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中車時代電氣、比亞迪半導體分拆上市,押寶車用IGBT市場有...

2020-11-30 集微網

1.中車時代電氣、比亞迪半導體分拆上市,押寶車用IGBT市場有哪些優劣勢?;
2.李楠談蘋果M1晶片跑分高的原因:不止是技術領先;
3.電子垃圾泛濫成災,英國炮轟蘋果和亞馬遜:你們應該負更多責任


1.中車時代電氣、比亞迪半導體分拆上市,押寶車用IGBT市場有哪些優劣勢?;


集微網消息,在巨大的市場需求和國產替代的機遇下,國產IGBT廠商的發展前景被看好,無論在一級市場還是二級市場都受到了投資者的熱捧。

今年初,斯達半導用連續22個漲停板引爆二級市場,同時也催熱了一級市場對IGBT廠商股權投資的熱度,比亞迪半導體在短短62天內獲得了紅杉資本、韓國SK集團、小米集團、ARM、中芯國際、上汽產投、北汽產投等幾十家企業戰略投資達27億元,投資方涵蓋覆蓋大型企業、投資機構以及產業鏈上下遊的企業。

值得注意的是,IGBT並非是一個簡單的產品,國際大廠在技術、資金、市場等方面都建立了強大的壁壘,在國產IGBT受到資本市場青睞的背後,也蘊含著一些擔憂。

近日,集微網在《IGBT產能持續緊缺,兩大IDM廠商加入分拆上市熱潮》一文中,從技術和產能的角度闡述了中車時代電氣以及比亞迪半導體分拆上市對產業的影響,本文將進一步說明上述兩家企業在IGBT市場上的優劣勢。

優勢

從生產模式來看,中車時代半導體和比亞迪半導體都是採用IDM模式,有自己的生產線,工藝可控。

業內人士表示,採用IDM模式的公司通常習慣把關鍵的步驟都掌控在自己的手中,因為整個產品如果代工就涉及到包括雙方合作模式、代工的產能、質量體系控制等問題,其實折算下來成本可能也差不多。

目前,國際主流的IGBT大廠均採用IDM模式,更便於各個環節的技術磨合與調整。因此,從技術和產能可控的角度,IDM廠商更具優勢。

值得注意的是,中車時代半導體和比亞迪半導體的市場空間更偏重於體系內,未來自身的產線能否支撐或是是否有必要建那麼大的產線其實也是未知數。

創道諮詢創始人步日欣表示,除卻技術和IDM模式方面,其實我更看好的是中車時代電氣和比亞迪半導體獨有的市場優勢,從國內已經出產品或具備一定市場規模的IGBT企業的來看,他們遇到的最大困境並非在於公司的技術能力和產品性能。事實上,即便是國產IGBT產品通過了下遊廠商的測試認證,達到了下遊廠商所需的性能要求,下遊客戶也並不願意冒風險去採購其晶片產品,導致國產IGBT產品的產銷鏈條斷了,根本沒法形成產品的迭代和產業生態建設。

集微網此前報導過,在國內IGBT廠商的共同努力之下,目前,在白色家電、工業控制等國內中低端市場已經逐步完成了國產化替代,由於利潤下滑,英飛凌等國外廠商已經退出中低端市場。

然而,目前白色家電市場競爭非常激烈,產品價格過低,國內IGBT廠商根本沒法賺到錢。

儘管如此,普遍的國內IGBT廠商還是不得不從白色家電、工業控制等中低端市場入局,需要高成本投入和長周期驗證,用產品在市場打出一片天,獲得客戶的認可,才能慢慢進入新能源汽車、光伏逆變器、電網等高端領域。

步日欣表示,正因為如此,中車時代電氣半導體和比亞迪半導體才顯得難能可貴,其體系內的下遊企業會優先採用自家產品,能驗證自身產品質量,形成良性循環,而國內其他的IGBT廠商或許連客戶驗證的機會也沒有。

