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五號」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著陸後,全景相機環拍成像。圖片來源:中國探月
近期,中國在科技領域呈現爆炸式集中突破,嫦娥五號登月、採樣,目前正在返回中;「九章」量子計算原型機誕生,等效來看,計算速度比美國的「懸鈴木」快100億倍;新一代「人造太陽」首次放電,在世界上處於領先水平。這些突破,有力駁斥了中國在科技上缺乏原創能力和成果的說法。
說中國在科技上缺乏原創能力和原創成果,本質是一種將科學和技術捧上神壇的思維。在一些人看來,中國古代沒有科學,現在由於沒有移植西方那一套體制和制度,科學研究註定是低效、低水平的。當美國不準將極紫外光刻機賣給中國的時候,國人呼籲突破相關技術瓶頸,但有些人就聲稱,極紫外光刻機的技術是如此高深,中國自己不可能憑一己之力造出來。
但近幾年中國在科技上同在經濟一樣,正在取得突飛猛進。一方面人有我有,美國有的隱形飛機、GPS、萬米深潛器,我們也有了;另一方面,在部分領域,中國正在取得領先地位。比如彈道飛彈精準攻擊海面大型艦艇,過去國際上都認為不可行,但中國最近完成的兩型「東風快遞」試射,已經證明中國具備這種世界上迄今獨一無二的能力。在5G領域,華為技術處於世界領先水平。
有人說,一個屬於中國的科技大爆炸時代正在來臨。換句話說,隨著中國對科學技術的高度重視、對科技研發的大量投入,中國即將進入科技成果、科技進步的收穫期。目前還只是處於收穫的初期,精彩還在後頭。
科學和技術本不神秘。科學是一種以實驗為手段的認識世界的活動及其知識體系,技術就是將科學理論應用到改造世界中去而得到的方法和工具。科技進步之難不是科技本身高不可攀,而是科技進步需要一個長期不斷的積累過程。西方在科技上的確長期領先世界,那是因為他們率先起步、有了長期積累。中國在科技上曾經長期落後,那不是因為中國人在科研上不行,而是長期落後挨打的結果。
中國科技今天的突飛猛進,是綜合國力持續增強的結果。經濟發展了,國家和企業加大研發投入,中國科技進步舉世有目共睹。那些認為中國不行的人,要麼是將科學技術神秘化,走向一種種族主義論調,歸結為民族自卑;要麼錯誤地將「全盤西化」作為中國發展科技的「制度前提」,同樣對中國突破「卡脖子」技術充滿悲觀論調。但推動科技的不是神,而是一代代、一個個凡人努力的結果,事實證明,中國人的原創能力並不比西方人差。
當前中國科技正在收穫兩種「紅利」,一是大學制度、科研體制越來越完善,二是國內國際市場需求正在推動中國科技的突破。我國還致力於健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新型舉國體制,以這種舉國體制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只要我們加大科技投入,立足長期積累,中國在科技上後來居上是可以期待的。
撰文:楊於澤 編輯:秦孟婷
看得不過癮?
加入「中國有自信」專屬交流群
長按下圖添加自信君小助手微信
微信號:chinayouzixin
加入群聊
長按
按
關
注
發布原創優質內容
自信看中國、觀世界
不定期發放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