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尋那些影響世界的中國植物

2020-12-03 四川日報

  • 歷經1600多年的桑樹王。


    蜜蜂正在給九翅豆蔻授粉。


    竹子發芽。


    青藏高原塔黃。


    罕見的茶樹花果同掛枝頭。本文圖片由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提供


    ①千年古蓮子孕育出了新的生命。


    ②黃花蒿,有著2000多年歷史的中國本草,如今以青蒿素聞名於世,拯救了成千上萬瘧疾患者。


      光核桃樹,從野生光核桃進化為山桃、甘肅桃、普通桃。漫長的歲月,是人馴化了桃,桃也滋養了人。


        

    從華中屋脊到四川盆地、從青藏高原到大洋彼岸……

      在剛剛落幕的2019天府書展上,由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以下簡稱「川科社」)重點推薦的大型紀錄片同名圖書《影響世界的中國植物》十分亮眼。9月13日,該紀錄片開播時就曾引發熱議。「每一幀都是精品,每一幀都是壁紙,恨不能全列印出來貼在牆上。」有觀眾說。
      於是,川科社把紀錄片「印」到了書上,一本適合大人和孩子共讀的植物類科普讀物橫空出世,在書展首露真容。400幅高清、顯微攝影大圖;40部高速、延時拍攝的珍貴視頻,掃碼即可觀看……跟隨主創團隊的鏡頭,人們可以去往中國的遼闊大地,尋找植物的故事。
    □本報記者 肖姍姍
    獨特地理
    造就神奇的植物版圖
      從喜馬拉雅山脈到太平洋,從北國的黑龍江到南國的島嶼,兩年時間,主創團隊遠不能窮盡對中國植物的探索。中國獨特的自然地理,決定著這片土地上植物的樣貌。
      「兩年的探索無法讓我們獲得全部答案,但足以顛覆我們曾經對生命的認知。」紀錄片《影響世界的中國植物》總導演李成才如此感嘆,「我們無法小覷那一棵小草,無法以居高臨下的姿態,俯視那些任由我們擺布的植物。可以說,當我們走近植物的生命,便開始了重新理解世界與萬物的旅程。」2018年1月,經過幾個月的籌備,主創團隊開始中國植物探索之旅。
      出發。他們進入神農架原始森林,這片位於中國湖北省西部的群山,海拔超過3000米。「在這裡,生活著4000多種植物,它們每小時通過光合作用釋放的氧氣量,大約可以滿足300人一生的需求。正因為這樣,神農架又被稱為『中國天然氧吧』。」另一位總導演周葉介紹。
      神奇的何止神農架?位於中國西南部的青藏高原植被區,更令人興奮。「在青藏高原東南緣的橫斷山脈,海拔接近5000米,這裡有一種特殊的地貌——流石灘。它形成於千萬年來強烈的寒凍風化,巖石不斷崩裂成碎石,滑落、堆積在山脊上。但看起來一片荒涼的流石灘,卻隱藏著生命的奇蹟!」周葉說,在這片碎石中,竟然能生長出最美麗的花朵。「植物紮根在碎石深處的稀薄土壤裡,從石縫中生長出來。流石灘物種間彼此遠離,它們以遺世獨立的姿態,塑造著中國海拔最高的植物花園。」李成才透露,這石縫中開出的花,就有水母雪兔子。「它一生只有一次開花的機會。為了積蓄開花的力量,它們在碎石下蟄伏長達數年,一旦開花,便進入了生命倒計時。」
      湛藍海水中的絲狀物藍藻、不起眼的苔蘚如何站立……整個探索之旅中,攝製組用影像建立起植物的生命檔案。他們用1000幀每秒高速攝影捕捉人眼難以觀察的植物爆發時刻,用顯微攝影光學放大100倍進入植物器官內部帶來視覺奇觀。

