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五號發射在即!時隔50年後人類將再次觸摸新鮮月球土壤

2020-09-17 航天那些事兒

近日,用於發射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的長徵五號火箭已啟程從天津出發,經海運前往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根據最新消息,我國將於今年11月24日發射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


吊裝過程中的長徵五號遙五火箭(視頻截圖來源:微博林曉弈)


目前,「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在以每天30萬公裡的速度遠離地球,奔向那顆遙遠的紅色星球。然而,剛剛執行完任務的文昌航天發射場,來不及過多的休息,又投入到緊鑼密鼓的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發射準備工作當中。

嫦娥五號是我國自主研製、用於月球採樣返回的探測器。與此前的探月任務不一樣,嫦娥五號在成功降落在月球表面後,會對月球土壤進行採樣,最終重新點火起飛,返回地球。

嫦娥五號構想圖

其實,早在2017年,嫦娥五號的發射就已經提上了日程。然而,由於當時長徵五號火箭還存在著技術問題,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不得不多次推遲。從去年年底開始,長徵五號圓滿完成了實踐二十號星、載人飛船試驗、以及不久前的火星探測任務後,它的可靠性已經得到了驗證。我們可以放心地安排「胖五」送嫦娥上月球。

兩種取樣方式,30萬公裡外的無人交會對接

此前的嫦娥三號和四號兩次成功登陸月球,標誌著我國已掌握可靠的月球表面軟著陸技術。此次嫦娥五號也將應用類似的技術登陸月球,對月球表面進行樣本採集。


嫦娥四號月面軟著陸


嫦娥五號此次將會採取兩種不同的方式採集月壤:第一種是使用攜帶的機械臂在月球表面橫掃,收集表層的月壤;第二種是在月面打孔,以取得更深層次的月下土壤。應用兩種採集方式將會增加月球土壤樣本的豐富性。


嫦娥五號探測器由上升器、著陸器、返回器、軌道器四部分組成


在完成採樣收集後,攜帶土壤樣本的上升器點火起飛,與在月球上空環繞飛行的軌道器進行無人交會對接,最終返回器以第二宇宙速度將寶貴的月球土壤樣本送回地球。

上次月球採樣已是近50年前,美蘇後首次


在美國NASA詹森航天中心月球實驗室展示的月球土壤樣本


1969至1972年期間,美國的「阿波羅」登月計劃六次成功將美國人登上月球。這數次登月中,除了阿姆斯特朗留在月球上的「人類一小步」,美國人還從月球帶回了共計約382公斤重的月球土壤。其中,1978年,美國安全顧問訪華時,就送給了中國一份裝在牌匾裡的月球土壤,然而這份樣本僅約1克重,如同豆子一般大。這對於當時航天事業剛剛起步的中國來說顯得彌足珍貴,科學家們利用這一點點月壤樣本完成了大量的月球科研分析實驗,為後來的探測器登月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美國用來送禮的月壤就是從這塊「阿波羅17號」帶回的玄武巖上取下來的


除了美國人外,蘇聯也曾在1970年發射「月球16號」探測器,成功帶回了約0.3公斤的月球土壤樣本。

自1972年美國的「阿波羅」登月計劃終止後,人類再也沒有踏上過月球。人類所擁有的外星物品——月球土壤也停留在了那380多公斤。

此次嫦娥五號帶回的月球樣本,將會有助於我國科研工作者進一步了解月球環境、構造,為我國未來建設月球科研基地做準備。


關注,了解更多航天諮詢與知識。

點讚並在評論區留言,為嫦娥五號加油!

