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植物有多偉大?央視高分紀錄片揭秘

2020-11-22 騰訊網

植物的出現,比人類早得多,分布的範圍也更廣。

35億年前,地球上出現了第一次光合作用。4.2億年前,植物開始登陸,誕生了桫欏、水杉等最古老的植物。

中國土地上生長著三萬多種植物,數量佔據世界的十分之一,位居世界第三。

《詩經》出現100多種植物,歷代文人墨客留下的詩句中,清幽的蘭花、傲雪的梅花,成為美好品質的象徵。

我們以植物為食,誕生了農耕文明。以植物入藥,有《神農本草經》等醫書。

植物與天地共存,與萬物共生。從一萬多年前開始,植物進入到人類的生活中,相互依存,相互影響。

《影響世界的中國植物》海報

央視紀錄片《影響世界的中國植物》,記錄了中國21科28種植物,走遍國內27省和世界7個國家,探索植物的內心世界。

200多位主創歷時三年製作,許多珍貴畫面來自於團隊數月的潛伏和等待,每一幀畫面幾乎都能當做壁紙!

一、水稻:人類生存的重要保障

一萬多年前,黃河流域不起眼的稷,走進了我們祖先的生活。水稻,則在長江流域的開始漫長的訓化。

為了生存,水稻不得不「心機深重」。為了不被動物吃掉,種子成熟後顏色變為褐黑色,然後迅速墜地,尋找合適的時機生根發芽。

在還未成熟時,長有芒刺,芒刺上還有倒鉤,戰鬥性十足。

但是經過祖先的培育,飽滿瑩潤的水稻成為人類餐桌上必備的食物。

水稻這一品種,也隨著中國人的活動影響世界各地。

譬如日本有一種熟壽司,用稻米和魚肉一起醃製,與貴州侗族人用稻米發酵產生的乳酸醃製魚肉方法相似,都保留了稻米傳統用法。

當稻米無法滿足人口的迅速增長,提高水稻產量成為難題。

以袁隆平院士為代表的水稻專家在全國範圍內搜尋,在海南找到天然不育的水稻,成功產生了雜交水稻。

如今雜交水稻技術在40多個國家生根落地,為地球上不斷增加的人口守護糧食安全的底線。

二、竹林的秘密

竹子幾乎全身都是寶:竹筍可以做菜,竹子是熊貓的最愛。很多房前屋後,都栽種著蔥翠的竹子。

你能想像,如電影《臥虎藏龍》裡一般茂密的竹林,可能是由一顆竹子長成的嗎?

