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GBT產能持續緊缺,兩大IDM廠商加入分拆上市熱潮

2020-11-30 集微網

集微網消息,長期以來,IGBT市場一直被英飛凌、三菱、富士電機、安森美等少數供應商所壟斷,缺貨漲價更是持續了較長時間,業內甚至一度傳出IGBT供貨周期延長至52周。

2020年,客戶需求旺盛依舊,國內IGBT市場供應緊缺的情況卻並未緩解,反而愈演愈烈。自年初起,國際IGBT大廠均受疫情影響,產能供應不足的問題持續至今。

產能不足

隨著國外IGBT產品供應不足,交期一再拉長,國內客戶除了下全款訂單等待產品的同時,也正在逐步接受國產IGBT,培養二供,給國內IGBT廠商一個「試錯」機會。

業內人士表示,受疫情影響,原本採用進口IGBT的廠商也因為供貨不足,逐漸導入斯達半導、比亞迪半導體等國產供應商。

因此,「國產化替代」的市場機遇是驅動國內IGBT廠商成長的關鍵。

值得注意的是,較多國內IGBT廠商受限於資金、技術、人才等因素,只能採用Fabless模式,需要通過晶圓代工廠合作生產IGBT晶片,而代工資源緊缺也是導致國內IGBT產業發展緩慢的一大制約。

據了解,華虹半導體、中芯紹興等IGBT代工廠從去年底至今均處於滿載狀態,國內晶圓代工產能持續緊張。也有不止一家國內IGBT晶片設計廠商向集微網表示,公司今年有客戶需求,但晶圓工廠產能供應不足,限制了公司的產能擴張,也因此流失了訂單。

時至今日,晶圓代工產能緊缺的問題日趨嚴重,而IGBT需要應用在高壓領域,晶片內的線條尺寸都比較大,想要把產品尺寸做小很難,是個「吃片」大戶。對於一般晶片產品而言,一片8英寸晶圓進行工藝加工可能能產出幾千個甚至上萬個晶片,但做IGBT卻只能切割出大概200個。

因此,在市場需求旺盛,產品供應不足,而代工資源又處於緊缺狀態的情況下,採用IDM模式的IGBT廠商就處於有利地位,既擺脫了對晶圓代工廠商的依賴,又能自行調整生產計劃擴大產能,抓住市場機遇。

半導體是技術密集型產業,也是資本密集型產業,亟待投資擴產的國內IGBT廠商均在加速融資。

2020年2月,同屬於IGBT廠商的斯達半導自上市以來就獲得資本市場的熱捧,連收22個漲停,也驅動了包括中車時代電氣、比亞迪半導體在內已經在市場上有所突破的IGBT廠商加速登陸資本市場的步伐。

在國內眾多IGBT廠商中,中車時代電氣以及比亞迪半導體是為數不多採用IDM模式,且率先取得技術和市場突破的企業,二者又在今年同時加入拆分上市大軍,受到市場和業內的重點關注。

分拆上市

9月30日,中國中車發布公告稱,公司下屬間接控股子公司株洲中車時代電氣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車時代電氣」)申請於境內首次公開發行A股股票並在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上市。

資料顯示,中車時代電氣成立於2005年9月,主營業務為研發、製造及銷售軌道交通裝備產品。其全資子公司中車時代半導體擁有國內首條、全球第二條8英寸IGBT晶片線,早在1964年就開始功率半導體技術的研發與產業化,2008年戰略併購英國丹尼克斯公司,公司將矢志邁進世界功率半導體行業前三強,致力成為軌道交通、輸配電、新能源汽車等領域功率半導體器件首選供應商。

中國中車表示,本次發行完成後,公司仍是中車時代電氣的間接控股股東,通過本次發行,將有利於中車時代電氣拓寬融資渠道並提高融資能力。

業內人士表示,中車的IGBT目前主要應用在軌道交通上,自供的比例很高,大概40%。中車去年IGBT的收入規模是超4億人民幣,預計今年的營收在6個億左右。中車的IGBT晶片線二期及其配套模塊封裝線建設項目,針對的是整個電動汽車、新能源車,產能達產之後,營收有翻倍的可能性。

