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英飛凌遇上比亞迪,國產汽車半導體面臨的挑戰與機遇

2020-12-05 聚芯晶片

據汽車行業權威調研數據顯示,2019 年國內車規級IGBT 市場呈現寡頭壟斷格局,英飛凌以高達58.2%的市場份額位居第一,比亞迪位列第二,佔18%。作為國內第一家自主研發、生產車用IGBT晶片的公司,比亞迪半導體成為國內市場上最有能力挑戰國際大廠的本土廠商。

圖片來源:NE時代

比亞迪集團旗下的比亞迪微電子今年獨立成為全新的「比亞迪半導體」,融資估值高達300億元,欲尋求比亞迪汽車之外的更多機會,為將來獨立上市鋪路。

英飛凌科技是一家總部位於德國的半導體設計和製造IDM廠商,其前身是西門子集團的半導體部門。英飛凌下設四個事業部:汽車電子(ATV)、工業功率控制(IPC)、電源與傳感系統(PSS)、安全互聯繫統(CSS)。其中汽車電子是其最大的業務板塊,2019年營收佔比高達44%。

收購賽普拉斯後,英飛凌成為全球最大的汽車半導體供應商。將比亞迪半導體與英飛凌做個對比,肯定很有意思,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國產汽車半導體廠商所面臨的挑戰,以及未來的發展機遇。

01 比亞迪的汽車半導體布局

在今年的全球CEO峰會上,比亞迪半導體總經理陳剛從自家公司的角度,探討了半導體的發展機遇。汽車的「電動化」與「智能化」趨勢已經成為共識,而其核心就是半導體技術。新能源車中半導體的價值是傳統燃油車的2倍,將來可能更高。汽車市場對半導體而言是絕對不可錯失的機遇。

比亞迪是國內最早一批有意識開發和掌握核「芯」技術的車企,從2005年就開始車規級IGBT的自主研發。「要發展新能源車,我們就要發展自己的核『芯』科技,同時帶動中國半導體的發展。在這樣的大環境下,比亞迪成立了自己的半導體研發團隊」,陳剛在主題演講中說道。

比亞迪半導體從三個層級來規劃其技術和產品開發線路:感知層、決策層和執行層。感知層包括攝像頭、雷達、速度角等傳感器,對應的有傳感器晶片產品;決策層則進行計算和處理,為整車的各種資源做決策,對應的是計算控制晶片(如ECU、MCU、VCU);最後是執行層,把決策信息執行下去,包括各種總成應用,比如電機、電控和轉向系統等,對應的產品是功率半導體器件。

比亞迪半導體在這三個層級都有了相應的產品布局,最為人所知的是功率半導體IGBT。IGBT 晶片與動力電池電芯並稱為電動車的「雙芯」,是決定電動車性能的核心器件之一。

在新能源汽車上,IGBT 主要應用於電池管理系統、電動控制系統、空調控制系統、充電系統等,主要具有以下功能:在主逆變器(Main Inverter)中,IGBT 將高壓電池的直流電轉換為驅動三相電機的交流電;在車載充電機(OBC)中,IGBT 可將交流電轉換為直流並為高壓電池充電;IGBT 也廣泛應用在DC/DC轉換器、溫度PTC、水泵、油泵、空調壓縮機等系統中。

據陳剛介紹,比亞迪半導體的功率器件累計裝車超80萬輛,單車行駛裡程超100萬公裡。以其高端「漢」車型為例,前驅是IGBT,後驅是SiC(MOSFET),這款車代表了比亞迪多年在汽車領域的技術積累。

除功率器件外,比亞迪半導體在傳感器和車規級MCU方面也已經推出相關產品。未來車上會搭載越來越多的智能傳感器,比如「漢」這款車型現在是7個攝像頭,新定義的車型將會超過10個。而且傳感器還要滿足畫質越來越高清、傳輸更高速,以及實時分析的要求。

比亞迪半導體已經推出了第一代32位車規級MCU,這是一顆單核的32位MCU,功能相對比較簡單,未來會推出多核的車載MCU。相對商業級(消費級)和工業級MCU,車規級MCU在工作溫度、交付良率和使用壽命方面都要嚴格得多。這就是大多數本土MCU廠商都集中在消費級領域的原因,能夠做到車規級水平的寥寥無幾。