相關焦點

  • 長徵五號再出徵,將搭載嫦娥五號,成為人類44年後再次月球取樣
    近年來,中國航天科技進步顯著,取得了一系列傲人的成就,航天發射任務也愈加頻繁。而根據年初公布計劃,中國在2020年的航天發射任務將有望達到40次之多(目前已進行34次),成為中國有史以來最為航天發射頻繁的一年,而其中的重頭戲當屬長徵五號搭載嫦娥五號的發射任務。
  • 時隔44年,嫦娥五號將為人類再次帶回月球樣品
    出品:科普中國製作:haibaraemily監製: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2020年11月下旬,中國的首個月球採樣返回任務「嫦娥五號」將在海南文昌發射場,搭乘長徵五號遙五火箭發射升空「繞、落、回」三部曲的第三階段目標,也意味著人類時隔44年將再次從月球帶回巖石和土壤樣品——上一次月球採樣返回任務,還是1976年蘇聯的月球24號。
  • 發射成功!時隔44年,嫦娥五號將為人類再次帶回月球樣品!|行星事務所
    出品:科普中國 製作:haibaraemily 監製: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 就在今天凌晨,2020年11月24日4:30,中國的首個月球採樣返回任務「嫦娥五號」在海南文昌發射場,搭乘長徵五號遙五火箭發射升空,奔赴月球!
  • 今晨,嫦娥五號成功發射升空!時隔44年,將再次帶回月球樣本
    在此次任務中,嫦娥五號將採集約2千克的月球巖石、土壤樣本返回地球。這將是44年之後,人類再一次將月球樣本帶回地球。嫦娥五號將如何完成探月「繞落回」三部曲的最終章?此次採集的樣本有望改寫我們對月球的哪些認知?
  • 嫦娥五號發射成功 時隔44年再由月球取樣返回 將模擬載人登月
    11月24日4時30分「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中心由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發射升空,2200秒後成功進入地月轉移軌道,這是中國第六次月球探測任務,也是1976年蘇聯「月球24號」之後首次由月面抓取土壤返回地球,兩次任務相隔44年。
  • 嫦娥五號發射成功!時隔 44 年將再創人類月球取樣壯舉
    2020年11月24日凌晨4時30分,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 長徵五號 遙五運載火箭成功將「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發射升空,中國探月工程收官之旅開啟,時隔 44 年將再創人類月球取樣壯舉
  • 嫦娥五號乘長徵五號火箭發射成功 執行我國首次月球採樣返回任務
    2020年11月24日4:30,中國的首個月球採樣返回任務「嫦娥五號」在海南文昌發射場,搭乘長徵五號遙五火箭發射升空,奔赴月球!作為我國第六個月球探測任務,它也意味著人類時隔44年將再次從月球帶回巖石和土壤樣品,而上一次月球採樣返回任務,還是1976年蘇聯的月球24號。為什麼要去月球上挖土?
  • 「嫦娥」歸來 「月壤」入新家 人類時隔44年再次將月球樣品帶回地球
    科學大爆炸  人類時隔44年再次將月球樣品帶回地球  「嫦娥」歸來 「月壤」入新家  「23天,終於成了!」  2020年12月17日1時59分,嫦娥五號返回艙落地的那一刻,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大廳裡一片歡騰聲,剛剛通報過落點信息的北京總調度劉建剛說出了這句話。  23天這個數字,劉建剛從11月24日嫦娥五號發射之日起就已經計算過無數次,如今終於定格,不再改變。
  • 嫦娥五號將帶回20倍重量的月球土壤的重要作用
    嫦娥五號的此次任務是去月球上帶回月球的土壤樣本回地球,以供科學家研究。對的,嫦娥五號它將採集回大概2千克左右的月球土壤樣本,而在此之前,人類發射的無人月球探測器最多單次帶回的月球土壤也就100克左右。我國的嫦娥五號這次將帶回二十倍重量的樣本,也就是2千克。
  • 嫦娥五號發射成功,44年後人類再去月球「挖土」
    可不止是去往月球繞一圈,探探路拍些照片回來,這次她要做的是到月球上「挖土」,並將月球上的土壤和巖石帶回國,可以稱得上是無人版的「阿波羅登月」。美國和蘇聯分別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通過載人飛船和月球探測器為人類帶回了月球上的土壤樣本,但從1976年8月18日蘇聯的「月球24號」探測器最後一次採集月球樣本至今,人類已經有44年沒有再更新月壤樣本,而今天中國終於也要採集月壤了!
  • 嫦娥五號發射成功,44年後人類再去月球「挖土」
    美國和蘇聯分別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通過載人飛船和月球探測器為人類帶回了月球上的土壤樣本,但從1976年8月18日蘇聯的「月球24號」探測器最後一次採集月球樣本至今,人類已經有44年沒有再更新月壤樣本,而今天中國終於也要採集月壤了!
