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端新聞·大河報記者 田育臣 實習生 劉雨汐 丁平 文圖
1月11日,頂端網友張女士向頂端新聞·大河報記者反映,她住在二七區升龍城8號院,交房4年多了,但旁邊寫字樓上中央空調噪音特別大,遠超住宅區噪音標準,十分影響居民生活。對此,升龍物業負責人表示,這主要是因開發商使用的隔音材料級別太低導致。今年1月初,升龍物業與地產公司已達成一致,將拆下原有隔音材料,重新升級定製一個特製、加厚的隔音層。今年4月之前,所有空調房均可加裝完畢,屆時噪音問題即可解決。
◆反映:隔壁兩座寫字樓空調噪音大,小區居民「受不了」
1月11日上午,頂端新聞·大河報記者來到二七區航海路與齊禮閆路交叉口附近的升龍城8號院,緊鄰航海路有兩棟20多層的寫字樓,寫字樓南側20米處,是升龍城8號院小區5號樓和6號樓。
張女士家住該小區5號樓,她介紹,2017年,她正式入住升龍城8號院。沒住多久,她就發現,南側的窗外一直發出巨大的轟鳴聲。她循聲找去,發現5號樓南側有兩棟寫字樓,寫字樓的中央空調機房發出巨大的噪音。
「噪音太大,一天24小時不停。每天窗戶都不敢開,家裡老人心臟不好,住了一段時間,實在受不了,又回老家住了。」張女士說,2017年開始,他多次向物業、社區、辦事處、執法局等部門反映,但遲遲都沒能解決。
記者在現場看到,升龍城寫字樓A座中央空調機設在寫字樓東側,B座寫字樓中央空調機設在寫字樓西側,兩座寫字樓一棟高26層,一棟高28層,空調機均正對著樓中間的區域。記者站在兩棟寫字樓中間,說話聲被巨大的機器轟鳴聲遮蓋,只能高聲說話對方才能聽到。打開手機上的噪音測量儀軟體,測量儀顯示噪音高達75分貝。
記者在B座寫字樓13樓看到,寫字樓上的空調設備房門外,也能聽到空調機房發出的噪音。與空調設備房一牆之隔的辦公室,走進房間內,也能能聽到空調噪音,噪音測量儀顯示該處噪音值達63分貝。
隨後,記者又來到升龍城8號院小區6號樓南戶業主劉先生家,在劉先生所在樓層的走廊內,聽不到噪音。但一走進大門,「嗡嗡嗡」的噪音又開始出現。即使將南側門窗關上,臥室中噪音測量儀也顯示噪音值為50分貝。
」與寫字樓一路之隔,就是興華街第二小學,不僅影響小區居民,還讓學生們沒法集中精力上課。」該小區65歲的劉先生說,孫女在興華街二小上學,由於噪音大,也影響了孩子的正常上課。讓劉先生不解的是,距離小區不遠的東方大廈,也屬於升龍集團開發的寫字樓,但東方大廈的中央空調機房並沒發出太大的噪音。
◆回應:200多萬元裝加厚隔音層,今年4月之前完工
記者了解到,根據國家環保部(現為國家生態環境部)公布的《社會生活環境噪聲排放標準》要求,A類房間(指以睡眠為主要目的、需要保證夜間安靜的房間,包括住宅臥室、醫院病房、賓館客房等)晝間排放限值為40分貝,夜間排放限值為30分貝。劉先生說,他家臥室白天關上門窗的噪音值達50分貝,噪音已明顯嚴重超過了上述標準要求。
空凋機為啥會發出這麼大的噪音?升龍物業負責人韓先生接受頂端新聞·大河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這兩座寫字樓與居民樓離得比較近,中央空調機噪音也不小,確實對居民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影響。這主要是由於升龍地產公司建造寫字樓時,空調機房採用的隔音層材料效果不太好所導致的。居民們將該問題放映至物業公司後,在轄區社區、街道辦事處的協調之下,該物業積極與升龍地產公司進行了溝通,目前雙方已達成了一致,由地產公司出資處理噪音問題。
按照解決方案,他們將把空調機房原有的隔音層拆除,進行返廠處理,重新定製一個特製的、加厚的隔音層。因隔音層需要重新定製,且兩棟樓涉及施工整治的空調房多達50多個,每間需要材料費2萬多元,加上總的施工費用,共計需200多萬元。
」這一系列工程需要一個過程和時間,還要進行公開招投標,公司要按流程走程序。」韓先生表示,不過,1月1日開始,施工工人已經開始進場施工。整個工期需2個多月的時間,估計在今年4月之前即可完工。
對於韓先生的說法,有居民提出,小區噪音問題,居民已反映了4年多的時間,但一直未能解決。他們希望,物業公司能將施工公司的名字、資質,採購隔音層的材質,進場施工時間進度表等給予公示,以便居民監督。
韓先生稱,下一步,他們將會按居民的上述要求,以張貼公告的形式對相關信息進行公示,以此消除居民的疑惑和不解,並接受居民們的監督。
【來源:大河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