據了解,上述項目已經於2019年開工。據中車時代電氣副總經理餘康在2020年度中國汽車工業統計工作會議上表示,中車時代電氣9月26日下線了中國首條8英寸車規級IGBT晶片生產線,產品將於近期推出。

與中車時代半導體一樣,比亞迪半導體同為自身體系下培育的半導體企業,布局的重點均為IGBT,雖然中車時代半導體主要面向軌道交通、電網、風電等市場,比亞迪半導體主要面向新能源汽車市場,目前二者面對的市場並不相同,但二者選擇在同一個時間節點分拆上市,且皆押寶於新能源汽車領域。

供應補充

資料顯示,比亞迪半導體(曾用名:比亞迪微電子)原為比亞迪的第六事業部,主要業務覆蓋功率半導體、智能控制IC、 智能傳感器及光電半導體的研發、生產及銷售。其最受業內關注是IGBT業務,自2005年,比亞迪即開始布局IGBT,並於2008年收購寧波中緯半導體晶圓廠,次年其IGBT晶片即通過科技成果鑑定。截至目前,比亞迪已成為國內最大的車規級IGBT廠商。

今年4月14日,比亞迪公告宣布全資子公司比亞迪半導體重組並擬引入戰略投資者,僅42天後完成A輪融資,首輪投資方涵蓋紅杉資本中國基金、中金資本、國投創新紅杉資本、Himalaya Capital等多家國內外知名投資機構。又過了20天後完成A+輪融資,此次投資方陣容實力依舊強大,共30位投資方涵蓋韓國SK集團、小米集團、招銀國際、聯想集團、中信產業基金、ARM、中芯國際、上汽產投、北汽產投、深圳華強、藍海華騰、英威騰等戰略投資者。

兩輪投資者按照比亞迪半導體投前估值75億元,分別融資約19億元和8億元,合計估值已達到102億元。

比亞迪表示,本次增資擴股事項完成後,比亞迪持有比亞迪半導體72.3%股權,後續比亞迪半導體仍將積極推進分拆上市相關工作,儘快形成具體方案,以搭建獨立的資本市場運作平臺,完善公司獨立性,助力業務發展壯大。

上述業內人士進一步指出,整個新能源汽車市場非常大,目前整體來看,IGBT市場的情況供不應求。從這個角度來講,比亞迪半導體和中車時代電氣這兩家IDM模式的IGBT公司,從比亞迪和中國中車的體系中獨立出來,藉助資本的力量發展,更多的是填補市場供應上的不足。(校對/GY)

