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亞迪半導體和斯達半導體為國產車規級IGBT的發展增添實力

2020-11-30 中自網

   日前,國家發改委網站發布了《關於擴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培育壯大新增長點增長極的指導意見》。

 

  在總體規劃中,該指導意見指出,要聚焦重點產業領域。著力揚優勢、補短板、強弱項,加快適應、引領、創造新需求,推動重點產業領域形成規模效應。同時也要打造集聚發展高地。充分發揮產業集群要素資源集聚、產業協同高效、產業生態完備等優勢,利用好自由貿易試驗區、自由貿易港等開放平臺,促進形成新的區域增長極。

 

  在聚焦重點產業投資領域中,該指導意見也涉及了不少有關於半導體領域的內容。

 

  其中,加快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提質增效方面,指出了需要加快基礎材料、關鍵晶片、高端元器件、新型顯示器件、關鍵軟體等核心技術攻關,大力推動重點工程和重大項目建設,積極擴大合理有效投資。穩步推進工業網際網路、人工智慧、

物聯網

、車聯網、大數據、

雲計算

、區塊鏈等技術集成創新和融合應用。

 

  在加快新材料產業強弱項、加快新

能源

產業跨越式發展方面,又分別強調了將圍繞微電子製造等加快在光刻膠、高純靶材、大尺寸矽片、電子封裝材料等領域實現突破。聚焦新能源裝備製造「卡脖子」問題,加快IGBT等核心技術部件研發。

 

  國內產業的現狀

 

  比亞迪半導體和斯達半導體為國產車規級IGBT的發展增添實力

 

  指導意見中所指出的重點產業投資領域,國產實力究竟如何?

 

  在光刻膠領域,我國在面板屏顯光刻膠方面,已具備一定競爭力,中國的大部分光刻膠企業均涉及面板屏顯領域。但中國半導體光刻膠技術水平離國際先進水平差距較大。據國元證券報導顯示,中國光刻膠市場基本由外資企業佔據,國內企業市場份額不足40%,尤其是高解析度的KrF和Ar光刻膠,其核心技術基本被日本和美國企業所壟斷。根據中國產業信息網的分析顯示,適用於6英寸矽片的g/i線光刻膠的自給率約為20%,適用於8英寸矽片的KrF光刻膠的自給率不足5%,而適用於12寸矽片的ArF光刻膠完全依靠進口。

 

  在2000年之後,我國陸續出臺了多個半導體產業政策,這其中也有不少涉及到了光刻膠的發展。在這以後的20年時間中,國產光刻膠也有了一定的進步。據國元證券的調研報告顯示,從國內整體來看,目前市場主流的四種中高端光刻膠:g線、i線、KrF、ArF,我國已經實現了g/i 線的量產,並將逐步提升供貨量;KrF 已經通過認證,但還處於攻堅階段;ArF光刻膠樂觀預計在2020年能有效突破並完成認證。

 

  具體來看,科華微電子已經掌握了g線正膠、i線正膠、KrF(248nm)深紫外光刻膠及配套試劑,目前正在從事ArF(193nm)深紫外光刻膠的研發,但KrF尚未形成有規模的量產供應,與國際品牌差距依舊明顯。晶瑞股份已經掌握 g 線正膠、i 線正膠和環化橡膠負膠, KrF(248nm)深紫外光刻膠還處在研發階段。

 

  但國元證券的報告中也指出,在最新的EUV和E-beam光刻膠方面,現在國內還不具備條件也沒有這方面研發能力,量產更是遙遙無期。國產光刻膠高端技術短期內尚難突破,還要很長的路要走。

 

  矽片是集成電路發展的基石之一。在這方面國產矽片的實際情況又是怎樣的?據東莞證券的調研報告顯示,在小尺寸矽片方面,我國能大規模生產 4-6 英寸矽片,基 本滿足國內需求。但大矽片(8、12 英寸)方面則存在較大缺口。雖然8英寸矽片我國能自主進行生產,但仍不能滿足下遊生產需求;而 12 英寸矽片則幾乎依賴於進口。在這種情況下,發展大矽片也成為了我國半導體產業發展的一個重點。

 

