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作物生長發育的環境因素有哪些?以及如何進行控制和調節

2020-12-04 老徐引領我們看文化

一、影響作物生長發育的環境因素

作物生長在田間,生長環境中的各種因紊都與作物發生直接或間接的關係,有些限制或促進作物的生長發育,有些也可能沒有什麼明顯作用』但它們都是影響作物生長發育的生態因子或環境因素。

1.氣候因子

包括光照強弱、日照長短、光譜成分、溫度的高低與變化、降雨的多少與分布、蒸發量、空氣、風速等諸多因子,它們對作物的生長、發育、形態、結構、生理、生化以及地理分布等均有很大作用。氣候因子隨地理位置和海拔高度的變化而變化。

2. 土壤因子

包括土壤結構、土壤有機質、土壤溫度、土壤水分、土壤養分、土壤空氣、土壤酸鹼度等。

3. 生物因子

包括植物因子、動物因子、微生物因子等。植物因子即間、套作的搽配作物,各種雜草等,動物因子即各種有害、有益昆蟲、哺乳動物等;微生物因子即有害的病原菌、有益的微生物如固氮菌等。此外,由植物(作物)向周圍環境釋放產生的一類分泌物質,即植物生化互作物質(化感物質),也對作物生長發育有刺激或抑制作用。

4. 地形因子

地形因子是間接因子,其本身對作物沒有直接影響,但它通過影響氣候因子和土壤,從而影響作物生長。地形因子包括地勢、海拔髙度、坡度、坡向等。

略種環境因素對作物生長發育的作用程度並不相同,有些作大,有些影響小。其中U光、熱董、水分、養分和空氣是作物生命活動不可缺少的,是作物的生活因子,又稱基本生長條件。生活因子以外的其他因子也對作物的生長發育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但並不是作物生長所必需的。

環境因素影響作物生長發育的作用方式也有差別。有的生態因子直接影響作物本身,如雜草、病菌、有益或有害昆蟲和其他動物等,有的則是通過影響生活因子而間接作用於作物,如土壤有機質、土壤質地、地形等。

二、生態環境因素的控制與調節

1.作物生產與生態環境因素的關係

作物生活在環境之中,作物的生長發育與環境密切相關。對某一特定作物而言,產量的遺傳潛力是相對穩定的,但環境影響著發育並和遺傳成分發生相互作用,其最終結果及其確定地是兩者作用的產物,並非只是某一因素受另一因素的削弱或增強。

作物與環境的相互作用,通過生理過程,最終反映在作物產品的品質和產量上,而所有環境因素的最佳組合,可以最大限度地發揮出作物品種的產量及品質潛力。農業生產的發展過程就是人們不斷認識、協調作物與環境的關係,即協調作物生長發育的要求與環境限制因子之間矛盾關係的過程。克服生產限制因子後,在一段時間內,作物生產的產量與品質反應迪激增的,此後的變化就相對平穩。

2.生態環境因素的控制與調節

在自然條件下,無論作物的生態適應性多強,總有某些生態因子不能滿足作物優質、髙產的需要,如在眾多環境因素中,許多因素(如雜草、昆蟲、病宄等)是限制作物生長的。改善作物生長發育的環境條件,是實現作物優質、商產、髙效生產的關鍵,因此對作物與環境的關係進行調控是必要的。

農業技術措施是調控和利用作物及其與環境關係的必要手段。人類通過戰培耕作措施幹預作物和環境,也就是通過作物栽培耕作措施來協調作物與環境之間的關係,充分利用環境的有利條件,克服環境的不利因素,優化作物生育進程,使作物生產向著人類需要的方向發展。目前,在漫長的農業生產實踐的基礎上,通過採取不同措施,人類已經可以部分但有效地實現對特定環境因素的調控。根據作用對象,可以把調控作物生長發育的栽培耕作措施概括為3類:直接作用於生物體的,如整枝、打茬、噴灑激素等,直接改善作物的生活因子或者通過改變某一生態因子而促進作物生長發育的,前者包括合理密度、施肥、灌水等,後者包括中耕、除草、防病、滅蟲等,同時作用幹生物體和改善作物生活因子的,如深耘斷根等。目前生產中應用的載鎊措施,多屬於第二類,即以改善作物生長發育的環境條件為主。

