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五號發射成功!時隔 44 年將再創人類月球取樣壯舉

2020-12-07 騰訊網

2020年11月24日凌晨4時30分,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 長徵五號 遙五運載火箭成功將「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發射升空,中國探月工程收官之旅開啟,時隔 44 年將再創人類月球取樣壯舉

嫦娥五號任務

嫦娥五號在此次的任務中主要把2公斤月壤樣品採集完成,然後帶回去地球,這就是核心的任務。當然這一系列的工作看似簡單,實際上非常複雜。畢竟探測器需要靠近月球、跟著月球轉移然後制動,之後再通過著陸下降的方式來達到登陸目的。

「嫦娥五號」探測器肩負中國探月工程第六次任務,計劃實現月面自動採樣返回,助力深化月球成因和演化歷史等科學研究,是中國航天領域迄今為止最複雜、難度最大的任務之一,也是受關注度最高的任務之一。從2007年中國的首顆繞月人造衛星嫦娥一號發射升空至今,十幾年來,中國探月工程碩果纍纍,一個個驚喜時刻令人印象深刻。「 嫦娥五號 」的成功發射,標誌著我國探月工程「繞、落、回」順利邁出了最後一步,它將實現中國航天史上首次在月球表面自動採樣,首次從月面起飛,首次在38萬公裡外的月球軌道上進行無人交會對接,首次帶月壤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返回地球。

嫦娥五號發射任務成功後,中國將成為繼美國、蘇聯之後,第三個從月球運送樣本返回地球的國家。

嫦娥五號 發射升空瞬間

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發射升空後,先後實施了助推器分離、整流罩分離、一二級分離以及器箭分離等四次分離。嫦娥五號探測器由軌道器、返回器、著陸器、上升器四部分組成,在經歷地月轉移、近月制動、環月飛行後,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將與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分離,軌道器攜帶返回器留軌運行,著陸器承載上升器擇機實施月球正面預選區域軟著陸,按計劃開展月面自動採樣等後續工作

8.2噸重「 胖五 」發射有多難

本次發射,可謂是史詩級挑戰,首先在取樣階段,在引力只有地球1/6的月球上,採樣和封裝很困難,以前中國從沒做過,更何況全過程都要無人操作。

從月球表面起飛也是一大難點,因為通常發射火箭都有穩定的平臺,有散熱和導流的設施。月球表面地形相對複雜,甚至不平坦,在這種惡劣條件下起飛,對上升器是很大的考驗。

在月球軌道上的對接難度就更高,在38萬公裡距離,電磁波也需要1秒多才能抵達,地面控制中心根本無法完成這樣精細的對接操作。打個比方,在這樣距離上的對接基本是針尖對針尖,不但要對得準還必須接得上。 當嫦娥五號返回大氣層時,速度達到第二宇宙速度,每秒11.2公裡,這麼高的再入速度也是歷史首次。過去我們太空飛行器的再入都是第一宇宙速度,每秒7.9公裡。

速度更高、摩擦更大,返回器的氣動外形、防熱材料、姿態控制都是新挑戰。以上這些都是此次航天探測中的關鍵難點,而嫦娥五號將承擔起這些科研重任,並為我國的探月工程,積累下寶貴經驗。

嫦娥五號實現

中國航天史上多個「首次」

嫦娥工程此前完成了嫦娥一號、二號、三號、四號以及五號T1試驗器的任務,每一次任務都在上一次任務的基礎上有所突破。此次嫦娥五號的任務,實現了中國航天史上的多個「首次」。

首次在月球表面自動採樣。此次任務中,嫦娥五號著陸器與上升器組成的著上組合體將在月球表面自主完成月壤採集,並將樣品封裝進上升器中。作為首次採樣,取多取少不是重點,取到了就是成功。首次從月面起飛。嫦娥五號著上組合體完成採樣後,上升器將從月面起飛,將樣品帶入環月軌道,這是我國的太空飛行器首次從月球表面發射升空。

首次在38萬公裡外的月球軌道進行無人交會對接。上升器上升到環月軌道後,將與軌道器、返回器組成的軌返組合體交會對接,把採集樣品轉移到返回器內。此前我國執行的交會對接都是在環地軌道上進行的,在環月軌道上進行交會對接,距離更遠,也更有挑戰性。首次帶月壤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返回地球。以接近11.2公裡/秒的第二宇宙速度返回地球,雖然不是我國航天工程的新課題,但此次返回器中攜帶著珍貴的月壤,對於返回器的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連續突破月球環繞探測、月面軟著陸探測、月面巡視探測、近第二宇宙速度月地返回、月背探測等一系列世界級月球探測工程難題,不論是月球探測器發射數量或者質量,中國都毫無疑問是人類21世紀的探月先鋒力量。未來,長徵五號系列火箭將成為中國航天的主力運載工具,承擔探月工程、空間站建設以及深空探測等多個重大工程的發射任務。

