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英寸產能緊缺這道題,有解嗎?

2021-01-07 騰訊網

史無前例的賣方市場情境下,8英寸產能有多緊俏?

產能緊缺從晶圓代工傳導至封測、設計、晶圓、再到模組供應商、下遊終端廠商等,捎帶著6英寸和12英寸晶圓,一路缺貨到明年。

不久前,市場傳出臺灣地區IC設計龍頭聯發科決定購買設備出租給力積電使用的罕事。近日業界又傳出,某老牌晶圓代工廠以「片」為單位,提前競標出售明年二季度的8英寸產能。

8英寸產能緊缺早已不是新鮮話題,今年卻著實引發不少奇觀。難怪有業內人士直呼——缺貨到不可思議。

漲聲一片

整體來看,8英寸晶圓代工產能供給約九成。產能吃緊下,自然引發接連漲價效應。目前多家晶圓代工廠商已上調報價,聯電、世界先進等公司在第四季度,將價格提高約10%~15%。有消息稱2021年漲幅20%起跳,急單將達到40%。

TrendForce集邦諮詢方面的數據顯示,2020年8英寸的晶圓價格主要在第四季度有明顯漲幅,約上漲5%~10%,其預計2021年將上漲約5%。

晶圓代工產能緊缺帶動晶圓、封測與IC設計等廠商陸續漲價。

從上遊來看,晶圓製造需求強勁也將帶動上遊矽晶圓出貨暢旺。因為製造成本墊高,IC設計廠商也需要調整價格加以應對。

為應對載板等用料成本上升以及大量訂單湧入,封測大廠日月光投控旗下日月光半導體在11月底通知客戶,將調漲2021年第一季度封測平均接單價格5-10%,預期華泰、菱生、超豐等亦將跟進。據報導,國內封測廠也一直在調整封測價格。

下遊的MOSFET、驅動IC、電源管理IC也紛紛傳來漲價消息。與此同時,產能緊張也使得下遊終端產品因零組件缺貨而生產周期延長。

最顯而易見的,當屬對蘋果供應鏈的衝擊。彭博社援引消息人士稱,蘋果iPhone等產品正面臨電源管理晶片短缺問題,或因此無法滿足消費市場需求。

出乎意料的是,半導體整體需求旺盛下,8英寸晶圓緊缺還擴展至12英寸和6英寸。12英寸本就滿載,6英寸原本利用率僅7成,也因車用市場回溫,產能接近滿載。

一道無解題

8英寸晶圓晶片產品應用廣泛,幾乎體現在所有消費電子產品上,且應用不斷拓展。尤其重要的是,當前有許多半導體產品藉助8英寸晶圓生產,達到了最合適的成本甜蜜點。

晶片經由晶圓切割而來,晶圓面積越大,可切割數量越多,成本效益也越高。晶圓朝著更大面積演進,12英寸成為目前的主流晶圓尺寸。圍繞8英寸晶圓,較少再有新的投資。

數據顯示,全球8英寸廠數量在2017年達到高峰,之後許多廠房關閉或轉型為12英寸廠。從投資開支來看,自2014年8英寸晶圓製造設備支出達到26.82億美元後,隨後呈現逐年下降。

考慮到8英寸廠大多已完成折舊,建設新廠已不再具備成本優勢。目前來看,購買二手設備、併購以及提高生產效率成為當前廠商優先的擴產方式。

不少設備廠商已停止生產8英寸機臺,設備的短缺也限制了廠商進一步擴產。目前全球市場約有700臺左右的二手8英寸晶圓製造設備出售,而市場對8英寸晶圓製造設備的需求至少在1000臺左右。存量市場中,又有相當一部分因為過於老舊等原因不適合採購。

