自年初起,國際IGBT大廠均受疫情影響,產能供應不足的問題持續至今。
產能不足
隨著國外IGBT產品供應不足,交期一再拉長,國內客戶除了下全款訂單等待產品的同時,也正在逐步接受國產IGBT,培養二供,給國內IGBT廠商一個「試錯」機會。
業內人士表示,受疫情影響,原本採用進口IGBT的廠商也因為供貨不足,逐漸導入斯達半導、比亞迪半導體等國產供應商。
因此,「國產化替代」的市場機遇是驅動國內IGBT廠商成長的關鍵。
值得注意的是,較多國內IGBT廠商受限於資金、技術、人才等因素,只能採用Fabless模式,需要通過晶圓代工廠合作生產IGBT晶片,而代工資源緊缺也是導致國內IGBT產業發展緩慢的一大制約。
據了解,華虹半導體、中芯紹興等IGBT代工廠從去年底至今均處於滿載狀態,國內晶圓代工產能持續緊張。也有不止一家國內IGBT晶片設計廠商向集微網表示,公司今年有客戶需求,但晶圓工廠產能供應不足,限制了公司的產能擴張,也因此流失了訂單。
時至今日,晶圓代工產能緊缺的問題日趨嚴重,而IGBT需要應用在高壓領域,晶片內的線條尺寸都比較大,想要把產品尺寸做小很難,是個「吃片」大戶。對於一般晶片產品而言,一片8英寸晶圓進行工藝加工可能能產出幾千個甚至上萬個晶片,但做IGBT卻只能切割出大概200個。
因此,在市場需求旺盛,產品供應不足,而代工資源又處於緊缺狀態的情況下,採用IDM模式的IGBT廠商就處於有利地位,既擺脫了對晶圓代工廠商的依賴,又能自行調整生產計劃擴大產能,抓住市場機遇。
半導體是技術密集型產業,也是資本密集型產業,亟待投資擴產的國內IGBT廠商均在加速融資。
2020年2月,同屬於IGBT廠商的斯達半導自上市以來就獲得資本市場的熱捧,連收22個漲停,也驅動了包括中車時代電氣、比亞迪半導體在內已經在市場上有所突破的IGBT廠商加速登陸資本市場的步伐。
在國內眾多IGBT廠商中,中車時代電氣以及比亞迪半導體是為數不多採用IDM模式,且率先取得技術和市場突破的企業,二者又在今年同時加入拆分上市大軍,受到市場和業內的重點關注。
分拆上市
中國中車發布公告稱,公司下屬間接控股子公司株洲中車時代電氣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車時代電氣」)申請於境內首次公開發行A股股票並在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上市。
資料顯示,中車時代電氣成立於2005年9月,主營業務為研發、製造及銷售軌道交通裝備產品。其全資子公司中車時代半導體擁有國內首條、全球第二條8英寸IGBT晶片線,早在1964年就開始功率半導體技術的研發與產業化,2008年戰略併購英國丹尼克斯公司,公司將矢志邁進世界功率半導體行業前三強,致力成為軌道交通、輸配電、新能源汽車等領域功率半導體器件首選供應商。
中國中車表示,本次發行完成後,公司仍是中車時代電氣的間接控股股東,通過本次發行,將有利於中車時代電氣拓寬融資渠道並提高融資能力。
業內人士表示,中車的IGBT目前主要應用在軌道交通上,自供的比例很高,大概40%。中車去年IGBT的收入規模是超4億人民幣,預計今年的營收在6個億左右。中車的IGBT晶片線二期及其配套模塊封裝線建設項目,針對的是整個電動汽車、新能源車,產能達產之後,營收有翻倍的可能性。
據了解,上述項目已經於2019年開工。據中車時代電氣副總經理餘康在2020年度中國汽車工業統計工作會議上表示,中車時代電氣9月26日下線了中國首條8英寸車規級IGBT晶片生產線,產品將於近期推出。
與中車時代半導體一樣,比亞迪半導體同為自身體系下培育的半導體企業,布局的重點均為IGBT,雖然中車時代半導體主要面向軌道交通、電網、風電等市場,比亞迪半導體主要面向新能源汽車市場,目前二者面對的市場並不相同,但二者選擇在同一個時間節點分拆上市,且皆押寶於新能源汽車領域。
供應補充
資料顯示,比亞迪半導體(曾用名:比亞迪微電子)原為比亞迪的第六事業部,主要業務覆蓋功率半導體、智能控制IC、 智能傳感器及光電半導體的研發、生產及銷售。其最受業內關注是IGBT業務,自2005年,比亞迪即開始布局IGBT,並於2008年收購寧波中緯半導體晶圓廠,次年其IGBT晶片即通過科技成果鑑定。截至目前,比亞迪已成為國內最大的車規級IGBT廠商。
今年4月14日,比亞迪公告宣布全資子公司比亞迪半導體重組並擬引入戰略投資者,僅42天後完成A輪融資,首輪投資方涵蓋紅杉資本中國基金、中金資本、國投創新紅杉資本、Himalaya Capital等多家國內外知名投資機構。又過了20天後完成A+輪融資,此次投資方陣容實力依舊強大,共30位投資方涵蓋韓國SK集團、小米集團、招銀國際、聯想集團、中信產業基金、ARM、中芯國際、上汽產投、北汽產投、深圳華強、藍海華騰、英威騰等戰略投資者。
兩輪投資者按照比亞迪半導體投前估值75億元,分別融資約19億元和8億元,合計估值已達到102億元。
比亞迪表示,本次增資擴股事項完成後,比亞迪持有比亞迪半導體72.3%股權,後續比亞迪半導體仍將積極推進分拆上市相關工作,儘快形成具體方案,以搭建獨立的資本市場運作平臺,完善公司獨立性,助力業務發展壯大。
上述業內人士進一步指出,整個新能源汽車市場非常大,目前整體來看,IGBT市場的情況供不應求。從這個角度來講,比亞迪半導體和中車時代電氣這兩家IDM模式的IGBT公司,從比亞迪和中國中車的體系中獨立出來,藉助資本的力量發展,更多的是填補市場供應上的不足。
責任編輯:pj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