    滋養人類
    為世界文明添彩
      中國植物,成就了輝煌的中華文明。水稻、茶葉、桑樹、大豆等30餘種植物的故事被主創團隊一一記錄。它們不僅為中國帶來福祉,還不斷遷徙到各地,為世界文明添彩。
      「我們的文字大多與植物有關,比如草字頭、竹字頭、禾木旁、絞絲旁、米字旁等,而這些文字組成了我們的文明。」周葉列舉著中國植物與人的親密,如數家珍。「1萬多年前,水稻、小米塑造了我們的農耕文明;8000年前,大豆用一粒種子,飽滿了無數生命;7000年前,桑樹用身體裡的蛋白質,成就了未來的絲綢之路;4000年前,桃樹用果實,豐富了我們的味覺;2000年前,茶樹用一片樹葉,造就了世界第一大飲品……」有趣的是,這些剛好都與吃有關。李成才直言,中國植物之所以能走向世界,影響世界,吃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比如說水稻進入日本,形成了壽司這種既有海洋生物魚類,又有陸地植物稻米的食物結構,進而影響他們的文化。」《影響世界的中國植物》顧問、植物學家曾孝濂也強調:「遠古時代,我們的祖先就開始種植水稻,湖南道縣王蟾巖一萬多年前的古稻遺存考古發現,證實長江流域是水稻種植的發源地。水稻由此傳向世界,成為世界上三分之一人口的主食,世界各國栽培的大豆也是直接或間接從中國引入的。」
      中國植物不僅溫暖了世界人們的胃,更裝點了世界人們的眼。「幾百年前,杜鵑、珙桐、月季等來自中國的花卉,裝點了世界的園林。」李成才說。19世紀末,英國人威爾遜繞過大半個地球,來到中國西部,開啟他的植物採集之旅。10多年裡,他先後四次到訪中國,足跡遍及四川、雲南、重慶、湖北,先後把1593份植物種子和168份植物切片帶到西方,包括「中國鴿子樹」珙桐、「高傲瑪格裡特」黃花杓蘭等奇異花卉。此前的歷史長河中,還有更多植物通過各種途徑,傳向世界,影響著世界歷史進程。
      「稻穀小米塑造了我們的血肉,茶湯桑麻豐富了我們的生活,梅蘭竹菊滋養了我們的精神、百味本草守衛了人類的健康……」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社長錢丹凝說。

