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IGBT市場一直被英飛凌、安森美等少數供應商所壟斷?

2020-12-06 電子發燒友

為什麼IGBT市場一直被英飛凌、安森美等少數供應商所壟斷?

愛集微 發表於 2020-11-27 16:05:59

長期以來,IGBT市場一直被英飛凌、三菱、富士電機、安森美等少數供應商所壟斷,缺貨漲價更是持續了較長時間,業內甚至一度傳出IGBT供貨周期延長至52周。

2020年,客戶需求旺盛依舊,國內IGBT市場供應緊缺的情況卻並未緩解,反而愈演愈烈。自年初起,國際IGBT大廠均受疫情影響,產能供應不足的問題持續至今。

產能不足

隨著國外IGBT產品供應不足,交期一再拉長,國內客戶除了下全款訂單等待產品的同時,也正在逐步接受國產IGBT,培養二供,給國內IGBT廠商一個「試錯」機會。

業內人士表示,受疫情影響,原本採用進口IGBT的廠商也因為供貨不足,逐漸導入斯達半導、比亞迪半導體等國產供應商。

因此,「國產化替代」的市場機遇是驅動國內IGBT廠商成長的關鍵。

值得注意的是,較多國內IGBT廠商受限於資金、技術、人才等因素,只能採用Fabless模式,需要通過晶圓代工廠合作生產IGBT晶片,而代工資源緊缺也是導致國內IGBT產業發展緩慢的一大制約。

據了解,華虹半導體、中芯紹興等IGBT代工廠從去年底至今均處於滿載狀態,國內晶圓代工產能持續緊張。也有不止一家國內IGBT晶片設計廠商向集微網表示,公司今年有客戶需求,但晶圓工廠產能供應不足,限制了公司的產能擴張,也因此流失了訂單。

時至今日,晶圓代工產能緊缺的問題日趨嚴重,而IGBT需要應用在高壓領域,晶片內的線條尺寸都比較大,想要把產品尺寸做小很難,是個「吃片」大戶。對於一般晶片產品而言,一片8英寸晶圓進行工藝加工可能能產出幾千個甚至上萬個晶片,但做IGBT卻只能切割出大概200個。

因此,在市場需求旺盛,產品供應不足,而代工資源又處於緊缺狀態的情況下,採用IDM模式的IGBT廠商就處於有利地位,既擺脫了對晶圓代工廠商的依賴,又能自行調整生產計劃擴大產能,抓住市場機遇。

半導體是技術密集型產業,也是資本密集型產業,亟待投資擴產的國內IGBT廠商均在加速融資。

2020年2月,同屬於IGBT廠商的斯達半導自上市以來就獲得資本市場的熱捧,連收22個漲停,也驅動了包括中車時代電氣、比亞迪半導體在內已經在市場上有所突破的IGBT廠商加速登陸資本市場的步伐。

在國內眾多IGBT廠商中,中車時代電氣以及比亞迪半導體是為數不多採用IDM模式,且率先取得技術和市場突破的企業,二者又在今年同時加入拆分上市大軍,受到市場和業內的重點關注。

分拆上市

中國中車發布公告稱,公司下屬間接控股子公司株洲中車時代電氣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車時代電氣」)申請於境內首次公開發行A股股票並在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上市。

資料顯示,中車時代電氣成立於2005年9月,主營業務為研發、製造及銷售軌道交通裝備產品。其全資子公司中車時代半導體擁有國內首條、全球第二條8英寸IGBT晶片線,早在1964年就開始功率半導體技術的研發與產業化,2008年戰略併購英國丹尼克斯公司,公司將矢志邁進世界功率半導體行業前三強,致力成為軌道交通、輸配電、新能源汽車等領域功率半導體器件首選供應商。