02 英飛凌汽車電子全線出擊

在今年的汽車百人會和英飛凌汽車電子開發者大會上,新上任的英飛凌大中華區高級副總裁兼汽車電子負責人曹彥飛先生詳細介紹了英飛凌的全線汽車半導體產品布局。

跟比亞迪半導體一樣,英飛凌也是從汽車電子的三個層級進行技術開發和產品布局規劃的。感知層需要可靠的傳感器,比如攝像頭、雷達、超聲波和麥克風等;處理和決策層則需要可靠的計算,涉及專用感測處理器、駕駛域控制器、傳感器融合及中央網關等;執行層需要可靠的執行器,包括變速器、剎車、引擎、轉向,以及矩陣式LED顯示等。

賽普拉斯的微控制器、NOR flash等產品與英飛凌現有產品高度互補,新的公司在全球半導體的多個細分領域都佔據TOP 3地位,比如傳感器、微控制器、功率半導體和存儲器等。

英飛凌在汽車應用領域的產品組合包括IGBT和MOSFET等功率半導體、NOR Flash等存儲器、PSoC和AURIX系列微控制器、雷達和ToF等傳感器,以及USB-C和無線互聯產品,涵蓋了從車身、儀表/信息娛樂系統,到底盤/安全、動力總成和ADAS/自動駕駛的完整汽車應用領域。

03 國內與國際廠商的差別

以比亞迪半導體為代表的國內汽車半導體廠商與以英飛凌為代表的國際廠商相比,無論在技術實力、市場規模,還是產品線布局上,都還有很大的差距。比亞迪半導體雖然在三個層級都有相應的產品,但產品線比較單一,在性能上還有待提高。

此外,比亞迪半導體的主要客戶仍然是比亞迪汽車,客戶單一也是未來多元化發展的障礙。英飛凌汽車半導體幾乎在汽車電子的每個細分市場都有完整的解決方案,而且其客戶群體比較分散,全球主要汽車廠商和Tier 1零部件供應商都是其客戶。

04 國內汽車半導體廠商的發展機遇

然而,從積極一面來看,國內半導體廠商仍然有著巨大的發展空間和機遇。比亞迪半導體的陳剛展望了一個集成化的協作平臺,下面這張圖是構想中的「比亞迪生態」,包括車規級半導體產品、車規級半導體方案,以及上層的汽車系統應用。比亞迪半導體可以與比亞迪汽車高度整合與協作,以開放的心態歡迎合作夥伴加入到生態圈中來發展。這是整車廠需要的整體解決方案,能夠真正滿足消費者的需求。

中國汽車市場在增長,這需要供應端的同步增長。而滿足市場需求的關鍵就是創新、合作與人才。手機是一個開放的平臺,造就了中國手機廠商在全球市場的領導地位。同樣,汽車的電動化和智能化也需要一個開放的平臺,這個更大的生態圈同樣可以造就世界級的中國汽車半導體廠商。

