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熱毯、電暖器、暖風空調齊上陣,魏公村這棟樓的居民仍喊冷

2021-01-20 京報網

「供暖以來,我家的暖氣就不熱,即使開著空調和電暖器,室內的溫度還達不到16℃。」家住海澱魏公村路8號院2號樓的居民反映稱,暖氣不熱的原因是連接居民樓和供暖鍋爐的管線年久失修頻頻爆裂跑水,儘管物業更換了破損的主管線,但住戶家裡的溫度依然不高。

「你看,為了保暖,我家窗戶都換成了斷橋鋁的了,可屋裡的溫度還是不高。」晚上8點多,在一層住戶孫大爺家裡,沒有一點兒熱乎氣。在斷橋鋁窗戶下,裝著兩排暖氣片,距離暖氣片1米的地方就是孫大爺老兩口平時睡覺的床,上面有個溫度計,顯示此時室內溫度只有14.3℃。

五層住戶張大媽一進門就趕緊套上了棉褲。「我出門的話,穿棉褲太笨重了,回到家因為屋子裡冷,就得趕緊穿上,不然身上就受不了。」除了空調電暖器,張大媽的懷裡還揣著灌了熱水的暖水袋。「實在是太冷了。」

在三層一對年過七旬的老人家裡,老太太因為前不久做了手術特別怕冷。「你看,我平時出不去門,在家的時候,電暖器、空調都得開著,晚上睡覺電熱毯也得開,可就算這樣我身上還得裹著棉襖棉褲。」老人說,每天僅用電就要走30多個字。

「這兩天算好的,前幾天還停了暖。」提起供暖,居民張先生一肚子苦水。他介紹,這棟樓是1996年開始入住的,樓裡的暖氣管線已經使用了20多年,從去年11月15日開始,小區的熱力管線就頻繁爆裂,供暖時斷時續,特別是1月7日突然停暖,直到1月11日下午才恢復供暖。「那幾天,正好趕上寒潮,屋裡冷得跟冰窖似的。」無奈之下,大家只好打開空調和電暖器取暖,可是用電量一大,樓裡頻繁跳閘。

「這幾天也把我們折騰得夠嗆。」對於居民們的抱怨,指著堆放在樓下綠地裡幾根已經糟壞了的管子,柏森鴻鑫物業的維修師傅吐槽說,這棟樓由物業供暖,去年剛開始供暖的時候,他們就注意到管線壓力不足,仔細排查後發現,一天能漏掉30噸的水。「我們刨開一看,這管子都糟了,只能換。」

儘管從鍋爐房到居民樓之間的這段管線已經更換完畢,但對於居民家裡溫度仍達不到18℃的情況,物業的工作人員解釋說,一方面是整棟樓的外立面保溫不夠,另一方面居民家裡的暖氣管線也出現了老化的情況,需要更換。「如果是整棟樓,工程量不僅大了,還得需要一大筆經費,但是這筆錢誰來出,也是難題。」物業工作人員說,目前更換主管線物業已經先行墊付了將近30萬元。

(原標題:電熱毯、電暖器、暖風空調齊上陣,這棟樓的居民仍喊冷)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記者:李環宇

