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五號登陸月球;晶圓產能緊缺將持續至2022年

2020-12-02 鎂客網

英國宣布創建5G研究實驗室;高通發布驍龍 888 晶片

1、嫦娥五號登陸月球,並傳回著陸影像圖

昨日23時11分,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著陸在月球正面西經51.8度、北緯43.1度附近的預選區域,並傳回著陸影像圖,成為我國第三個成功實施月面軟著陸的探測器。

成功著陸後,著陸器在地面控制下,進行了太陽翼和定向天線展開等狀態檢查與設置。接下來,著陸器將開始持續約2天的月面工作,採集2千克左右的月球樣品。完成採樣任務後,上升器將搭載樣品在月球表面點火起飛,返回軌道,然後與軌道器+返回器組合體結合,返回地球。

2、高通發布驍龍 888 晶片

在高通2020驍龍技術峰會首日,高通技術公司高級副總裁兼移動、計算及基礎設施業務總經理阿力克斯·卡圖贊(Alex Katouzian)宣布推出最新一代的旗艦級平臺驍龍 888 5G 移動平臺。多家手機廠商第一時間宣布首批搭載。

據高通官方介紹,驍龍888集成高通第三代5G數據機及射頻系統——驍龍X60,支持全球毫米波和Sub-6GHz全部主要頻段,以及5G載波聚合、全球多SIM卡功能、獨立(SA)和非獨立(NSA)組網模式以及動態頻譜共享(DSS),是真正面向全球的兼容性5G平臺。

3、NVIDIA宣布GeForce RTX 3060 Ti於今日上市銷售

昨日,NVIDIA公布了399美元的新GeForce RTX 3060 Ti。這是該公司RTX 3000系列產品線的最新成員,也是迄今為止最實惠的產品。

RTX 3060 Ti配備了8GB顯存,基礎時鐘為1410MHz,提升時鐘為1665MHz。典型的雙槽設計,採用了NVIDIA新的12針電源接口,官方為RTX 3060 Ti推薦安裝600W的電源,該卡的功耗最高可達200瓦。NVIDIA表示,RTX 3060 Ti在設計上已經超越了上一代RTX 2080和RTX 2080 Super,平均來說,它將比上一代RTX 2060 Super快40%。

4、英國宣布創建5G研究實驗室,幫助取代華為技術

英國數字大臣奧利弗·道登(Oliver Dowden)表示,該國計劃斥資2.5億英鎊(約合3.34億美元)開發新的安全網際網路技術,其中包括創建5G研究實驗室,以幫助取代華為的技術。

在此之前,英國大臣們在7月份決定在5G網絡中禁用華為設備,但此舉讓英國只能依賴愛立信和諾基亞提供所有硬體。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英國希望開發Open RAN系統,該系統允許不同的公司提供電信網絡的不同部分,從而推出能夠代替華為、愛立信和諾基亞5G網絡的多供應商替代方案。

5、力積電董事長黃崇仁:晶圓產能緊缺將持續至2022年

晶圓代工廠力積電11月30日召開法人說明會,力積電董事長黃崇仁表示,全球晶圓代工產能不足會持續到2022年之後,原因包括需求成長率大於產能成長率,且包括5G及人工智慧(AI)等應用將帶動更多需求。

