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丨假設丨自然丨為農
這裡,是龍牙正在爬的一座山。
1
地形地貌到目前為止還是一種嚴重影響人類活動的東西,看得懂地圖的話,相當於是在看一本很厚很豐富的書。
地圖,實際上就是照著現場畫的一幅畫。這幅畫是一種有非常豐富信息的畫,裡面的每一根線條、每一個符號都是有意義的,如果是一張精準的地圖,那麼這幅圖上所有的東西都能帶給你知識,當然值得我們細看。
像這幅圖,大家都非常熟悉了,但是其中很多元素都被忽略了。比如說最外側兩條線,一粗一細,這叫「圖廓線」。細的是內圖廓線,粗的是外圖廓線,仿佛是沒有任何意義的,只起一個裝飾作用。其實不然,就這兩條信息含量最少的線也是有意義的,包含了信息。內外圖廓線之間的白邊描寫了經緯度;內圖廓線圈定了圖幅,可以沿著內圖廓線按照「上壓下、右壓左」的原則進行拼接,把小圖拼成一張大圖;外圖廓線則是整個圖的外邊沿,此線以內是「地圖」元素,此線以外是對圖的說明文字。
可以看出,地圖就是一種用一定的規則,對地形進行概略描寫的出版物。注意,這裡的規則是明確的、通用的、精準的,懂得這一套規則的人才能讀懂地圖,了解到圖上一切信息。
比如還是剛才那幅圖,我們可以看到,它的經線是直線,緯線卻是曲線,這說明它採用的投影方法叫「圓錐投影」。因為地圖是一個平面,而地球是一個球,我們必須要把一個球上的東西,「投影」到一個平面上,多多少少會有一點變形。
再比如,右下角有一個單獨畫出來的小方塊,這個叫「開窗」。是一幅圖上面沒法畫下來的地方,或者需要單獨說明的地方,我們用一個明顯的小方塊來單獨說明。這個開窗就是關於「南海九段線」的單獨說明,原圖畫不下來,我們單獨開窗畫出來。
還有左下角,也有一個小方塊,這叫「圖例」,是對圖中所用線條的說明,以及地圖比例尺。比例尺的意思是圖上距離與實地距離的比,在標準列印尺寸圖上一釐米,現地就是48000000釐米,480公裡。
此外還有更多的圖元,比如說在大比例尺地圖上還會標註建築物、道路、樹木等等地物。
2
是不是感覺地圖好複雜了呢?
現在的電子地圖已經非常先進易用了,了解以上這些信息,只是為了更好的使用地圖做的準備工作而已。大致了解一個概念,對你以後使用地圖是大有幫助的。我見過很多人,使用手機上的電子地圖,連東南西北都分不清楚,也無法確定自己的位置,左右搞混。尤其是在野外使用地圖,不會現地對照地圖,在現場找不到圖上顯示的物體,有地圖照樣迷路。這樣看地圖等於白看,不能獲得地圖上的信息,跟看一張白紙差不多。
如果是這樣還長時間看地圖,那真的是有病了。
常用的電子地圖,很容易獲得,使用也很簡單,適合普通人掌握使用。我們重點講一講最常用的電子地圖。閱讀電子地圖也能夠獲得非常豐富的信息,頂著看很久都不會無聊。
電子地圖的分類方法有很多種,但是大致上按照信息的豐富程度,可以分為「簡易地圖」、「詳細地圖」、「衛星地圖」。
百度地圖、高德地圖這種,算是「簡易地圖」。這種地圖往往都會忽略掉「海拔」這個數據,圖元的標註也很不規範,象形符號的使用很隨意,各自有各自的一套地圖符號。通常只能起到一個示意的功能,所含的信息也很少。不過簡單易用,適合沒什麼地圖技能的人使用。
帶有等高線的地圖通常屬於「詳細地圖」,詳細地圖一般會有海拔信息,水系、植被、建築等等地物信息也比較豐富,比如open cycle等高線圖,就是一種民用詳細地圖。圖元信息還是不夠豐富,但是民用也基本上湊合了。使用詳細地圖需要一定的地圖技能,還要有比較強的空間想像能力。
衛星圖則是原原本本的衛星照片,在可用解析度之內,一切信息都原原本本的擺在地圖上。像Google衛星圖之類的拼接衛星圖,都是這種。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拼接並不是完美的,往往會出現很大的誤差和錯誤。使用衛星圖很考驗地圖技能,還要一定的地物辨識技巧,對圖上的東西要學會去「認」。專業上這個叫做地物辨認,軍事上叫目標識別,根據照片上的形象特徵,確定這玩意兒到底是個啥。這方面技能不行的人,有時候連山脊和山溝都分不出來。
比如,這是一張橫斷山脈深處「綠色沙漠」原始森林裡的衛星圖,沒有人煙。哪裡是山脊?哪裡是溝底?並不那麼好辨認。
3
在熟練使用地圖以後,能夠讀出越來越多的信息,這個時候,長時間看地圖就不再是什麼奇怪的事情了。
1、比如說,在額濟納旗市區西南角有個叫「二號山」的奇怪地物,形狀規整、四周有水,這是個什麼奇怪東西呢?