但是,在目前的科學技術水平下,人類還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實現對環境因桌的調控。在眾多的環境因素中,很多是不能人為控制或難以人為控制的。

相關焦點

  • 作物缺硫有哪些症狀?硫如何影響作物生長?
    作物缺硫有哪些症狀?硫如何影響作物生長?植物體內的硫可分為有機硫化合物和無機硫酸鹽兩種形態,絕大部分有機硫以蛋白質形式出現,少量以含硫胺基酸形式存在,形態和含量比較穩定。由於硫是植物生長發育所必需的營養元素,當環境中有效硫供應不足,不能滿足植物生長發育對硫的需要時,植物就表現出缺硫症狀,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均會受到影響。不同植物的缺硫症狀不盡相同,但都表現為葉片失綠髮黃,功能期變短,心葉失綠黃化,莖稈細弱,植株矮小,發育不良,開花結果時間延長,果實減少等;嚴重的難以形成生殖器官,不能完成生長史。
  • 土壤酸鹼度直接影響作物生長,如何判別、調節土壤酸鹼度?
    作物生長離不開土壤,很多時候土壤中的微小變化都可能造成作物生長的變化,尤其是在如今化肥使用超標、金屬汙染等環境下,土壤都面臨著鹽漬化、酸鹼度失衡、板結化等問題,其中土壤酸鹼度是影響作物生長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們在日常種植中該如何判別土壤酸鹼度、有效調節土壤酸鹼度呢?
  • 影響植物生長發育的因素有哪些?在栽培時必需要注意!
    導語:影響植物生長發育的因素有哪些?在栽培時必需要注意!影響作物生長的因素有遺傳特性、栽培環境、栽培措施和管理技術,其中栽培措施是最容易被人為調控的因素也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影響作物合理密植的因素有很多,不同品種作物的生育期、形態、對土壤水分及養分的吸收程度均各有不同,所需最佳種植密度也不同,在土壤肥沃的土地進行栽培時,作物的栽培密度相對較低,相反,在土壤貧瘠的土地栽培時,栽培密度應相對高一些。氮(N)是植物的組成元素,是植物體內營養成分的重要組成部分,被稱為生命元素。
  • 作物根系生長受這些因素影響!
    影響根系生長的因素 一、土壤環境 ,難以形成良好的土壤結構,嚴重抑制土壤微生物的活動,同時也可能造成重金屬中毒,從而影響各種作物生長發育。
  • 影響根系生長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1.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給根系生長提供能量來源;前期主要靠種子營養(胚芽或子葉);後期光合作用的產物輸送到根部;光合作用對根的影響比地上部還要大。2.植物的內源激素(自身合成)目前植物自身合成的內源激素有生長素、赤黴素(不能人工合成)、細胞分裂素、脫落酸、乙烯(催熟)、油菜素甾醇。其中,對根系影響最大的是生長素和細胞分裂素;生長素主要在莖尖和幼葉中合成;細胞分裂素主要在根尖中合成。
  • 鎳對作物生長有哪些影響?
    鎳對作物生長有哪些影響?自1855 年人們首次發現植物中存在鎳以來,人們對植物中鎳的作用進行了許多研究,發現了鎳的雙重角色:一方面是植物必需的微量元素,另一方面又是環境的危害因素。鎳作為高等植物必需,的微量元素,其含量存在一定的濃度範圍,若超過臨界值,可能導致植物生理紊亂,如抑制某些酶的活性、擾亂能量代謝和抑制Fe2+吸收等,從而阻滯植物的生長發育。(1)適量但很微量的鎳對植物是有益的①鎳是脲酶的組成成分,與氮代謝有關。②促進植物的生長發育、增產。補充適量的鎳能改善小麥、棉花、辣椒、番茄、馬鈴薯等植物的生長狀況。
  • 缺鋅對農作物的危害有哪些?哪些因素容易造成作物缺鋅?好好看看
