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暖以來,我家的暖氣就不熱,即使開著空調和電暖器,室內的溫度還達不到16℃。」家住海澱魏公村路8號院2號樓的居民反映稱,暖氣不熱的原因是連接居民樓和供暖鍋爐的管線年久失修頻頻爆裂跑水,儘管物業更換了破損的主管線,但住戶家裡的溫度依然不高。
「你看,為了保暖,我家窗戶都換成了斷橋鋁的了,可屋裡的溫度還是不高。」晚上8點多,在一層住戶孫大爺家裡,沒有一點兒熱乎氣。在斷橋鋁窗戶下,裝著兩排暖氣片,距離暖氣片1米的地方就是孫大爺老兩口平時睡覺的床,上面有個溫度計,顯示此時室內溫度只有14.3℃。
五層住戶張大媽一進門就趕緊套上了棉褲。「我出門的話,穿棉褲太笨重了,回到家因為屋子裡冷,就得趕緊穿上,不然身上就受不了。」除了空調電暖器,張大媽的懷裡還揣著灌了熱水的暖水袋。「實在是太冷了。」
在三層一對年過七旬的老人家裡,老太太因為前不久做了手術特別怕冷。「你看,我平時出不去門,在家的時候,電暖器、空調都得開著,晚上睡覺電熱毯也得開,可就算這樣我身上還得裹著棉襖棉褲。」老人說,每天僅用電就要走30多個字。
「這兩天算好的,前幾天還停了暖。」提起供暖,居民張先生一肚子苦水。他介紹,這棟樓是1996年開始入住的,樓裡的暖氣管線已經使用了20多年,從去年11月15日開始,小區的熱力管線就頻繁爆裂,供暖時斷時續,特別是1月7日突然停暖,直到1月11日下午才恢復供暖。「那幾天,正好趕上寒潮,屋裡冷得跟冰窖似的。」無奈之下,大家只好打開空調和電暖器取暖,可是用電量一大,樓裡頻繁跳閘。
「這幾天也把我們折騰得夠嗆。」對於居民們的抱怨,指著堆放在樓下綠地裡幾根已經糟壞了的管子,柏森鴻鑫物業的維修師傅吐槽說,這棟樓由物業供暖,去年剛開始供暖的時候,他們就注意到管線壓力不足,仔細排查後發現,一天能漏掉30噸的水。「我們刨開一看,這管子都糟了,只能換。」
儘管從鍋爐房到居民樓之間的這段管線已經更換完畢,但對於居民家裡溫度仍達不到18℃的情況,物業的工作人員解釋說,一方面是整棟樓的外立面保溫不夠,另一方面居民家裡的暖氣管線也出現了老化的情況,需要更換。「如果是整棟樓,工程量不僅大了,還得需要一大筆經費,但是這筆錢誰來出,也是難題。」物業工作人員說,目前更換主管線物業已經先行墊付了將近30萬元。
(原標題:電熱毯、電暖器、暖風空調齊上陣,這棟樓的居民仍喊冷)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記者:李環宇
流程編輯:u022
版權聲明:文本版權歸京報集團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改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