當然,這需要國內廠商把握好機遇,培養好人才,以合作共贏的心態,與汽車產業內外的合作夥伴協同創新,開拓新的市場領域和機會。

相關焦點

  • 看國產汽車半導體如何突圍
    接下來,我們將分析受益於電動智能互聯,全球汽車半導體將面臨新一輪增長。最後一部分,儘管當前中國汽車半導體企業處於弱勢地位,但是受益於電動智能互聯,疊加全球貿易特殊背景下,我們將分析中國汽車半導體產業面臨的投資機會。
  • ...電氣、比亞迪半導體分拆上市,押寶車用IGBT市場有哪些優劣勢?
    事實上,即便是國產IGBT產品通過了下遊廠商的測試認證,達到了下遊廠商所需的性能要求,下遊客戶也並不願意冒風險去採購其晶片產品,導致國產IGBT產品的產銷鏈條斷了,根本沒法形成產品的迭代和產業生態建設。集微網此前報導過,在國內IGBT廠商的共同努力之下,目前,在白色家電、工業控制等國內中低端市場已經逐步完成了國產化替代,由於利潤下滑,英飛凌等國外廠商已經退出中低端市場。
  • 【分析】中車時代電氣、比亞迪半導體分拆上市,押寶車用IGBT市場有...
    劣勢正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中車和比亞迪體系培育的半導體企業優勢是能獲得自身的訂單,而劣勢也是如此,其產品均以內部供應為主,很難被同行業的競爭對手採用。新能源汽車市場是包括中車時代電氣、比亞迪半導體在內的國內外IGBT廠商壓下重注的市場領域。
  • 150倍增長,300億估值,比亞迪半導體為什麼這麼金貴?
    在比亞迪半導體推出真正可量產的車規級 IGBT 之前,國內的車用 IGBT 供應 90% 以上都依賴於國際巨頭,比如英飛凌、安森美、三菱、富士通等等。這些年,包括比亞迪半導體、斯達半導在內的國產供應商發力追趕。
  • 為什麼IGBT市場一直被英飛凌、安森美等少數供應商所壟斷?
    為什麼IGBT市場一直被英飛凌、安森美等少數供應商所壟斷? 產能不足 隨著國外IGBT產品供應不足,交期一再拉長,國內客戶除了下全款訂單等待產品的同時,也正在逐步接受國產IGBT,培養二供,給國內IGBT廠商一個「試錯」機會。 業內人士表示,受疫情影響,原本採用進口IGBT的廠商也因為供貨不足,逐漸導入斯達半導、比亞迪半導體等國產供應商。
  • 英飛凌:擴大現有產能 加速研發碳化矽產品
    2017年7月19日,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舉辦的2017年第四期「電動汽車熱點問題研討會」在湖南省株洲市召開,本期主題聚焦「新能源汽車電力電子技術」。英飛凌中華區汽車電子副總裁徐輝向大家分享了相關技術的最新進展。
  • 焦點分析|比亞迪半導體「大刀闊斧」推進分拆上市,意欲何為?
    比亞迪半導體去年引進的戰略投資者家底豐厚,在半導體行業、汽車行業、消費類電子行業有豐富的投資布局和上下遊產業資源。同時,從比亞迪內部拆分出來後,也更方便給其他車企供貨、給汽車以外的領域供貨(比如工業級IGBT領域),以迅速擴大市佔率、尋找新的增長點。對比亞迪來說,好處有三點:第一,賺錢。
  • 新能源汽車電控系統核心技術的IGBT打破壟斷 比亞迪半導體產業崛起
    近幾個月來,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了弗迪模具有限公司、弗迪科技有限公司、弗迪動力有限公司、弗迪鋰電池有限公司等多家子公司,和豐田汽車合資成立了比亞迪豐田電動車科技有限公司。上周,比亞迪宣布其旗下深圳比亞迪微電子正式更名為比亞迪半導體有限公司。一時間,產業整合,分拆,大動作不斷。
  • 功率半導體行業專題報告:新能源汽車重塑功率半導體價值
    根據 英飛凌對 2018 年全球市場格局的統計,模組端斯達半導作為唯一國產公司躋 身前十位,市場佔比 2.2%。從汽車功率半導體公司上看,前 5 大企業主要為英 飛凌、STM 等外資企業,市佔率達到 63%,整體市場還是被海外壟斷。除斯達半導外,中車時代電氣及比亞迪為國內 IGBT 自主研發領軍企業。
  • 汽車感知面臨的挑戰和機遇
    安森美半導體智能感知部全球市場和應用工程副總裁 易繼輝(Sammy Yi) 汽車感知面臨的挑戰和機遇 未來的汽車然後還有對汽車自動駕駛功能安全,以及網絡安全的要求。 這些新要求,也為汽車成像帶來了很多挑戰。
