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英寸晶圓產能為何緊缺?

2021-01-07 電子發燒友
8英寸晶圓產能為何緊缺?

Atkinson 發表於 2021-01-01 09:46:00

近來,隨著5G的大力推廣,5G智慧型手機的滲透率提升,使得其中許多元件需求大幅提升。

而2020年以來,因為新冠肺炎疫情的衝擊,使得宅經濟興起,包括筆電、平板的購買量也同時爆發,這使得以8英寸晶圓廠為生產主力的功率元件、電源管理IC、影像感測器、指紋識別晶片和顯示驅動IC等產品的供應更是吃緊,而這一切的問題就歸咎到8英寸晶圓產能不足所導致。而且,這情況還將延續到2021年以上,短期內難有緩解的機會。

至於,8英寸晶圓產能跟不上市場需求成長,導致供需失衡的原因,日前也有研究調查機構認為,其關鍵因素就在於一直以來8英寸晶圓廠投資不足所造成。

事實上,過去的幾十年來,晶圓代工廠商一直在提升標準晶圓的尺寸,從4英寸到6英寸,再到8英寸,以致到當前最新進的12英寸。長期以來,人們一直認為12英寸晶圓要優於8英寸晶圓,因為更大的晶圓尺寸可以減少浪費,而且還可以提高晶圓代工廠的日產量。

也因為以上的認知,現階段已經沒有多少晶圓代工廠致力於6英寸或更小尺寸的晶圓產能的發展。

不過,許多晶圓代工廠仍在營運著8英寸晶圓的的生產線,其中包括臺積電、三星,以及許多二線代工廠,目前都提供這一節點的晶圓代工服務,如格芯、中芯國際、聯電、高塔半導體,以及世界先進等廠商。而目前許多用於物聯網(IoT)和5G的元件或晶片,還有部分模擬晶片、MEMS晶片和RF解決方案等都繼續採用8英寸晶圓來生產。

因此,8英寸晶圓廠目前雖不如12英寸晶圓廠以先進位程來生產最尖端的CPU、GPU、FPGA等產品,但卻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關鍵。

只是,依照過往的經驗,8英寸晶圓本應隨著12英寸晶圓使用的提升而逐漸減少,這預期在2007年至2014年期間也的確如此,但之後卻出現了轉變。原因是8英寸晶圓的生產線非常成熟,且成本低,這使得許多原本8英寸晶圓的客戶,在遷移到更大的晶圓進行生產之後,發現並沒有獲得太多好處。尤其,當客戶們希望使用成熟且低廉的技術來生產之際,會發現8英寸晶圓的實用性優於12英寸晶圓,這也是許多物聯網傳感器等產品會使用相對成熟節點的主要原因。

而在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之前,許多代工廠的8英寸晶圓廠產能利用率就已經很高。

例如晶圓代工龍頭臺積電,過去在新增8英寸晶圓產能方面的速度緩慢,這就讓8英寸晶圓產能一直維持著吃緊的狀態。不過,這並不代表著每個有8英寸晶圓產線的代工廠的利用率都很高。因為在某些情況下,一家公司將一款新產品的設計生產轉移到新的晶圓廠時,可能需要大量的時間和資金。

也就是說,如果一家公司在代工廠A所生產的產品要轉移至代工廠B進行生產時,因為過程中必須要花費重新設計的成本與時間,其中又以重新設計光罩的花費最高,這使得相關產品的成本將會大幅提升,因此造成同是8英寸晶圓代工廠,但是產能利用率卻會有差異的情況。

不過,8英寸晶圓廠產能利用率落差的狀況在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之後有了改變。因為宅經濟的發酵,使得個人電腦及消費性電子產品的銷量大爆發,這讓各種晶片有了突破性的需求,這使得各8英寸晶圓廠的產能持續呈現滿載,以用來生產新的產品,這也就給供應鏈帶來了壓力。

廠商指出,當前包括電源、CMOS圖像傳感器、RF射頻等產品都供應吃緊。另外,隨著5G終端設備與汽車電子未來的需求可望提升,則Wi-Fi和藍牙晶片的需求未來也面臨缺少的壓力。