    鋅是作物生長發育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元素之一,鋅影響到體內生長素的合成,所以植物缺鋅時,植株矮小,葉子的分化受阻,而且畸形生長。很多植物的幼苗缺鋅時,會發生小葉病,有時呈簇生狀,葉片脈間失綠黃化,有褐色斑點,並逐漸擴大成棕褐色的壞死斑點。缺鋅對作物的生長影響十分明顯。在不同作物上表現各異。
  • 《土壤酸鹼度》影響作物生長的致命因素
    2、植物病蟲害與土壤酸鹼性直接相關: (1)地下害蟲往往要求一定範圍的pH環境條件如竹蝗喜酸而金龜子喜鹼; (2)有些病害只在一定的pH值範圍內發作,如悴倒病往往在鹼性和中性土壤上發生。
  • 氮素在植物中的代謝,氮素形態及配比對作物生長發育的影響?
    導語:氮素在植物中的代謝,氮素形態及配比對作物生長發育的影響?氮被稱為「生命元素」,植物組織中平均含氮量在3%-5%,是構成蛋白質的主要成分,又是植物體內葉綠素和許多酶的組成成分。缺少氮時植物新陳代謝會發生紊亂,從而影響植物體內的物質合成與轉化。化學氮肥是按不同的含氮種類進行分類,可以分為:銨態氮肥、硝態氮肥和醯胺態氮肥。其中,硝態氮易淋失,易反硝化脫氮損失,不宜作基肥施用,而且不易在多雨和水地施用。銨態氮肥和尿素適宜作基肥深施,表施易揮發。長效氮肥不易淋失,能夠在土壤中較長時間保持肥效,可以作為基肥早施,也可施用於生長期長的作物。
  • 淺談水分對作物生長的影響
    眾所周知,人和動物的生存與成長離不開水分,植物和作物的生長發育同樣也離不開水分。水分是製造有機物質的原料;水分的多少影響作物的光合作用,影響作物內營養物質的吸收和轉運,支持和保持作物細胞組織的緊張度,使植物植株莖葉挺直;水分是作物體本身最大組成部分,它給植物的蒸騰作用,用以調節植株體溫和整個生理過程;水分還影響作物的開花、授粉、受精及病蟲害的發生與發展。就是說,水分對作物的生長影響是一個絕不可忽視的問題。
  • 生物個體的生長發育,完全由自我基因決定,還是會受環境影響?
    自多細胞生命出現以來,就有大量微生物以它們為家。自然的微生物群(所有生活在生物體內和體表的細菌、病毒和真菌),對生物體來說是至關重要的。例如,它們會幫助宿主吸收營養物質或抵禦有害病原體。科學家們一直認為,個體的生長發育是一個不受外部因素影響,完全由基因所決定的過程。然而,事實證據表明,發育過程並不是自動發生的。
  • 胺基酸對作物生長的作用有哪些?
    胺基酸對作物生長的作用有哪些?胺基酸是羧酸碳原子上的氫原子被氨基取代後的化合物,胺基酸分子中含有氨基和羧基兩種官能團。胺基酸不僅可作為植物有機氮源,發揮著一定的肥效作用,同時還兼具參與蛋白質合成,調節、促進植物生長等多重作用。(1)丙氨酸 增加合成葉綠素,調節開放氣孔,對病菌有抵禦作用。(2)精氨酸 增強根系發育,是植物內源激素多胺合成的前體,提高作物的抗鹽脅迫能力。
  • 光合作用是植物生長最關鍵性因素,那其對果樹生長發育有何影響?
    導語:光合作用是植物生長最關鍵性因素,那其對果樹生長發育有何影響?光合作用是植物生長和生產最基本的關鍵性因素,在植物生理過程中,光合作用是植物生長的決定性因素。在脅迫環境下,光合作用在維持植物生產力和碳同化速率上起根本性作用,葉片的光合作用是果樹碳水化合物的重要來源,光合效率的高低不僅反應樹體的營養發育水平,還直接影響果實產量和品質的形成。不同砧木接穗的樹體長勢以及光合性能存在顯著性差異,接穗的樹體長勢跟光合性能相關,接穗的狀態一定程度上取決於砧木對葉片氣體交換的影響。