中國嫦娥,九天攬月

中國航天,未來可期

相關焦點

  • 中國探月工程收官之旅開啟,時隔 44 年將再創人類月球取樣壯舉
    北京時間 2020 年 11 月 24 日凌晨 4 時 30 分,海南文昌發射場,搭載著「嫦娥五號」探測器的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點火發射。從 2004 年工程立項,到 2007 年 10 月 24 日第一顆月球探測衛星「嫦娥一號」發射,再到今日凌晨「嫦娥五號」探測器順利出發,「九天攬月」的理想已走過 16 個年頭。
  • 嫦娥五號發射成功!時隔44年將再創人類月球取樣壯舉(英語時文)
    11月24日4時30分,我國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火箭飛行約2200秒後,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英語時文閱讀:嫦娥五號發射成功
  • 嫦娥五號發射成功 時隔44年再由月球取樣返回 將模擬載人登月
    11月24日4時30分「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中心由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發射升空,2200秒後成功進入地月轉移軌道,這是中國第六次月球探測任務,也是1976年蘇聯「月球24號」之後首次由月面抓取土壤返回地球,兩次任務相隔44年。
  • 長徵五號再出徵,將搭載嫦娥五號,成為人類44年後再次月球取樣
    近年來,中國航天科技進步顯著,取得了一系列傲人的成就,航天發射任務也愈加頻繁。而根據年初公布計劃,中國在2020年的航天發射任務將有望達到40次之多(目前已進行34次),成為中國有史以來最為航天發射頻繁的一年,而其中的重頭戲當屬長徵五號搭載嫦娥五號的發射任務。
  • 嫦娥五號順利升空 時隔44年再從月球挖土
    「嫦娥」工程從遠景看可分為無人探測、載人登月、月球基地三個階段(即「探、登、駐」)。其中無人探測階段的工程目標通常被概括為「繞、落、回」三步走。2007年的嫦娥一號和2010年的嫦娥二號實現了「繞」月探測,2013年嫦娥三號實現降「落」月面,2019年嫦娥四號更是創造了人類首次月面軟著陸。按照計劃,嫦娥五號探測器將是實現月球取樣返「回」的至關重要的環節。
  • 今晨,嫦娥五號成功發射升空!時隔44年,將再次帶回月球樣本
    在此次任務中,嫦娥五號將採集約2千克的月球巖石、土壤樣本返回地球。這將是44年之後,人類再一次將月球樣本帶回地球。嫦娥五號將如何完成探月「繞落回」三部曲的最終章?此次採集的樣本有望改寫我們對月球的哪些認知?
  • 發射成功!時隔44年,嫦娥五號將為人類再次帶回月球樣品!|行星事務所
    ,它不僅標誌著我國「嫦娥」工程將完成「繞、落、回」三部曲的第三階段目標,也意味著人類時隔44年將再次從月球帶回巖石和土壤樣品——上一次月球採樣返回任務,還是1976年蘇聯的月球24號。 有些小夥伴可能會感到疑惑,別說44年前的月球24號無人月球任務了,五十多年前NASA的阿波羅載人登月任務不是從月球上帶回過好多次樣品了麼?大老遠地再折騰一番跑去月球挖土,還要辛辛苦苦帶回來的意義在哪裡?
  • 嫦娥五號發射成功,44年後人類再去月球「挖土」
    」月球探測器的「長徵五號」火箭在我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升空,這是「嫦娥五號」首次從月球採樣返回任務的第一步!美國和蘇聯分別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通過載人飛船和月球探測器為人類帶回了月球上的土壤樣本,但從1976年8月18日蘇聯的「月球24號」探測器最後一次採集月球樣本至今,人類已經有44年沒有再更新月壤樣本,而今天中國終於也要採集月壤了!
  • 嫦娥五號發射成功,44年後人類再去月球「挖土」
    美國和蘇聯分別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通過載人飛船和月球探測器為人類帶回了月球上的土壤樣本,但從1976年8月18日蘇聯的「月球24號」探測器最後一次採集月球樣本至今,人類已經有44年沒有再更新月壤樣本,而今天中國終於也要採集月壤了!
  • 時隔44年,嫦娥五號將為人類再次帶回月球樣品
    出品:科普中國製作:haibaraemily監製: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2020年11月下旬,中國的首個月球採樣返回任務「嫦娥五號」將在海南文昌發射場,搭乘長徵五號遙五火箭發射升空「繞、落、回」三部曲的第三階段目標,也意味著人類時隔44年將再次從月球帶回巖石和土壤樣品——上一次月球採樣返回任務,還是1976年蘇聯的月球24號。
  • 嫦娥五號發射在即!時隔50年後人類將再次觸摸新鮮月球土壤
    近日,用於發射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的長徵五號火箭已啟程從天津出發,經海運前往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根據最新消息,我國將於今年11月24日發射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然而,剛剛執行完任務的文昌航天發射場,來不及過多的休息,又投入到緊鑼密鼓的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發射準備工作當中。嫦娥五號是我國自主研製、用於月球採樣返回的探測器。與此前的探月任務不一樣,嫦娥五號在成功降落在月球表面後,會對月球土壤進行採樣,最終重新點火起飛,返回地球。