中國中車表示,本次發行完成後,公司仍是中車時代電氣的間接控股股東,通過本次發行,將有利於中車時代電氣拓寬融資渠道並提高融資能力。

業內人士表示,中車的IGBT目前主要應用在軌道交通上,自供的比例很高,大概40%。中車去年IGBT的收入規模是超4億人民幣,預計今年的營收在6個億左右。中車的IGBT晶片線二期及其配套模塊封裝線建設項目,針對的是整個電動汽車、新能源車,產能達產之後,營收有翻倍的可能性。

據了解,上述項目已經於2019年開工。據中車時代電氣副總經理餘康在2020年度中國汽車工業統計工作會議上表示,中車時代電氣9月26日下線了中國首條8英寸車規級IGBT晶片生產線,產品將於近期推出。

與中車時代半導體一樣,比亞迪半導體同為自身體系下培育的半導體企業,布局的重點均為IGBT,雖然中車時代半導體主要面向軌道交通、電網、風電等市場,比亞迪半導體主要面向新能源汽車市場,目前二者面對的市場並不相同,但二者選擇在同一個時間節點分拆上市,且皆押寶於新能源汽車領域。

供應補充

資料顯示,比亞迪半導體(曾用名:比亞迪微電子)原為比亞迪的第六事業部,主要業務覆蓋功率半導體、智能控制IC、 智能傳感器及光電半導體的研發、生產及銷售。其最受業內關注是IGBT業務,自2005年,比亞迪即開始布局IGBT,並於2008年收購寧波中緯半導體晶圓廠,次年其IGBT晶片即通過科技成果鑑定。截至目前,比亞迪已成為國內最大的車規級IGBT廠商。

今年4月14日,比亞迪公告宣布全資子公司比亞迪半導體重組並擬引入戰略投資者,僅42天後完成A輪融資,首輪投資方涵蓋紅杉資本中國基金、中金資本、國投創新紅杉資本、Himalaya Capital等多家國內外知名投資機構。又過了20天後完成A+輪融資,此次投資方陣容實力依舊強大,共30位投資方涵蓋韓國SK集團、小米集團、招銀國際、聯想集團、中信產業基金、ARM、中芯國際、上汽產投、北汽產投、深圳華強、藍海華騰、英威騰等戰略投資者。

兩輪投資者按照比亞迪半導體投前估值75億元,分別融資約19億元和8億元,合計估值已達到102億元。

比亞迪表示,本次增資擴股事項完成後,比亞迪持有比亞迪半導體72.3%股權,後續比亞迪半導體仍將積極推進分拆上市相關工作,儘快形成具體方案,以搭建獨立的資本市場運作平臺,完善公司獨立性,助力業務發展壯大。

上述業內人士進一步指出,整個新能源汽車市場非常大,目前整體來看,IGBT市場的情況供不應求。從這個角度來講,比亞迪半導體和中車時代電氣這兩家IDM模式的IGBT公司,從比亞迪和中國中車的體系中獨立出來,藉助資本的力量發展,更多的是填補市場供應上的不足。
       責任編輯:pj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

