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歲袁隆平:你們吃飽了,我也變老了丨百家故事

2020-12-05 最人物

#百家故事#

90年前的9月7日,袁隆平出生在一個飢不果腹的時代。2020年9月7日,袁隆平90歲了,他不可避免地老了。為了讓更多的人遠離飢餓,他從未停下過腳步,那片稻田是可以讓這位老人安身立命的地方。所有人視他為英雄,卻鮮有人意識到英雄也是人。人會老,會脆弱,會疲倦,會走路需要有人攙扶。年至九旬的袁隆平不服老,可那雙顫抖的雙手已經在告訴我們,他也是個普通的老人。

近日,袁隆平在節目裡說的一句話,讓人感觸頗深:「我帶研究生有一個要求,你下不下田?你不下田我就不帶。」

這簡單一句話,足以看出他這些年的堅持。

袁老在生活中,並非是我們在各大媒體的報導上看到的那般神採奕奕,他也有疲憊的時刻,有趣的時刻,賣萌的時刻。

已是年至九旬的袁老,每天與水稻的相處模式像是談戀愛。他說:「我生性散漫,但敬畏科學。」

袁隆平的成就無人能及,所有人都視他為神一樣的存在,卻很少有人當他是個年邁的老人。

他今年90歲了,會累,會難過,也會想要過上一個普通老人的平凡日子。

但不能。

「我們還會為吃飯發愁嗎?」

袁隆平堅定地說:「不可能了,不可能了!」

他曾在一次採訪中難過地說:

「一粒糧食能夠救一個國家,也可以絆倒一個國家。你們年輕人沒有經歷過饑荒不知道,上個世紀饑荒的時候餓死人,大家都吃不飽飯,我親眼見過。」

每每說到那段動蕩艱苦的歲月,袁隆平都會激動地落淚,他經歷過那段日子,知道有很多人因為沒有飯吃而失去生命。

在這些成就背後,鮮有人知曉袁隆平曾走過一條艱難的路。

1953年,在西南農學院畢業的袁隆平,被分配到了偏僻的安江農校教書,他在那裡一呆就是16年。

他在任教期間經歷了三年自然災害,眼看著不少百姓因為吃不上飯倒在了路上。

疾病、飢餓、傷痛、死亡……望著滿目瘡痍的景象,人們臉上的落寞,地上躺滿的屍體,袁隆平第一次知道了什麼是民以食為天。

兒時的田園夢,交織著已經遠去的戰火聲,袁隆平下定決心要從根源上解決大家餓肚子的問題,水稻成了他的研究對象。

他把所有的熱情與青春,都投入到了水稻的研究中。

1961年7月的一天,行走在稻田中的袁隆平發現了一株飽滿的特殊水稻。之後的他,每天都蹲在田裡觀察,敏銳的他意識到這正是一株天然雜交水稻。

靈感開始在他的頭腦中閃現,如果可以人工培育雜交稻,那麼水稻必將大大增產。

深山教師袁隆平提出這一想法後,被許多人嘲笑這是對經典學術理論的背叛與顛覆,甚至被視為對基本遺傳學的無知。

在一片質疑聲中,袁隆平沒有放棄,他開始了艱辛而漫長的實踐之路。

年輕時的袁隆平

他視水稻為自己的孩子,頭頂烈日天天下田。只要水稻還在生長期,就必定每天觀察,就算眼睛剛做了手術、肺部感染,一天要打三次針,他也從不缺席。

終於,在觀察了14萬多個稻穗後,他和團隊中的人找到了6株不育株。

1966年,袁隆平的第一篇論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發表在《科學通報》上。

自此,他把自己的命運與糧食的命運緊緊連在了一起。

兩年之後的5月18日,眼看就要看到曙光時,一場暴雨徹底毀了他的夢想。

那天晚上,袁隆平披著雨衣蹲在試驗田裡,又看了一遍正在生長的稻苗。幾個月之後,他將從這裡得到第一手珍貴的數據,雜交水稻試驗也將取得不小的進展。

可一切都成為了泡影。

第二天一大早,袁隆平跑到試驗田一看,自己的稻苗全部都被人毀掉了,深受打擊之下,甚至還有人惡意誹謗:「秧苗定是他害怕實驗不成功,自己拔的。」

這次破壞把他的試驗,推遲了整整3年。

外界對袁隆平的非議愈演愈烈,質疑的聲浪甚囂塵上。

很多人嘲笑他的堅持,袁隆平卻說:「無論遇到什麼困難,我決不會退縮。」

失敗和污衊沒有將他擊敗,反而讓他變得愈發堅強。

那年,袁隆平38歲。

事件發生四天後,他在試驗田旁的廢井裡,找回了5棵殘存的秧苗,雜交水稻試驗才得以繼續。

為了加速培育試驗,袁隆平帶著自己的團隊來到了雲南。期間,他所在的地區發生了7.7級大地震,極其危險。

袁隆平沒有著急離開,而是和團隊一起在用樹枝搭建的窩棚裡,繼續著試驗工作。

他的堅持沒有白費,在餘震的危險環境下,一株被取名為「野敗」的野生稻,成為了所有雜交稻的母本。

