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的出現,比人類早得多,分布的範圍也更廣。
35億年前,地球上出現了第一次光合作用。4.2億年前,植物開始登陸,誕生了桫欏、水杉等最古老的植物。
中國土地上生長著三萬多種植物,數量佔據世界的十分之一,位居世界第三。
《詩經》出現100多種植物,歷代文人墨客留下的詩句中,清幽的蘭花、傲雪的梅花,成為美好品質的象徵。
我們以植物為食,誕生了農耕文明。以植物入藥,有《神農本草經》等醫書。
植物與天地共存,與萬物共生。從一萬多年前開始,植物進入到人類的生活中,相互依存,相互影響。
《影響世界的中國植物》海報
央視紀錄片《影響世界的中國植物》,記錄了中國21科28種植物,走遍國內27省和世界7個國家,探索植物的內心世界。
200多位主創歷時三年製作,許多珍貴畫面來自於團隊數月的潛伏和等待,每一幀畫面幾乎都能當做壁紙!
一、水稻:人類生存的重要保障
一萬多年前,黃河流域不起眼的稷,走進了我們祖先的生活。水稻,則在長江流域的開始漫長的訓化。
為了生存,水稻不得不「心機深重」。為了不被動物吃掉,種子成熟後顏色變為褐黑色,然後迅速墜地,尋找合適的時機生根發芽。
在還未成熟時,長有芒刺,芒刺上還有倒鉤,戰鬥性十足。
但是經過祖先的培育,飽滿瑩潤的水稻成為人類餐桌上必備的食物。
水稻這一品種,也隨著中國人的活動影響世界各地。
譬如日本有一種熟壽司,用稻米和魚肉一起醃製,與貴州侗族人用稻米發酵產生的乳酸醃製魚肉方法相似,都保留了稻米傳統用法。
當稻米無法滿足人口的迅速增長,提高水稻產量成為難題。
以袁隆平院士為代表的水稻專家在全國範圍內搜尋,在海南找到天然不育的水稻,成功產生了雜交水稻。
如今雜交水稻技術在40多個國家生根落地,為地球上不斷增加的人口守護糧食安全的底線。
二、竹林的秘密
竹子幾乎全身都是寶:竹筍可以做菜,竹子是熊貓的最愛。很多房前屋後,都栽種著蔥翠的竹子。
你能想像,如電影《臥虎藏龍》裡一般茂密的竹林,可能是由一顆竹子長成的嗎?
竹子擁有樹的身高,卻是真正的草。
一顆小小的種子發芽後,它會儘快鑽出地面,生長成為竹子。而後隨著根莖的蔓延再次生長出竹筍,發育成為竹子。
在最快的時候,竹子一天可以生長2米,最高的有20多米。經過十幾年後,一顆種子就可以長成了整片竹林。
冬季竹葉仍不會凋零,也讓它難以抵抗大雪的侵襲。千枝萬葉承受的每一片雪花,都是竹子不可承受之重。
竹子還會開花,它等待十幾年才開一次,開花是生命的結束,也是生命的延續。它的種子將長成一片片茂林。
在文人墨客眼中,竹子終年常綠,象徵清廉品質,竹杆通直富有韌性,象徵守正不阿。竹子是空心的,象徵虛懷若谷。除了象徵寓意,竹子的實用性更強。
除了吃鮮嫩的竹筍外,人們將竹製作成竹簡。在紙誕生之前,竹簡是中國人最主要的書寫材料,可以說,中國幾乎有兩三千年的歷史都是記載在竹簡上,它對漢字的傳播功不可沒。
竹子還可以當做樂器,從中國起源流傳到日本的尺八,就是一種竹子製作的樂器。
現在,竹子被人們製作成各種生活用品,如竹籃、躺椅等等,成為環保材料。
隨著中國的影響,竹子也走入到日本、英國的、義大利等國家,因為它環保,還可能成為未來的重要材料。
三、影響30多億人口的茶
茶樹起源於喜馬拉雅山東麓,野生茶樹長著小小的白花,並不甘甜的果實,為了汲取陽光,長得很高大。
