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最大的需要是對神的需要,因為人的本質是在他的靈魂。他的靈魂是一個開放的系統,不是自滿自足的,而是需要精神食糧的。世上的人以為那些人間自產的文化產品或者男女感情可以作為精神食糧。實際上,人心是一個開放的系統,不是人自己自產的文化產品能夠自我滿足的。不然的話,他就是自足的了。人心是一個向自身之外開放的系統。人最大的需要是需要神。神是他的糧食,神是他的飲水,神是他的牽掛和念想,神是他的一切。沒有了神,他會沒有安息的流離飄蕩在地上。沒有了神,他就是一個靈魂的空殼。沒有了神,他就會是行屍走肉。沒有了神,他什麼都不是。只有有神在心裡,他自己作為神居住的聖殿,他才會得到知足。而他的心就是為此而設立的,物盡其用,就是他的心只有在成為神的靈宮的時候,才會得到物盡其用。各樣的受造之物都有它的功用,但是唯獨人心的功用是神居住的房子。
從人來說,人最大的需要是禱告。禱告使人恢復到作為一個人的尊貴。一個不禱告的人是與豬沒有區別的。因為人的最尊貴之處就在於他的敬拜性。他會對神敬拜。而其他的動物是不會敬拜神的。加爾文說,吃飯而不謝飯禱告,就跟豬一樣。總之,人最大的需要是禱告,而人的最尊貴之處就是他對神的敬拜。而敬拜最核心的和最奧秘的核心就是禱告。
雖然神督促我們禱告,似乎神需要聽禱告,來維持他的生命一樣。實際上,我們自己才需要禱告,我們自己需要禱告和在禱告中聽神的回應來維持自己的心靈的生命。不是神需要我們,而是我們需要神。不是我們是神的「精神食糧」,而是神才是我們的「精神食糧」。離開我們的禱告,神照樣活得很好。只是在他的命定裡,他與我們是捆綁在一起的。當我們禱告的時候,在捆綁的模式裡,我們的禱告的確會帶來神的喜悅。「那時,敬畏耶和華的彼此談論,耶和華側耳而聽,且有紀念冊在他面前,記錄那敬畏耶和華、思念他名的人。」信徒的聚會談論耶和華的話語,天上會是這樣看待的。信徒在地上的禱告,也是一樣的,神會看重那敬畏他名的人,會紀念思念他名的人。禱告就是對神的敬畏,禱告就是對神的思念。
禱告是解決麻煩事的,這個是錯誤的立場,不是基督徒該有的立場。信徒反而應該說,麻煩事是禱告的素材。對信徒來說,問題會解決,但是解決問題只是一個事情,只是一個神人溝通的場所和道具。如果什麼事情都沒有,你禱告什麼呢。如果什麼憂愁都沒有,你哀求什麼呢。如果什麼喜樂都沒有,你頌讚什麼呢。我們在地上的需要實在是禱告的良機,是神特意所安排的道具。被事情困住迫使我們禱告,而問題的解決使我們多一次的經歷神。
禱告的奇妙之處不是在於問題得到解決,而是借著這個事情與神交通。與神交通是比問題的解決更重要的。所求告的神,是比所求告的問題是更重要的,這個是我們在禱告中的心態。禱告的本質不來解決問題,而是與神交通。禱告是促進關係,關係好了,問題這個事打個招呼就好了。關係沒有維護好,話多了,只是圍繞問題轉,就有人本的嫌疑。禱告是剝奪我們的人本主義的,如果說在禱告中實行屬靈的人本主義,禱告是不會蒙垂聽的,問題也得不到解決。神不會喜悅只是把他當作一個兌獎機器。神所要的是尊重。而且尊重神超過禮物,尊重神超過對問題的解決。神所關注的是我們的心態變化,我們自己關注的點也應該是心態變化。借著禱告,從人本被神薰陶成神本。從對神沒有信心和愛心,到對神有信心有渴慕有愛戴。以神的心為心,就是以神的眼光來看待萬事,以神的方式來處理萬事,以神的喜好來對待萬事。禱告就是領受神的栽培,領受神的薰陶,薰陶成他兒子耶穌的樣式。
禱告的奇妙之處在於在禱告之前,神已經垂聽了。而信徒的禱告是知道已經蒙應許了,在禱告之前已經確信神是垂聽的神,而且神正在垂聽,神正在應允,甚至說神已經應允。我們是站在神已經應允的地位上來禱告的。我們禱告的基礎是神的話語,尤其神在聖經中的應許。禱告就是我們在支取神的承諾,督促神應許的兌現。不耍賴的神,也必然言出必行,信實的兌現他在聖經中所有的承諾。我們對神在聖經中承諾的認識,有多少,有多少深度,就會在禱告中支取出來多少的兌現。禱告的基礎是神的應許和對神應許的無條件的信心。