竹子擁有樹的身高,卻是真正的草。

一顆小小的種子發芽後,它會儘快鑽出地面,生長成為竹子。而後隨著根莖的蔓延再次生長出竹筍,發育成為竹子。

在最快的時候,竹子一天可以生長2米,最高的有20多米。經過十幾年後,一顆種子就可以長成了整片竹林。

冬季竹葉仍不會凋零,也讓它難以抵抗大雪的侵襲。千枝萬葉承受的每一片雪花,都是竹子不可承受之重。

竹子還會開花,它等待十幾年才開一次,開花是生命的結束,也是生命的延續。它的種子將長成一片片茂林。

在文人墨客眼中,竹子終年常綠,象徵清廉品質,竹杆通直富有韌性,象徵守正不阿。竹子是空心的,象徵虛懷若谷。除了象徵寓意,竹子的實用性更強。

除了吃鮮嫩的竹筍外,人們將竹製作成竹簡。在紙誕生之前,竹簡是中國人最主要的書寫材料,可以說,中國幾乎有兩三千年的歷史都是記載在竹簡上,它對漢字的傳播功不可沒。

竹子還可以當做樂器,從中國起源流傳到日本的尺八,就是一種竹子製作的樂器。

現在,竹子被人們製作成各種生活用品,如竹籃、躺椅等等,成為環保材料。

隨著中國的影響,竹子也走入到日本、英國的、義大利等國家,因為它環保,還可能成為未來的重要材料。

三、影響30多億人口的茶

茶樹起源於喜馬拉雅山東麓,野生茶樹長著小小的白花,並不甘甜的果實,為了汲取陽光,長得很高大。

在密林中,茶樹並不起眼。據說,人類起初看到猴子摘茶葉吃,才注意到這個看似普通的茶葉。

為了抵禦蟲害,茶樹演化出獨特的化學物質,如咖啡鹼和茶多酚等物質,具有殺菌作用。

這些物質能夠讓人精神振奮,茶葉還包含茶氨酸,具有獨特的鮮味,讓人更加喜愛這種飲品。

從熱帶雨林遷移到溫帶氣候地區,茶樹也產生了變化。為了抵禦寒冷的環境,茶樹長為矮小灌木。

四川雅安歷史悠久的黑茶,是茶馬古道上重要貿易貨物。茶葉輸送到西藏等地,與酥油結合製作成為酥油茶,成為藏民飲食必備。

大批的黑茶不僅輸送西南、西北邊疆,甚至遠到不丹、尼泊爾等地,直到西亞。

到了明代,出現了福建武夷山紅茶,荷蘭商人把它帶到了歐洲,得到英國貴族階層的青睞。

喝茶的風氣從上至下流行開來,茶走入普通人的生活,成為工人階級的生活必須品。

19世紀工業革命時期,工人的工作時間大大延長,必須要提高精神。這時候,與牛奶結合的茶能夠幫助他們補充能量。

為了攫取更多的茶,英國人派遣了一名植物間諜秘密潛入中國,帶走了數千棵珍貴的茶苗和茶種,並在印度進行種植。

由此,開啟了茶樹全球種植的先河。茶樹從亞洲出發,徵服了歐洲,進入非洲,傳入美洲和大洋洲,成為影響世界的茶。

四、影響文藝復興運動的桑

桑樹發源於雅魯藏布江,這裡仍然生活著很多野生桑樹。

野生桑樹壽命很長,西藏林芝有一顆桑樹度過了1600多個春秋,是當之無愧的桑樹王。

在漫長的進化史上,桑樹基因進化速度是同類生物的3倍,桑葉中有2000多種蛋白質。

因為太過優秀,它被蠶給盯上了。蠶寶寶從一出生便吃個不停,中國人發明了「蠶食」這個詞,專門形容它吃東西的樣子。

桑葚也是人們喜愛的水果

蠶所結的蛹又被中國人看中,挑絲織成絲綢,在中國歷史上書寫一段傳奇。

2000多年前西漢時期,桑樹遍布全國,中國成為桑樹品種最多的國家。

桑樹雄花花粉的彈射速度200米每秒以上,僅次於手槍子彈出膛的速度。

為了蠶的成長,以及得到更多桑葉,人們培育出了地桑。它的壽命只有20年,但是它的數量比其他的品質都多。

絲綢之路的歷史地位太過重要,但是很少人知道,絲綢貿易甚至影響了文藝復興。

直到1435年,白桑傳入義大利。佛羅倫斯的貴族美第奇家族壟斷了絲綢產業,並且從貿易中積累大量財富。

後來,這個家族成員對文學家和藝術家進行贊助,他們用富可敵國的財富成為義大利文藝復興的重要推動者之一。

除了義大利外,桑樹還被引入了中東、歐洲、非洲等多個國家,對世界的發展影響深遠。

《影響世界的中國植物》從物種起源,到世界影響力,從一顆種子生長,到一顆生命結束,對中國植物的介紹十分充分。

為了讓與植物相關的科學知識更準確,團隊邀請了以黃宏文總顧問為代表的數百位植物學家參與創作,他們分別來自中國農業科學院、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北京植物園等多個科研所,可以看到對紀錄片的用心。

