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硝基氯苯第一大廠商遭查封,國內產能銳減40%,多家上市公司或將...

2021-01-09 騰訊網

財聯社1月7日訊,國內硝基氯苯第一大廠商,安徽八一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八一化工」)疑無證生產危險化學品,其所擁有的危險化學品生產企業安全生產許可證已在2020年11月6日到期,並被註銷,續期申請沒有獲得通過。

安徽蚌埠市應急管理局相關人士表示,其已在2020年12月29日查封八一化工的進料系統,目前只允許八一化工消耗存量物料。進料口查封,八一化工只能消耗,不能再往裡面投料,每天消耗的量都在監督,預計6、7天全部消耗完畢,後面就會進行相關清洗。

機構稱,對硝基氯苯漲價有望持續至2021年上半年。近期八一化工由於裝置老化,搬遷項目仍在建設,階段性八一化工不僅無法外賣對硝基氯苯,還需要從市場採購以生產醫藥中間體對氨基苯酚。

硝基氯苯是農藥、醫藥生產的重要中間體,國內硝基氯苯年產能約83萬噸,市場規模約60億元,而八一化工正是這一產品的國內第一大廠商。根據機構數據統計顯示,八一化工年產能為32萬噸,佔比約39%,中石化南京化學工業(15萬噸)、揚農化工集團(10萬噸)、廣信股份(10萬噸)等。

上市公司中,廣信股份擁有鄰苯二胺和硝基氯苯完善的生產工藝流程,同時供給作為多菌靈、甲基硫菌靈和敵草隆原材料,目前擁有10萬噸產能。中化國際是二氯苯、三氯苯及其下遊二氯苯胺等產品的全球領導者,並在硝基氯苯、環氧氯丙烷等產品在國內建立了市場領導地位和技術優勢。

