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左牛郎:半導體國產替代才是硬核投資機遇

2021-01-14 金融界

來源:金融界網站

作者:江左牛郎

2020年全國兩會即將閉幕,這一次政策引導基本還是圍繞前期已經提及過的方向展開討論,並沒有太多新鮮政策出來。大部分投資者可能都在等待政策引導出來後再選擇強勢題材進場炒作,那麼沒看到方向該怎麼操作?

那就繼續關注我們最擅長的硬核題材——半導體國產替代!

今年的工作報告中指出:實行重點項目攻關「揭榜掛帥」,誰能幹就讓誰幹。這話說得相當霸氣,背後表明了在「科技興國」理念下科技領域既充滿了挑戰,也充滿了機遇!換句話說挑戰即是機遇、就是賺錢機會。而「誰能幹就讓誰幹」也說明未來科技領域也即將出現巨大分化,具備核心製造能力的優質公司會越來越強,無法創造價值的低能公司會越來越被邊緣化。

為什麼說我們重點關注的半導體國產題材是今年最強的硬核題材?

其一是之前有消息稱美國商務部先是宣布將華為的臨時許可再延長90天推遲到2020年8月13日,隨後又發布聲明全面限制華為購買採用美國軟體和技術生產的半導體,包括處於美國以外但被列為美國商務管制清單中的生產設備,要為華為和海思生產代工前都需要美國許可。

美國作為科技強國自然會有技術壁壘,我們現在所生產的半導體元件等精密部件均依靠國外進口後再行組裝,華為生產的高檔手機裡面涵蓋了多國高精端技術,這樣即加大了生產成本同時對技術進口尤其依賴。別人想要限制就相當於掐住了我們的喉嚨,加速國產替代進程是唯一選擇。

其二是華為這樣已經「走出去」的公司也是我們國家招牌,想要搶佔蘋果市場收穫超額盈利的話,降低成本是一方面,提高自身影響力也是個重要因素。比如同一部手機性能、外觀都差不多,蘋果由於品牌影響力大所以銷量更好,而華為在國際市場上就有這麼一個短板,追根究底還是有些人不認同國產製造高端產品的能力,這跟我們自身科技發展進程息息相關。

以上兩個短期很難解決卻又必須解決的問題,將會把「半導體國產替代」這個理念捧上天,作為投資者來看現在大部分硬核題材還處於相對低估區間內,放長遠看這裡很多優質公司都處於價值窪地內。

對於硬核科技建議有幾個方向可以關注:

上遊半導體設備:刻蝕機、光刻機、PVD、CVD、離子注入、爐管設備、檢測設備、清洗機

上遊半導體材料:大矽片、靶材、高純試劑、特種氣體、拋光材料、光刻膠、氮化鎵

下遊設計:CPU、GPU、FPGA、指紋識別、攝像頭晶片、存儲晶片、射頻晶片、數字晶片、模擬晶片、功率晶片

另外還有中遊的代工、封裝測試也可以關注。

以上提及的幾個細分方向均有基本面優良的硬核優質公司,在過去很多次科技大漲行情中都有不菲表現,並且經過2019全年至2月底科技頂部時都創出了歷史新高。這些方向加起來構成集成電路產業鏈,也是國家大基金最近一年都在關注的方向。如果科技能夠再來一波爆發行情以上細分概念大概率都會有公司再次創出歷史新高,現在大盤正處於歷史低估區間內運行,如果科技領域再次下調估值的話沒理由不關注。

科技需要注意的風險是由於細分領域太多且經過一輪大漲之後優質公司市值較高,需要大量成交量能配合才能走出趨勢。至於當前大盤持續地量級別運行的行情科技很難推動,所以建議朋友們選擇自己喜歡的優質股逢低低吸,耐心等待大盤走強即可。

邏輯清晰且業績增長預期明確的公司等待行情好轉大概率都能擴大溢價,剛需品再加上發展機遇就是投資者最佳關註標的。

新蘭德愛投顧投資顧問江左牛郎簡介:價值投資為主,短線投機為輔。重投資,輕投機,科學分配倉位,專業配置個股,賺錢才是我的座右銘!