這些來自中國的植物,影響著一代代中國人,並不斷遷徙到世界各地,影響著全人類的發展。

總導演李成才說,我們特別想進入她們的世界,感受她們的偉岸與謙卑,壯美與溫暖,浩瀚與脆弱,我想用我們的鏡頭去撫摸呈現這些偉大的生靈。

《影響世界的中國植物》共10集,可在愛奇藝和CCTV等平臺觀看。

相關焦點

  • 豆瓣8.9分紀錄片:《影響世界的中國植物》這座「植物天堂」
    我國第一部植物類紀錄片——《影響世界的中國植物》上映,其由北京世園局發起拍攝,李成才執導創作。該紀錄片呈現了21科28種植物的生命旅程,並講述它們如何影響世界的故事。(引自:《影響世界的中國植物》紀錄片發布 呈現多種中國植物影響世界的故事.國際在線)地球上已知的植物有三十多萬種,其中十分之一生長在中國。這些植物不僅為中國帶來福祉,還不斷遷徙到世界各地。在人類的不懈努力下,它們又獲得了新的姿態,為不同的文明帶來不一樣的色彩。
  • 這部最最最美的央視高分紀錄片,才看一集就截了108張圖
    原標題:這部最最最美的央視高分紀錄片,才看一集就截了108張圖 來源丨電影每日推薦(ID:Vipimovie) 看過不少紀錄片,還是覺得央視爸爸的製作更合胃口。
  • 記錄美麗中國 ——央視原創紀錄片推介會側記
    楊志成 攝    10月27日下午,中央電視臺紀錄頻道2018年度推介盛典在京舉行,20餘部反映美麗中國的原創紀錄片新作將於2018年登陸央視紀錄頻道。此次央視紀錄頻道推出的歷史文化類的紀錄片新作,從多角度反映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璀璨。    每集5分鐘,總共100集,曾經看過《故宮100》的觀眾一定對於這種短小精悍的紀錄片形式不會陌生。由導演徐歡領銜製作的百集紀錄片《如果國寶會說話》,將再次以每集5分鐘的短視頻形式,向觀眾介紹中國頂級文物。
  • 那些讓你過目難忘的央視紀錄片海報 - 央廣網
    如果說觀看紀錄片是一場舒適又震撼、有趣又鄭重的文化旅程,那麼海報就是開啟旅程的門票。近兩年,央視紀錄片爆款頻出,甚至很多的海報設計都很有意思。《舌尖上的中國》系列《舌尖上的中國》主題圍繞中國人對美食和生活的美好追求,通過人物故事的方式,用鏡頭記錄不同地域的美食文化,隔著屏幕都能嗅到食物的香味!海報設計同樣是以食物為主。
  • 紀錄片《千年菩提路—中國名寺高僧》將在央視播出
    佛教在線訊 高清紀錄片《千年菩提路——中國名寺高僧》即將在央視4套播出。本片以寺院的幾度興衰、法師的跌宕命運和法脈的波折傳承為線索,第一階段製作完成的46集(每集30分鐘)是從百餘個選題中選擇了具有代表性的22座寺院和3位法師為主題,涉及漢傳佛教四大名山、八宗祖庭、藏傳佛教和南傳佛教。
  • 央視科教頻道紀錄片《1937·南京記憶》
    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11月11日電(記者  李金華)11月11日晚,由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和江蘇廣播電視總臺聯合攝製出品的大型紀錄片《1937·南京記憶》,作為2014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節的首映禮影片,在廣州圖書館首映。央視科教頻道總監金越、江蘇廣電總臺副臺長陳輝出席活動並講話。
  • 華夏銀行攜手央視財經 出品紀錄片《品牌的奧秘》
    華夏銀行攜手央視財經 出品紀錄片《品牌的奧秘》   由CCTV2和華夏銀行聯合出品,BBCW及Blakeway聯合製作的央視財經頻道大型紀錄片《品牌的奧秘》發布會11月19日在中華世紀壇舉行。
  • 央視與BBC攜手推出紀錄片《中國的寶藏》
    原標題:央視與BBC攜手推出《中國的寶藏》 如何通過中國館藏頂級文物講述中華文明故事?如何在現代中國找到中華傳統文化傳承的印記?1月10日起,每晚8點在CCTV-9播出紀錄片《中國的寶藏》試圖回答這個問題。
  • 大型電視紀錄片《為了和平》央視綜合頻道黃金檔播出!
    來源標題:大型電視紀錄片《為了和平》央視綜合頻道黃金檔播出!70周年之際,推出這部電視紀錄片,將引導激勵廣大官兵和社會群眾大力弘揚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和民族精神,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永遠奮鬥,奮力推進新時代強國強軍事業,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 八部BBC高分紀錄片:吃貨的科學指南+人類的起源+精美絕倫