  在大尺寸矽片方面,我國正積極邁向8英寸與12英寸矽片生產,多項重大投資正在啟動中。據芯思想2019年的報告顯示,包括上海新昇、超矽半導體、中環半導體以及立昂微等多家企業在內,目前宣布的12英寸矽片項目多達20個,根據各家公司公布情況來看,總投資金額超過1400億,12英寸矽片總規劃月產能到2023年前後合計超過650萬片。如果加上天芯矽片、中芯環球、濟南項目,12英寸矽片總規劃月產能將可能高達800萬片,約是2018年全球12英寸矽片月需求的2倍。

 

  另外一方面,IGBT也是目前我國本土半導體企業發力的一個重點。尤其是隨著

新能源汽車

的快速發展,IGBT 也迎來了爆發。我國是車規級 IGBT 的主要市場之一,約佔全球市場份額超過30%。但這塊市場一直是我國半導體產業的空白,直到近幾年才得到重視。

 

  IGBT晶片國產替代有巨大的需求空間,國內有不少廠商已經參與布局。目前,國內在車規級IGBT產業鏈布局較完善的企業有比亞迪半導體、斯達半導、中車時代電氣等。據半導體行業觀察此前的報導顯示,今年4月底,比亞迪IGBT項目已在長沙開工建設,該項目建成後可年產25萬片8英寸新能源汽車電子芯,可滿足年裝車50萬輛的產能需求。此外,其他廠商也在加快IGBT的產能建設,斯達半導新能源汽車用IGBT模塊擴產項目投產後可年產120萬個新能源汽車用IGBT模塊;中車時代電氣計劃在今年量產第6代IGBT技術IGBT,其8英寸IGBT生產線可年產24萬片。

 

  被歐美日壟斷的市場

 

  誠如上文所述,本土企業在光刻膠、大矽片以及IGBT等領域的發展才剛剛開始起步。而目前這些領域的主要市場份額又都是被哪些企業所佔據著?

 

  具體來看,據浙商證券的調研報告顯示,光刻膠行業具有極高的行業壁壘,因此在全球範圍其行業都呈現寡頭壟斷的局面。光刻膠行業長年被日本和美國專業公司壟斷。目前前五大廠商就佔據了全球光刻膠市場 87%的份額,行業集中度高。其中,日本 JSR、東京應化、日本信越與富士電子材料市佔率加和達到72%。並且高解析度的 KrF 和 ArF 半導體光刻膠核心技術亦基本被日本和美國企業所壟斷,產品絕大多數出自日本和美國公司,如杜邦、JSR 株式會社、信越化學、東京應化工業、Fujifilm,以及韓國東進等企業。整個光刻膠市場格局來看,日本是光刻膠行業的巨頭聚集地。

 

  高純靶材市場同樣也是個寡頭市場。目前,全球的靶材製造行業,特別是高純度的靶材市場,呈現寡頭壟斷格局,主要由幾家美日大企業把持著,如日本的三井礦業、日礦金屬、日本東曹、住友化學、日本愛發科,以及美國霍尼韋爾、普萊克斯等。根據有研新材公告數據估算,日礦金屬是全球最大的靶材供應商,靶材銷售額約佔全球市場的30%,霍尼韋爾在併購Johnson Mattey、整合高純鋁、鈦等原材料生產廠後,佔到全球市約20%的份額,此外,東曹和普萊克斯分別佔20%和10%。

 

  在大尺寸矽片方面,從全球範圍來看,大尺寸矽片的產能和市場基本已被日、德、韓和中國臺灣企業所壟斷。以12英寸矽片市場為例,同半導體矽片的整體市場競爭格局基本保持一致,但信越、盛高、環球晶圓、Silitronic和LG這五大供應商的市場份額更高,達到了98%;而中國臺灣的環球晶圓市場份額有所降低。

 

  IGBT模塊在新能源汽車領域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被廣泛應用於

電機

控制器、車載空調、充電樁等設備。同樣,IGBT模塊也是新能源汽車電機控制系統中負責能源轉換與傳輸的核心功率半導體器件。從目前來看,國外廠商已研發出完善的 IGBT 產品系列。全球 IGBT 市場主要競爭者包括德國英飛凌、日本三菱、富士電機、美國安森美、瑞士 ABB 等,前五大企業的市場份額超過 70%。

 

  奮力追趕的本土廠商

 

  近幾年中,在市場需求以及國家政策的鼓勵下,這些領域雖然被寡頭把持,但也有不少本土企業圖謀在這些半導體領域進行發展。

 