相關焦點

  • 全球IGBT前五強出爐 英飛凌一家獨大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根據IHS最近發布的2017年全球功率半導體市場份額報告,全年全球功率半導體市場體量是185億美金,同比增長13.1%,達到自2010年以來的最大值,這主要來源於全球半導體市場的復甦,特別是中國市場的快速崛起。另外,英飛凌一家獨大,這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佔據18.6%的份額,達到33.41億美金(約是第二名的兩倍),同比增長16.8%。
  • 利用英飛凌IGBT單管設計手提式焊機
    打開APP 利用英飛凌IGBT單管設計手提式焊機 胡薇 發表於 2018-08-14 09:12:59 在單管IGBT中,尤其以TO-247封裝650V單管產品為主流,各大廠商都推出了相應的適用於焊機應用的產品,其中英飛凌的上一代600V H3和T系列產品已經在焊機市場上佔有很大的份額,英飛凌最新一代的TrenchstopTM 5系列產品中,H5(適合開關頻率30-70KHz)和S5(適合開關頻率15-40KHz)系列產品又在上一代600V IGBT晶片技術上進一步性能優化,設計也逐漸佔據焊機市場主流
  • IGBT:功率半導體核心元器件
    從低、中、高壓IGBT市場來看,大部分的廠商都提供600-1300V中壓範圍內的IGBT分立和模塊解決方案,只有少數廠商專門從事低壓分立IGBT市場,目前,全球IGBT市場主要由英飛凌、三菱電機、富士電機、安森美和ABB等海外廠商佔據,他們的產品覆蓋整個低中高壓市場,是市場的主流玩家。
  • 英飛凌:從JFET到 MOSFET, CoolSiC™每一步都是認真的!
    那麼,為什麼英飛凌要從CoolSiC™  JFET到 CoolSiC™ MOSFET分兩步推出具有劃時代意義的MOSFET?英飛凌科技香港有限公司馬國偉博士在碳化矽發展論壇上很好地回答了這一問題。       近20年來,英飛凌的每一步都走得很認真,每一步都走得很穩健,每一步都是止於至善。在國際半導體領域,英飛凌一直保持領先地位。
  • SiC MOSFET億級市場,都有哪些玩家?
    具體來看,美國Cree公司得益於晶圓產量的優勢,其市場份額獨佔鰲頭;其他國際大廠如ROHM、英飛凌、ST、安森美等均已積極推廣SiC新器件,聚焦在高工藝、定製化、穩供應上。至於眾多國產廠家也在跟進布局,希望能快一步縮短發展距離。總體上看,雖然SiC MOSFET市場規模相對還不太大,但增長速度足夠快。
  • 2018年十大模擬IC供應商出爐 德州儀器繼續領跑
    據市場研究公司IC Insights數據顯示,憑藉108億美元的模擬IC銷售額和18%的市場份額,德州儀器(TI)在2018年繼續成為全球排名第一的領先模擬IC供應商。歐洲三大IC供應商在2018年都進入了前十大模擬IC供應商。這三家公司共佔全球模擬IC市場份額的15%。英飛凌(Infineon)在2018年的榜單中上升了一位,排名第三。其模擬IC銷售額增長了14%升至38億美元,佔模擬IC總市場份額的6%。
  • IGBT產能持續緊缺,兩大IDM廠商加入分拆上市熱潮
    集微網消息,長期以來,IGBT市場一直被英飛凌、三菱、富士電機、安森美等少數供應商所壟斷,缺貨漲價更是持續了較長時間,業內甚至一度傳出IGBT供貨周期延長至業內人士表示,受疫情影響,原本採用進口IGBT的廠商也因為供貨不足,逐漸導入斯達半導、比亞迪半導體等國產供應商。因此,「國產化替代」的市場機遇是驅動國內IGBT廠商成長的關鍵。
  • 功率器件全國十強,新潔能何以抗衡英飛凌等巨頭?
    儘管MOSFET和IGBT增長勢頭強勁,但國產功率器件仍以二極體、晶閘管為主,在汽車、工控等領域,中高端功率器件自給率嚴重不足——2016年,英飛凌、安森美兩大巨頭在國內MOSFET市場份額將近一半。
  • 功率半導體IGBT行業深度研究與投資策略
    以英飛凌公司的 CoolMOS 系列 為例,其從 C3 一直升級到 P7,CoolMOS P7 採用具有價格競爭力的超結技術,更加適應小功率市場,更具 備出色的性能和易用性。 集成調整:集成電路的技術促進了器件的小型化和功能化,為發展高頻電力電子技術提供了條件。