多種因素阻礙下,擴產進度不及需求增長速度。8英寸產能緊缺作為長期供求矛盾的體現,已掀起多輪漲價缺貨潮。

·2015年,8英寸晶圓迎來物聯網需求。著眼於8英寸代工的市場機遇,同年中芯國際與韓國半導體代工企業東部高科商談併購。

·2017~2018年,在物聯網和車用電子需求的共同帶動下,8英寸晶圓代工市場再次出現盛況。2018年,臺積電、中芯國際、三星等國際大廠都有擴產動作。

·受中美貿易戰影響,半導體市場疲軟並在2019年下半年呈現復甦。2019年年底,裡昂證券發布報告指出,亞洲出現8英寸晶圓代工供不應求市況。

裡昂證券此前還預計,2020年緊缺程度會加重。到了2020年,8英寸產能果然奇缺。除了5G這樣較為明確的催化要素外,更增添不少新的變量。

首先是今年更加明確的5G趨勢,使電源管理、驅動IC、MOSFET等相關應用的需求數倍增加。同時,單機的半導體用量也大幅提高。例如,手機所需的電源管理IC原本只需要1-2顆,到5G手機階段,用量增加到3~4顆。

疫情自然是重要變量之一。全球居家辦公和在線教育使筆記本電腦、平板類產品出貨顯著增長,拉動中大尺寸面板顯示驅動IC等需求提升。進入下半年,隨著汽車電子逐步回暖,IGBT、MOSFET用量大幅提升。而在疫情得到控制後,市場開始補充庫存,再次推升8英寸晶圓產能需求。

進入2020年,政經局勢變動也成為8英寸產能緊張的誘因。部分IC設計廠商一度大量囤貨,也加劇了8英寸晶圓製造供不應求狀態。

供給端方面,受疫情影響,全球主要供應商曾暫停出貨。據中芯國際介紹,即便設備進廠了,也沒有團隊來安裝,直接導致產能的擴充進度延期。進入下半年,8英寸晶圓製造旺季來臨,也使產能供不應求狀態加劇,業界開始出現漲價和交期延長。

市場原本預估,受中美貿易戰影響,中國大陸的中低階晶圓產能擴張會有顯著增長,但實際進展並不如預期。力積電董事長指出,過去3年,大陸40到20納米的需求幾乎沒有新產能開出,也是8英寸產能緊缺的原因之一。

同樣據中芯國際方面消息,因為擔憂需求不及預期,部分廠商當前仍不敢輕易擴產。

由來已久的8英寸產能問題,究竟如何破解?力積電董事長黃崇仁在近期受訪時直言:8英寸產能緊缺問題無法可解。

聯電逆襲

圍繞這波8英寸產能緊缺行情,最大的蛋糕自然由晶圓代工廠商瓜分。各路人馬持續高價爭搶,也使臺積電、聯電及世界先進等廠商的毛利率有往上表現的空間。

2020年第三季度,聯電交出營收佳績,產能利用率逼近滿載,單季營收創下歷史新高。8英寸產能緊缺,12英寸擴產,利多消息帶動下,聯電在11月23日創下18年來股價新高,也讓其股價自2020年以來大漲超177%。

不少業內人士認為,聯電此次實現業績逆襲,一方面歸功於放棄12納米以下的先進位程,轉而投向成熟製程和特殊製程的決定;另一方面,8英寸需求大增,成為聯電進一步逆襲的重要契機。

另一個實現逆襲的玩家是力積電。它曾是臺灣地區最大的DRAM廠,在2012年受到DRAM價格下跌衝擊後,開始轉型為晶圓代工廠。而在轉型成晶圓代工廠以後,力積電很快就實現了扭虧為盈。

此外,世界先進今年的業績也分外亮眼,且與併購動作密切相關。世界先進近6年陸續買下兩座8英寸晶圓廠,先是於2014年入手南亞科在桃園的8英寸晶圓廠,去年初又以2.36億美元併購新加坡的3E 8英寸廠。

集邦諮詢發布的調查顯示,受惠於遠距辦公與教學的新生活常態,加上5G智慧型手機滲透率提升,以及相關基礎建設需求強勁的帶動,2020年全球晶圓代工產值年成長將高達23.8%,突破近十年高峰。

今年的晶圓代工市場空前繁榮,且在半導體產業需求發生結構性變化下,呈現先進位程與成熟製程齊飛的特點。臺積電、三星與英特爾之間開展的先進位程大戰之外,世界先進、力積電等廠商在成熟製程及特殊製程市場的表現也非常精彩。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大陸的8英寸晶圓代工廠,也吃下了這波市場紅利。中芯國際已傳出漲價消息,華潤微8英寸產線自三季度滿載,華虹半導體三座8英寸廠在第三季度的產能利用率均超過100%。

設計廠商何去何從?