    從熟知的《舌尖上的中國》到伴我們長大的《動物世界》,開闊了眼界的同時也體會到了真實,這一期,我們來聊聊幾部BBC高分紀錄片,一起領略一番「異域風情」。▼《拜佔庭:三城記》紀錄片《拜佔庭:三城記》通過拜佔庭城名稱的變化介紹東羅馬帝國和奧斯曼帝國的歷史,這樣的線索確實足夠讓人信服,因為歷史的發展總有些默默無聞的東西在見證著。
  • 紀錄片《中國的寶藏》即將登陸央視
    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甄明):中央廣播電視總臺、BBC 世界新聞頻道、故宮博物院等八家博物館7日在北京共同宣布,紀錄片《中國的寶藏》中文版從1月10日起在CCTV-9每晚八點播出。它將為觀眾呈現一個既傳統又現代的中國。
  • 高分紀錄片《極地》導演新作《生活萬歲》曝海報
    高分紀錄片《極地》導演新作《生活萬歲》曝海報 兩位首次涉足院線電影的中國紀錄片導演,將鏡頭對準十五個普通的中國人,以他們在這一年裡真實的生活狀態為全部內容,完成一部真正意義上的非虛構電影《生活萬歲》。這部高純度的紀實手法電影,呈現了身處當代中國不同社會切面的十五位主人公,為了生存和希望,在命運面前平靜的、甚至不自知的選擇。
  • 繼《第三極》之後,央視再出紀錄片神作《極地》,豆瓣評分9.5分
    對於紀錄片迷來說,很多人都看過2015年央視播出的人文紀錄片《第三極》,這是「西藏三部曲」中的第一部,也是首部全面反映青藏高原人民與自然和諧相處的人文紀錄片,該片播出後,受到觀眾的一致好評,這部紀錄片的豆瓣評分還達到了9.2分的高分!看完後很多人表示還沒看夠!
  • 中國紀錄片學術盛典,央視10部紀錄片獲獎實至名歸,你看過幾部?
    中國紀錄片學術盛典,央視10部紀錄片獲獎實至名歸,你看過幾部? 活動上評選出中國紀錄片十佳十優作品、優秀欄目、年度頻道、年度人物,其中央視紀錄頻道(CCTV-9)製作和播出的10部紀錄片獲獎,引起網友熱議。這些紀錄片在播出時就收穫過無數觀眾的好評,獲獎也是實至名歸。
  • 央視高分紀錄片《手術兩百年》推薦
    歷時3年豆瓣9.4分央視科學紀錄片《手術兩百年》的第七集「眾病之王」,給出了答案。/ 從沒有治療方法,到一百多年前醫生拿起手術刀來切除癌變的組織,到今天科學家對基因進行編輯來對抗癌症,癌症治療已經有手術治療、放療、化療、靶向治療、免疫療法等眾多手段。癌症的術後五年生存率已經有36%,部分患者可以帶癌長期生存。 人類是否可以徹底擺脫癌症的威脅?
  • 央視財經大型紀錄片《品牌的奧秘》精彩看點集錦
    央視財經大型紀錄片《品牌的奧秘》精彩看點集錦 公司 央視財經 2015年12月21日 16:21 A-A+   我們在為中國的品牌現狀擔憂,也在為中國的品牌崛起思考。  為何一個有著諸多品牌的國家,無法締造一些真正的全球頂級品牌?  我們在通往國際化品牌的道路上究竟錯過了什麼?  為什麼我們的品牌如今在社會上總是演繹著利益和道德上的一次次衝突?  為什麼一個有著古老悠久傳統和文明的國度,卻缺少商業文明和商業文化的傳承體系?
  • 中國第一部植物紀錄片!董卿為它獻聲,王石為它打call,它到底有多牛?
    曾經我對此深表懷疑,直到我看了這部紀錄片:《影響世界的中國植物》。 它是中國第一部植物紀錄片,也是中國目前時長最長的一部4K紀錄片。
  • 植物紀錄片團隊深入非洲瘧疾村拍攝「中國神藥」青蒿
    新京報快訊(見習記者 徐美慧)今日(29日)下午,國內首部植物類紀錄片《影響世界的中國植物》於北京世園會植物館正式發布。發布會上,多位原創人員介紹了該片的創作細節。執行導演胡昆池向新京報記者介紹,其團隊曾深入非洲「瘧疾村」拍攝引種自中國的青蒿。
  • 央視力作:史上最全紀錄片 揭秘抗日金融戰
    央視力作:史上最全紀錄片 揭秘抗日金融戰 滾動 央視財經 2015年08月31日 17:55 A-A+ 獻禮抗戰勝利70周年,央視財經《經濟半小時》巨製貨幣紀錄片,揭秘沒有硝煙的金融戰場。  1937年:中國金融市場混亂不堪 理髮店都可發行貨幣  八年的全民族抗戰,除了戰場上的拼殺,發生在貨幣上的戰鬥,也一樣的激烈。
  • 紀錄片《創新中國》央視熱播 人工智慧模擬人聲配音
    原標題:紀錄片《創新中國》在央視熱播 大型紀錄片 《創新中國》 正在央視紀錄頻道播出。影片關注我國前沿的科學突破以及科技熱點,講述了中國科學家的創新故事。作為一部講述「創新」的紀錄片,在製作中也實現一大創新,即解說部分全程利用人工智慧配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