  在今年當中,我們也看到有不少企業開始進軍光刻膠領域。這其中就包括雅克科技擬募資12億投入光刻膠等材料研發。除此之外,八億時空也曾於日前發布公告稱,公司擬使用1億元超募資金投資設立全資子公司「上海八億時空先進材料有限公司」(暫定名),由該公司投資建設研發平臺,實施「先進材料研發項目」。其先進材料研發項目就包含了光刻膠方面。據悉,其重點研發平板顯示用光刻膠、5G分子天線用光刻膠及半導體用光刻膠。

 

  在大矽片領域,得益於CIS、存儲等對8英寸矽片的需求,許多國產矽片廠商也有了擴產的計劃。除此之外,12英寸也是今年上市企業的重要布局方向之一。具體來看,滬矽產業於2020 年4月IPO上市,其公告顯示,公司擬投資22億用於擴產15萬片/月的12 寸大矽片;中環股份定增 50 億加碼8英寸、12 英寸半導體矽片;神工股份IP上市擬投9億用於建設8寸拋光片;此外有研、金瑞泓等國內主要矽片製造商均有大規模擴產計劃。

 

  2020上半年,國內廠商IGBT布局動作頻頻,不少企業傳來了IGBT量產供貨的好消息,也有不少新的IGBT項目加速落地。華潤微發布的2020年半年度報告顯示,公司目前在研項目共13項,其中包括IGBT產品設計及工藝技術研發。今年7月份,華虹半導體宣布,公司將全面發力與IGBT產品客戶的合作,打造IGBT生態鏈。目前公司代工的IGBT晶片具有市場競爭力,已加速導入新能源汽車、風力發電、白色智能家電等市場,進一步豐富IGBT產品線,為公司尋求新業務增長點。

 

  在車規級IGBT領域,除了比亞迪半導體和斯達半導體等為國產車規級IGBT的發展增添了一絲活力。利歐股份也在投資理想汽車之後,充分了解到了IGBT在

電動車

領域應用的重要性,於是,公司決定投資IGBT項目。

 

  本土半導體企業在這些領域的發展才剛剛起步,國內旺盛的市場需求為他們的成長增添了動力。但不可否認的是,面對強大的巨頭企業,這些國內半導體廠商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相關焦點