相關焦點

  • 半導體國產替代,哪些公司值得投資?
    從上遊的半導體材料、設備,到中遊設計、製造及封測領域,都成為政策和資本培養與扶持的對象,半導體相關公司成為投資熱點。2020年國務院印發的《新時期促進集成電路產業和軟體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指出,中國晶片自給率要在2025年達到70%,而目前我國半導體自給率僅36%,任重而道遠。
  • 「需求+國產替代」雙輪驅動 功率半導體2021年景氣度高
    □ 華潤微、士蘭微、斯達半導、揚傑科技等上市公司都在積極增加投資,擴大晶圓、封裝等產能。其中,華潤微擬38億元投建封測基地。「從部分公司發布的業績預告來看,2020年,功率半導體行業產銷兩旺。展望2021年,在需求高增長、國產替代的雙輪驅動下,行業全年有望保持高景氣度。」近期,有行業人士在接受上證報記者採訪時如此表示。
  • 半導體崛起的必由之路——國產替代進口
    國產替代進口已經到了一個刻不容緩的關鍵時刻,而在眾多本土提供半導體製造設備的上市公司當中,中微公司絕對是一個高點坐標。高端半導體設備的領軍者中微公司全稱中微半導體設備(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半導體設備是半導體產業的基石,其投資總額佔半導體產線總投資的75%,是典型的高壟斷、高技術,高附加值的行業。中國大陸半導體設備需求量約佔全球總量的21%,已成為全球第二大半導體設備需求市場。全球半導體設備前五大生產廠商佔據著全部市場65%的份額,而國產半導體設備僅佔據1-2%的市場份額,國產替代進口的潛力巨大。
  • 半導體產業投資趨勢:新一輪矽含量提升周期到來,行業新機遇產生
    原題目「疫情帶來行業新機遇 ——《半導體產業投資趨勢白皮書》」 投資趨勢白皮書 近年來,半導體行業已經成為全球創新最為活躍的領域。以5G、汽車電子、物聯網、AI、高性能運算、數據中心、工業機器人、智能穿戴等為驅動因素的新一輪矽含量提升周期到來,帶來了行業發展新的機遇。
  • 第三代半導體引投資熱電子巨頭紛紛湧入 康佳搭建平臺推進國產替代
    在透露會在半導體布局中涉及氮化鎵相關技術後,康佳於3月2日宣布與中信控股共同發起成立「信佳新興產業發展投資基金」,以5G為代表的下一代信息技術領域、半導體及數字消費產業為投資方向,進一步深入半導體布局。與此同時,多家上市公司也在近期紛紛表態其將在半導體上持續發力。
  • 半導體MCU全線暴漲 行業迎來國產化機遇
    財聯社12月4日訊,半導體產業鏈漲價潮持續向不同環節進行傳導,近期多家MCU大廠宣布漲價,有機構指出,在全球MCU持續缺貨的背景下,許多終端製造廠紛紛選擇使用國產MCU替代,有望給國內廠商帶來機遇。
  • 「芯觀點」從「紅皇后效應」看中國半導體:國產替代不是終點,要...
    國產替代、自主可控的核心半導體技術,成為當前國內半導體產業鏈的當務之急。不過,在集聚了產業界大咖的集微峰會期間,除了對當前國產替代的關注之外,更多產業界人士則將目光投向更長遠和更深層次的產業邏輯,提示對於中國的半導體產業乃至整個核心科技產業而言,國產替代僅僅只是第一步,是階段性的機遇。「紅皇后效應」告訴我們什麼?
  • 機械行業:大基金二期蓄勢待發 加速半導體設備國產替代
    二、強化半導體設備國產替代邏輯強化半導體設備國產替代邏輯,二期預計加大半導體設備、材料和IC設計投資。大基金一期投資範圍涵蓋集成電路產業上、下遊各個環節,重點在IC製造環節,其中IC製造佔67%,設計佔17%,封測佔10%,裝備材料類佔6%,目前中芯國際14nm先進位程產品和長江存儲64層3DNAND均已實現量產,IC製造投資戰果顯著。
  • 巨·研究|國產半導體設備正在逆襲 刻蝕機有望率先實現國產替代
    刻蝕設備由於技術原因全球形成多寡頭壟斷格局,國產替代走在半導體設備中前列,這也同時意味著機會,我們具體來看一下。晶圓加工工藝包括氧化、擴散、退火、離子注入、薄膜沉積、光刻、刻蝕、化學機械平坦化(CMP)等,這些工藝並不是單一順序執行,而是在製造每一個元件時選擇性地重複進行。
  • 有色金屬二季度投資策略:關注黃金及半導體靶材國產替代
