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素在植物中的代謝,氮素形態及配比對作物生長發育的影響?

2020-12-06 挽風的微涼

導語:氮素在植物中的代謝,氮素形態及配比對作物生長發育的影響?

氮被稱為「生命元素」,植物組織中平均含氮量在3%-5%,是構成蛋白質的主要成分,又是植物體內葉綠素和許多酶的組成成分。缺少氮時植物新陳代謝會發生紊亂,從而影響植物體內的物質合成與轉化。化學氮肥是按不同的含氮種類進行分類,可以分為:銨態氮肥、硝態氮肥和醯胺態氮肥。其中,硝態氮易淋失,易反硝化脫氮損失,不宜作基肥施用,而且不易在多雨和水地施用。銨態氮肥和尿素適宜作基肥深施,表施易揮發。長效氮肥不易淋失,能夠在土壤中較長時間保持肥效,可以作為基肥早施,也可施用於生長期長的作物。

土壤中的氮可以分為無機態和有機態兩大類,其中有機態氮佔到了全氮含量的95%的以上,無機態氮只有一少部分。土壤中的無機態氮是植物能直接吸收利用的速效氮,包括土壤溶液中的NO 、NH,以及土壤膠體吸附的NH。土壤中的有機態氮、銨態氮、硝態氮之間在生物因素或者物化作用下可以相互轉化,轉化主要有以下幾種形式:在微生物酶系的作用下,含氮的有機化合物分解成無機態氮NO 、NH的過程叫做有機態氮的礦化過程,大多數土壤中每年約有1%–3%的有機態氮會被礦化。硝化作用是指銨態氮轉化成硝態氮的過程,在通氣良好的條件下,土壤中的氨在微生物的作用下,最後生成硝態氮。硝化作用過程中有硝化細菌和亞硝化細菌參加,亞硝化細菌將銨轉化成亞硝態氨,再由硝化細菌將其轉化為硝態氮,其中亞硝化作用過程緩慢,硝化作用相對速度較快,兩種作用相互銜接。

銨態氮和硝態氮均是植物可以直接吸收的兩種主要氮源,植物對兩者的吸收速率都比較快,且吸收後均被迅速同化為胺基酸和蛋白質,即NH-N和NO -N對植物的生理功效上無差異。NH被根吸收後,很快被同化為醯胺,胺基酸,通過韌皮部運輸至植物的地上部分。NO 被植株根系吸收後,一部分被還原為NH後同化為胺基酸、蛋白質等有機物,通過韌皮部向植物的地上部分運輸,一部分以NO 的形式直接通過木質部運輸到植物地上部分,而剩餘部分會儲存於根系細胞的液泡當中。

近年來大量研究表明,硝態氮與銨態氮配合施用能更好的促進植物生長。目前還不清楚向植物同時供應硝態氮和銨態氮會促使作物增產的具體原因,不過有人認為是這很有可能是由於硝態氮同化比銨態氮同化消耗更多的能量,適量的銨態氮替代硝態氮可以節省能量,有利於植物進行其它代謝過程,例如蛋白質的合成。

氮素是最主要的礦質元素之一,是植物體中蛋白質,核酸,許多輔助因子以及植物次級代謝物的主要組成成分。通過合理施用氮肥以補充蔬菜生長需求量較大的氮素是獲得高產優質蔬菜的有效措施。氮素形態對作物生長有重要作用,通過氮素代謝、光合作用、礦質元素吸收及呼吸代謝等,最終影響作物的形態和產量。在適宜的氮素濃度範圍內,提高氮元素水平後的配方營養液栽培小白菜,可以明顯促進小白菜的生長,小白菜葉面積、株幅均明顯提高,並促進了根系生長。

增施氮肥還能改善植物中光合酶的代謝,提高葉片羧化酶的含量和活性。氮素營養能夠提高小麥旗葉老化過程中葉綠素的含量和光合速率,使得旗葉老化過程中其光合機構的光反應和暗反應直接達到平衡。植物吸收氮素的兩種形態NO -N和NH-N對植物吸收礦質元素都有一定的影響。植株生長前期銨態氮和醯胺態氮對植株吸收N、K、Ca、Mg表現出顯著的抑制作用,硝態氮表現顯著的促進作用,而對P的吸收,各氮肥均表現顯著的抑制作用;但在生長後期,不同氮肥最終均顯著性的促進油菜養分吸收,且彼此之間的差異逐漸縮小。

氮肥形態及配比對蔬菜的經濟產量和Vc、可溶性糖和可溶性固形物和硝酸鹽含量等營養品質指標有很大的影響,尤其是影響蔬菜可食部分的硝酸鹽的積累量。在適宜的氮肥施用範圍內,隨著施用氮肥量的增加,蔬菜體內Vc含量增加。作物提供不同的氮源會影響到植物的碳水化合物代謝,以硝態氮為氮源時,利於作物體內蔗糖積累,反之利於作物中澱粉的積累。農業生產中氮肥用量同蔬菜體內硝酸鹽的含量呈正相關。