    四川植物
    生命力強勁傳承至今
      兩年來,主創團隊去到中國27個省、市、自治區和7個國家,探訪了30多種富有傳奇色彩的中國植物。其中,很重要的一站,就是四川。在這裡,攝製組拍了毛竹、珙桐、茶和蜀葵……而珙桐,不僅讓攝製組欣喜若狂,更讓曾孝濂激動不已。
      「四川是一個植物資源特別豐富的地方。」李成才直言,紀錄片中很多重要的中國植物,都是在四川拍到的。在蜀南竹海,攝製組探訪了毛竹家族,「竹林裡突然風雨大作。不多久,倒春寒包圍了這裡。但對整個毛竹家族來說,比這更加惡劣的天氣,它們也早就經歷過千百萬次。」據介紹,在四川這樣的山區,即便出現倒春寒,低溫也不會持續太久,同時,山體的坡度也可以防止雨水積存。得天獨厚的出生環境,讓這裡的一部分竹筍得以倖存。「東亞文明乃是『竹子文明』。」這是英國學者李約瑟的觀點。「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李成才說,這是四川大文豪蘇東坡的精神雅趣,而四川的毛竹,因其強勁的生命力,將文明傳承至今。「毛竹的根莖向四周不斷擴展,攻城略地。它們讓竹子長上了雙腳,繁殖擴張變得更加便利。」李成才感嘆,在生存繁衍的本能驅使下,在自然界的各種考驗中,竹子不斷改變著自己。那些存活至今的竹子,或許不是最美麗、最強大的,有時只是最頑強或最幸運的。
      曾孝濂在肯定紀錄片和圖書的同時,特別提到:「眾多生活在城市的人,對原產於自己國家的植物知之甚少,綠絨蒿、塔黃、兜蘭鮮為人知,就連漫山遍野的高山杜鵑也只有為數不多的人目睹過。而一些歐洲人都知道的『中國鴿子樹』珙桐,不少國人也沒見過,可謂一大遺憾。」他提到的這幾樣珍稀植物中,攝製組都在四川找到,尤其是珙桐,拍到它開花的那一瞬,全組上下激動到不能言語。「對我們來說,那是疲於奔命的時刻。」李成才回憶,從2018年3月初到2018年5月初,整個探索小分隊拆分成三個小組,其中一組,就是在峨眉山守著珙桐花開,記錄它完整的綻放過程,兩個多月,無數次開機關機,珙桐真正的花終於被記錄了下來:白色的苞片,隨風飛舞,等待著過往的昆蟲為它駐足。西方植物學家稱它為「中國鴿子花」,將它引種到西方園林,而它引起世界的關注不僅因為美麗的花型,還因為它獨特的身世。「珙桐是古老的開花植物,它們的祖先曾遍布北半球。直到200多萬年前,地球開始大幅度降溫,全球有三分之一的大陸被冰雪覆蓋。地球四季寒徹,大片森林消失,大量生物死亡甚至滅絕。而珙桐在中國倖存了下來,延續著種群的古老基因。」李成才透露,珙桐曾在全球廣泛分布,現在已大大衰退,只在很小的區域,而四川,有它生存的絕佳環境。
      每年的五月中下旬,是英國最好的賞花時節。倫敦,也迎來了一年一度的切爾西花卉展。作為世界上最引人矚目的花卉展之一,在這裡總能見到令人驚奇的植物。展臺上,有一種花格外引人注目。它們有的開著藍色的花朵,有的開著白色的花朵,還有的開著紅色的花朵。在這裡,它們被稱為「喜馬拉雅藍罌粟」。事實上,它們都來自中國,中文名綠絨蒿。更重要的是,100多年前,「植物獵人」威爾遜是從四川的巴朗山帶走了它們。「在巴朗山,我們拍到了紅花綠絨蒿,在這裡,低著頭的綠絨蒿並不少見,對它們來說,這是一種守護的姿態。」
      在四川,攝製組還尋訪到被西方稱為「絲路之花」的蜀葵,這是最早被引種到西方的花卉之一,它比中國的菊花、牡丹、茶花、月季、杜鵑等花卉傳入西方的時間早了近兩三個世紀。早在大概古羅馬時期,人們就開始種植並觀賞蜀葵,古羅馬時期的壁畫中便已經出現了蜀葵。早期的歐洲藝術作品中,更是屢屢見到蜀葵的身影。
      攝製組還到四川雅安尋訪了茶的歷史。他們查閱了清朝時編纂的《四川通志》,那裡留有人工種植茶樹的最早文字記載:西漢吳理真在四川蒙頂山手植七棵茶樹,後世稱其為「蒙頂茶祖」;他們去到雅安,記錄製茶的古老工藝:「在四川雅安,有一種茶,是在現今茶類中歷史最為悠久的。它的製作過程粗獷、原始,顏色黝黑,和茶葉的本色相去甚遠,被命名為黑茶。」黑茶對茶葉的重塑,藉助了火的幫助。茶葉自茶樹上採下,並不需要經過太多挑選,粗獷的製作手法讓十幾片葉子都能物盡其用。