另外,先前華為受到美國禁售令的制裁,在禁令生效前的大量市場採購,也使得市場面臨供需失衡的情況。即使到現在,華為的競爭對手,如小米等也都仍在持續地加緊採購半導體產品,期望使自己的產品補足華為在禁令生效後於市場上所遺留缺口,這就使得相關晶圓代工廠也在盡力解決缺少產能的問題。

根據統計,預測到2021年全球將新增每月22萬片的8英寸晶圓產能投入生產,使得到時全球8英寸晶圓的總產能將超過每月640萬片。只是,這樣的產能似乎還無法完全紓解目前市場上的產能壓力。

臺積電董事長劉德音就曾經表示,2021年半導體景氣仍然非常樂觀,使得臺積電產能確實吃緊。但是,臺積電未來仍儘量會幫助客戶有更好成長。

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也表示,據根供應商消息表示,2021年上半年產能吃緊情況,目前估計還是不容易獲得紓解。而產能吃緊原因,主要在於過去幾年業界在成熟製程上的投資不夠多,而先進位程投資金額又龐大所致。

力積電董事長黃崇仁則是對產能解決狀況看法更為保守,指出全球晶圓代工產能不足會持續到2022年之後,原因包括需求成長率大於產能成長率,且包括5G及人工智慧(AI)等應用將帶動更多需求。

就以上的產業高層的看法可得知,儘管各家晶圓廠已經開始預作準備,但要在2021年要解決8英寸晶圓產能欠缺的情況仍不樂觀。
       責任編輯:tzh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