  • 嫦娥五號順利升空 時隔44年再從月球挖土
    「嫦娥」工程從遠景看可分為無人探測、載人登月、月球基地三個階段(即「探、登、駐」)。其中無人探測階段的工程目標通常被概括為「繞、落、回」三步走。2007年的嫦娥一號和2010年的嫦娥二號實現了「繞」月探測,2013年嫦娥三號實現降「落」月面,2019年嫦娥四號更是創造了人類首次月面軟著陸。按照計劃,嫦娥五號探測器將是實現月球取樣返「回」的至關重要的環節。
  • 嫦娥五號發射倒計時!我國迄今最難航天任務:為載人登月預演
    在11月17日,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和嫦娥五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垂直轉運至發射區,計劃在本月下旬擇機選擇發射。而且垂直轉運表明長徵五號和嫦娥五號探測器已經完成了前期總裝、測試等一系列工作,即將進入點火發射階段。  據央視新聞報導稱,嫦娥五號發射在即,並將在今天(23日)下午18時進行《陪你追嫦娥》的直播。
  • 嫦娥五號開採2公斤土壤 網友爭議:是按地球還是月球重量來算
    中國發射的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已經完成了大部分使命,即將帶著2千克月球土壤歸來,這是時隔44年後人類再次從月球上採集樣本。對科學家來說,嫦娥五號帶來的月球土壤意義重大,不過對普通人來說,關注點好像走偏了,日前有NGA網友發帖討論了一個問題,引發了網絡熱議。這名網友表示,嫦娥要帶兩公斤土回來?按月球計算還是地球計算啊?
  • 嫦娥五號「奔月」在即:帶回2千克月球樣本,或將改寫月球歷史
    隨著航天技術不斷走向成熟,日本、印度、韓國等國家,甚至一些民營公司,也提出了自己的月面軟著陸或巡視器計劃,乃至月球旅遊計劃。美國也再次決定先重返月球,再前往火星。美國的月球計劃核心是位於環月軌道或地月L2點的載人空間站,其多功能獵戶座飛船和「航天發射系統」重型運載火箭,將為這一計劃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持。
  • 40年前中國獲贈1克月球土壤,今嫦娥五號親登月球「挖土」
    【編輯/周曉宇 統籌/王海榮】2020年11月24日4:30,中國首個月球採樣返回任務「嫦娥五號」在海南文昌發射場,搭乘長徵五號遙五火箭發射升空,奔赴月球。
  • 嫦娥五號將從月球帶回土壤研究,為什麼美國也想得到這些土?
    直到阿波羅登月後,人類取得了大量的月球巖石土壤樣本之後,通過對這些樣本的分析,才最終提出一個目前被主流所接受的說法:小行星撞擊說。這個理論認為,在地球形成後不久,地球被一顆大小與火星差不多的小行星「忒伊亞」撞擊,這次撞擊讓「忒伊亞」整體被撞碎,地球的一部分地幔物質也被撞飛。
  • 嫦娥五號發射!人類登上火星,指日可待
    北京時間11月24日4時30分,中國在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中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嫦娥五號將實現中國航天史上的的四個「首次」:首次在月球表面自動採樣;首次從月面起飛;首次在 38 萬公裡以外的月球軌道上進行無人交會對接;首次帶著月球土壤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返回地球。
  • 去月球上「挖土」!凌晨4點半,嫦娥五號成功發射!|月球|長徵五號...
    這一次,「嫦娥」將在月球上做些什麼,又將如何從月球返回?跟隨這張長圖,一起揭秘嫦娥去哪?據悉,此次嫦娥五號探測器將由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送入近地點200公裡、遠地點41萬公裡的地月轉移軌道,探測器與火箭分離後,完成地月轉移、近月制動、進入環月軌道,降落在月面正面風暴洋西北部區域。
  • 「嫦娥五號」探測器發射在即,帶你認識「嫦娥家族」成員
    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計劃於11月24日凌晨4時-5時擇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運送「嫦娥五號」至地月轉移軌道,實施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任務。2004年,中國正式開展月球探測計劃。從13年前的「嫦娥一號」衛星發射升空起,到如今「嫦娥五號」探測器發射在即,「嫦娥家族」前赴後繼奔赴月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