劣勢

正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中車和比亞迪體系培育的半導體企業優勢是能獲得自身的訂單,而劣勢也是如此,其產品均以內部供應為主,很難被同行業的競爭對手採用。

新能源汽車市場是包括中車時代電氣、比亞迪半導體在內的國內外IGBT廠商壓下重注的市場領域。

目前,比亞迪半導體的IGBT銷量與其新能源汽車的銷量是強關聯的。儘管比亞迪半導體一再強調,公司的IGBT產品對所有車企開放,比亞迪半導體從成立之日起就立足於外部市場,充分參與外部市場競爭。但其他車企能否毫無顧忌的採購比亞迪半導體的產品尚且難說。

業內人士稱,如果比亞迪半導體一直由比亞迪主導,那其他車企同行採用其晶片或零部件的可能性基本為0,而如今通過引入上汽產投、北汽產投等整車企業以及藍海華騰、英威騰等汽車供應商投資入股,能推動導入客戶,為企業發展提供支持。

步日欣指出,國內IGBT廠商都想要引入有業務合作的戰略投資者,中車和比亞迪之所以分拆子公司上市,引入多方社會資本,逐漸弱化自身的股權比例和主導性,就是想脫離自身體系,與更多車企合作,擁抱市場。

與比亞迪的情況不同,中車時代電氣的IGBT產品目前主要應用於軌道交通市場,能否順利進入正在蓬勃發展、市場容量更大的汽車市場也是未知數。

據了解,汽車電子市場與消費電子市場不同,消費電子最多3年一個周期,只要保證產品在3年內是不出錯,而汽車電子至少需要保證產品15年不出錯,一旦出問題後果不堪想像。

因此,即使國產IGBT產品已經通過汽車廠商的認證,甚至在部分性能參數方面略強於進口產品,但車企都更願意使用經過無數次驗證的進口IGBT產品,並不敢輕易冒險採用國產IGBT。

集微諮詢高級分析師陳躍楠認為,中車時代半導體和比亞迪半導體從整體業務拆分出來,正如西門子拆分英飛凌,飛利浦拆分恩智浦,對於自身業務做大以及公司後續都有正向影響。一方面,其業務的靈活度會更高,對外部訂單以及融資情況會有更好的促進,另一方面,資本運作也會更加靈活,也能更好得供給研發。

陳躍楠指出,在未來的長期一段時間,國內IGBT領域供給肯定還是以英飛凌為主,但會慢慢改善。(校對/GY)


2.李楠談蘋果M1晶片跑分高的原因:不止是技術領先;


集微網11月28日消息,知名跑分軟體安兔兔近期就在後臺發現了大量蘋果M1晶片的跑分成績。

圖片來源:微博

有意思的是,安兔兔表示在運行iOS應用的時候,MacBook Air被偽裝成了一臺iPad Pro,系統也被識別為iOS 14.2。

性能方面,目前安兔兔在後臺發現的最高分達到了1119243,其中CPU成績282265分、GPU成績538944、MEM成績189921、UX成績則是108113。

對比同樣為512GB存儲版本的iPad Pro 4(搭載A12Z)來看的話,CPU成績領先50.65%、GPU成績領先43.78%、MEM成績領先64.98%、UX成績領先38.66%,總分則領先48.19%。

同時,這也是iOS安兔兔V8版本下首款跑分能夠突破100萬的晶片。

對於蘋果M1晶片跑分高的原因,魅族前高級副總裁、現Angry Miao創始人李楠進行了解釋。

圖片來源:微博

李楠認為ARM 架構的M1晶片能夠取得跑分高的成績,不是任何一個單點的優勢(比如指令集),也絕對不是簡單的技術領先(比如製程),而是蘋果多年針對行業全鏈條的封閉整合積累的巨大優勢。