相關焦點

  • 8英寸產能緊缺這道「無解題」
    史無前例的賣方市場情境下,8英寸產能有多緊俏?產能緊缺從晶圓代工傳導至封測、設計、晶圓、再到模組供應商、下遊終端廠商等,捎帶著6英寸和12英寸晶圓,一路缺貨到明年。不久前,市場傳出臺灣地區IC設計龍頭聯發科決定購買設備出租給力積電使用的罕事。近日業界又傳出,某老牌晶圓代工廠以「片」為單位,提前競標出售明年二季度的8英寸產能。
  • 「產能緊缺專題」產能奇缺,8英寸晶圓市場為何會有價無市?
    【編者按】8英寸晶圓代工產能緊缺和漲價引發的「多米諾骨牌」效應正在向全行業傳導:設計廠商等不到產能或面臨客戶流失風險,該如何自救?上遊的產能緊缺和漲價對下遊的代理、模組、終端廠商影響幾何?(集微網報導)8英寸晶圓代工產能 從2018年起CIS、電源晶片持續緊缺便可見端倪。
  • 8英寸產能緊缺這道題,有解嗎?
    史無前例的賣方市場情境下,8英寸產能有多緊俏?產能緊缺從晶圓代工傳導至封測、設計、晶圓、再到模組供應商、下遊終端廠商等,捎帶著6英寸和12英寸晶圓,一路缺貨到明年。不久前,市場傳出臺灣地區IC設計龍頭聯發科決定購買設備出租給力積電使用的罕事。近日業界又傳出,某老牌晶圓代工廠以「片」為單位,提前競標出售明年二季度的8英寸產能。
  • 全球8英寸晶圓緊缺,臺積電也宣布決定,這或許是國產廠商的機會
    供應商提價,8英寸晶圓緊缺在晶片代工界,臺積電,三星代工之前都需要獲得一項重要資源,那就是晶圓。晶圓是晶片製造最初的材料,沒有晶圓的話,根本造不了晶片。按照以往,晶片界都會開始準備來年的晶圓訂單,包括聯繫客戶,敲定訂單。但是2020年的晶片界發生了很多大事,每一件大事都可以影響晶片界的正常運行。
  • 「芯調查」「產能緊缺專題」之二 MOSFET缺貨/漲價 全是8英寸產能...
    【編者按】 8英寸晶圓代工產能緊缺和漲價引發的「多米諾骨牌」效應正在向全行業傳導:設計廠商等不到產能或面臨客戶流失風險,該如何自救?上遊的產能緊缺和漲價對下遊的代理、模組、終端廠商影響幾何?為此,集微網特推出晶圓代工的「多米諾骨牌」系列專題報導,邀請業界知名專家、分析師和企業代表,對此進行全方位的解讀與報導。
  • 中芯的8英寸晶圓產能是世界最高的而臺積電的12英寸產能是最高的
    由於主要工藝不同,臺積電目前是世界上12英寸晶圓產能最高的製造商,約佔全球12英寸晶圓產能的40%,因為12英寸晶圓主要用於生產工藝低於28nn的晶片。中芯目前是世界上8英寸晶圓產能最高的製造商,約佔全球8英寸晶圓產能的20-30%。主要用於生產28nm或更成熟工藝的晶片,如90nm、55nm、40nm。當然,這並不是說中芯不想將更先進的技術投入生產。
  • 關於8英寸晶圓產能緊張的幾點不同認識
    最近,有不少報導反映了半導體行業8英寸晶圓產能緊張的情況。其中有一些觀點,或者值得更深入的探討,或者略有偏頗,甚至有一定的誤區。筆者在此做些許補充和探討如下。一、8英寸晶圓產能是從今年開始出現緊張狀況,並將持續到2021年4月到5月。
  • 一周概念股:8英寸晶圓產能奇缺問題難解,VCM馬達行業湧現資本熱浪
    與此同時,在半導體行業,8英寸晶圓代工產能緊缺和漲價引發的「多米諾骨牌」效應正在向全行業傳導:設計廠商等不到產能或面臨客戶流失風險,該如何自救?上遊的產能緊缺和漲價對下遊的代理、模組、終端廠商影響幾何?相關話題的熱度在本周仍在持續發酵。8英寸晶圓產能奇缺難題何解?8英寸晶圓代工產能從2018年起CIS、電源晶片持續緊缺便可見端倪。
  • 8英寸晶圓價格明年或將大漲40%
    8英寸晶圓被認為是落後產線,然而,就是這一比12英寸晶圓「古老」多年的產品,目前其產能依然很緊張。業內消息人士稱,受益於居家辦公趨勢和5G熱潮帶動的強勁需求,大多數晶片公司都將2021年8英寸晶圓的價格提高了至少20%,緊急訂單最多甚至提價40%。
  • 1990—2023年8英寸晶圓的前世與未來
    > 8英寸晶圓被認為是落後產線,更關注12英寸晶圓產線的建設和量產。然而,就是這一比12英寸晶圓「古老」多年的產品,目前其產能依然很緊張。 供不應求的8英寸晶圓與逐年下滑的生產線  目前全球代工廠產能爆滿,臺積電、三星、聯電、世界先進、中芯國際等純代工廠稼動率保持高水位。   IDM廠商如華潤微、士蘭微等8寸及8寸以下亦滿載。產業鏈訂單溢出,展望Q4仍然供不應求。