在密林中,茶樹並不起眼。據說,人類起初看到猴子摘茶葉吃,才注意到這個看似普通的茶葉。
為了抵禦蟲害,茶樹演化出獨特的化學物質,如咖啡鹼和茶多酚等物質,具有殺菌作用。
這些物質能夠讓人精神振奮,茶葉還包含茶氨酸,具有獨特的鮮味,讓人更加喜愛這種飲品。
從熱帶雨林遷移到溫帶氣候地區,茶樹也產生了變化。為了抵禦寒冷的環境,茶樹長為矮小灌木。
四川雅安歷史悠久的黑茶,是茶馬古道上重要貿易貨物。茶葉輸送到西藏等地,與酥油結合製作成為酥油茶,成為藏民飲食必備。
大批的黑茶不僅輸送西南、西北邊疆,甚至遠到不丹、尼泊爾等地,直到西亞。
到了明代,出現了福建武夷山紅茶,荷蘭商人把它帶到了歐洲,得到英國貴族階層的青睞。
喝茶的風氣從上至下流行開來,茶走入普通人的生活,成為工人階級的生活必須品。
19世紀工業革命時期,工人的工作時間大大延長,必須要提高精神。這時候,與牛奶結合的茶能夠幫助他們補充能量。
為了攫取更多的茶,英國人派遣了一名植物間諜秘密潛入中國,帶走了數千棵珍貴的茶苗和茶種,並在印度進行種植。
由此,開啟了茶樹全球種植的先河。茶樹從亞洲出發,徵服了歐洲,進入非洲,傳入美洲和大洋洲,成為影響世界的茶。
四、影響文藝復興運動的桑
桑樹發源於雅魯藏布江,這裡仍然生活著很多野生桑樹。
野生桑樹壽命很長,西藏林芝有一顆桑樹度過了1600多個春秋,是當之無愧的桑樹王。
在漫長的進化史上,桑樹基因進化速度是同類生物的3倍,桑葉中有2000多種蛋白質。
因為太過優秀,它被蠶給盯上了。蠶寶寶從一出生便吃個不停,中國人發明了「蠶食」這個詞,專門形容它吃東西的樣子。
桑葚也是人們喜愛的水果
蠶所結的蛹又被中國人看中,挑絲織成絲綢,在中國歷史上書寫一段傳奇。
2000多年前西漢時期,桑樹遍布全國,中國成為桑樹品種最多的國家。
桑樹雄花花粉的彈射速度200米每秒以上,僅次於手槍子彈出膛的速度。
為了蠶的成長,以及得到更多桑葉,人們培育出了地桑。它的壽命只有20年,但是它的數量比其他的品質都多。
絲綢之路的歷史地位太過重要,但是很少人知道,絲綢貿易甚至影響了文藝復興。
直到1435年,白桑傳入義大利。佛羅倫斯的貴族美第奇家族壟斷了絲綢產業,並且從貿易中積累大量財富。
後來,這個家族成員對文學家和藝術家進行贊助,他們用富可敵國的財富成為義大利文藝復興的重要推動者之一。
除了義大利外,桑樹還被引入了中東、歐洲、非洲等多個國家,對世界的發展影響深遠。
《影響世界的中國植物》從物種起源,到世界影響力,從一顆種子生長,到一顆生命結束,對中國植物的介紹十分充分。
為了讓與植物相關的科學知識更準確,團隊邀請了以黃宏文總顧問為代表的數百位植物學家參與創作,他們分別來自中國農業科學院、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北京植物園等多個科研所,可以看到對紀錄片的用心。
這些來自中國的植物,影響著一代代中國人,並不斷遷徙到世界各地,影響著全人類的發展。
總導演李成才說,我們特別想進入她們的世界,感受她們的偉岸與謙卑,壯美與溫暖,浩瀚與脆弱,我想用我們的鏡頭去撫摸呈現這些偉大的生靈。
《影響世界的中國植物》共10集,可在愛奇藝和CCTV等平臺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