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世界的中國植物》逆境中生長的偉大生命,你見過幾種

2020-11-23 騰訊網

在巍峨的喜馬拉雅雪山之巔,西藏高聳山峰的石巖縫隙間,還是酷熱的熱帶雨林叢中,都有著「微弱」的生命氣息。而這些生命,即使是在「萬木凍欲折」還是「已是懸崖百丈冰」的惡劣環境中,都頑強地散發著光芒,照亮著中國,影響著世界。這些令人油生敬佩的生命便是影響世界的中國植物。

紀錄片《影響世界的中國植物》生動呈現了一批代表性的中國植物。片中選取了對世界產生重大影響的水稻、茶樹、桑樹、大豆、竹子、柑橘、杜鵑等21科28種植物作為主角。這些植物生命不僅為中國帶來福祉,還不斷遷徙到世界各地,為不同的文明帶來不一樣的色彩。該部紀錄片將讓人們跟隨鏡頭翻山越嶺,踏遍江河湖海,走過祖國的每一寸土地,找尋中國植物生長的印記,窺探中國植物與世界文明的千絲萬縷。

銀杏,歷數本草植物,銀杏是最古老的一種,它見證了恐龍時代的繁榮和消亡,也目睹了人的出現和崛起。而最初與人類結識,銀杏則是以「本草」的身份,在我國眾多的醫藥典籍中,銀杏葉到銀杏果,都是醫者們常用的藥材之一。現代臨床研究表明,銀杏葉和銀杏果的提取物能有效防治心血管疾病、抗炎、抗過敏等,在防止疾病和抗衰老等方面有重要作用。雖然一直活躍在醫學領域,但銀杏還是一道不可多得的美食,日本有每日食用銀杏果的習慣,西方人在聖誕節必備銀杏果。

珙桐,在青藏高原東南部海拔4000多米的不毛之地,一種名叫塔黃的植物,它極其稀少,卻又生得如此壯美。在荒寂的高原流石灘上,兩米多高的塔黃支撐著一個小型生態系統。它與冰雹、風霜、雪在一起默默生長,在唯一的一次開花後,它的生命便走向終結。