額濟納旗附近天氣十分乾燥,地表水是一種稀罕東西,怎麼會有一座形狀方方正正、四周還有水的山突兀的出現呢?我們放大來看。
很明顯,河是人工河,山是人工山。
再進一步放大,謎底揭曉了:
備戰強邊,寸土必守,這肯定是一座軍事設施。
為什麼在額濟納旗要弄一座人工山,還要弄上水圍著,裡面又有什麼秘密?有過什麼樣的故事?具體的配置是什麼樣的?還有別的同樣的東西嗎?一個謎底揭開,更多的秘密接踵而來。
原來這是一座中國和蘇聯全面對抗時期修的人工山,作用是遲滯蘇聯鋼鐵洪流的入侵,裡面全是堅固的地下工事。關於這一段歷史,人工山的歷史,有興趣的朋友可以了解一下:
6、70年代,貧窮落後孤立的中國,面對強悍恐怖的敵人,那種決絕與不屈,立刻躍然眼前。僅就這些人工山與這段歷史,其中飽含的東西,值得你花一個星期的閒暇時間去了解掌握。如果涉及到軍事防禦思想、軍事裝備、軍事戰術方面的各種知識,你想要掌握這一整套防禦工事的建設初衷,想要了解「鋼鐵洪流」這種東西,甚至可以花上更多更多的時間。
再比如,這裡是山西絳縣的中條山:
著名的中條山戰役就發生在這裡。
結合戰史和現場地形,你能更深的理解抗日戰爭的艱難卓絕,民族面對滅亡風險時候爆發出的抗爭精神,以及各方面落後帶來的無可奈何,國民黨軍隊指揮層到底是怎麼蠢的,國軍戰士又是如何以血肉之軀彌補不足的。
4
說個女孩子喜歡的,馬爾地夫的島,到底是怎麼「像珍珠項鍊一樣」的。
這些環礁上面的小島,值得你展開一場夢一樣的幻想。
熱愛地質學、地理學的朋友,則可以通過地圖很方便的看到很多地質奇觀。
這是南太平洋島鏈,是火山噴發形成的。一次噴發形成一個島嶼,然後隨著大洋底部山脈的移動,火山熄滅,島嶼慢慢挪走、消亡,新的火山噴發,新的小島形成。從而在大洋中間留下一長串小島,「熱點」一直存在、不時噴發,形成的小島又成了人類的家園。
這是雅魯藏布江大峽谷,以及喜馬拉雅山的東端,南迦巴瓦峰。在這裡,雅魯藏布江沿著喜馬拉雅山北側流淌了好幾千公裡,終於找到了突破口,在南迦巴瓦峰腳下拐了一個長達1000多公裡的回頭彎,改向南流去。
5
微觀信息同樣十分精彩。
這是斯裡蘭卡的漢班託塔港,巨大的貨櫃貨輪,密密麻麻的貨櫃堆場,高高的貨櫃吊車,這裡是中國在印度洋的重要基地之一。
大家都聽說過美國的「飛機墳場」,其實中國也有一個,在河南的魯山縣城南邊。雖然規模上並沒有美國的那麼大,主要是我國飛機的報廢與美國不一樣,但是也值得一看。
殲-6,轟-5,一目了然。
美國首都核心區與中國首都核心區,看看有什麼不一樣?布局上各自有什麼講究?有哪些文化上的差異?
6
總之,地圖上包含的信息包羅萬象、無所不有,善於利用地圖,能夠真正達到「足不出戶、遊歷世界」的效果。由於地圖都是「上帝視角」,實際上還能夠看到現場看不到的很多東西,避免「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遺憾。
一面是長江滾滾萬裡流,一面是鄱陽湖水蕩清波,想要不爽都難,原來廬山是這麼個爽法。
現代技術能夠讓你輕鬆擁有上帝視角,多少文人墨客、多少文官武將、多少才子佳人、多少帝王將相,幾千年來做夢都想擁有這樣的視角。而現在你輕輕鬆鬆動一動手機劃一划滑鼠就能擁有,只要你擁有一些基本的地圖知識,怎麼可能不上癮、不痴迷呢?
趕快去學一點地圖使用知識,把地圖玩兒熟練,享受知識在腦袋裡爆炸的舒爽感吧!
文字| 龍 牙
編輯|瞌睡大王
這裡,是龍牙正在爬的一座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