相關焦點

  • 查封!國內最大硝基氯苯企業預計停產6個月!
    原標題:查封!國內最大硝基氯苯企業預計停產6個月!  去年年末,記者曾報導國內硝基氯苯第一大廠商安徽八一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八一化工」)疑無證生產危險化學品,其所擁有的危險化學品生產企業安全生產許可證已在2020年11月6日到期,並被註銷,續期申請沒有獲得通過。
  • IGBT產能持續緊缺,兩大IDM廠商加入分拆上市熱潮
    也有不止一家國內IGBT晶片設計廠商向集微網表示,公司今年有客戶需求,但晶圓工廠產能供應不足,限制了公司的產能擴張,也因此流失了訂單。時至今日,晶圓代工產能緊缺的問題日趨嚴重,而IGBT需要應用在高壓領域,晶片內的線條尺寸都比較大,想要把產品尺寸做小很難,是個「吃片」大戶。
  • 東南亞MOSFET產能「漸凍」,國內廠商爭取「試用」機會
    eGResmc  「新冠疫情帶給供應鏈非常大的挑戰。」和巍巍告訴《國際電子商情》記者,截至目前,最大的挑戰是終端需求減弱,尤其是國外疫情發展勢頭迅猛,多國經濟和生產基本處於停滯狀態,中國企業出口訂單大幅縮減甚至訂單取消的情況頻發,對以出口為主的企業影響非常大。當然因疫情造成的晶圓產能緊缺、缺工荒、物流運輸等問題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供應鏈體系。
  • 國內晶片設計的上市公司,基本都是在細分領域的國內最強
    大陸躋身第二集團,全球產能擴充集中在大陸地區,未來可通過資本擴充+人才集聚向第一梯隊進軍。 總的來說,雖然部分領域有短期對策,但整體而言國內半導體從設計到製造端的發展仍是長期抗戰;長期除了通過依靠資金支持與內需市場之外,也需要通過積極尋求國際合作等方式,強化自身在重要領域的技術實力。
  • 國內40家光伏薄膜電池廠商大盤點(上篇)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晶體矽和薄膜太陽能光伏電池是現在乃至未來十年的兩大主要技術陣營,晶體矽太陽能電池以高轉化效率在過去和現在都主導著光伏市場。而薄膜電池在原有轉化效率上突破性的進展以及相對低廉的成本在近兩年吸引了投資者更多的關注,處於其急速發展期。再加上晶體矽產能的嚴重過剩、市場恢復還有待時日,國內薄膜電池的發展更加迅速。
  • 從五家A股公司財報 看國內功率半導體廠商的機遇與挑戰
    五家功率半導體廠商2018年財報功率半導體廠商去年業績亮眼,相繼導入IGBT市場從2018年營業收入規模來看,蘇州固鎝、揚傑科技、華微電子、捷捷微電、臺基股份等五家上市公司中,營業收入規模最大的是蘇州固鎝,其次為揚傑科技和華微電子
  • 國內薄膜太陽能電池上市公司有哪些
    薄膜太陽能電池相關上市公司有哪些?   薄膜太陽能電池、多晶矽單晶矽光伏電池及相關上市企業前景分析   具有薄膜電池項目建設的上市公司則表現搶眼,除風帆股份(600482),孚日股份(002083)、天威保變(600550)、綜藝股份(600770)表現搶眼,而為薄膜電池提供超白玻璃的金晶科技(600586.SH)、南玻A兩公司,也受到市場追捧。
  • 全球第一大MLCC廠商停產
    綜投網(www.zt5.com)4月7日訊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全球第一大MLCC生產商村田日本福井工廠停產自2月份以來,村田一直處於開工不足、產能利用率不高狀態。另一家MLCC龍頭企業國巨已於3月底對渠道進行一輪漲價,個別品種價格漲幅達30%至50%。  業內認為,如果日本和東南亞的疫情不能在短期內得到有效控制,可能有更多廠商進入停產狀態,不排除再度出現漲價情況。
  • 淨利潤逆勢大增!國內鉻鹽行業唯一上市公司,打造新增長點
    振華股份(603067.SH)是目前國內鉻鹽行業唯一的上市公司,其鉻鹽的生產規模、技術水平、產品質量、市場佔有率等處於全球龍頭地位。今年年初,在全球經濟遭受疫情重創的背景下,公司部分財務指標仍實現了逆勢增長。據最近公布的財務數據顯示,2020年第一季度,公司實現歸母淨利潤2817.5萬元,同比增長11.5%。而從二級市場來看,公司股價也從年初的地位緩慢回升。
  • 國內連接器上市公司2018上半年營收排名 TOP12
    時至八月末,國內各大連接器上市公司紛紛交上了2018上半年成績單。 今年以來,受智慧型手機出貨量下降,人工及原材料成本上漲,以及宏觀經濟下行等因素影響,連接器市場整體景氣度不高。在芯紀元統計的12家上市公司中,僅7家營收淨利出現雙增長,另有2家公司營收淨利均大幅滑落。
  • 國內規模最大面板及半導體溼電子化學品領導廠商江陰江化成功上市
    在國內的溼電子化學品企業中,產品達到國際標準,且具有一定生產規模的企業僅有十幾家,能夠與國際領先溼電子化學品企業競爭,具備高端電子化學品供應能力的企業僅有少數的幾家。公司是國內領先的溼電子化學品生產企業,技術水平、產品品質、整體配套能力、市場品牌在國內處於領先地位,處於國內溼電子化學品企業中第一陣營。
  • 偏光片產業鏈,偏光片市場,國內偏光片廠商
    材料成本裡中,TAC膜(56%)和PVA 膜(16%)佔大部分,剩下分別為增亮膜(10%)、保護膜(8%)、亞敏膠(5%)以及其他(包括離型膜和相位差膜等,共計5%)全球TAC膜產能約為17.35億平方米,其中日本三家TAC膜廠商(富士寫真、柯尼達美能達、Zeon瑞翁)產能佔全球TAC膜總產能約68.88%,韓國廠家曉星和SKI佔10.95%。
  • 中國化肥市場迎來「大硝基」時代
    對於硝酸、硝酸銨產能的嚴重過剩,行業應嚴格控制硝酸、硝酸銨產能擴張,並參考其它行業,實施產能的等量或減量置換。鼓勵有條件的大型企業發展硝基複合肥、尿素硝酸銨溶液及深加工的液體複合肥。  國內宏觀經濟調結構、促發展的大背景下,傳統工業的粗放發展時代宣告終結。工業遇冷,產能施壓,行業將農業需求視為出路,硝酸銨「列隊」挺進農用領域似是大勢所趨。
  • 國內最大片式電阻廠商確認!1-10R產品型號漲價10%
    lMhesmc廣東風華高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自1984年進入電子元器件行業以來,於1996年在深圳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是一家專業從事高端新型元器件、電子材料、電子專用設備等電子信息基礎產品的高科技上市公司。
  • 晶圓產能緊張難緩解 MCU晶片價格「上漲有理」?背後國產廠商或迎機遇
    國內MCU第一梯隊廠商——兆易創新的董秘李紅11月20日亦向《科創板日報》記者表示,MCU缺貨是不同的產品類別的缺貨,調價也並不是所有的(產品價格)都調,現在看整個行業是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況,一般情況下供需失衡的時候都會有調價。
  • 2020年中國PI膜行業市場現狀及發展前景分析 各大廠商加速布局產能...
    2018年8月杜邦公司宣布,到2019年第一季度末,杜邦Kapton聚醯亞胺薄膜的生產能力將提高至多20%。截至2019年,杜邦PI膜的生產產能在3168噸。SKC Kolon PI的第七條生產線將在2019年3月正式投產,這條新產線將為公司帶來600-700噸的年產能,屆時SKCKolonPI的總產能將達到3300-3400噸/年以上。SKC Kolon PI還有計劃在2020年再增加一條新產線,如果這第八條生產線也能在2020年實現投產,SKPI將成為全球產能第一的PI生產廠商。
  • 【視角】由思瑞浦申請上市淺談國內模擬IC
    項目總投資30億元,擬吸引40家左右高科技企業,力爭引進和自主培育2至3家上市企業,達產後預計產值可超50億元。雲南楚雄、安徽合肥兩地集中開工4月29日,楚雄川至電子材料有限公司半導體材料項目在雲南楚雄高新區開工。
  • 三家醫藥上市公司世界排名第一
    三家醫藥上市公司世界排名第一 【2007.03.29 08:42】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作者:餘凱 維生素C漲價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曾因產量過大而造成的價格走低已到了企業不能承受的程度,國內很多企業開始不同程度的限產減產,這種減產行為終於引起了市場感應,價格開始自然上漲。  上市公司有規模優勢   從競爭格局來看,目前我國維生素產業集中度較高,且在全球具備較強的規模優勢,如鑫富藥業的泛酸鈣國內外市場佔有率分別達到90%和50%。
  • 國內有哪些晶片公司處於世界前10?一起看看!
    2019年11月14日,證監會上市公司併購重組委對北京君正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購買資產並募集配套資金暨關聯交易事項進行審核,獲有條件通過。本次收購完成後,上市公司將直接持有北京矽成59.99%股權,並通過上海承裕間接持有北京矽成40.01%股權, 即直接及間接合計持有北京矽成100%股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