相關焦點

  • 逆境中的植物更堅強
    不同的生態環境和條件對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騰作用、能量代謝與物質生產有怎樣的影響?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的支持下,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李春陽課題組對乾旱脅迫下楊樹的用水效率、脫落酸積累及抗旱基因表達進行了探索。研究人員發現,逆境中的植物更堅強。
  • 生命的源頭何在?《影響世界的中國植物》一花一世界 一葉一菩提
    《影響世界的中國植物》的野外8個攝製組,走過了國內的27個省的93個地區,國外7個國家的30多個地區,從神農架的山頭到跨越遠洋的彼岸,歷時2年捕捉植物自然的狀態。有的植物,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農作物;有的植物,是我們在中藥行才見到的藥草;還有的,生長在極地、高原、雪山、雨林、沙漠、戈壁,人跡罕至的地方。《影響世界的中國植物》從植物的視角,講述植物與人共同留在地球上的生命傳說。
  • 植物平衡生長發育與逆境應答的分子機制研究獲進展
    由於固著生長的特性,植物不能像動物一樣有效躲避外界的不利因素。因此,其生長發育會受到各種逆境脅迫的影響。而對這些逆境脅迫及時、有效地響應,是植物存活的前提。植物激素脫落酸(Abscisic acid, ABA)被稱為「逆境激素」,參與植物的乾旱、冷和鹽等逆境脅迫的應答過程。
  • 追尋那些影響世界的中國植物
    紀錄片《影響世界的中國植物》總導演李成才如此感嘆,「我們無法小覷那一棵小草,無法以居高臨下的姿態,俯視那些任由我們擺布的植物。可以說,當我們走近植物的生命,便開始了重新理解世界與萬物的旅程。」2018年1月,經過幾個月的籌備,主創團隊開始中國植物探索之旅。  出發。他們進入神農架原始森林,這片位於中國湖北省西部的群山,海拔超過3000米。
  • 華南植物園舉辦「逆境中頑強生長」第二期科普課堂
    華南植物園舉辦「逆境中頑強生長」第二期科普課堂 2016-05-25 華南植物園 【字體:  5月25日,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舉辦的「在逆境中頑強生長的植物們」科普課堂系列活動第二期開課啦!
  • 京聲京視 | 《影響世界的中國植物》: 為植物頌歌 為文明禮讚
    從雅魯藏布江峽谷的原始森林到中國茶樹最古老的源頭,再到非洲中部高原地區的青蒿素,《影響世界的中國植物》這部紀錄片用震撼而溫暖的鏡頭語言向公眾展示我國部分植物的生命旅程,並講述了這些植物如何影響世界的故事。讓觀眾走進中國遼闊的疆域和多樣的地形和氣候造就的這座植物天堂。在讓世界深入了解我國的同時,極大地提高了我國人民的文化自信。
  • 氮素在植物中的代謝,氮素形態及配比對作物生長發育的影響?
    導語:氮素在植物中的代謝,氮素形態及配比對作物生長發育的影響?氮被稱為「生命元素」,植物組織中平均含氮量在3%-5%,是構成蛋白質的主要成分,又是植物體內葉綠素和許多酶的組成成分。土壤中的有機態氮、銨態氮、硝態氮之間在生物因素或者物化作用下可以相互轉化,轉化主要有以下幾種形式:在微生物酶系的作用下,含氮的有機化合物分解成無機態氮NO 、NH的過程叫做有機態氮的礦化過程,大多數土壤中每年約有1%–3%的有機態氮會被礦化。硝化作用是指銨態氮轉化成硝態氮的過程,在通氣良好的條件下,土壤中的氨在微生物的作用下,最後生成硝態氮。
  • 美不勝收 一起見證——《影響世界的中國植物》圖冊
    精裝精緻,超大高清圖集,每張圖片都有簡明扼要的文字說明,還標註了這些植物的名稱和它們的生長環境。我們可以一張張仔細地欣賞這些或熟悉或陌生的中國植物,了解它們的前世今生,知道它們為什麼對全世界影響深遠。如此高大上的一本「影響世界的中國植物」圖冊,放在書架上提升品味,最重要的,它讓作為中國人的我們無比自豪。
  • 中國植物有多偉大?央視高分紀錄片揭秘
    我們以植物為食,誕生了農耕文明。以植物入藥,有《神農本草經》等醫書。 植物與天地共存,與萬物共生。從一萬多年前開始,植物進入到人類的生活中,相互依存,相互影響。
  • 把「中國植物」的故事講給世界聽
    受訪者供圖   「她」使中國免遭飢餓,讓我們繁衍生息;「她」逆境求生,「咬定青山不放鬆」;「她」治病救人,濟世仁慈遍九州……  「她」也影響著隔洋相望的日本飲食習慣;「她」一定程度上改變了紐西蘭的出口結構;「她」還「徵服」了四百年前如日中天的大英帝國,最終影響著全球60多個國家、30億人口……  「她」是孕育了華夏民族的中國植物,也是李成才導演的紀錄片