流程編輯:u022

版權聲明:文本版權歸京報集團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改編。

相關焦點

  • 電熱毯、電暖器、暖風空調齊上陣,這棟樓的居民仍喊冷
    「供暖以來,我家的暖氣就不熱,即使開著空調和電暖器,室內的溫度還達不到16℃。」家住海澱魏公村路8號院2號樓的居民反映稱,暖氣不熱的原因是連接居民樓和供暖鍋爐的管線年久失修頻頻爆裂跑水,儘管物業更換了破損的主管線,但住戶家裡的溫度依然不高。
  • 抵禦嚴寒暖寶寶、電熱毯、空調、取暖器等哪種更好呢
    這兩天的北方經歷了以往沒有過的寒冷,北京南郊觀象臺氣溫逼近-20℃,這是自1966年3月份以來最冷的清晨。有網友家的窗戶體驗了一把「凍裂」了是什麼感覺,還有一些網友調侃到:「感覺北極也沒有那麼冷了,想去北極避寒。」當然了,北京這樣的氣溫極值也只是「極端偶發 情況」,北極始終是北極。
  • 空調、地暖齊上陣,園區動物過冬有妙招
    寒潮來襲,記者探訪金牛湖野生動物王國空調、地暖齊上陣,動物過冬有妙招昨天,冬日極寒天氣來臨,最高氣溫也降到零下,在六合區金牛湖野生動物王國內,各類怕冷的動物卻依舊安然自在。吹空調、睡地暖、泡溫泉……園區為它們準備了各種「神器」,24小時保持溫度適宜,並定製食譜加強照料,確保它們能夠抵禦寒潮。昨日上午9點,記者來到園區,一進河馬室內生活區,眼鏡就被蒙上了一層水汽。「河馬生活於非洲熱帶地區,特別怕冷。」飼養員餘德訪告訴記者,雖然現在戶外接近零下8℃,但室內溫度一直控制在23℃左右,水池內的水正循環加熱,一大一小兩頭河馬全天都泡在「溫泉」裡。
  • 生活大爆炸:電暖器和空調哪個費電?
    秋冬季節更替,天氣變得更冷了。很多小夥伴出門都穿上了羽絨服。也有部分小夥伴上班時開始使用暖寶寶。在家取暖,更多的用戶使用的是空調和取暖器。它們能夠改善我們周圍的溫度,讓人們感到溫暖起來。但就耗電情況來說,家用電暖器和空調到底哪個費電些,如何用才更省電?本期的生活大爆炸欄目就來和大家聊聊這個問題,感興趣的小夥伴們不妨了解。
  • 天氣變冷,空調、暖氣、電熱毯的英文你都知道嗎?
    天氣越來越冷了,看到寒風中瑟瑟發抖的身體了嗎?最近身邊是不是又有一兩個人感冒了呢?恭喜你,今天的冬天已經撞進了你的胸懷。像小編這樣「柔弱」經受不住冷風任何的侵襲,但是索性準備了很多保暖的東西,從秋褲到大衣,從電熱毯到空調,從枸杞到洗腳盆……一應俱全的準備過冬。
  • 南方過冬 空調和電暖器誰更好?答案在此
    作為最常用的取暖家電,空調與電暖器是冬季賣場中熱銷的兩類電器,那麼,我們今天就來分析以下,空調與電暖器哪個更好。空調更省電取暖器的原理是電熱絲,就是初中物理的焦耳定律,消耗1KW的電能,製造1KW的熱量。而空調的原理是熱泵,一個完整的熱力循環。
  • 北京動物園動物消暑 冰塊噴淋空調齊上陣
    (原標題:北京動物園動物消暑 冰塊噴淋空調齊上陣)
  • 空調、冰塊齊上陣,來動物園看河馬愜意擼串
    清涼一夏,空調、冰塊齊上陣;「度假」模式,西瓜、「泳池」最搭配;夏季菜單,犀牛擼串嘗新味;加強巡查,動物安全度夏。 △ 犀牛的西瓜、胡蘿蔔、窩頭串串 清涼一夏:空調、冰塊齊上陣
  • 海澱魏公村開社區商業e中心啦!24小時便利店+超市+書吧……
    超市發魏公村店於今日重裝開業新店到底如何小編帶你一探究竟↓↓↓全新的魏公村店經營面積1800平米主營蔬菜、水果、肉類、水產熟食、主食、日配等餐桌商品以社區一日三餐和便民服務為基礎升級為海澱社區商業e中心經過改造的超市發魏公村店以「超市+24小時便利店
  • 別用空調了,太費電!如今都流行用取暖器,比空調還省電
    迷你卡通取暖器宿舍小型電暖扇辦公寫作業時,桌面上放一個這樣的卡通取暖器又漂亮又實用家用取暖器電暖器電暖扇冷暖小空調小巧玲瓏使人很喜歡,馬上插上電源試用,一股暖暖的氣流從取暖器的網罩上徐徐吹出家用取暖器電暖器電暖扇冷暖小空調世界頂級高端取暖器,電子控制,溫度顯示,定時開關機,超靜音運行,臥室的最佳選擇。