相關焦點

  • ...電氣、比亞迪半導體分拆上市,押寶車用IGBT市場有哪些優劣勢?
    1.中車時代電氣、比亞迪半導體分拆上市,押寶車用IGBT市場有哪些優劣勢?;2.李楠談蘋果M1晶片跑分高的原因:不止是技術領先;3.電子垃圾泛濫成災,英國炮轟蘋果和亞馬遜:你們應該負更多責任1.中車時代電氣、比亞迪半導體分拆上市,押寶車用IGBT市場有哪些優劣勢?
  • 【分析】中車時代電氣、比亞迪半導體分拆上市,押寶車用IGBT市場有...
    1.中車時代電氣、比亞迪半導體分拆上市,押寶車用IGBT市場有哪些優劣勢?;2.李楠談蘋果M1晶片跑分高的原因:不止是技術領先;3.電子垃圾泛濫成災,英國炮轟蘋果和亞馬遜:你們應該負更多責任1.中車時代電氣、比亞迪半導體分拆上市,押寶車用IGBT市場有哪些優劣勢?
  • 為什麼IGBT市場一直被英飛凌、安森美等少數供應商所壟斷?
    2020年,客戶需求旺盛依舊,國內IGBT市場供應緊缺的情況卻並未緩解,反而愈演愈烈。自年初起,國際IGBT大廠均受疫情影響,產能供應不足的問題持續至今。 產能不足 隨著國外IGBT產品供應不足,交期一再拉長,國內客戶除了下全款訂單等待產品的同時,也正在逐步接受國產IGBT,培養二供,給國內IGBT廠商一個「試錯」機會。
  • 焦點分析|比亞迪半導體「大刀闊斧」推進分拆上市,意欲何為?
    比亞迪之所以還能受到資本市場追捧,主要得益於刀片電池產能爬坡順利、旗艦車型「漢」銷量破萬、去年12月份實現新能源汽車銷量同比增長120%、疫情期間轉產口罩(出貨量全球第一),同時也得益於它宣布把半導體業務分拆上市。
  • 8英寸產能緊缺這道「無解題」
    史無前例的賣方市場情境下,8英寸產能有多緊俏?產能緊缺從晶圓代工傳導至封測、設計、晶圓、再到模組供應商、下遊終端廠商等,捎帶著6英寸和12英寸晶圓,一路缺貨到明年。不久前,市場傳出臺灣地區IC設計龍頭聯發科決定購買設備出租給力積電使用的罕事。近日業界又傳出,某老牌晶圓代工廠以「片」為單位,提前競標出售明年二季度的8英寸產能。
  • 嫦娥五號登陸月球;晶圓產能緊缺將持續至2022年
    接下來,著陸器將開始持續約2天的月面工作,採集2千克左右的月球樣品。完成採樣任務後,上升器將搭載樣品在月球表面點火起飛,返回軌道,然後與軌道器+返回器組合體結合,返回地球。多家手機廠商第一時間宣布首批搭載。據高通官方介紹,驍龍888集成高通第三代5G數據機及射頻系統——驍龍X60,支持全球毫米波和Sub-6GHz全部主要頻段,以及5G載波聚合、全球多SIM卡功能、獨立(SA)和非獨立(NSA)組網模式以及動態頻譜共享(DSS),是真正面向全球的兼容性5G平臺。
  • 8英寸產能緊缺這道題,有解嗎?
    史無前例的賣方市場情境下,8英寸產能有多緊俏?產能緊缺從晶圓代工傳導至封測、設計、晶圓、再到模組供應商、下遊終端廠商等,捎帶著6英寸和12英寸晶圓,一路缺貨到明年。不久前,市場傳出臺灣地區IC設計龍頭聯發科決定購買設備出租給力積電使用的罕事。近日業界又傳出,某老牌晶圓代工廠以「片」為單位,提前競標出售明年二季度的8英寸產能。
  • 歌爾股份兩高管出手增持 正在籌划子公司歌爾微電子分拆上市
    對於此次公司兩位高管出手增持,公告指出是基於對公司未來持續穩定發展的堅定信心及對公司長期投資價值的認可,同時為提升投資者信心,從而有效實現公司長遠發展目標。對於近期市場流傳公司TWS耳機產能存在部分閒置的質疑,日前,公司專門舉行電話會議予以正面回應。
  • 8英寸晶圓產能為何緊缺?
    8英寸晶圓產能為何緊缺? Atkinson 發表於 2021-01-01 09:46:00 近來,隨著5G的大力推廣,5G智慧型手機的滲透率提升,使得其中許多元件需求大幅提升。
  • 螢石網絡分拆上市!
    2021年1月9日,海康威視發布公告,擬將其控股子公司螢石網絡整體變更為股份有限公司後,分拆至科創板上市。在本次分拆完成後,海康威視股權結構不會發生變化,且仍將維持對螢石網絡的控股權。在分拆上市的消息發布後,首個交易日1月11日,海康威視的股價就保持上升趨勢,截止發稿時,海康威視市值一度往6000億元靠近。
  • 格林美啟動子公司分拆上市 「城市礦山+新能源材料」雙軌資本驅動...