1974年秋天,袁隆平終於育成了中國第一批強優勢組合「南優2號」,表現出很大的增產優勢。普通水稻畝產只有200多公斤,而雜交稻畝產一般都超過500公斤。

袁隆平成功了。

那年,他44歲。

中國因為種植了雜交水稻,能用每年增產的糧食多養活7000萬人口,也幫助到了越南、印度、菲律賓等國家雜交水稻的商業化生產。

全世界都在問:這個中國人,什麼來頭?

而當時的袁隆平,身份是:一名普通的鄉村教師。

為了研究水稻,他錯過了母親的彌留之際,錯過了孩子的成長,和妻子在一起的時光也寥寥無幾......

袁隆平用珍貴的青春歲月探索雜交水稻的大門,他走過了生死邊緣,經歷了迷惘與傷痛,遭受過譏諷與惡意,他深知自己的痴心是對的。

1976年開始,全國推行雜交水稻,到1998年,全國一半的稻田都在種雜交水稻。

他被全世界譽為雜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卻沒有止步,從水田到沙漠再到鹽鹼地,走出國門,袁隆平想讓更多人「吃上飯,吃飽飯」。

後來,他又帶領團隊實現了水稻去鎘技術,再到海水稻,這已經不知道是他的第幾次嘗試。

得益於他的堅持,無數人的生命不再飽受飢餓之苦,有些國家的人,更是給他起了一個暱稱:Father。

在他們心裡,袁隆平是父親般的存在。

「作為一名科技工作者,要尊重權威但不能迷信權威,要多讀書但不能迷信書本,也不能害怕冷嘲熱諷,害怕標新立異。」

從多年默默無聞的堅守,到步入人生的高光時刻,高齡的袁隆平所處環境經歷著劇變,但這似乎並不影響他與那片稻田的距離。

他還是堅持在炎熱的夏天蹣跚踱步,到田裡勞作。中暑是常有的事,他會隨身帶著藥片防止暈倒。

憑藉著這顆寧靜而堅韌的心,袁隆平歷經暴風雨般的挫折和困境後,完成了自己多年來的願望,不讓人們挨餓。

他還給自己設立了三個任務,高產高產超高產,研發出海水稻和第三代雜交水稻,一秒都耽誤不得。

「我曾夢見雜交水稻的莖稈像高粱一樣高,穗子像掃帚一樣長,籽粒像花生米一樣大,我和助手們一塊在稻田裡散步,在稻穗下面乘涼……我把這個夢稱為禾下乘涼夢。這是我的夢想,是我追求的目標。」

每天不停歇地忙碌奔波,明顯感覺他憔悴了許多。

袁隆平工作之外心無旁騖,因此出席公眾場合、見領導、接受採訪,都會令他感到侷促。

他很普通,衣服穿得也很樸素,有次接受國外記者的採訪,袁隆平摸了摸自己身上幾十塊錢的T恤衫,問身邊的人:「我是不是寒磣了?」

袁隆平可謂是國士無雙般的人物,可是聚光燈下,他隱身暗處,踏實做事。

走進他的家,實屬讓人詫異。 他至今還居住在一個老舊的房子裡,家中的家具十分樸素。

「我穿的衣服都是超市幾十塊錢買的,一百多塊一件的時候, 我就非常滿足了。」

雖然已是功成名就,這位老人仍心甘情願居於一隅,淡泊志彌堅。

網絡上謠傳他身家千億,說他是湖南首富,這些謠言他都知道,但袁老選擇一笑置之。

諸多名譽加身,然而袁隆平一直喜歡稱呼自己為「種田人」,曾經湖南省組織部請他出任省農業科學院院長,他果斷地拒絕了:

「我不適合當院長,這意味著我要離開雜交水稻的研究崗位。」

堅守在這個物慾橫流的社會很難得,那份清寂的執著讓這位老人感到安心。

塵世車馬喧,獨守一方地。願得一斛黍,消弭天下飢。

如果你認為袁隆平是個直男,那麼你就錯了,他還是個會拉小提琴的文藝青年。

多數時間忙於科研的他,會抽空練習小提琴。

時至今日,這位老人還會在午後,安靜地聽聽柴可夫斯基的音樂。

曾有人給他拍了這樣一張照片:

沒有人比袁隆平更能詮釋這句話的含義: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的田野。

他天生愛自由,什麼事情都想嘗試。

讀高中時,袁隆平就拿過武漢市百米自由式的第一名,大學時,為了省錢到江對岸看電影,甚至獨自遊過嘉陵江,把衣服頂在頭頂遊過去再穿上。

隨著袁隆平名聲鵲起,和國外同行的交流日漸增多,每次會面他從不怯場。

他的英文水平很高,曾經給來自十幾個不同國家的學員講課。在跟外國記者會面時,有時翻譯沒說對,他還會自己說出準確的單詞,力求嚴謹。

袁隆平已是這把年紀,卻從未停止學習,他仿佛永遠不知疲倦。

如今90歲的袁隆平每晚的睡前活動,是打一個小時的麻將,這是他的腦力活動。

打麻將時,他可愛得像個小孩會不停地催人,和種水稻一樣認真。

袁隆平對自己的大腦很自豪。

醫生告訴他,85歲以後的老年人百分之六十有不同程度的痴呆。不運動、不跳舞、不下棋,天天呆在家裡就會痴呆。

袁隆平笑著說:「幸好,我今年90歲了,腦瓜子還沒有糊。」

90歲的他還能到演講臺上,做三十分鐘的報告。

當他發現一篇文章的內容,有點把水稻效果誇大其詞,他立馬指出錯誤:「說老實話,我研究的水稻還不到先進水平。」

緊跟時代步伐的袁隆平學了不少新詞,80歲的時候,他稱自己為「八零後」,90歲的時候又笑稱自己搖身一變為「九零後」了,像個童心未泯的孩子。

前幾天,袁老為了紀念自己的90周歲生日,光顧了自己常去的那家理髮店,理髮師為其理髮時,袁隆平問:「你說我是胖了還是腫了啊?」

老闆回答:「您是胖了。」

理完髮之後,袁老開心地說自己又年輕了五歲,他是可愛的人。

接受央視採訪,被問及「您覺得自己帥不帥」時,他調皮地笑著回答:「Handsome!」

這是袁隆平不為人常見的一面。

在很多人眼中,袁隆平是個不解風情的科研小哥哥,鮮少有人知道在妻子面前,他是個浪漫的詩人。

「茫茫蒼穹,漫漫歲月,求索的路上,多想牽上一隻暖心的酥手;穿越悽風苦雨,覓盡南北東西,驀然回首,斯人卻在咫尺中。」

1963年,朋友給袁隆平介紹了一個女朋友,見面後,他一看那個姑娘是自己之前的學生鄧哲。

兩人志趣相投,很快便走到了一起。一個月之後,花50塊錢買了喜糖,辦了一場素樸的婚禮。

那年,袁隆平34歲,鄧哲26歲。

婚後,他們不只是夫妻,也是最默契的工作搭檔。

袁隆平與妻子鄧哲

1965年夏天,袁隆平和妻子頭頂烈日、腳踩爛泥,踏遍了安江農校實習農場和附近生產隊的稻田,終於找到6株天然雄性不育株。

這些成果,發表在1966年的《科學通報》上,引起轟動。

因為鄧哲的陪伴和支持,袁隆平才能安心地研究雜交水稻,走南闖北,收集關於水稻的資料。

在外的袁隆平想到妻子擔起了家庭的全部重擔,操勞艱難,愧對輾轉,鄧哲則時時安慰。

那一代人對婚姻始終真誠,相扶相持,牽了手就是一輩子。

在鄧哲突發病毒性腦炎時,袁隆平全身心守在病床邊照顧妻子,一勺一勺地餵妻子熱湯、給她講故事、唱英文歌《老黑奴》,終於用愛把她喚醒了。

愛就是平淡生活中的溫情相守,風雨飄搖中的相互安慰。

袁隆平與妻子鄧哲

在袁隆平的心裡,一個丈夫如同一片落葉,無論他怎樣張揚,怎樣由綠變紅、變黃,到末了,還是要落到自己妻子身邊。

每每外出出差,他都會惦記著妻子。有一次,鄧哲收到了袁隆平託人帶回來的禮物,那是他赴菲律賓開國際學術會議的前夕,在北京給她買的裙子。

衣服下面還夾著一張紙條:「這是我第一次買裙子,不知什麼號碼適合你穿,只好買兩條供你選擇……」

喜歡一個人是藏不住的,捂住了嘴巴也會從眼睛裡跑出來。

在袁老90歲生日當天,面對著漂亮的生日蛋糕,他也不忘把第一口蛋糕餵給妻子吃。

他們的愛情,跨越了半個世界,依舊曆久彌新。

袁隆平與妻子鄧哲

四年前接受央視《面對面》的採訪,袁隆平眼含熱淚說:「我86歲了,身體不好了。」

早在2010年,袁隆平被確診為患慢阻肺。90歲的他身體早已大不如從前,有高血壓也有心臟病,走路需要人攙扶,可是他卻不接受這個事實。

家人都勸他退休,不要再勞累了。

可老人家倔強得很:

「我畢生的追求,就是讓所有人都遠離飢餓。我還沒有痴呆,那就要繼續工作,退休對於我來說是不存在的事。」

不服老的袁隆平,將水稻視為自己的血液,那是獨屬於他的情懷。

在紀錄片《時代我》中,袁隆平將有機會見到高層領導人。記者問他有沒有什麼特別想說的,他回答:「搞海水稻,鹽鹼地。」

他目標簡單,低調如初。

然而為了一個小小的目標,他可以付出比別人多數倍的心血與汗水,那是可以讓這位老人安身立命的地方。

袁隆平的孫女曾以為爺爺的工作,是每天看天氣預報。她小時候,並不知道爺爺如此堅持,是為了觀察各地的下雨情況,從而判斷水稻的生長狀態。

如今的他,依然天天關心天氣,習慣不改,袁隆平終究要和那片水稻凝視一生。

不可避免的是,他也真的老了。

他在翻看書本的時候,雙手都是顫抖的。

在去年的博鰲亞洲論壇年會上,袁隆平全程站著做了30分鐘的演講,結束後在休息室,老人家已經累得一句話都講不出。

還未休息幾分鐘,眾人又將他圍住。有人想和他合影,有人想讓他籤字,有人邀請他去參加會議……

可沒人問他累不累。

所有人視他為英雄,卻鮮有人意識到英雄也是人。

人會老,會脆弱,會疲倦,會走路需要有人攙扶。

袁隆平因過度勞累吸氧

袁老只能默默打了個哈欠,滿面倦容無人知,他身不由己。

可一聽說學生們想要合影,已是超負荷狀態的袁隆平立馬站了起來,拖著疲沓的身軀往外走,主動迎接孩子們的到來。

按下快門的瞬間,鏡頭裡的袁隆平站姿挺拔,眼神堅定。

那筆直的脊梁下,是生命裡粗糲的內核,在歲月的淬鍊下歷久彌堅。

相關焦點

  • 「你們吃飽了,我也變老了」,今天,是袁隆平院士90歲生日
    這個出現在我們每一個人教科書中的老人,記憶中的他依舊在農田裡專心研究,而現在,他終於走不動了,因為,今年他已經90歲高齡了。在1961年的夏天,袁隆平行走在稻田中,無意間發現了一株飽滿的特殊水稻,這引起了他的極大興趣,敏銳的他意識到,這可能是一株天然雜交水稻。他開始思考,如果能夠人工培育這樣的雜交水稻,那麼,水稻的產量一定會大大增加。正是這個偉大的想法,在後來,解決了全世界幾十億人吃飯的問題。
  • 90歲袁隆平的3位孫女曝光,看到她們的打扮,我不淡定了……
    而這裡面讓我印象最為深刻的,還是這位90歲的老人——袁隆平。一我們認識的袁隆平,大多來自課本、電視。在多數人的印象中,袁隆平擁有最響亮的頭銜就是「世界雜交水稻之父」。這樣的袁隆平爺爺,真的太可愛了,隔著屏幕我都歡樂地笑出了聲。除此之外,生活中袁隆平還是個極具幽默細胞和生活情趣的「90後梗王」!他前一秒還自詡是個「資深帥哥」,下一秒就因為自己的「不誠實」笑到鏡頭都模糊了。
  • 90歲袁隆平3位孫女曝光,看她們打扮,我不淡定了……
    1930年出生,今年90歲的袁隆平,幫助中國創造了一個奇蹟,用全世界不到九分之一的耕地面積,養活了世界將近五分之一的人口。在課本上,在新聞裡,這位老先生是一位斬獲無數獎項的科學家,是一位潛心鑽研的水稻專家,是一位審慎言行的教育者。
  • 有個90歲的老頭叫袁隆平,我真吃過他家大米
    但這個昨天(2020年9月7日) 剛滿90歲生日的老頭如果懟我, 我可能真的要思量一下, 因為我真的吃他家大米了。
  • 穀雨影像|袁隆平90歲不服老:仍舊每天下田,想讓所有人吃飽飯
    如果你拿起袁隆平年輕時的照片,保準嚇你一跳:健美的倒三角身材,熱衷遊泳、騎馬,甚至開飛機! 他是教科書裡的傳奇人物,也是網友們爭相傳送的表情包達人。私下,他愛打麻將,愛吃零食,看到鴨子開心地「嘎嘎」學鴨叫。如今,90歲的袁隆平有些力不從心,但仍舊每天堅持下田。「你們年輕人不知道,那個時候饑荒時代,沒飯吃真難受,餓死人了。」他說,心心念念的三個願望,每個都跟吃飽飯有關。
  • 90歲袁隆平3位孫女曝光:低調家風,到底有多重要?
    在《時代我》這部紀錄片中,90歲的袁隆平爺爺首次曝光了袁隆平的三個孫女:袁友晴(16歲)、袁友清(14歲)、袁友明(12歲)。令人意外的是,三個小姑娘梳著相似的娃娃頭髮型,穿著樸素,言談舉止也和爺爺袁隆平一樣,幽默中透著質樸和可愛,絲毫沒有因為爺爺是袁隆平而驕傲自大。在採訪中,三個孫女還說:長大後我們也要成為像爺爺那樣的人。一個有夢想,並願意為之去努力奮鬥,一輩子做好一件事的人。
  • 90歲袁隆平3位孫女曝光後,我又去了解了他的父母,更不淡定了……
    協和醫院檔案記載著袁隆平出生時的有關情況袁興烈和華靜,希望袁隆平能夠繼續仕途,光耀門楣。於是,1936年,不滿6歲的袁隆平被送到了漢口最好的小學讀書。後來,袁隆平回憶道:「母親對我的教育影響了我一輩子,尤其是在做人方面,她教導我做一個有道德的人。
  • 袁隆平院士的90歲生日