  • 功率半導體行業深度報告:需求增長+漲價+國產替代
    Diodes(美臺)在 給客戶的提價通知中表示,受新冠疫情影響,公司面臨來自供應商的成本 增加和交貨期延長的挑戰,鑑於此,將於 2021 年 1 月 1 日起對調漲部分產 品價格。士蘭微 SGT MOS 產品提漲20%。
  • 除了汽車和電池,比亞迪還有王牌,突破國外技術壟斷,估值超百億
    截至1月8日,比亞迪市值達到6206.80億元,過去一年暴增4000億元,是目前國內市值最高的汽車企業。全球排名第四,超過奔馳、通用、寶馬、法拉利。有業內人士分析指出:之所以受到資本市場追捧,一方面是因為刀片電池產能爬坡順利、旗艦車型「漢」銷量破萬,同時也得益於它宣布把半導體業務分拆上市。
  • 英飛凌:從JFET到 MOSFET, CoolSiC™每一步都是認真的!
    2018年5月16日,英飛凌攜革命性碳化矽產品技術CoolSiC™  MOSFET,在深圳召開英飛凌碳化矽發展論壇,與行業專家分享碳化矽技術革新與發展趨勢,以及挑戰與機遇,帶領行業參與者開啟碳化矽的「芯」篇章」。
  • 比亞迪半導體和斯達半導體為國產車規級IGBT的發展增添實力
    國內產業的現狀   比亞迪半導體和斯達半導體為國產車規級IGBT的發展增添實力   指導意見中所指出的重點產業投資領域,國產實力究竟如何?   在光刻膠領域,我國在面板屏顯光刻膠方面,已具備一定競爭力,中國的大部分光刻膠企業均涉及面板屏顯領域。
  • 站在巨人的肩上,又一家國產晶片龍頭崛起,被稱中國的「英飛凌」
    其中最著名的三家企業包括中芯國際,紫光集團和華虹集團,中芯國際和華虹半導體以晶片代工為主,而紫光集團旗下包括晶片設計企業紫光展銳,存儲企業長江存儲等。無論是規模還是發展歷史,這三家企業都是行業內的佼佼者。除此之外,還有一家企業,卻長期被外界所忽略,這家企業就是華潤微電子,被稱為中國的「英飛凌」。
  • 揭秘比亞迪半導體:全球CEO峰會上負責人陳剛談了什麼 IGBT之外還有...
    11月6日,比亞迪收漲3%,盤中股價再創歷史新高,市值突破5000億元。當天,比亞迪半導體總經理陳剛出現在全球CEO峰會上,從比亞迪半導體的角度出發講述了半導體發展機遇,比亞迪半導體的神秘面紗也隨之揭開了一角。此前,比亞迪半導體業務僅在2018年底就IGBT做過一場發布會,頗為低調神秘。
  • 中國公司迅速崛起,歐洲晶片大廠英飛凌擴充中國產能鞏固老大位置
    近日,英飛凌在進博會上宣布,將新增在華投資,擴大無錫工廠得IGBT模塊生產線。無錫工廠擴充後,將成為英飛凌最大的IGBT生產基地之一。 據IHS Markit統計,英飛凌是全球最大的IGBT供應商。
  • IGBT:功率半導體核心元器件
    在國內IGBT市場,海外廠商同樣佔據50%以上的市場份額,國產替代的空間十分廣闊。根據IHS 數據,國內MOSFET器件僅英飛凌、安森美兩家企業就佔據45.3%的市場份額,前五廠商中僅有華潤微一家中國公司(若不計入安世半導體份額);IGBT方面,全球前十大IGBT模塊供應商佔據77.7%的份額,當中僅有斯達半導一家國內企業進入排名,佔據2%的市場份額。
  • 功率半導體行業深度報告:量價齊升,國產替代正當時
    政策方面,多國二氧化碳限排政策、 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雙管齊下,以應對全球氣候變暖壓力,汽車電動化路線愈加明顯。在 歐盟,ACEA 汽車溫室氣體排放協議規定,到 2030 年以前,汽車二氧化碳排放量需低於 每公裡 59 克。根據英飛凌測算,歐盟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將在 2030 達到 40%。
  • 江左牛郎:半導體國產替代才是硬核投資機遇
    那就繼續關注我們最擅長的硬核題材——半導體國產替代!今年的工作報告中指出:實行重點項目攻關「揭榜掛帥」,誰能幹就讓誰幹。這話說得相當霸氣,背後表明了在「科技興國」理念下科技領域既充滿了挑戰,也充滿了機遇!換句話說挑戰即是機遇、就是賺錢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