既包括很多人指出的軟體和硬體的整合,也包括移動端產業鏈和桌面端產業鏈的整合、軟硬整合、封閉的系統和軟體生態的整合、軟硬體生態和商業模式的整合。

李楠表示M1晶片之所以在一夜之間震動行業,本質上是蘋果多年願景的積累:即產業的所有環節,最終都應該是高效率和符合商業邏輯的,落實為對消費者個人需求的滿足和體驗的提升,更簡單說,就是所謂的以人(最終消費者)為本吧。 (校對/葉子)


3.電子垃圾泛濫成災,英國炮轟蘋果和亞馬遜:你們應該負更多責任


英國環境審計委員會周四發布報告稱,蘋果和亞馬遜應為電子垃圾泛濫承擔更多責任。該委員會表示:「蘋果使得修理iPhone等設備變得幾乎不可能,而且在回收利用方面也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此外,蘋果的維修費用非常貴,完全更換這款產品可能更划算」。

經過為期9個月的磋商,英國環境審計委員會得出結論,應該要求蘋果等科技公司對電子垃圾承擔更多責任。

報告摘要說:已經發現類似蘋果這樣的科技公司將內部組件粘合和焊接在一起,幾乎不可能進行任何維修。 消費者對自己擁有的產品沒有控制權;他們無法取出組件進行維修,也無法訪問有關如何解決問題的手冊。

環境審計委員會的一項調查發現,英國落後於其他國家,未能在電子垃圾方面創造循環經濟。英國製造的電子垃圾在世界上排名第二,僅次於挪威。但議員們表示,英國沒有正確收集和處理大部分垃圾。

蘋果對此予以否認,其發言人在聲明中回應說:「我們對環境審計委員會的報告感到驚訝和失望,該報告沒有反映蘋果為節約資源和保護我們共同的地球所做的任何努力。比如,我們最新的Apple Watch、iPad和iPhone系列產品都在關鍵部件上使用回收材料。」

亞馬遜也回應稱,該公司通過「亞馬遜第二次機會」網站致力於將浪費降至最低。(校對/七七)