  • ...首度回應:「仙童」已成歷史,安森美「變身」全球第二大電源半導體
    多年來,安森美的AC-DC和DC-DC電源半導體產品、分立器件在業界具有領先地位。通過有機增長及一系列收購,安森美逐漸在工業及汽車傳感感市場佔據領先優勢。N6qesmc仙童半導體則代表了美國矽谷的發展史,這家公司由著名的「矽谷八叛逆」創建。其中就包括英特爾之父戈登 摩爾。《矽谷熱》這本書中曾提到:「矽谷大約79家半導體公司的半數,是仙童公司的直接或間接後裔。
  • 英飛凌攜手美的生活電器啟動英飛凌——美的聯合實驗室
    英飛凌科技股份公司(FSE: IFX / OTCQX: IFNNY)和美的生活電器有限公司宣布,雙方將在高可靠性的電磁感應加熱方案、電源和電機控制、安全認證領域進行戰略合作,同時啟動英飛凌——美的聯合實驗室。該聯合實驗室位於順德美的生活電器。
  • IGBT的國產代替和技術趨勢
    該模式對企業技術、資金和市場份額要求極高,目前僅有英飛凌、三菱等少數國際巨頭採用此模式; 模組:如丹佛斯、賽米控等; Fabless模式:Fabless是Fabrication(製造)和less(沒有)的組合。
  • IGBT潛力股應接不暇,看賽晶電力電子(00580)演繹11個交易日瘋漲82%
    就目前來看,公司近兩年傳統主營業務的業績表現並不搶眼,利潤數據更是由此前的大幅增長轉為下滑,不過公司2019年啟動的IGBT研發,則是讓市場資金一直關注著他,此次爆發的行情,或許正與此有關。同時,公司也因新收購德國公司和成立瑞士公司,費用佔比最重的行政開支同比增長26.4%至1.06億元,好在公司靠出售附屬公司的7750.2萬元,使得其他收入部分大幅增長144.8%至1.01億元,不過即便如此公司淨利潤依舊下滑4.8%至2億元,刨除少數股東權益後的股東應佔利潤才較2018年同期上漲了6.7%。
  • 當英飛凌遇上比亞迪,國產汽車半導體面臨的挑戰與機遇
    據汽車行業權威調研數據顯示,2019 年國內車規級IGBT 市場呈現寡頭壟斷格局,英飛凌以高達58.2%的市場份額位居第一,比亞迪位列第二,佔18%。作為國內第一家自主研發、生產車用IGBT晶片的公司,比亞迪半導體成為國內市場上最有能力挑戰國際大廠的本土廠商。
  • 英飛凌計劃擴大其無錫工廠的IGBT模塊生產線
    打開APP 英飛凌計劃擴大其無錫工廠的IGBT模塊生產線 圖圖 發表於 2020-11-06 14:39:42 英飛凌中國官方消息顯示,11月6日,英飛凌在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宣布,將新增在華投資,擴大其無錫工廠的IGBT模塊生產線。
  • 鳳岡英飛凌igbt驅動板infineon德國進口
    那麼圓柱體周邊的溫度是一樣的,圓柱體加熱和熔化也沒有產生有害氣體、強光汙染環境。
  • 安森美半導體推出新系列電源模塊 以應對汽車牽引逆變器日增的市場...
    這兩個功率集成模塊(PIM)提供同類最佳的電氣和熱性能,同時為迅速增長的牽引逆變器市場提供可擴展性和汽車可靠性。未來VE-Trac系列將包括分立功率器件、隔離門極驅動器和擴展的模塊方案,以及寬禁帶(WBG)器件,將為汽車系統設計人員提供助其提高性能的更多產品陣容。
  • 安森美收購仙童已完成 功率半導體市場板塊挪移
    安森美收購仙童已完成 功率半導體市場板塊挪移 Stephan Ohr 發表於 2016-09-23 11:33:32   安森美半導體(ON Semiconductor
  • 比亞迪半導體和斯達半導體為國產車規級IGBT的發展增添實力
    據國元證券報導顯示,中國光刻膠市場基本由外資企業佔據,國內企業市場份額不足40%,尤其是高解析度的KrF和Ar光刻膠,其核心技術基本被日本和美國企業所壟斷。根據中國產業信息網的分析顯示,適用於6英寸矽片的g/i線光刻膠的自給率約為20%,適用於8英寸矽片的KrF光刻膠的自給率不足5%,而適用於12寸矽片的ArF光刻膠完全依靠進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