    半導體靶材:進口替代空間達千億級別 高純濺射靶材製備的薄膜材料廣泛應用在:集成電路(半導體)、平板顯示器、 太陽能電池、信息存儲、光學鍍膜等行業,對靶材基體材料的純度、晶粒取向、穩 定性要求較高,壁壘和護城河明顯。全球高端靶材集中度高,國內廠商進口替代提速。
  • 晶片半導體,行業景氣度提升,自主可控國產替代大勢所趨
    2019Q3 封測行業開啟了本輪行業景氣修復及國產替代加速,收入端持續高增長,超預期有望從收入端向利潤端傳導。封測行業在收入規模增長的同時,加強成本管控和費用降低,毛利率提升,淨利潤釋放加速。2020Q3,核心封測公司(長電科技、通富微電、華天科技、晶方科技)營業收入為 120 億元,同比增長 1%;歸母淨利潤為 8.41 億元,同比增長 251%。
  • 半導體設備行業專題報告:刻蝕機走在國產替代前列
    展望未來,國產半導體設備正在逆襲3.1 工程師紅利助力我國企業的追趕式研發近些年來我國已經開始在各類設備中開展追趕式研發,在技術難度最高的主設備中,刻蝕機走在國產替代的最前列。3.2 半導體產業鏈中國轉移和存儲器國產化是重大機遇3.2.1 半導體產業鏈轉向中國,突破國內客戶是第一步國產替代大趨勢創造有利市場環境。
  • 電子元件:功率半導體量價齊升 國產替代正當時
    原標題:電子元件:功率半導體量價齊升 國產替代正當時   下遊需求旺盛   帶動功率半導體
  • 功率半導體行業深度報告:量價齊升,國產替代正當時
    四、技術進步、產能擴張,加速實現國產替代(一)功率半導體國產化率較低,主要集中在高端領域國內功率半導體市場空間巨大,但國產化率較低。2018 年中國功率半導體市場空間 達到 138 億美元,佔全球市場份額的 35%。
  • 聚焦MLCC 國產替代和新能源驅動下的薄膜電容器投資機會
    產業轉移處於初級階段,被動元件行業國產替代潛力大國內MLCC 龍頭風華高科2019 年MLCC 收入佔全球市場約為1.1%,是全球龍頭村田電容收入的2.88%,不僅遠低於海外龍頭,也大幅低於鋁電解電容、薄膜電容、電感國內龍頭在全球的市場率,MLCC 國產替代潛力巨大。
  • 2020年投資總額超千億,半導體投資從「絞肉機」到「價值窪地」?
    二、「國產替代」我國半導體行業的尷尬現狀是,作為全球最大的集成電路消費市場,大部分產品嚴重依賴進口:據中國電子專用設備工業協會統計2018年中國集成電路貿易逆差達到1933億美元,國產半導體設備銷售額預計為109億元,自給率僅約為12%。除去LED、面板、光伏等設備,實際上國內集成電路設備的國內自給率僅有5%左右。
  • 電子元件行業:功率半導體量價齊升 國產替代正當時
    下遊需求旺盛  帶動功率半導體市場空間持續增長  功率半導體應用領域廣泛,下遊需求旺盛帶動功率半導體市場規模持續增長。1)新能源車滲透率提升帶動功率半導體需求增長,預計2025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用功率半導體市場規模將達104億元。
  • 被動元件兩大領域國產替代機遇初現
    打開APP 被動元件兩大領域國產替代機遇初現 何律衡 發表於 2020-12-04 10:16:24 據媒體報導,當地晶片電阻供應鏈交期近期再次延長,從8-10周延長至12周以上,即廠商收到訂單後三個月後才可交貨。
  • 投資超千億!新增廠家過萬,國內半導體是虛假繁榮還是正在崛起?
    消極是因為看到諸如武漢弘芯項目,投資千億,由業內大佬蔣尚義帶頭,但最後還是面臨破產,國內唯一一臺光刻機也被抵押。而積極一面就是儘管我們基礎比較薄弱,但是卻佔據了天時地利人和,且半導體市場正在向國內轉移,這對於我們來說是磨難也是機遇。從今年前10個月國內新註冊公司4.5萬家,國內VC/PE投資了345個半導體項目,呈逆增長局勢!
  • 晶片國產替代黃金賽道!手機快充和電動車都離不開,揭秘功率半導體
    本期的智能內參,我們推薦民生證券的研究報告《功率半導體量價齊升,國產替代正當時》,揭秘最新功率半導體的國產替代趨勢。1、功率半導體國產化率較低,主要集中在高端領域 國內功率半導體市場空間 巨大 ,但國產化率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