相比分食產業機遇的晶圓代工廠商,無廠IC設計商卻面臨重重挑戰。

眼下晶圓代工交期不斷拉長到3個月以上,儘快拿到貨成為不少設計廠商的迫切問題。近期新投片的8英寸晶圓產能可能已趕不上年底的黃金出貨截止日,最快恐怕要到2021年第一季才能慢慢拿到貨。

最關鍵的問題,自然關乎能否搶到產能。為了確保拿到足夠的產能,不少IC設計廠商已經開始積極預定明年的產能,有的長單甚至下到了2021年第二季度。

要在產能爭奪大戰中勝出,最直接的方法自然是加價購買。但這一方法只適用於高通這類資本雄厚且與供應商關係密切的大廠。小型IC設計公司和新創公司,將面臨較高風險。

爭搶產能下,訂單互相排擠的動作也開始出現。很多晶圓代工廠會篩選訂單和調整產品組合,優先生產高毛利的產品。其中,毛利率相對偏低的LCD驅動IC及MOSFET晶片訂單,很有可能因此搶不到應有產能。

轉單也是設計廠商的出路之一,操作起來卻沒有那麼容易。中芯國際是本土8英寸產能的主力,雖然總產能佔全球不到5%,但仍是非常重要的晶圓代工產能供應商。政經局勢變動下,設計廠商需考量轉單問題。但是全球產能吃緊,恐怕無處可去。

據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副理事長魏少軍魏少軍介紹,2020年中國集成電路設計業取得23.8%高速增長。目前全國共有1698家設計企業,比去年增長23%。而在當前代工產能不足的情況下,蓬勃發展的本土設計產業恐將受阻。

有分析人士指出,缺貨漲價持續到2021年,屆時中國本土的許多IC設計廠可能將面臨搶不到產能而停擺,使得市場全面洗牌的情況。

供貨越吃緊,設計廠商越想搶貨預囤晶片庫存。同時,IC設計業者為確保產能,很可能會重複下單,令市場更不穩定。市場預估,8英寸晶圓產能供不應求的缺口到2021年上半年都應該很難紓解。