  • 嫦娥五號成功發射!未來10年中國將在月球南極建立科研站
    數碼愛好者訊 11月24日4時30分,中國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搭載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在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火箭飛行約2200秒後,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這次發射正式開啟中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
  • 嫦娥五號發射成功!奔赴月球「挖土」
    11月24日4時30分,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火箭飛行約2200秒後,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嫦娥五號是繼我國探月工程第二步「落」完成之後,開啟的第三步「回」的探測器,是中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的收官之作。2007年,我國第一顆月球探測衛星嫦娥一號發射升空,13天後進入月球環繞軌道展開科學探測,並成功獲取了全月球影像圖。第一步「繞月」順利完成。
  • 嫦娥五號帶回月球「土特產」首次公開亮相:人類時隔44年再迎月球樣品
    2020年11月24日4時30分,長徵五號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託舉著嫦娥五號向著月球飛馳而去,23天後的12月17日凌晨,歷經重重考驗的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珍貴的月球「土特產」降落在內蒙古四子王旗,成功返回地面。人類時隔44年再次迎來月球樣品。
  • 「嫦娥」歸來 「月壤」入新家 人類時隔44年再次將月球樣品帶回地球
    科學大爆炸  人類時隔44年再次將月球樣品帶回地球  「嫦娥」歸來 「月壤」入新家  「23天,終於成了!」  2020年12月17日1時59分,嫦娥五號返回艙落地的那一刻,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大廳裡一片歡騰聲,剛剛通報過落點信息的北京總調度劉建剛說出了這句話。  23天這個數字,劉建剛從11月24日嫦娥五號發射之日起就已經計算過無數次,如今終於定格,不再改變。
  • 嫦娥五號發射成功,中國開啟首次月球採樣返回之旅
    周二(11月24日)早上4時30分,中國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此次發射任務是嘗試將月球巖石樣品帶回地球。如果成功,飛船將於12月中旬返回地球。40多年前,美國和蘇聯把月球巖石和「土壤」帶回地球分析。中國的目標是成為第三個實現這一壯舉的國家,這是一項極其複雜的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由軌道器、返回器、著陸器、上升器四部分組成,講成功執行一系列月球任務。十多年前,任務從幾顆衛星開始。
  • VR直播見證「嫦娥五號」發射成功
    2020年11月24日凌晨4時30分,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在凌晨的四點,整個VR直播間觀看人數高達幾十萬,每個人都在為嫦娥五號加油助威,「中國加油」等評論被刷屏,千千萬萬的中國人心懷強國理想。當發射成功的那一瞬間,為我們的航天技術感到驕傲,吾輩應自強不息,奮力拼搏。2004年,我國探月工程立項實施確定了「繞、落、回」三步走戰略規劃,每一步都是對前一步的深化。
  • 嫦娥五號成功發射有何重大意義?
    來源:新浪科技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11月24日消息,今天凌晨4時30分,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火箭飛行約2200秒後,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任務。
  • 嫦娥五號乘長徵五號火箭發射成功 執行我國首次月球採樣返回任務
    2020年11月24日4:30,中國的首個月球採樣返回任務「嫦娥五號」在海南文昌發射場,搭乘長徵五號遙五火箭發射升空,奔赴月球!作為我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中的最後收官之戰,嫦娥五號探月任務將挑戰我國航天史上的四個「首次」,分別是:①首次月面自動採樣;②首次月面起飛上升;③首次實現月球軌道交會對接;④首次帶月壤高速再入返回地球。
  • 長徵五號再出發!搭載嫦娥五號探測器,44年來首次帶回月球樣本
    這其中的重頭戲,應該就當屬中國長徵五號搭載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的發射任務。目前「胖五」攜手嫦娥已經在海南文昌衛星發射中心蓄勢待發,經過幾天的火箭燃料加注和發射前的一系列準備工作之後,將在24號的凌晨擇機進行發射,同時完成中國探月工程三步走戰略的最後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