  • 相關焦點

    • 紀錄片《影響世界的中國植物》— 讓世界了解中國
      中國——植物的天堂,文明的搖籃。衣食住行中,探尋美的歷程,才能明白植物世界裡的驚奇與求存;追隨萬裡,感受綿延不絕的生命傳遞,才能明白植物對自然的敬畏與熱愛。《影響世界的中國植物》是由北李成才導演執導創作的中國第一部植物類紀錄片 。
    • 美不勝收 一起見證——《影響世界的中國植物》圖冊
      封面《影響世界的中國植物精裝精緻,超大高清圖集,每張圖片都有簡明扼要的文字說明,還標註了這些植物的名稱和它們的生長環境。我們可以一張張仔細地欣賞這些或熟悉或陌生的中國植物,了解它們的前世今生,知道它們為什麼對全世界影響深遠。如此高大上的一本「影響世界的中國植物」圖冊,放在書架上提升品味,最重要的,它讓作為中國人的我們無比自豪。
    • 京聲京視 | 《影響世界的中國植物》: 為植物頌歌 為文明禮讚
      中國以其遼闊的疆域、豐富的地形、氣候,造就了豐富的植物多樣性。目前,中國已知的植物有三萬五千種,佔世界植物總量的十分之一,這裡是植物的天堂、文明的搖籃。從雅魯藏布江峽谷的原始森林到中國茶樹最古老的源頭,再到非洲中部高原地區的青蒿素,《影響世界的中國植物》這部紀錄片用震撼而溫暖的鏡頭語言向公眾展示我國部分植物的生命旅程,並講述了這些植物如何影響世界的故事。讓觀眾走進中國遼闊的疆域和多樣的地形和氣候造就的這座植物天堂。在讓世界深入了解我國的同時,極大地提高了我國人民的文化自信。
    • 豆瓣8.9分紀錄片:《影響世界的中國植物》這座「植物天堂」
      我國第一部植物類紀錄片——《影響世界的中國植物》上映,其由北京世園局發起拍攝,李成才執導創作。該紀錄片呈現了21科28種植物的生命旅程,並講述它們如何影響世界的故事。該紀錄片共分植物天堂、茶樹、桑樹、水稻、大豆 、本草、竹子、水果、園林、花卉等十集,每集50分鐘。該片用震撼而溫暖的鏡頭語言,呈現了21科28種植物的生命旅程,並講述它們如何影響世界的故事。
    • 紀錄片《影響世界的中國植物》全集
      幕後製作該片參與創作的人員達200多人,其中133位攝影師遍訪了中國27個省區市的93個地區以及英國、紐西蘭、印度、馬達加斯加等7個國家的30多個地區,使用4K超高清攝影機、大型航拍無人機等設備,採用延時攝影、定格動畫、顯微攝影等多種拍攝方式,呈現出一副完整的中國植物版圖 。
    • 豆瓣8.8分,《影響世界的中國植物》讓我一口氣刷了三遍!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中國疆域遼闊,地大物博,在960萬平方公裡的土地上,一花一樹,一草一木,都有它獨特的故事。而在中國土地上誕生的不少植物,都深深地影響著這個世界!近日,紀錄片《影響世界的中國植物》熱播。
    • 《影響世界的中國植物》一花一世界 一葉一菩提
      今天為大家推薦的是首部植物紀錄片《影響世界的中國植物》。本片由《大國崛起》導演李成才拍攝。目前豆瓣評分豆瓣評分8.9分,本片不論從畫面和製作,都不輸給以紀錄片見長的BBC。《影響世界的中國植物》的野外8個攝製組,走過了國內的27個省的93個地區,國外7個國家的30多個地區,從神農架的山頭到跨越遠洋的彼岸,歷時2年捕捉植物自然的狀態。
    • 《影響世界的中國植物》逆境中生長的偉大生命,你見過幾種
      而這些生命,即使是在「萬木凍欲折」還是「已是懸崖百丈冰」的惡劣環境中,都頑強地散發著光芒,照亮著中國,影響著世界。這些令人油生敬佩的生命便是影響世界的中國植物。 紀錄片《影響世界的中國植物》生動呈現了一批代表性的中國植物。
    • 黃軼:中國植物中,蘊含著深厚的文化自信
      中國第一次大規模系統性拍攝的植物類大型紀錄片《影響世界的中國植物》,就很值得一看。國際園藝生產者協會(AIPH)授予《影響世界的中國植物》紀錄片團隊「AIPH植物力量宣傳紀錄片榮譽獎」,表彰其在片子中推廣植物的力量。
    • 《影響世界的中國植物》用智慧徵服有毒的你
      昨天晚上終於開始看2019年播出的《影響世界的中國植物》,這個植物類紀錄片一出來,網上評價都很高,是國內首部植物類紀錄片,一共有十集,作為愛花人士,這可是不可錯過的好片子,計劃和大家分享紀錄片裡提到的21科28種植物中的部分植物。昨天就看了第一集,從神農架開始講植物沿地域總體分布,在這集紀錄片裡,讓我想要寫的第一種植物是海芋。
    • 《影響世界的中國植物》獲贊,評分高達8.8分,到底有何吸引力?