    原標題:格林美啟動子公司分拆上市,城市礦山+新能源材料雙軌資本驅動發展8月26日晚間,格林美(002340.SZ)發布公告,公司董事會審議通過了《關於授權公司經營層啟動分拆子公司境內上市前期籌備工作的議案》,授權公司經營層啟動以江西格林美為主體對集團電子廢棄物業務進行分拆並在境內證券交易所上市的前期籌備工作。
  • 顯示玻璃基板到2021年將持續緊缺
    液晶顯示面板在TFT和彩色濾光片上共利用兩片玻璃基板。顯示玻璃基板需求的加倍促進了面積需求的增加。由於新冠疫情的爆發,預計2020年第二季度顯示面板面積需求同比為負。但據Omdia的分析顯示,2020年第三、四季度,顯示設備需求強勁。另外,Omdia還預測2021年的面積需求同比為正。到2021年,顯示材料的需求應該相當強勁。
  • 格林美啟動子公司分拆上市,城市礦山+新能源材料雙軌資本驅動發展
    8月26日晚間,格林美(002340,股吧)(002340.SZ)發布公告,公司董事會審議通過了《關於授權公司經營層啟動分拆子公司境內上市前期籌備工作的議案》,授權公司經營層啟動以江西格林美為主體對集團電子廢棄物業務進行分拆並在境內證券交易所上市的前期籌備工作。
  • 國內硝基氯苯第一大廠商遭查封,國內產能銳減40%,多家上市公司或將...
    財聯社1月7日訊,國內硝基氯苯第一大廠商,安徽八一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八一化工」)疑無證生產危險化學品,其所擁有的危險化學品生產企業安全生產許可證已在2020年11月6日到期,並被註銷,續期申請沒有獲得通過。
  • 「芯調查」「產能緊缺專題」之二 MOSFET缺貨/漲價 全是8英寸產能...
    【編者按】 8英寸晶圓代工產能緊缺和漲價引發的「多米諾骨牌」效應正在向全行業傳導:設計廠商等不到產能或面臨客戶流失風險,該如何自救?上遊的產能緊缺和漲價對下遊的代理、模組、終端廠商影響幾何?為此,集微網特推出晶圓代工的「多米諾骨牌」系列專題報導,邀請業界知名專家、分析師和企業代表,對此進行全方位的解讀與報導。
  • 延安必康遭證監會立案調查,分拆上市按下暫停鍵
    「請你公司說明本次分拆上市的主體九九久是否與 2010 年 5 月首發上市主體屬於同一資產,是否存在重複上市的情形。」「以前借殼的應該也談過怎麼處置原有資產,因為是不同的兩個行業。按照通常來說,是原來大股東買回去,但後來因為市場的變化可能就沒有來得及做這種事情。」深圳一家私募基金的合伙人分析。
  • 晶圓產能緊張難緩解 MCU晶片價格「上漲有理」?背後國產廠商或迎機遇
    受晶圓廠產能緊缺的影響,李紅表示,存量產能都在有序生產,但是因為需求端旺盛,(由於晶圓廠產能緊缺)要擴產的話就會受到一些影響,新增的部分還沒有常規運轉起來。漲價邏輯據了解,MCU(微處理器)又名單片機微型計算機,廣泛應用各類電子設備中以實現控制功能。
  • 全球8英寸晶圓緊缺,臺積電也宣布決定,這或許是國產廠商的機會
    在這樣的情況下,導致一些供應商想要接客戶的訂單也無法提供額外的產能支持。聯華電子就是其中一家產能滿載的8英寸晶圓代工廠商,如果晶圓長期保持緊缺的狀態會發生什麼呢?最明顯的事情就是無法提供足夠的晶圓用於生產晶片,一旦沒有了晶片,各大客戶說需的設備也就無法滿足。最直接的後果就是手機缺貨,電子設備供應短缺。而這一切讓供應商不得不提高價格。
  • 夏普:計劃分拆液晶面板事業 並上市籌資
    來源:愛集微文/小山近日,夏普(Sharp) 會長兼社長戴正吳接受日媒採訪時透露,計劃在2020至2021年度期間分拆旗下液晶面板事業,並考慮讓其上市,期望自外部籌措資金,投資新一代面板技術。據日經新聞報導,戴正吳16日在中國臺灣新北市接受視頻採訪時表示,計劃將旗下運營液晶面板事業的社內公司Display Device Company(以下簡稱DDC)分拆出去,同時考慮讓其上市。據悉,DDC通過日本龜山工廠、三重工廠從事智慧型手機、PC、車載中小尺寸液晶面板的生產及研發,同時通過(土界)工廠生產OLED面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