相關焦點

  • ...電氣、比亞迪半導體分拆上市,押寶車用IGBT市場有哪些優劣勢?
    【分析】中車時代電氣、比亞迪半導體分拆上市,押寶車用IGBT市場有哪些優劣勢?
  • IGBT產能持續緊缺,兩大IDM廠商加入分拆上市熱潮
    2020年2月,同屬於IGBT廠商的斯達半導自上市以來就獲得資本市場的熱捧,連收22個漲停,也驅動了包括中車時代電氣、比亞迪半導體在內已經在市場上有所突破的IGBT廠商加速登陸資本市場的步伐。在國內眾多IGBT廠商中,中車時代電氣以及比亞迪半導體是為數不多採用IDM模式,且率先取得技術和市場突破的企業,二者又在今年同時加入拆分上市大軍,受到市場和業內的重點關注。
  • 焦點分析|比亞迪半導體「大刀闊斧」推進分拆上市,意欲何為?
    目前,比亞迪半導體產品已規模化應用於新能源汽車領域,並應用於工業級IGBT領域,包括工業焊機、變頻器、家電等,未來計劃以車規級半導體為核心,同步推動工業、消費等領域的半導體發展。分拆上市有什麼好處和風險?對比亞迪半導體來說,分拆上市的好處有兩點:第一,找錢。
  • 為什麼IGBT市場一直被英飛凌、安森美等少數供應商所壟斷?
    2020年2月,同屬於IGBT廠商的斯達半導自上市以來就獲得資本市場的熱捧,連收22個漲停,也驅動了包括中車時代電氣、比亞迪半導體在內已經在市場上有所突破的IGBT廠商加速登陸資本市場的步伐。 在國內眾多IGBT廠商中,中車時代電氣以及比亞迪半導體是為數不多採用IDM模式,且率先取得技術和市場突破的企業,二者又在今年同時加入拆分上市大軍,受到市場和業內的重點關注。
  • 2021年功率半導體可望迎來高景氣周期
    ,公司董事會審議通過《關於擬籌劃控股子公司分拆上市議案》,同意公司控股子公司比亞迪半導體籌劃擬分拆及於中國境內一家證券交易所獨立上市事項,並啟動分拆比亞迪半導體上市的前期籌備工作。無獨有偶,中車時代電氣也發布公告表示,公司就建議發行A股向上交所提交包括A股招股說明書(申報稿)等申請數據,上交所已予以受理並依法進行審核。 截至今(4)日13:20左右,比亞迪股份暫報222.4港元、上漲9.45%;中車時代電氣暫報36.05港元、上漲6.66%。
  • 揭秘比亞迪半導體:全球CEO峰會上負責人陳剛談了什麼 IGBT之外還有...
    興業證券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用IGBT市場中,比亞迪半導體的IGBT產品出貨量19.4萬套,市場份額18%,僅次於排位第一的英飛凌。陳剛在會上指出,新能源汽車已從上半場的「電動化」切換到下半場的「智能化」,而智能化為車規級半導體創造巨額市場增量,帶動多樣化半導體增量需求。「新能源車單車半導體價值量是傳統燃油車的2倍,並逐年遞增。現在是2倍,未來可能是10倍。」陳剛說。
  • 半導體板塊持續火熱 收漲1.85%_股市直播_市場_中金在線
    其中,半導體板塊一路上行,截止日間收盤,半導體板塊報1090.53,漲幅達1.85%。  2021年伊始,便不乏有企業擬投產半導體相關設備投產的消息,聞泰科技「12英寸車規級功率半導體晶圓製造項目」4日在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簡稱臨港新片區)開工。
  • 比亞迪半導體和斯達半導體為國產車規級IGBT的發展增添實力
    IGBT晶片國產替代有巨大的需求空間,國內有不少廠商已經參與布局。目前,國內在車規級IGBT產業鏈布局較完善的企業有比亞迪半導體、斯達半導、中車時代電氣等。據半導體行業觀察此前的報導顯示,今年4月底,比亞迪IGBT項目已在長沙開工建設,該項目建成後可年產25萬片8英寸新能源汽車電子芯,可滿足年裝車50萬輛的產能需求。
  • 新能源汽車電控系統核心技術的IGBT打破壟斷 比亞迪半導體產業崛起
    近幾個月來,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了弗迪模具有限公司、弗迪科技有限公司、弗迪動力有限公司、弗迪鋰電池有限公司等多家子公司,和豐田汽車合資成立了比亞迪豐田電動車科技有限公司。上周,比亞迪宣布其旗下深圳比亞迪微電子正式更名為比亞迪半導體有限公司。一時間,產業整合,分拆,大動作不斷。
  • IGBT:功率半導體核心元器件