      眼下,有一部高贊紀錄片《影響世界的中國植物》豆瓣評分達到8.8分,第四集就講述了茶樹「茶」點沒能徵服世界。《影響世界的中國植物》是由李成才執導創作的中國第一部植物類紀錄片,用震撼、細小、溫暖、樸實的鏡頭語言,講述了21科28種植物的生命歷程,在世界中,這些普通的植物地位很高,比如第四集中的茶,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眾所周知,世界四大紅茶之一的祁門紅茶就產自中國。
    • 影響世界的香料植物
      芳香植物據不完全統計在世界上有3600多種,被有效開發利用的有400多種,分屬於唇型科,菊科,傘型科,十字花科,芸香科,姜科,豆科,鳶尾科
    • 把「中國植物」的故事講給世界聽
      《影響世界的中國植物》中的一個個主角。青藏高原的隆起形成了世界第三極,造就了獨特的地理環境與生物類群,從衣食住行到藥用審美,中國植物孕育並陪伴了華夏文明的誕生。  中國植物為我們所熟知,人人都能講出幾種耳熟能詳的品種。中國植物同時為我們所不知,比如紐西蘭國果獼猴桃起源於中國;水稻改變了日本人的飲食結構;桑樹間接推動了文藝復興;茶葉「徵服」了全球30億人……中國植物正在影響世界。
    • 影響世界的中國植物-最發奮圖強的草,非竹子莫屬
      後來看了《影響世界的中國植物》第4集竹子的介紹,深深的被竹子震撼到了。竹子絕對是最發奮圖強的草,長得又快,又高,活的夠久,草根出身,卻在森林裡佔據了一席之地,甚至在森林面積不斷減少的今天,竹林的面積還在擴大,這不就是最近最火的努力人設嗎。
    • 改變世界的中國植物
      ,翻越陡峭山地,丈量無垠平原,紀錄片《改變世界的中國植物》為我們繪製出一張中國植物的「遷徙地圖」,更展現了一幅中國植物滋養人類繁衍、創造人類文明的宏大畫卷。作為2019年中國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的主題紀錄片,《改變世界的中國植物》將於近期播出。該片共有10集,內容分別為《植物天堂》《茶葉之路》《絲路花語》《稻黍飄香》《中原有菽》《本草中國》《竹之君子》《果之命運》《園林藝術》《花開似海》,每集約50分鐘,重點描繪中國植物如何改變世界,釐清中國植物如何被世界發現,如何在世界紮根、生長的歷史。
    • 豆瓣8.8分紀錄片《影響世界的中國植物》到底有多好看?
      畫面唯美得不像話,很多幀都好想拿來做壁紙;旁白美好而溫暖,讓你跟隨它的節奏去了解中國植物的悠久歷史和蓬勃發展。這個紀錄片通過一集一個主題的方式,講述著不同種類的植物的美。最愛的主題是花卉(精神上的愉悅)、水稻(民以食為天)、水果(好看、好吃還健康)。地球上的植物大概30多萬種,中國已知的植物有35000種,佔了世界植物的十分之一,這裡是植物的天堂、人類文明的搖籃。
    • 《後事實追尋》(二):文化的要義是理解
      一方面抗拒過度的簡化,另一方面,則是要求把所有那些看來很雜亂了事實,給出它一個意義,就是用它所講的描述的方法,這個描述有一點像是要理解它們背後事件,這些行為,跟事件背後它們形式的邏輯跟規則,給出一個解釋出來。
    • 奇妙的「指示」植物與那些帶電的植物
      奇妙的「指示」植物與那些帶電的植物植物世界中,無奇不有,不少指示性植物可以預報礦藏、水源,指示汙染,指明海拔高度,為人們開發資源、治理汙染,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在植物世界中,有一些頗為有趣的現象:每當用手指觸及含羞草時,它便低下頭來;向日葵總是朝著太陽微笑;捕蠅草會靈敏地捕捉葉上的昆蟲……這是怎麼一回事?
    • 超越「物質主義幸福觀」的幸福追尋
      作者:馬妮(吉林師範大學吉林省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中心研究員、吉林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      物質是幸福追求的基礎,物質豐富是人類社會進步的基本條件。馬克思曾指出,沒有物質財富,那就只會有貧困的普遍化;而在極端貧困的情況下,就必須重新開始爭取必需品的鬥爭,也就是說,全部陳腐的東西又要死灰復燃。
    • 國家重點保護植物,那些最珍稀的植物,讓你大開眼界!
      國家重點保護植物,那些最珍稀的植物,讓你大開眼界!世界之大,無奇不有,凡事皆以物依稀為貴,相信大家都明白這個道理。不管是人還是動物,不管在什麼方面,總是要分個高下,比個高低,這樣才能顯示每件事物存在的價值,才能體現它的作用。植物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