相關焦點

  • 作物根系生長受這些因素影響!
    ,難以形成良好的土壤結構,嚴重抑制土壤微生物的活動,同時也可能造成重金屬中毒,從而影響各種作物生長發育。植物所需的16種必需營養元素當中,氮、磷、鈣、鋅是影響根系生長最關鍵的四種元素。 氮素的含量對根系有一定的調控和局部刺激作用,可增加根系的冠幅和乾重量(但過量會造成根系生長脅迫)。 磷為根系提供能量。作物生長期中,磷比較集中在富有生命力的幼嫩組織中,如根尖及莖尖生長點,其中根系的含磷量要高於莖葉。
  • 影響植物生長發育的因素有哪些?在栽培時必需要注意!
    導語:影響植物生長發育的因素有哪些?在栽培時必需要注意!影響作物生長的因素有遺傳特性、栽培環境、栽培措施和管理技術,其中栽培措施是最容易被人為調控的因素也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影響作物合理密植的因素有很多,不同品種作物的生育期、形態、對土壤水分及養分的吸收程度均各有不同,所需最佳種植密度也不同,在土壤肥沃的土地進行栽培時,作物的栽培密度相對較低,相反,在土壤貧瘠的土地栽培時,栽培密度應相對高一些。氮(N)是植物的組成元素,是植物體內營養成分的重要組成部分,被稱為生命元素。
  • 《土壤酸鹼度》影響作物生長的致命因素
    2、通過地表植物判斷酸性土壤和鹼性土壤 在採集土樣時,可以觀察一下地表生長的植物,一般生長松樹、杉類植物、杜鵑的土壤多為酸性土;而生長穀子、高梁、滷蓬等地段的土多為鹼性土壤。
  • 中科院遺傳發育所傅向東團隊發表「植物生長與氮素代謝協同調控促進可持續農業發展」綜述文章
    因此,在減少氮肥投入的同時增加作物產量,已成為當前我國農業可持續發展亟待解決的重大科學問題。近日,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傅向東研究員團隊在期刊aBIOTECH發表了題為「Improving coordination of plant growth and nitrogen metabolism for sustainable agriculture」 的綜述文章,
  • 作物缺硫有哪些症狀?硫如何影響作物生長?
    作物缺硫有哪些症狀?硫如何影響作物生長?植物體內的硫可分為有機硫化合物和無機硫酸鹽兩種形態,絕大部分有機硫以蛋白質形式出現,少量以含硫胺基酸形式存在,形態和含量比較穩定。無機硫則多是根系以硫酸鹽的形式自土壤中吸收的,很少量的硫來自地上部分對大氣二氧化硫的吸收,被吸收的SO2在形成SO2-4ˉ後再進入同化途徑;植物從土壤中吸收硫主要以硫酸根的形式進入植物體內,土壤中的有機硫必須轉化為SO2-4ˉ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
  • 青藏高原植物生長的「氮素」秘密
    不管是草甸還是草原植物,都需要通過吸收土壤中的氮或者固定大氣中的氮來維持自己的生長。因此,青藏高原植物生長的秘密可能與氮素密切相關。為了揭示影響青藏高原植物生長的「氮素」秘密,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楊元合研究組於2013-2016年間在青藏高原開展了大範圍的凍土樣帶調查,獲取了大量凍土樣品(圖3-4)。
  • 影響作物生長發育的環境因素有哪些?以及如何進行控制和調節
    一、影響作物生長發育的環境因素作物生長在田間,生長環境中的各種因紊都與作物發生直接或間接的關係,有些限制或促進作物的生長發育,有些也可能沒有什麼明顯作用』但它們都是影響作物生長發育的生態因子或環境因素。
  • 淺談水分對作物生長的影響
    眾所周知,人和動物的生存與成長離不開水分,植物和作物的生長發育同樣也離不開水分。水分是製造有機物質的原料;水分的多少影響作物的光合作用,影響作物內營養物質的吸收和轉運,支持和保持作物細胞組織的緊張度,使植物植株莖葉挺直;水分是作物體本身最大組成部分,它給植物的蒸騰作用,用以調節植株體溫和整個生理過程;水分還影響作物的開花、授粉、受精及病蟲害的發生與發展。就是說,水分對作物的生長影響是一個絕不可忽視的問題。
  • 黃土高原土壤氮素循環理論與技術研究獲重大成果
    據了解,氮素是植物營養三要素中需要最多、而土壤供應較少,供求之間存在著尖銳矛盾的元素。要合理施用氮肥,必須認識土壤氮素特徵,正確評價土壤供氮能力,明確作物吸收與利用氮素規律和制約作物氮素高效利用的環境與人為因素、確定氮素高效利用的施肥、栽培和管理技術。