  • 臺積電12英寸晶圓代工商的產能緊張,8英寸晶圓廠也處在滿負荷運營中
    打開APP 臺積電12英寸晶圓代工商的產能緊張,8英寸晶圓廠也處在滿負荷運營中 TechWeb 發表於 2020-11-27 17:05:22
  • 外媒:即使東芝出售工廠 也難以緩解8英寸晶圓代工商產能緊張狀況
    【TechWeb】11月27日消息,據英文媒體報導,本月中旬,曾有媒體報導東芝正與尋求提高8英寸晶圓代工產能的聯華電子,洽談出售兩座8英寸晶圓代工廠,但很快東芝就表示,他們尚未作出出售的決定。雖然東芝是否出售兩座8英寸晶圓廠尚無定論,但英文媒體在最新的報導中表示,即使東芝出售兩座8英寸晶圓代工廠,晶片代工商8英寸晶圓代工產能緊張的狀況,也不太可能就因此緩解。東芝與聯華電子洽談出售兩座8英寸晶圓代工廠的消息,是在本月中旬出現的。
  • 聯電8寸晶圓廠跳電,險些失火!8吋產能雪上加霜,有漲價理由了?
    劉啟東強調,目前正在局部復電、供電中,現在產能滿載一定會有些微影響,但因為只是部分廠區幾個小時的停電,造成生產停擺幾個小時,後續會做一些趕單的動作。但他也表示,目前還不能確定全數恢復供電要多久,相關人員針對跳電細節也在調查當中。據悉此次掉電會影響到13萬片8吋晶圓。
  • 世界先進再次尋求通過收購來擴大8英寸晶圓產能
    世界先進再次尋求通過收購來擴大8英寸晶圓產能 半導體行業觀察 發表於 2021-01-08 14:31:48 據臺媒Digitimes 報導,晶圓代工廠世界先進(VIS)再次尋求通過收購來擴大其8英寸晶圓的產能
  • 8英寸晶圓短缺、電源管理晶片漲價,國產晶片廠商的機會來了
    從晶片代工廠商、晶片設計廠商、晶片晶圓廠商到整個晶片產業鏈上所有企業似乎都陷入了缺貨的提價的循環。以晶圓代工廠為例,今年Q2開始,晶圓短缺的報導頻頻登上報端,8英寸和12英寸無一例外。與此同時8英寸產能緊張的消息不絕於耳。聯電的8英寸在今年的第三季度開始就進入滿載狀態,華宏半導體和華潤微也不例外。除了產能滿載,晶圓的價格也是一路走高。
  • 聯華電子將擴大12英寸晶圓代工廠產能 主要是28nm工藝產能
    12月18日消息,據英文媒體報導,在第一大晶片代工商臺積電取消2021年12英寸晶圓代工折扣,晶片代工產能緊張狀況有從8英寸晶圓廠延伸到12英寸晶圓廠的趨勢的消息出現之後,也有代工商在謀劃擴大12英寸晶圓代工廠的產能。
  • 市場短缺,半導體設備製造商重啟8英寸設備生產
    市場短缺,半導體設備製造商重啟8英寸設備生產 半導體投資聯盟 發表於 2021-01-06 17:27:45 【編者按】8英寸晶圓代工產能緊缺和漲價引發的「多米諾骨牌」效應正在向全行業傳導:設計廠商等不到產能或面臨客戶流失風險
  • 矽晶圓報價呈現續漲走勢 國內12英寸、8英寸矽片產能現狀
    在8英寸的部分,供應量增加有限,今後恐長期呈現供需緊繃狀態,顧客對於採購8英寸矽晶圓的危機感更勝於12英寸產品;在6英寸的部分,當前供應不足情況顯現,價格雖回升,不過中長期前景不明。 值得一提的是,受惠於矽晶圓不斷漲價趨勢,SUMCO入股的臺勝科的業績表現十分亮眼。
  • IGBT產能持續緊缺,兩大IDM廠商加入分拆上市熱潮
    2020年,客戶需求旺盛依舊,國內IGBT市場供應緊缺的情況卻並未緩解,反而愈演愈烈。自年初起,國際IGBT大廠均受疫情影響,產能供應不足的問題持續至今。值得注意的是,較多國內IGBT廠商受限於資金、技術、人才等因素,只能採用Fabless模式,需要通過晶圓代工廠合作生產IGBT晶片,而代工資源緊缺也是導致國內IGBT產業發展緩慢的一大制約。據了解,華虹半導體、中芯紹興等IGBT代工廠從去年底至今均處於滿載狀態,國內晶圓代工產能持續緊張。
  • 三大晶圓代工報價10%起漲 8寸產能供不應求
    3大晶圓廠喊漲 8寸產能供不應求 疫情蔓延下,汽車電子市況不佳,但各項終端消費電子產品需求逆勢上升,另外在5G手機的升級加持下,電源管理IC、MOSFET、超薄屏下指紋識別、ToF與傳感器IC等需求大增,由於不少晶片僅需成熟製程量產,也使得8寸晶圓代工產能在上半年疫情危機與貿易戰危機之際仍意外吃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