  • 氣溫驟降:你的愛車空調,暖風往哪兒吹?
    汽車在低溫下冷了太久,水箱的溫度低,上車立即開暖風不會快速提升車內溫度,反而增加發動機的負擔。這主要是因為長時間內循環導致的空氣不流通造成的,建議行駛過程中適當的把外循環打開一段時間。也可以將車窗打開一條縫,促進內外空氣交流。
  • 九江:巨蛇天台吃鴿子摔下樓 居民擔心還會不會來?
    原標題:爬到天台吃鴿子摔下樓 貪吃的巨蛇還會不會來?  居民們很擔心  中國江西網九江訊 昨日,住在九江中房賓館後面的居民樓居民過了一個難忘的清晨,因為在一棟居民樓裡發現了一條巨蛇盤繞在天台上,嘴裡還吞噬著一隻還未死亡的鴿子。
  • 宿豫:空調暖氣齊上陣 動物們溫暖過冬
    記者在宿遷動物園的河馬館裡看到,憨態可掬的河馬緩緩走進水池裡遊玩,飼養員豐路民拿著食物遠遠地喊一聲,河馬便向飼養員走去享受它的「下午茶」。   盧學付是宿遷動物園動管部的管理人員,據他介紹,動物園已經完成了取暖設備的更新,老式的取暖器、取暖燈現在已經不再使用,現在換新式的暖氣片和空調,室內溫度能恆溫控制在二十多度,讓動物過完美的冬天。
  • 保暖方法千千萬,T睿柔風雙溫空調給你室內最佳舒適度
    這種情況也是很常見的,我的建議是換一個比較高端的櫃式空調,真正讓室內變得柔和而溫暖,抵禦這個60年以來的最冷冬天,TCL T睿柔風雙溫空調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T睿柔風雙溫空調的解決方法是打造了智慧柔風系統,當空調處於制熱狀態下,出風口處的柔風葉片會向下偏轉60°,這樣暖風就會自下而上緩緩吹出,實現地毯式制熱的效果。
  • 怎麼選購電暖器 選購電暖器方法介紹
    摘要:隨著天氣變冷,不少人家雪藏在衣櫃裡的厚棉被,都被以冷空氣之名解除了「封印」,除此之外,為對抗寒冷,各種取暖方式也開始輪番上陣。冬季取暖的方式有多種,對於家庭用戶來說,集中供暖、壁掛爐、地暖以及空調取暖都是宜選的方式;而對於租房一族來說,小型的電暖器則成為取暖的最佳選擇。
  • 上海遠虹大廈外牆掛著千餘臺空調外機 不少支架鏽跡斑斑引發居民擔憂
    在上海一些老舊居民樓,大樓外牆上掛滿空調外機的景象並不少見,但這一懸在頭頂的隱患卻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居民自檢意識不強,沒有定期檢修的習慣和意識;出售空調的商家沒有把空調支架列入「三包」範圍;物業公司更是理所當然地認為空調支架「誰安裝、誰負責」。  因為外牆空調支架維保標準和規範的缺失,這一懸在頭頂上的威脅,應該更值得警惕,因為「誰也不知道,它什麼時候會掉下來」。
  • 電動汽車冬天開暖風真的都很費電嗎?
    簡單來說,PTC就是我們常說的「電熱毯」、「熱得快」、「電吹風」,也是我們物理課中常說的電阻絲,這些產品都屬於PTC類範疇。PTC的工作原理是什麼?燃油車空調系統的暖風熱源主要由發動機冷卻液提供,而常見的電動汽車的暖風系統與之不同。
  • 空調比電暖器取暖更划算
    電暖氣與空調誰更省電呢?這就得從兩者的制熱原理說起了。  · 電暖氣是如何加熱的?  電暖氣相信大家都再熟悉不過了,目前市面上常見的電暖氣,主要有油汀式、風扇式、小太陽和對流型幾種。
  • 隔壁寫字樓空調噪音大,居民受不了?物業:今年4月底之前,升級加厚...
    頂端新聞·大河報記者 田育臣 實習生 劉雨汐 丁平 文圖1月11日,頂端網友張女士向頂端新聞·大河報記者反映,她住在二七區升龍城8號院,交房4年多了,但旁邊寫字樓上中央空調噪音特別大,遠超住宅區噪音標準,十分影響居民生活。對此,升龍物業負責人表示,這主要是因開發商使用的隔音材料級別太低導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