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覺得竹子是一種樹,一種長得比較柔弱的樹,直到後來上大學的某天,看到書裡寫著某某竹禾本科某某屬,震驚!!!竹子是一種草!!!
後來看了《影響世界的中國植物》第4集竹子的介紹,深深的被竹子震撼到了。
竹子絕對是最發奮圖強的草,長得又快,又高,活的夠久,草根出身,卻在森林裡佔據了一席之地,甚至在森林面積不斷減少的今天,竹林的面積還在擴大,這不就是最近最火的努力人設嗎。
竹子的生長速度非常快,毛竹一天最快可以長高2米,竹子只用一天就超過了我二十多年的努力,長得比我高。50天之後,可以長到近20米高,什麼概念,差不多7層樓那麼高。
竹子長得這麼快,是不是因為太美味了,知道有許多人和動物都在等著它破土,所以用最快的速度渡過竹筍期,腦補竹筍破土之前默念「不怕,不怕,只要我老得夠快,他們就吃不到我了」。
竹子不僅努力,在面對困境時的精神,也很讓人敬佩。「木秀於林,風必摧之」更不要說本質是棵草的竹子了,它在高大的樹木世界裡,舉目無親,能靠的只能是自己。不斷優化自身的結構,使得抗彎能力的強度不斷加強。這是它明面上的努力,在暗地裡,也在默默發力。在土壤裡,交錯的竹根,是它努力的結果。春天裡發出的竹筍,就是這些竹根默默努力許久的證明。這些縱橫交錯的竹根,不僅是繁衍新生命的開始,更是竹子面對疾風的依仗。竹根連接起來的是一個龐大的命運共同體,是竹子佔領一方天地的開始,也是一起走向生命終結的夥伴,竹子一生只開一次花,開花時,同一個竹根上的竹子都會一起進入開花的狀態,真正的「不能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
被風吹彎的竹子
竹子和梅花、松樹並稱為「歲寒三友」,竹子分布在熱帶、亞熱帶、溫帶,竹子過冬時,不像溫帶、寒帶的樹木一樣落葉,因為竹子沒有大樹豐厚的「積蓄」,它瘦弱的軀幹沒有儲存足夠的養分,可以「不事生產」地渡過冬天,它的葉子在冬天還要提供過冬的能量,但是有葉子,在下雪天是致命的,積雪會壓斷枝條。竹子努力堅持著,等來了春天,更換掉在冬季裡殘破的葉片,堅持不到春天的竹子,最終會死去,回歸大地,為新生的竹筍提供養分(竹林裡很少有其他高的植物)。
竹子對人類的影響是巨大的,不單是物質上的,古代文人以竹子自比,終年綠色象徵清廉,竹杆筆直富有韌性,象徵剛正不阿,空心象徵虛懷若谷,竹節象徵堅貞有節,未曾出土先有節,縱使凌雲仍虛心,這是文人對自己最美好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