然而建造新晶圓廠成本高昂且至少需時三年以上,新產能遠水難救近火,目前產能吃緊已經到了客戶會恐慌的情況,力積電此時提出重新掛牌上市的時機正好。

相關焦點

  • 8英寸晶圓產能為何緊缺?
    而2020年以來,因為新冠肺炎疫情的衝擊,使得宅經濟興起,包括筆電、平板的購買量也同時爆發,這使得以8英寸晶圓廠為生產主力的功率元件、電源管理IC、影像感測器、指紋識別晶片和顯示驅動IC等產品的供應更是吃緊,而這一切的問題就歸咎到8英寸晶圓產能不足所導致。而且,這情況還將延續到2021年以上,短期內難有緩解的機會。
  • 實力打臉美登月聯盟:月球挖土黨嫦娥五號將出發,它在哪裡登陸?
    6次成功載人登月的阿波羅計劃帶回了382千克月球巖石,對於了解月球的性質與起源,做出了不少科學成就!現在中國人自己的月球採樣探測器馬上就要出發了,吃瓜群眾們很是關心它將在哪裡登陸,如何採樣,帶回多少巖石,怎麼樣回到地球?
  • 嫦娥五號成功將月球巖石帶回地球,安全著落!太空競爭進入新紀元
    歷經23天闖過地月轉移、近月制動、環月飛行、月面著陸、自動採樣、月面起飛、月軌教會對接、再入返回等多重難關,嫦娥五號成功攜帶著月球巖石樣品返回地球。中國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副中心主任裴照宇表示,嫦娥五號任務是中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驟中「回」這一步的主要任務,成功實現月球表面採樣返回。嫦娥五號順利降落完成任務後,中國成為繼美國、蘇聯之後第3個取得月球表面巖石的國家。
  • 我國將在11月發射嫦娥五號並帶回月球樣品,50年來首次
    圖片來源:CCTV據外媒報導,我國已經開始準備發射嫦娥五號,該任務旨在收集和返回自月球樣品。如果成功,將是1970年代以來的第一批月球樣品。&39;娥五號的目標是靠近月球近側西部邊緣Oceanus Procellarum地區的火山巖層MonsRümker。11月下旬的發射將使Chang娥五號進入定於11月27日發生的接近蒙斯·朗姆克日出的月球軌道,為降落做準備。
  • 「產能緊缺專題」產能奇缺,8英寸晶圓市場為何會有價無市?
    【編者按】8英寸晶圓代工產能緊缺和漲價引發的「多米諾骨牌」效應正在向全行業傳導:設計廠商等不到產能或面臨客戶流失風險,該如何自救?上遊的產能緊缺和漲價對下遊的代理、模組、終端廠商影響幾何?(集微網報導)8英寸晶圓代工產能 從2018年起CIS、電源晶片持續緊缺便可見端倪。
  • IGBT產能持續緊缺,兩大IDM廠商加入分拆上市熱潮
    2020年,客戶需求旺盛依舊,國內IGBT市場供應緊缺的情況卻並未緩解,反而愈演愈烈。自年初起,國際IGBT大廠均受疫情影響,產能供應不足的問題持續至今。值得注意的是,較多國內IGBT廠商受限於資金、技術、人才等因素,只能採用Fabless模式,需要通過晶圓代工廠合作生產IGBT晶片,而代工資源緊缺也是導致國內IGBT產業發展緩慢的一大制約。據了解,華虹半導體、中芯紹興等IGBT代工廠從去年底至今均處於滿載狀態,國內晶圓代工產能持續緊張。
  • 嫦娥五號成功落月,將帶回月球樣品,美國發來賀電:這回真不簡單
    據英國《衛報》12月2日報導,據北京航天局介紹,中國派往月球的探測器已成功著陸,目前,嫦娥五號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完成了月球鑽取採樣即分裝,接下來就將帶回來時隔44年後的第一批月球樣本。這是中國第三次在月球表面成功軟著陸,也是人類探測器首次登陸月球上的這一區域。
  • 嫦娥五號發射在即!時隔50年後人類將再次觸摸新鮮月球土壤
    近日,用於發射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的長徵五號火箭已啟程從天津出發,經海運前往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根據最新消息,我國將於今年11月24日發射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然而,剛剛執行完任務的文昌航天發射場,來不及過多的休息,又投入到緊鑼密鼓的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發射準備工作當中。嫦娥五號是我國自主研製、用於月球採樣返回的探測器。與此前的探月任務不一樣,嫦娥五號在成功降落在月球表面後,會對月球土壤進行採樣,最終重新點火起飛,返回地球。
  • 挖土黨嫦娥五號將出發,實力打臉美國登月聯盟,它將在哪裡登陸?
    6次成功載人登月的阿波羅計劃帶回了382千克月球巖石,對於了解月球的性質與起源,做出了不少科學成就!現在中國人自己的月球採樣探測器馬上就要出發了,吃瓜群眾們很是關心它將在哪裡登陸,如何採樣,帶回多少巖石,怎麼樣回到地球?
  • 「嫦娥五號」—月球採樣返回倒計時