禱告,包括對難題的禱告,是為了操練和增加我們的信心。禱告的本質是信心,禱告的精髓是信心,禱告的奇妙之處是信心。沒一點信心的禱告,是可憎的禱告,是不蒙悅納的禱告。「到神面前來的人必須信有神,並且信神賞賜那尋求他的人。」信心是在禱告和神對禱告的回應中操練出來的。禱告起源於對神的信心,而且過程中也會被神加注新的心靈的力量,就是對神信任的力量,而且禱告是以提升淨化後的信心為結果的。所以,要在信心裡禱告。
信心和禱告都會告訴我們神比苦難大。所求告的神是比所求告的問題更大的,這是我們在禱告中所操練出來的信心。在禱告中,你感覺到你浮出了水面;在禱告中,你感覺你飛到了高空;在禱告中,你找到了比你更高的磐石。困擾你的會被事情的水面淹死,或者被今生的塵俗捆綁住了翅膀,或者是在泥濘裡打滾不能解脫,在禱告中都得到解決。不是問題本身的解決,而是當你心靈裡的力量大的時候,你不至於絕望了,不至於失望沮喪了。在困難中,你仍舊有喜樂和確信,不是問題得到解決的確信,而是問題只是一個小事情。
當你的心力大了,看問題的眼光就不一樣了,問題就變小了。當你的心裡軟弱,你在患難的時候就微小。在困難與眼光的較量中,信徒的眼光會勝出,會越過困難,而見到神多麼偉大。就算是問題沒有得到解決,神不是持續保持著偉大的狀態嗎?禱告會使我們看見偉大的神,從而輕看巨大的困難。在麻煩不斷的人生中,神所要教導我們的功課就是神比萬有都大,哪怕問題每解決你也要這麼看待,你也要這麼相信。這麼相信就這麼得力量。我們的拯救其實不只是從問題中拯救,神其實所拯救的是我們的眼光,拯救的是我們的軟弱的信心,拯救的是我們對他偉大的視而不見和眼瞎。神本偉大,我們看見他偉大,這就是禱告所能達到的,也是禱告所給予我們的。
實際上,對問題的突破只是其中的一個階段。另一個方面來說,對事情的禱告會是一個引子,引導我們到禱告的水深之處。就比如哈拿沒有兒子被人譏笑,心理壓力很大,就去禱告神,結果神就給他啟示神國度的事。對具體的事情的禱告會引導我們進入到更深的內容上。求神的國和神的義,求認識神,會成為禱告的高峰,也成為禱告的重點。
禱告是神所帶領的旅遊和飛翔,到了天空轉一圈,把什麼都忘了,把難題也忘了。只記得天國的好,這就是禱告的好處禱告,使我們距離天國進近,距離塵俗遠。禱告的方向是向天的,禱告會把我們的心拉向天空。禱告會把神從天上拉到我們的生活中,但是同時禱告會把我們從地上帶到天上去。很類似的說法,我們會在半空中與神相會。神會接近我們,向我們的方向而來。我們也會接近神,向神的方向飛去。禱告,就是你來、我去。禱告就是神來了,神離開原地來了,我們要離開本地本族本家去迎接神。禱告就是我們離開原地,神會從天上下來迎接我們。我們會在半空中相會。
在半空與主相會的時候,連吃喝的話題也以新的眼光,喜樂感恩的心來看待了,連平時的工作也成為獻上的蒙神悅納的祭物了。回到神的視野裡,萬有都屬主,萬事都屬主,一切都更新了,一切都變得不再一樣。當我們的心乾淨了,原先的一切也都離開本位,朝著它們被命定的方向走去,生發出聖化後的神聖意義。如此,禱告的內容都成為屬天的了。如果禱告不具有天上的特質,那就是失敗的禱告。禱告可能是以我們和我們的需要開始,但是一定是以神和神的旨意收尾和下結論。禱告的開始可能是嘆息的,但是結尾一定是喜樂的。禱告可能開始是被憂愁捆綁的,但是結尾一定是自由釋放的。禱告開始可能是地上塵俗的,但是收尾應該是屬天的。禱告可能以一定的懷疑開始,但是結尾一定是有信心的。
禱告,改變了我們預定的禱告事項和禱告方向,這個才是成功的禱告。禱告也必然是不可控的,是不被我們的頭腦框架和知識框架所約束的。禱告是開放的,禱告的心態也應該是開放的。原本不知道神的意思,在禱告中就知道了就清晰明了了。禱告扭轉了我們的心和心態,使我們的心屬天、屬靈和開闊。禱告是在說,神比我大,神的理解力比我大,神的智慧比我大,神的權柄比我大。禱告是信心的交託。願神扭轉我的心意,使我的心意屬於你,被神掌控,被神帶領,被神塑造。我自己是神的器皿,我的心意是神的器皿,我的人生是神的器皿。願神在我的身上隨己意而行,「任意而行」,沒有攔阻。願神的旨意行在我身上,如同行在天使身上那麼暢通無阻。禱告的心志是「我是主的使女,情願照你的話成就在我身上。」禱告的方向是「不要照我的意思,要照你的意思」。禱告的精髓是「願主的旨意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