  • 郭巖、朱健康等多位專家聯合撰寫「植物逆境反應」英文長篇綜述
    該綜述由中國農業大學郭巖教授和中科院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學研究中心朱健康研究員牽頭組織,邀請中國農業大學鞏志忠教授、楊淑華教授,香港浸會大學熊禮明教授,德克薩斯理工大學的施華中副教授、Luis 綜述全文40頁,3萬7千餘字,全面系統地總結了植物對逆境(包括乾旱、鹽脅迫、溫度脅迫、重金屬脅迫等)的感知與信號轉導的分子機制,以及植物在複雜的環境中利用養分的策略。
  • 在逆境中生長的白花蛇舌草
    是在路邊拍到的白花蛇舌草,可以治療蛇蟲咬傷,在臨床上經常被用於抗ca的處方中,還能治療各種皮膚病所以別看草藥小,但用處卻大著呢我就是我,不一樣的花火,我就是白花蛇舌草只不過長在逆境,但我也要努力生長!因為我改變不了世界,但我可以堅持做我自己
  • 面對鹽脅迫 植物應對有高招
    6月25日,中國農業大學生物學院副教授楊永青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說,高鹽是影響植物生長發育以及制約農作物生長的不利環境因子。植物不能移動,在高鹽等逆境脅迫下,不能選擇逃避,必須主動應對。植物在長期的適應過程中,形成了自身的應對策略。  土壤鹽離子過度積累,影響生長發育  鹽脅迫是什麼?
  • 紀錄片《影響世界的中國植物》— 讓世界了解中國
    中國——植物的天堂,文明的搖籃。衣食住行中,探尋美的歷程,才能明白植物世界裡的驚奇與求存;追隨萬裡,感受綿延不絕的生命傳遞,才能明白植物對自然的敬畏與熱愛。《影響世界的中國植物》是由北李成才導演執導創作的中國第一部植物類紀錄片 。
  • 豆瓣8.9分紀錄片:《影響世界的中國植物》這座「植物天堂」
    我國第一部植物類紀錄片——《影響世界的中國植物》上映,其由北京世園局發起拍攝,李成才執導創作。該紀錄片呈現了21科28種植物的生命旅程,並講述它們如何影響世界的故事。該紀錄片共分植物天堂、茶樹、桑樹、水稻、大豆 、本草、竹子、水果、園林、花卉等十集,每集50分鐘。該片用震撼而溫暖的鏡頭語言,呈現了21科28種植物的生命旅程,並講述它們如何影響世界的故事。
  • 會「吃人」的植物你見過嗎?盤點世界上八大奇異植物
    有人見過蛇吃人,可有人見過會吃人的蛇樹嗎?大家都知道動物可以走路,可有人見過會走路的植物嗎?生物的多樣性決定了自然界充滿了許多神奇的物種,世界之大,無奇不有,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這些神奇的大自然產物。【重磅】會「吃人」的植物你見過嗎
  • 10種奇特的植物,你認識幾種?
    萬物芸芸的植物界是一個神秘的王國,幾十萬種植物中,無數奇花異草如同閃亮的星辰點亮平凡的夜空,讓億萬年進化演變的植物界,多了無數道神奇的光芒。以下10種奇特的植物,就是大自然神秘而美好饋贈之代表,你認識幾種?
  • 中科院植物逆境中心趙楊/朱健康合作發現植物滲透脅迫應答新機制
    Current Biology | 中科院植物逆境中心趙楊/朱健康合作發現植物滲透脅迫應答新機制責編 | 王一乾旱、鹽脅迫以及低溫等非生物逆境導致的滲透脅迫造成作物生產的巨大損失,是危害我國和世界糧食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
  • 雲南大學科研團隊解析褪黑素調控植物生物逆境脅迫的機制
    . | 雲南大學科研團隊解析褪黑素調控植物生物逆境脅迫的機制責編 | 逸雲褪黑素(N-乙醯基-5-甲氧基色胺,melatonin)是一種起源於35億年前原核細菌的古老分子,在細菌、真菌、原生生物、藻類、動物和植物等生物體中均普遍存在。
  • 褪黑素和血清素調控植物生長發育
    中國科技網•科技日報昆明12月23日電(記者趙漢斌)褪黑素及其前體血清素是人、動物和植物中兩個高度保守的分子,它們在調控一系列生理活動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23日來自中科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的消息,該園研究人員通過比較生理反應和轉錄組學分析,在褪黑素和血清素調控植物生長發育研究方面獲得了重要進展。褪黑素及其前體血清素由共同的前體——L-色氨酸經過一系列酶促反應合成。此前,許多研究揭示它們參與調控植物特定生長發育或逆境響應過程,但其生理與分子機理仍有待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