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 韓時珺
媒體工作者,98歲新冠肺炎治癒者、天文學家韓天芑的孫女
韓時珺和爺爺韓天芑在一起。
最近,98歲的爺爺興奮地告訴我,疫情期間醫治他的福建援漢醫療隊一位醫生月底要來武漢看望他,這讓他充滿感激與期盼。我現在最期待的事情是能夠陪爺爺度過100歲生日。
幾十位治癒者聯繫我
要為98歲爺爺捐血漿
我的爺爺韓天芑既是一位普通老人,也是一位大地天文學家,退休前在中國科學院測量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工作,曾在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上建起我國第一個天文測量點,被業內同行稱為「巧摘天星的人」。他和我國天體測量學另一位奠基人葉叔華一起創立了「北京時間」。我從小與爺爺一起生活,與他感情很深。
今年2月初,98歲高齡的爺爺突然發起高燒,我非常憂心。經過核酸檢測,爺爺被確診感染了新冠肺炎。隨即,爺爺被安排住進協和醫院腫瘤中心。
入院一周後,爺爺的病情急轉直下。2月23日,協和醫院腫瘤中心發出病危通知書,說爺爺器官衰竭。接到電話的我嚇得哭起來,很怕會失去他。在爺爺的主治醫生、福建援漢醫療隊醫生的建議下,我通過網絡尋求匹配的新冠肺炎治癒者血漿。
很快,有幾十位治癒者聯繫我,要為爺爺捐血漿。還有一位外地治癒者要坐飛機過來捐血漿,讓我非常感動。他們給我發的每一條信息,我都保留著。
醫護人員在駐地做好寧波美食
帶進病房給爺爺吃
2月24日,爺爺被轉入由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簡稱浙大二院)接管的協和醫院腫瘤中心ICU。醫生告訴我,爺爺被轉入病房那天,精神萎靡,不吸氧狀態下的血氧飽和度僅為91%—92%,屬於重症病例。而且,爺爺患有高血壓病、冠心病、糖尿病等基礎疾病,醫生制定診療方案並不容易。
我的心再次提到了嗓子眼。幸運的是,爺爺遇到了一群好醫生,浙大二院醫護人員的實力很強。電話中,他們說為爺爺開展了多學科討論,重症醫學科、呼吸內科等多個科室的醫生共同為爺爺制定了個性化治療方案。
爺爺住進ICU後一直沒食慾,什麼東西都不想吃。我在醫院外也不知該怎麼辦。幸好爺爺遇上的是浙江援漢醫療隊,他們是老鄉。爺爺祖籍寧波,有很深的家鄉情結。前些年,他出錢為家鄉修路、修祠堂,還回鄉為學生開講座。
我聽爺爺說,住院期間,每天輪班的醫護人員只要有空就會用家鄉方言陪他聊天。護士在駐地做好寧波口味的食物,帶進病房給爺爺吃。被濃濃鄉情包圍的爺爺精神一天天好起來,也恢復了往日的食量。
像爺爺這樣高齡、多併發症的老人,國家從未放棄過,想盡辦法、拼盡全力搶救。3月25日,被轉入協和醫院西院的爺爺突發消化道出血,被廣東和黑龍江援漢醫療隊「搶」了回來。在醫護人員悉心救治下,爺爺闖過了一道道難關。
4月15日,爺爺終於出院了。我特地製作了錦旗,送給福建、浙江援漢醫療隊的醫護人員。
爺爺寫給大學畢業生的「網紅信」
同樣鼓舞著我
「以無垠時空為丈量尺度,人生擁有無窮可能,不必為眼前的成敗得失所困住。」今年6月,爺爺寫給武漢大學畢業生的一封信走紅網絡。這封信是爺爺口述、我執筆完成的。給他擔任「鍵盤手」的瞬間,我只想把措辭寫得更美好,來傳達爺爺對大學畢業生的深情厚望。爺爺在信裡傳遞的情懷同樣鼓舞著我。
爺爺出院後,身體逐漸恢復,仍舊心系科研事業。生病前,他是湖北省天文學會創始人,一直以學會為平臺給民眾做天文科普工作。由於年齡和身體原因,他現在做天文科普工作的機會很少,但心中一直惦記著科研事業。
我從小就看到爺爺的房間裡擺滿天文學書籍,只知道他是天文學領域出類拔萃的學者。如今,我還知道他是一位胸懷天下的學者。幫他寫信的那一刻,我對爺爺的了解多了一分,敬佩也深了一層。
病癒回家後,爺爺曾提出想到養老院居住,被我打消了念頭。經此一疫,我希望全家人都能團聚在一起,珍惜相處的時光,珍惜平淡的幸福。
經歷了這件事,我也感受到自己的成長。有無數我認識和我不認識的人為了救活高齡的爺爺拼過命。我想像他們一樣,擴寬人生的寬度,讓每一天更加有價值。在本職工作中,我變得更主動,更全力以赴。在生活中,我第一次參與了社區志願服務活動。
(記者黃琪 整理)
【編輯:戴容】
【來源:長江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