  • 影響農業生產的主要氣象因素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吳曉芳  氣象條件對農業生產過程有著重要影響,主要包括光照、溫度、水分、風等氣象因素對農業生產的影響。  光照是農作物進行光合作用的能量來源,是葉綠體發育和葉綠素合成的必要條件,光能調節農作物體內某些酶的活性,因此光照對農作物的生長發育影響很大。光照與農作物光合作用沒有固定的比例關係,但是在一定光照強度範圍內,在其他條件滿足的情況下,隨著光照強度的增加,光合作用的強度也相應的增加。但光照強度超過光的飽和點時,光照強度再增加,光合作用強度不增加。
  • 作物是怎樣生長的?主要有幾點自然規律
    一顆植株的整個一生,都是有不斷的生長以及發育來共同交替完成。生長是發育的根本,發育式的生長有了一定的動力,兩者之間都是密不可分的關係。也就是說生長的條件失去,也就沒有了發育的可能,然後整個植株的生長就會停止。一般一種作物它一生的成長期主要分為兩個部分,營養和生殖,當我們人類在進行一種作物的栽培工作時,需要進行收穫的部分也都是不一樣的,因為它們兩者都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 種植環境對紅薯作物質量的影響體現在哪些方面?
    澱粉加工設備加工紅薯澱粉,澱粉生產的原料是紅薯,紅薯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到澱粉以及粉條的質量。我國薯類作物種植廣泛,自動化紅薯澱粉加工設備逐漸成為主要加工方式。有的地區生產的紅薯質量比較好,而有的地方就不適合種植紅薯,這是為什麼呢?種植紅薯對環境的要求有有哪些呢?
  • 都說作物要高產,硼肥不可少,硼對作物有哪些作用,具體如何使用
    1 硼在農作物中的作用  硼是植物生長發育所必需的6種微量營養元素之一。硼在植物體內的生理作用十分複雜,被稱為微量調節元素。  植物體內含硼量適宜,能改善作物各器官的有機質供應,使農作物正常生長提高結實率和座果率。  1.2 特殊作用  硼在受精過程有特殊作用,缺硼會使植物細胞形成不完整導致活力下降,不能進行正常的細胞分裂,造成細胞退化,引起花粉細胞分裂和發育不良,或因糖分和激素運轉不良,使生長點枯死。硼在花粉中的量,以柱頭和子房含量最多,硼能刺激花粉的萌發和花粉管的伸長,使授粉能順利進行。
  • 影響身高的因素到底有哪些?科學增高的方法有哪些?
    新華社發  【聊健康】  過去,受諸多因素影響,許多人都曾有無法在後天增高的遺憾。如今,隨著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們的營養越來越好,加之逐漸重視鍛鍊,身邊人高馬大的人越來越多。據日前發布的《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20年)》,近年來,我國居民平均身高持續增長。那麼,影響身高的因素到底有哪些?矮個子後天還能再長高嗎?科學增高的方法有哪些?
  • 講解影響花卉植物生長發育的主要因素,讓大家都學會栽培花卉
    導語:講解影響花卉植物生長發育的主要因素,讓大家都學會栽培花卉。今天就給大家講解花卉植物的生長發育、開花結果受溫度、光照、水分、土壤,營養和其他一些因素的影響, 以下簡要介紹這方面的知識。(一)溫度溫度是花卉栽培的非常重要的環境條件,它直接控制著花卉的生長發育、開花結實。常見花卉在3C°~4C°的溫度範圍內均可以生長,並且每種花齊都有它的最適生長溫度,在最透範圍內可以良好地生長發育,另外還有一個最低生長溫度,低於這個溫度就可能變求普費高於這個溫度花卉也可能熱死。
  • 土壤微生物對作物生長影響有多大?你必須了解一下!
    據研究發現,每一克土壤中微生物數量有幾億到幾百億。土壤微生物是土壤中肉眼看不見或看不清楚的微小生物的總稱,包括細菌、真菌、放線菌、原生生物及顯微藻類等。土壤中如此多的微生物對作物生長有哪些作用和影響呢? 1、改良土壤結構,促進土壤有機質、礦物質的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