  • 焦點分析|比亞迪半導體「大刀闊斧」推進分拆上市,意欲何為?
    比亞迪半導體是比亞迪在2004年10月成立的全資子公司,自主研發車規級IGBT(絕緣柵雙極型電晶體),主要業務覆蓋功率半導體、智能控制IC、智能傳感器及光電半導體的研發、生產及銷售,擁有包含晶片設計、晶圓製造、封裝測試和下遊應用在內的一體化經營全產業鏈。
  • 揭秘比亞迪半導體:全球CEO峰會上負責人陳剛談了什麼 IGBT之外還有...
    公開信息顯示,比亞迪半導體(曾用名:比亞迪微電子)原為比亞迪的第六事業部,於2004年10月成立,一直致力於集成電路及功率器件的開發。自2005年比亞迪即開始布局IGBT,並於2008年收購寧波中緯半導體晶圓廠,次年其IGBT晶片即通過科技成果鑑定。截至目前,比亞迪已成為國內最大的車規級IGBT廠商。
  • IGBT:功率半導體核心元器件
    在新能源、節能環保「十二五」規劃等一系列國家政策措施的支持下,國內IGBT 的發展亦獲得巨大的推動力,市場持續快速增長。根據iHS的統計,中國功率半導體市場中前三大產品是電源管理IC、MOSFET、IGBT,三者市場規模佔2018年中國功率半導體市場規模比例分別為60.98%,20.21%與13.92%。
  • 150倍增長,300億估值,比亞迪半導體為什麼這麼金貴?
    以特斯拉 Model S 為例,其使用三相異步驅動電機,其中每一相的驅動控制都需要使用 28 顆塑封的 IGBT 晶片,三相共需要使用 84 顆 IGBT 晶片。在比亞迪半導體推出真正可量產的車規級 IGBT 之前,國內的車用 IGBT 供應 90% 以上都依賴於國際巨頭,比如英飛凌、安森美、三菱、富士通等等。
  • 當英飛凌遇上比亞迪,國產汽車半導體面臨的挑戰與機遇
    據汽車行業權威調研數據顯示,2019 年國內車規級IGBT 市場呈現寡頭壟斷格局,英飛凌以高達58.2%的市場份額位居第一,比亞迪位列第二,佔18%。作為國內第一家自主研發、生產車用IGBT晶片的公司,比亞迪半導體成為國內市場上最有能力挑戰國際大廠的本土廠商。
  • 比亞迪半導體榮登2020全球獨角獸企業500強榜單
    本次比亞迪半導體榮登全球500強榜單,實力突顯其在市場的競爭力、行業的知名度和自主創新能力。據國際著名投行預估,比亞迪半導體拆分上市後可達300億市值。依託國內新能源汽車產業的飛速發展,比亞迪半導體已成長為國內領先的車規級半導體整體方案供應商;充分利用比亞迪整車優勢,打破國產車規級半導體下遊應用瓶頸,成功打造集成化的車規級產品協同應用平臺,現產品已基本覆蓋新能源汽車核心應用領域,如電控系統、整車熱管理系統、車身及車載相關系統等。
  • ...電氣、比亞迪半導體分拆上市,押寶車用IGBT市場有哪些優劣勢?
    今年初,斯達半導用連續22個漲停板引爆二級市場,同時也催熱了一級市場對IGBT廠商股權投資的熱度,比亞迪半導體在短短62天內獲得了紅杉資本、韓國SK集團、小米集團、ARM、中芯國際、上汽產投、北汽產投等幾十家企業戰略投資達27億元,投資方涵蓋覆蓋大型企業、投資機構以及產業鏈上下遊的企業。
  • 【分析】中車時代電氣、比亞迪半導體分拆上市,押寶車用IGBT市場有...
    今年初,斯達半導用連續22個漲停板引爆二級市場,同時也催熱了一級市場對IGBT廠商股權投資的熱度,比亞迪半導體在短短62天內獲得了紅杉資本、韓國SK集團、小米集團、ARM、中芯國際、上汽產投、北汽產投等幾十家企業戰略投資達27億元,投資方涵蓋覆蓋大型企業、投資機構以及產業鏈上下遊的企業。
  • 為什麼IGBT市場一直被英飛凌、安森美等少數供應商所壟斷?
    業內人士表示,受疫情影響,原本採用進口IGBT的廠商也因為供貨不足,逐漸導入斯達半導、比亞迪半導體等國產供應商。 因此,「國產化替代」的市場機遇是驅動國內IGBT廠商成長的關鍵。 與中車時代半導體一樣,比亞迪半導體同為自身體系下培育的半導體企業,布局的重點均為IGBT,雖然中車時代半導體主要面向軌道交通、電網、風電等市場,比亞迪半導體主要面向新能源汽車市場,目前二者面對的市場並不相同,但二者選擇在同一個時間節點分拆上市,且皆押寶於新能源汽車領域。
  • IGBT產能持續緊缺,兩大IDM廠商加入分拆上市熱潮
    在國內眾多IGBT廠商中,中車時代電氣以及比亞迪半導體是為數不多採用IDM模式,且率先取得技術和市場突破的企業,二者又在今年同時加入拆分上市大軍,受到市場和業內的重點關注。與中車時代半導體一樣,比亞迪半導體同為自身體系下培育的半導體企業,布局的重點均為IGBT,雖然中車時代半導體主要面向軌道交通、電網、風電等市場,比亞迪半導體主要面向新能源汽車市場,目前二者面對的市場並不相同,但二者選擇在同一個時間節點分拆上市,且皆押寶於新能源汽車領域。