    在新能源、節能環保「十二五」規劃等一系列國家政策措施的支持下,國內IGBT 的發展亦獲得巨大的推動力,市場持續快速增長。根據iHS的統計,中國功率半導體市場中前三大產品是電源管理IC、MOSFET、IGBT,三者市場規模佔2018年中國功率半導體市場規模比例分別為60.98%,20.21%與13.92%。
  • 除了汽車和電池,比亞迪還有王牌,突破國外技術壟斷,估值超百億
    截至1月8日,比亞迪市值達到6206.80億元,過去一年暴增4000億元,是目前國內市值最高的汽車企業。全球排名第四,超過奔馳、通用、寶馬、法拉利。有業內人士分析指出:之所以受到資本市場追捧,一方面是因為刀片電池產能爬坡順利、旗艦車型「漢」銷量破萬,同時也得益於它宣布把半導體業務分拆上市。
  • 150倍增長,300億估值,比亞迪半導體為什麼這麼金貴?
    7 月,有媒體報導,比亞迪有意推動比亞迪半導體獨立上市,傳聞稱將登陸科創板或創業板。IGBT:電動車的「心臟」重組後的比亞迪半導體,其主要業務覆蓋功率半導體、智能控制 IC、智能傳感器和光電半導體的研發、生產和銷售,而且擁有包含晶片設計、晶圓製造、封裝測試和下遊應用在內的系統化能力。
  • 當英飛凌遇上比亞迪,國產汽車半導體面臨的挑戰與機遇
    據汽車行業權威調研數據顯示,2019 年國內車規級IGBT 市場呈現寡頭壟斷格局,英飛凌以高達58.2%的市場份額位居第一,比亞迪位列第二,佔18%。作為國內第一家自主研發、生產車用IGBT晶片的公司,比亞迪半導體成為國內市場上最有能力挑戰國際大廠的本土廠商。
  • 擬分拆「麻雀」公司上市
    擬分拆「麻雀」公司上市,方洪波攜七位副總裁突擊成股東) 繼創維集團(0751.HK)、比亞迪(002594.SZ)、海康威視(002415.SZ)等企業後,又一家企業啟動分拆上市計劃。
  • 比亞迪半導體榮登2020全球獨角獸企業500強榜單
    本次比亞迪半導體榮登全球500強榜單,實力突顯其在市場的競爭力、行業的知名度和自主創新能力。據國際著名投行預估,比亞迪半導體拆分上市後可達300億市值。依託國內新能源汽車產業的飛速發展,比亞迪半導體已成長為國內領先的車規級半導體整體方案供應商;充分利用比亞迪整車優勢,打破國產車規級半導體下遊應用瓶頸,成功打造集成化的車規級產品協同應用平臺,現產品已基本覆蓋新能源汽車核心應用領域,如電控系統、整車熱管理系統、車身及車載相關系統等。
  • 功率半導體行業專題報告:新能源汽車重塑功率半導體價值
    根據 英飛凌對 2018 年全球市場格局的統計,模組端斯達半導作為唯一國產公司躋 身前十位,市場佔比 2.2%。從汽車功率半導體公司上看,前 5 大企業主要為英 飛凌、STM 等外資企業,市佔率達到 63%,整體市場還是被海外壟斷。除斯達半導外,中車時代電氣及比亞迪為國內 IGBT 自主研發領軍企業。
  • 特銳德:授權管理層啟動子公司特來電分拆上市 加速充電樁業務發展
    來源:中國證券報特銳德11月30日晚間公告,公司董事會授權公司管理層啟動分拆子公司特來電至境內證券交易所上市的前期籌備工作。特銳德目前持有特來電81.2%的股權,分拆上市後,仍為特來電控股股東。目前,特來電已經實現了充電網、車聯網、網際網路的三網融合,構建了中國第一個泛在電力物聯網,搭建起一張中國最大汽車充電物聯網,成為中國最大的汽車充電網生態運營公司。今年3月,特來電獲得約13.5億元的A 輪融資,國調基金、國新資本、鼎暉投資共同領投,投後估值約78億元,特來電的市場價值開始顯現。此次分拆上市,特來電將進一步募集資金,支持其生態網絡布局擴大,鞏固行業領先地位。
  • 紅杉資本、中金資本出手:哄搶100億半導體項目
    據公告顯示,比亞迪半導體投前估值75億元,本輪融資共計19億元,投資者取得比亞迪半導體共計20.21%股權,公司投後估值近百億元。從投資方名單、投後估值、投融資時間周期來看,比亞迪半導體的A輪融資場面,異常火爆。從比亞迪首次披露引戰公告(4月15日)算起,比亞迪半導體的A輪融資僅用了42天。
  • 中信證券:維持比亞迪「買入」評級
    1月11日晚,比亞迪(002594,股吧)官方宣布,全新轎車秦PLUS正式開啟預售,共有四款車型,預售價為10.78-14.78萬,將於今年3月初正式上市。搭載比亞迪最新的DM-i插電式混動系統,由1.5L自然吸氣發動機+電動機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