積極的一面是,比起轉單這樣難以實現的短期策略,一些廠商已經考慮轉進工藝。目前商用的5nm、7nm晶片,便多由代工廠用12英寸晶圓進行生產。

TrendForce集邦諮詢分析師喬安表示,已有部分8英寸產品開始往12英寸廠轉進,從中長期來看8英寸產能緊缺的狀況會有所緩解。

來源:全球半導體觀察

封面圖片來源:拍信

相關焦點

  • 8英寸產能緊缺這道「無解題」
    史無前例的賣方市場情境下,8英寸產能有多緊俏?產能緊缺從晶圓代工傳導至封測、設計、晶圓、再到模組供應商、下遊終端廠商等,捎帶著6英寸和12英寸晶圓,一路缺貨到明年。不久前,市場傳出臺灣地區IC設計龍頭聯發科決定購買設備出租給力積電使用的罕事。近日業界又傳出,某老牌晶圓代工廠以「片」為單位,提前競標出售明年二季度的8英寸產能。
  • 8英寸晶圓產能為何緊缺?
    8英寸晶圓產能為何緊缺? Atkinson 發表於 2021-01-01 09:46:00 近來,隨著5G的大力推廣,5G智慧型手機的滲透率提升,使得其中許多元件需求大幅提升。
  • 「芯調查」「產能緊缺專題」之二 MOSFET缺貨/漲價 全是8英寸產能...
    【編者按】 8英寸晶圓代工產能緊缺和漲價引發的「多米諾骨牌」效應正在向全行業傳導:設計廠商等不到產能或面臨客戶流失風險,該如何自救?上遊的產能緊缺和漲價對下遊的代理、模組、終端廠商影響幾何?為此,集微網特推出晶圓代工的「多米諾骨牌」系列專題報導,邀請業界知名專家、分析師和企業代表,對此進行全方位的解讀與報導。
  • 「產能緊缺專題」產能奇缺,8英寸晶圓市場為何會有價無市?
    【編者按】8英寸晶圓代工產能緊缺和漲價引發的「多米諾骨牌」效應正在向全行業傳導:設計廠商等不到產能或面臨客戶流失風險,該如何自救?上遊的產能緊缺和漲價對下遊的代理、模組、終端廠商影響幾何?(集微網報導)8英寸晶圓代工產能 從2018年起CIS、電源晶片持續緊缺便可見端倪。
  • 一周概念股:8英寸晶圓產能奇缺問題難解,VCM馬達行業湧現資本熱浪
    專利和良率都受限的情況下,對於國內廠商而言,國產替代仍道阻且長。與此同時,在半導體行業,8英寸晶圓代工產能緊缺和漲價引發的「多米諾骨牌」效應正在向全行業傳導:設計廠商等不到產能或面臨客戶流失風險,該如何自救?上遊的產能緊缺和漲價對下遊的代理、模組、終端廠商影響幾何?相關話題的熱度在本周仍在持續發酵。8英寸晶圓產能奇缺難題何解?
  • 全球8英寸晶圓緊缺,臺積電也宣布決定,這或許是國產廠商的機會
    供應商提價,8英寸晶圓緊缺在晶片代工界,臺積電,三星代工之前都需要獲得一項重要資源,那就是晶圓。晶圓是晶片製造最初的材料,沒有晶圓的話,根本造不了晶片。按照以往,晶片界都會開始準備來年的晶圓訂單,包括聯繫客戶,敲定訂單。但是2020年的晶片界發生了很多大事,每一件大事都可以影響晶片界的正常運行。
  • 中芯的8英寸晶圓產能是世界最高的而臺積電的12英寸產能是最高的
    臺積電和中芯在網上有很多比較,比如市值、營收、利潤、技術等等。其實一句籠統的話就可以概括兩者的區別,就是臺積電主要靠先進技術賺錢。目前,7納米、16納米和5納米技術是中芯賺錢的三駕馬車,佔其收入的60%以上。中芯主要靠成熟技術賺錢,主要收入來自150/180nm、55/65nm、40/45nm,佔比64%左右。
  • 關於8英寸晶圓產能緊張的幾點不同認識
    最近,有不少報導反映了半導體行業8英寸晶圓產能緊張的情況。其中有一些觀點,或者值得更深入的探討,或者略有偏頗,甚至有一定的誤區。筆者在此做些許補充和探討如下。一、8英寸晶圓產能是從今年開始出現緊張狀況,並將持續到2021年4月到5月。
  • IGBT產能持續緊缺,兩大IDM廠商加入分拆上市熱潮
    2020年,客戶需求旺盛依舊,國內IGBT市場供應緊缺的情況卻並未緩解,反而愈演愈烈。自年初起,國際IGBT大廠均受疫情影響,產能供應不足的問題持續至今。也有不止一家國內IGBT晶片設計廠商向集微網表示,公司今年有客戶需求,但晶圓工廠產能供應不足,限制了公司的產能擴張,也因此流失了訂單。時至今日,晶圓代工產能緊缺的問題日趨嚴重,而IGBT需要應用在高壓領域,晶片內的線條尺寸都比較大,想要把產品尺寸做小很難,是個「吃片」大戶。
  • 「機會挖掘」TWS耳機晶片缺貨嚴重 關注8英寸晶圓產能相關公司(附股)
    他認為這一狀況會持續很長一段時間,「缺貨預計持續到明年的二季度末,部分元器件供貨緊張甚至要持續緊張到明年三季度。」另外,與TWS藍牙主控晶片供應鏈相關的人士稱,其部分主力的晶片型號從以往的10-20天發貨時間已經延長至30-60天。市場調研機構預計,2020年全球TWS耳機市場規模將達到2.3億部,市場規模有望達到110億美元。