    ——「落」,實現在月球上軟著陸及月球車探測月球(嫦娥三號/玉兔號、四號/玉兔二號);第三步——「回」,發射能返回地球的落月探測器,將月球樣品帶回地球。中國首次月球探測工程全月球影像圖嫦娥二號(由嫦娥一號備份星進行技術改進)於2010年10月1日成功發射,運載火箭直接將衛星發射至地月轉移軌道,6日正式進入月面上空100千米工作軌道,28 日擇機變軌,離月面最近時僅15千米,對月面物體的影像解析度優於1.5米。
  • 嫦娥五號成功登陸月球,以收集數十年來的第一個新鮮月球樣本
    嫦娥5號是1976年以來的首次月球回返任務。中國再次降落在月球上,這次計劃帶回一些紀念品。中國國家航天局(CNSA)在一份聲明中說,嫦娥五號是中國有史以來的首次樣品返回飛行任務,12月1日在月球的風暴海地區成功降落。
  • 恭喜嫦娥四號成功登陸月球背面!印度不甘落後,將加大與中國競爭
    嫦娥工程於2003年啟動,前兩次嫦娥任務(即嫦娥一號、二號)的目標是從繞月軌道進行遠程探測並收集數據,而第三次和第四次則要「登陸作戰」。嫦娥四號探測器的設計基於前身嫦娥三號。2013年,嫦娥三號帶著月球車「玉兔」軟著陸在月球雨海西北部的虹灣地區,成為繼1976年蘇聯探測器「月球24號」後,首個在月球表面軟著陸的探測器。
  • 嫦娥五號月球「挖土」回家,驚心動魄23天回顧
    後續,工作人員將會把嫦娥五號返回器空運至北京開艙,月壤的存儲、分析等相關工作也將隨之啟動。嫦娥五號從出發奔月到回歸地球共經歷了23天,其中8天完成從月球到地球的旅程,在月工作2天,再用13天返回地球,這樣算來,嫦娥五號的「通勤」時間要比正式「挖土」的工作時間長得多。
  • 嫦娥五號發射升空,著陸月球方式和天問一號登陸火星有什麼不同?
    截止至2020年11月17日,天問一號的飛行裡程已經突破3億公裡,與地球的距離也達到6380萬公裡。按照計劃,探測器將會在2021年2月抵達火星附近,在被火星引力捕獲後進入火星軌道,然後先環繞火星飛行2-3個月,在2021年5月擇機釋放著陸器將火星車送上火星表面。
  • 時隔44年,嫦娥五號將為人類再次帶回月球樣品
    出品:科普中國製作:haibaraemily監製: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2020年11月下旬,中國的首個月球採樣返回任務「嫦娥五號」將在海南文昌發射場,搭乘長徵五號遙五火箭發射升空「繞、落、回」三部曲的第三階段目標,也意味著人類時隔44年將再次從月球帶回巖石和土壤樣品——上一次月球採樣返回任務,還是1976年蘇聯的月球24號。
  • 中國探月16年,嫦娥五號或將改寫月球歷史 | 解讀
    1969年7月至1972年12月,美國共實施了7次載人登月任務,成功將12名航天員送上月球。儘管載人月球採樣返回技術更複雜、成本更高,但由於航天員可以到艙外活動,還能乘月球車漫步到比較遠的地方去採集月球樣品,所以用載人飛船從月球採樣返回,不僅採集量大、選擇性強,而且採集範圍廣。從阿波羅11號到17號,帶回的月壤和月巖樣品總計約381.7千克。
  • 科技|中國探月16年,嫦娥五號或將改寫月球歷史
    ,然後將約2千克月球樣品送至地面實驗室開展精細研究。最終,返回器採用半彈道跳躍再入方式進入大氣層,落至預定著陸場。 如果一切順利,「嫦娥五號」將實現我國開展航天活動以來的四個「首次」:首次在月面自動採樣;首次從月面起飛;首次在38萬千米外的月球軌道上進行無人交會對接;首次帶著月壤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返回地球。
  • 嫦娥五號成功發射!未來10年中國將在月球南極建立科研站
    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是中國探月工程第六次任務,中國自2004年正式實施探月工程以來,歷經十六載,成功完成嫦娥一號、二號、三號和四號任務以及嫦娥五號高速再入返回飛行試驗,實現了「五戰五捷」。 嫦娥工程共規劃為三期,簡稱「繞、落、回」,也就是繞月探測、月面探測、月球自動採樣返回。
  • 嫦娥五號將從月球帶回土壤研究,為什麼美國也想得到這些土?
    我國航天事業的大發展,讓我們具備了走出地球探索月球的能力,於是開始了嫦娥奔月的一系列探索計劃。在2018年12月8日,嫦娥四號升空奔向了月球,於2019年1月3日成功在月球背面實現軟著陸,這是人類探測器首次在月背著陸,也顯示著我國的登月技術達到了世界領先。
  • 8英寸產能緊缺這道「無解題」
    史無前例的賣方市場情境下,8英寸產能有多緊俏?產能緊缺從晶圓代工傳導至封測、設計、晶圓、再到模組供應商、下遊終端廠商等,捎帶著6英寸和12英寸晶圓,一路缺貨到明年。不久前,市場傳出臺灣地區IC設計龍頭聯發科決定購買設備出租給力積電使用的罕事。近日業界又傳出,某老牌晶圓代工廠以「片」為單位,提前競標出售明年二季度的8英寸產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