  • 斯達半導深度解析:乘風破浪的國產IGBT龍頭
    公司從事的 IGBT 是功率半導體新一代典型產品。功率半導體是電子裝置中電能 轉換與電路控制的核心,主要用於改變電子裝置中電壓和頻率、直流交流轉換等。功 率分立器件的演進路徑基本為二極體→晶閘管→MOSFET→IGBT,其中,斯達半導的 主營產品 IGBT 是功率半導體新一代中的典型產品。
  • 新能源汽車電控系統核心技術的IGBT打破壟斷 比亞迪半導體產業崛起
    近幾個月來,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了弗迪模具有限公司、弗迪科技有限公司、弗迪動力有限公司、弗迪鋰電池有限公司等多家子公司,和豐田汽車合資成立了比亞迪豐田電動車科技有限公司。上周,比亞迪宣布其旗下深圳比亞迪微電子正式更名為比亞迪半導體有限公司。一時間,產業整合,分拆,大動作不斷。
  • 看國產汽車半導體如何突圍
    ,中國在車規級半導體處於弱勢地位,對外依賴度非常高。 根據英飛凌2019財年估計,目前單車半導體價值量約為$417,純電動將增加半導體需求$358,達到775美元/車。若考慮到智能化,L2級將增加單車半導體$160,到L4級將增加$970,達到單車半導體需求量$1387。
  • 2020年中國半導體板塊股票有哪些?
    3、紫光國微: 紫光國芯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簡稱「紫光國微」,SZ002049)是紫光集團有限公司旗下的半導體行業上市公司,專注於集成電路晶片設計開發業務,是領先的集成電路晶片產品和解決方案提供商,產品及應用遍及國內外,在智能安全晶片、高穩定存儲器晶片、安全自主FPGA、功率半導體器件、超穩晶體頻率器件等核心業務領域已形成領先的競爭態勢和市場地位。
  • 漲價潮點名,功率半導體會喊「到」嗎?
    IGBT 領域,中車時代已在軌道交通、智能電網、新 能源汽車等多個高端領域得到認可和應用,斯達半導和比亞迪已在國內新能源 車 IGBT 領域佔據可觀份額。第三代半導體器件領域,聞泰科技已實現 GaN 器件量產,華潤微、揚傑科技已實現 SiC 功率器件的產品送樣。
  • 第三代半導體股票有哪些?第三代半導體概念股有哪些
    第三代半導體板塊大漲,聚燦光電漲停,派瑞股份、乾照光電、易事特、新潔能等多股大漲。  三代半導板塊自10月13日創出新高以來持續回落調整,今日首次出現明顯的拉升,截止發稿,漲幅領漲兩市。  同時,半導體、晶片、光刻膠等多板塊紛紛跟漲,半導體板塊掀起漲停潮,民德電子、聚燦光電、大燁智能等多股漲停。
  • 突破IGBT技術瓶頸,比亞迪:掌握核」芯「科技
    12月10日,比亞迪在寧波發布了在車規級領域,具有標杆性意義的IGBT 4.0技術,此項技術堪稱電動車CPU的核心技術,此前這項技術及零部件基本都被國外的企業所壟斷而發布此項技術之後,比亞迪成為了國內第一家實現車規級IGBT大規模量產、也是唯一一家擁有IGBT完整產業鏈的車企。先來看看IGBT是什麼?
  • 「需求+國產替代」雙輪驅動 功率半導體2021年景氣度高
    □ 功率半導體廣泛應用於各類電子類產品。新能源汽車、5G、消費電子、工業控制電子產業發展等是功率半導體成長的主要驅動力。□ 聞泰科技加大在晶圓和封裝領域的投資,通過改造升級現有產線、加大外發代工比例、新建車規級晶圓廠和封裝廠的方式快速擴充產能。
  • 2021年功率半導體可望迎來高景氣周期
    ,公司董事會審議通過《關於擬籌劃控股子公司分拆上市議案》,同意公司控股子公司比亞迪半導體籌劃擬分拆及於中國境內一家證券交易所獨立上市事項,並啟動分拆比亞迪半導體上市的前期籌備工作。 截至今(4)日13:20左右,比亞迪股份暫報222.4港元、上漲9.45%;中車時代電氣暫報36.05港元、上漲6.66%。 國金證券研究報告顯示,2019年中國新能源車IGBT(即絕緣柵雙極型電晶體)市場中,比亞迪半導體的市場份額排名第二,中車時代電氣也佔據一定的市場份額。
  • 功率半導體行業專題報告:新能源汽車重塑功率半導體價值
    功率半導體持續創新升級,國產化龍頭企業替代空間大目前車規級功率半導體國產化程度不高,替代空間大。汽車功率半導體 前 5 大企業主要為英飛凌、STM 等外資企業,全球市佔率達到 63%。技 術上,功率半導體處於第二代 Si 基往第三代 SiC/GaN 等襯底材料升級 過程中,產品還在持續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