  • 植物體內磷的含量與分布、功能及缺磷反應
    在作物生長發育過程中,凡是富有生命力的幼嫩組織和繁殖器官中磷的含量都比較高。在同一作物的不同生育階段,其含磷量也明顯不同,幼苗期植株體內含磷量遠高於成熟期植株。磷在植物體內移動性很大,再利用能力很強。常積累於種子中的植素是環己六醇磷酸酯的鈣鎂鹽,在種子萌發或幼苗生長初期,植素在植素酶的作用下被水解成為無機磷供作物吸收利用。 植素的形成能降低植物體內無機磷酸鹽的濃度,促使澱粉合成的順利進行。磷是植物體內高能化合物ATP的組成成分,ATP水解時可釋放出大量的能量,供植物生長發育、物質合成以及代謝等方面的需要。
  • 中國科學家破解百年難題 為減少作物對氮肥依賴提供解決思路
    作者:解敏 來源:東方網 選稿:李宗煥東方網記者解敏12月10日報導:早在1888年,德國科學家發現豆科植物與根瘤菌共生,可以將氮氣轉化成植物需要的氮素營養。一百多年來,「為什麼豆科植物能與根瘤菌共生固氮」的問題一直困擾著該領域的研究者。2020年12月10日凌晨,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王二濤研究團隊在國際頂尖學術期刊《自然》上發表論文,揭開了謎底。
  • 鎳對作物生長有哪些影響?
    鎳對作物生長有哪些影響?自1855 年人們首次發現植物中存在鎳以來,人們對植物中鎳的作用進行了許多研究,發現了鎳的雙重角色:一方面是植物必需的微量元素,另一方面又是環境的危害因素。鎳作為高等植物必需,的微量元素,其含量存在一定的濃度範圍,若超過臨界值,可能導致植物生理紊亂,如抑制某些酶的活性、擾亂能量代謝和抑制Fe2+吸收等,從而阻滯植物的生長發育。(1)適量但很微量的鎳對植物是有益的①鎳是脲酶的組成成分,與氮代謝有關。②促進植物的生長發育、增產。補充適量的鎳能改善小麥、棉花、辣椒、番茄、馬鈴薯等植物的生長狀況。
  • 鎳元素對植物生長的作用
    鎳(Ni)屬周期表中第八族元素,與鐵、鈷同族。近年已提出鎳是動物的營養元素,但尚未證明高等植物生長發育必需有鎳。
  • 植物的「生長中心」和用肥管理基礎
    整個植株的生長過程,就是根、葉、莖、花、果、種子的發生和發展的過程。這些器官的發生和發展,既有各自的獨立性,又有彼此相互依存的關係。每個器官都是在前一器官建成的基礎上發生的,先生器官對後生器官生長的好壞有決定性的影響。在植物不同的發育階段中,各器官的生長並不均衡,個體上不同部位的生長情況是不同的。
  • ​溼度對植物生長發育的影響
    溼度對植物生長發育的影響一、植物的水分吸收和蒸騰作用,是植物生理過程中矛盾著的兩個方面,它們兩者互相聯繫、互相依存,又互相對立、互相鬥爭。水分吸收是蒸騰作用的基礎,而蒸騰作用又是根系吸水的主要動力。植物水分吸收和消耗之間的關係叫做「植物的水分平衡」一般有三種狀況:第一種狀況水分吸收超過了消耗,植物體內水分過多會使植物生長纖弱,抗寒力下降;第二種狀況水分吸收等於消耗,這種平衡對植物生長發育最有利;第三種狀況水分吸收少於消耗,由於缺水而呈現萎蔫狀態。二、婁蔫對植物生長的影響植物萎蔫有兩種情況。
  • 日光是植物生長的重要因子,光合作用是各種農作物中的最基本過程
    日光是植物生長的重要因子,光合作用是各種農作物中的最基本過程。生物體是農業生產的對象,農產品就是生物體本身或是由生物體製造出來的。生物體的性能往在對衣產品的產量和質量起類定性作用。對生物的遺傳變異規律,學握得越深適,賦予人工改造、提高、增加生物體性能的自由度就越大。
  • 莊稼生長必須的7種微量元素!它們的作用、缺素症狀、如何補充?
    植物生長發育必需的微量元素包括鐵、硼... 四、錳元素1、作用:促進種子萌發,有利於生長發育。促進光合作用,是維持葉綠體結構所必須的元素。錳能增強植物呼吸強度,調節體內氧化還原過程。加快氮素代謝。如:小麥施錳,籽粒中全氮量和蛋白質成分中的麥膠蛋白質含量均有提高;花生施用錳,根系中的根瘤數目和體積有增加。豆科作物施錳,根瘤菌的固氮能力增強,根的重量和土壤耕層中的含氮量均有提高。
  • 土壤微生物對作物生長影響有多大?你必須了解一下!
    要說土壤中什麼生物最多,非微生物莫屬。據研究發現,每一克土壤中微生物數量有幾億到幾百億。土壤微生物是土壤中肉眼看不見或看不清楚的微小生物的總稱,包括細菌、真菌、放線菌、原生生物及顯微藻類等。土壤中如此多的微生物對作物生長有哪些作用和影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