  • 市場短缺,半導體設備製造商重啟8英寸設備生產
    (集微網報導)8英寸晶圓代工產能 從2018年起CIS、電源晶片持續緊缺便可見端倪。在此過程中,8英寸廠並沒有完全消失,相反大量晶片製造商仍在繼續使用,甚至到今天還有一些6英寸、4英寸廠。 儘管如此,到2015年8英寸產能隨著模擬、射頻、MEMS等晶片需求激增而緊缺前,它已經不是行業關注的焦點。
  • 聯電8寸晶圓廠跳電,險些失火!8吋產能雪上加霜,有漲價理由了?
    1月9日下午,產能僅次於臺積電的晶圓代工「二哥」$聯電(UMC.US)$位於我國臺灣竹科市廠區傳出爆炸響聲。下午1點多聯電竹科廠區傳出疑似失火,有民眾目睹聯電8C廠出現濃濃白煙,而緊急報案,消防員獲報後到場,發現是虛驚一場、沒有人員傷亡,疑似因為設備跳電,導致現場煙霧瀰漫。
  • 矽晶圓報價呈現續漲走勢 國內12英寸、8英寸矽片產能現狀
    在8英寸的部分,供應量增加有限,今後恐長期呈現供需緊繃狀態,顧客對於採購8英寸矽晶圓的危機感更勝於12英寸產品;在6英寸的部分,當前供應不足情況顯現,價格雖回升,不過中長期前景不明。 值得一提的是,受惠於矽晶圓不斷漲價趨勢,SUMCO入股的臺勝科的業績表現十分亮眼。
  • 3道小學低年級數學「無解」題,家長:這種題大學生都解不出
    就是大學生來,也依舊解不出來!下面是3道小學低年級數學「燒腦」題,同學,如果你全能解出來,你真的是學霸哦!上圖是一道小學一年級入學測試題,我的天哪,從幼兒園升到小學一年級,就要面對這樣難的數學題嗎?初看之下,完全沒有頭緒呀!這道數學題,可怎麼解?同學,你發現其中數字的規律了嗎?
  • 8英寸晶圓價格明年或將大漲40%
    8英寸晶圓被認為是落後產線,然而,就是這一比12英寸晶圓「古老」多年的產品,目前其產能依然很緊張。業內消息人士稱,受益於居家辦公趨勢和5G熱潮帶動的強勁需求,大多數晶片公司都將2021年8英寸晶圓的價格提高了至少20%,緊急訂單最多甚至提價40%。
  • 燒腦小學生數學題,據說這道題100個人中只有兩個人能解出來!
    燒腦小學生數學題,據說這一道100個人中只有2個人能解出來!做起來!作為一名語文老師,教了多年的語文,說實話,讓我做數學題簡直就是在為難我。不同學科之間,就跟一句話說得那樣:隔行如隔山。雖然都是老師,但是學科的界限,卻讓我們就像隔了「行」一樣。
  • 1990—2023年8英寸晶圓的前世與未來
    然而,就是這一比12英寸晶圓「古老」多年的產品,目前其產能依然很緊張。 供不應求的8英寸晶圓與逐年下滑的生產線  目前全球代工廠產能爆滿,臺積電、三星、聯電、世界先進、中芯國際等純代工廠稼動率保持高水位。   IDM廠商如華潤微、士蘭微等8寸及8寸以下亦滿載。產業鏈訂單溢出,展望Q4仍然供不應求。
  • 4道最有趣的數學智力題,難度係數近0.1,不是學霸真的很難解出來
    很多學校在教學中都會引入興趣的元素,這不僅能夠促進學生們的探索和求知的欲望,同時也能提高教學的效率。而作為學生來說,一旦對某個學科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那麼,成績就會自然而然的得到提高,所以說,興趣在學習當中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因素。數學是一門邏輯性很強的學科,數學題往往給我們的感覺就是公式、定律、運算等等,顯得尤其的乏味,這也導致了很多學生不太喜歡數學。
  • 外媒:即使東芝出售工廠 也難以緩解8英寸晶圓代工商產能緊張狀況
    【TechWeb】11月27日消息,據英文媒體報導,本月中旬,曾有媒體報導東芝正與尋求提高8英寸晶圓代工產能的聯華電子,洽談出售兩座8英寸晶圓代工廠,但很快東芝就表示,他們尚未作出出售的決定。雖然東芝是否出售兩座8英寸晶圓廠尚無定論,但英文媒體在最新的報導中表示,即使東芝出售兩座8英寸晶圓代工廠,晶片代工商8英寸晶圓代工產能緊張的狀況,也不太可能就因此緩解。東芝與聯華電子洽談出售兩座8英寸晶圓代工廠的消息,是在本月中旬出現的。
  • 臺積電12英寸晶圓代工商的產能緊張,8英寸晶圓廠也處在滿負荷運營中
    打開APP 臺積電12英寸晶圓代工商的產能緊張,8英寸晶圓廠也處在滿負荷運營中 TechWeb 發表於 2020-11-27 17: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