    今天我們精讀的是《中國日報》中Father of hybrid rice celebrates 90th birthday on lunar calendar,其實就是我們可愛又偉大的袁隆平爺爺啦。以前對於這些大牛的了解僅僅在課本上,但是去年的一條新聞讓我自愧不如。2019年10月12日,在湖南長沙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中心,袁隆平接受多家媒體採訪。
  • 慶袁隆平院士90歲生日
    2020年9月7日,是袁隆平院士90歲生日。為了老百姓吃的飽吃的好吃的安全,袁隆平院士從事雜交水稻研究已經半個世紀,不畏艱難,甘於奉獻,嘔心瀝血,苦苦探索,為解決中國人的吃飯問題做出了重大貢獻。傑出成就不僅屬於中國,而且影響世界。
  • 今天是袁隆平90歲生日,我在熱搜榜卻看不見他的名字
    各位日理萬機的同胞們,提醒一下:今天是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得主、雜交水稻之父、「共和國勳章」獲得者袁隆平老先生的農曆生日!今年,他已90歲高齡。去年90虛歲的今天,袁隆平曾道出自己的兩個夢想:一是禾下乘涼夢,水稻和高粱齊高;二是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讓雜交水稻走向世界。痴情糧食,心有大愛,一生為民!
  • 有個90歲的老頭叫袁隆平,我吃過他家大米
    文 | 拉菲小優如果有人盲目地懟我,我可能不客氣地回懟一句:吃你家大米了麼?但這個今天(2020年9月7日)90歲生日的老頭如果懟我,我可能真的要思量一下,因為我真的吃他家大米了。很多人知道袁隆平都是從小學課本上,但很少人知道他曾考上過空軍,後來沒去成;是遊泳健將,差一點入選國家隊;也是個小提琴愛好者,曾和樂團一起演出,行業跨度似乎有點大,但神奇的是他似乎能把所有事情都做得很好。如果必須給他的人生一個註腳,我想那大概是56載經年不休不止的專注。
  • 90歲袁隆平院士三位孫女身影曝光,我看到了一個家庭最好的家風
    最近新出了一部紀錄片,名字叫《時代我》,豆瓣評分在8.1的高分。 其中,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也在這部紀錄片中,隨著這部紀錄片的展現,也讓身為讀者的我們,能夠更好的認識和接觸到一個豐滿的、立體的雜交水稻之父。
  • 德媒評袁隆平:讓中國人吃飽的「科學英雄」
    參考消息網9月9日報導中國「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近日迎來自己的90歲生日,德媒發表報導回顧袁隆平的成就,並評價其為「科學英雄」。德國電視一臺網站9月7日報導,7日,中國的一位科學英雄迎來自己的90歲生日,他就是袁隆平。
  • 90歲袁隆平3位孫女曝光,打扮樸素引熱議:一個人能低調到什麼程度?
    女孩卻搖搖頭說:「我爺爺是天天看天氣預報的。」難以想像,一個如此有名望的人物,行事卻如此低調,就連孫女小時候也不知曉他是做什麼的。其實,袁隆平的低調在日常生活中也隨處可見。湖南郴州有位農民,為了感謝袁隆平雜交水稻給農民帶來的糧食,曾自費請廠家用漢白玉雕了個他的雕像,供人膜拜。袁隆平的親朋好友都去看過,唯獨他自己沒去過。問起緣由,袁隆平說:「自己啊,不要跑去,那個場面會弄得我不好意思的。」
  • 90歲高齡的袁隆平、屠呦呦錄製寄語視頻,囑咐青年學子8字金言!
    文丨小辰9月19日,是全國「科普日」,作為最高科學技術獎的獲得者,90歲高齡的袁隆平、屠呦呦等13位科學家,共同錄製了寄語視頻,贈送給年輕一輩的學子們8字金金言:「知識、汗水、靈感、機遇」!大多數人對袁隆平的了解,僅僅只是停留在「雜交水稻之父」的位置,卻不知道這個名號的分量到底有多重,他的貢獻到底有多大!打破紀錄畝產1137.5公斤,截止2012年末,袁隆平推廣的試驗田,累計示範推廣面積2000多萬畝,增產20多億公斤,不知道養活了多少個國家的溫飽問題。
  • 90歲袁隆平現身整形科室,接受整形手術,整容原因讓人肅然起敬
    就在近日,一名整形醫生發布朋友圈,透露院士袁隆平到醫院進行整形手術。據悉,手術內容是上瞼皮膚鬆弛矯正,簡單的說,就是上眼皮拉皮手術。也不是什麼大手術,在整形科來說,其實就是一個非常簡單的小手術。在大家的認知中,袁隆平院士是國寶級的科學家,更是被稱為是"世界雜交水稻之父"。一生致力於雜交水稻的研究,他所研究出來的雜交水稻,產量比普通水稻多了好幾倍。讓更多的人有飯吃,能夠吃得飽。
  • |百家故事
    #百家故事#中,本主題將聚集全平臺的優質故事內容。讀百家故事,品百味人生。圖片來源:網絡作者丨半菀最近,我被一個男人帥哭了。就是他,韓國樂隊southclub鼓手李東漌。2年前,身材還很圓潤的他,爆瘦90斤,顏值爆表!我就問你驚不驚喜?帥不帥?我差不多也就來來回回看了這組照片20來遍吧。而且他真的沒有整容,只是減了肥而已。
  • 年近90歲袁隆平英語演講,還自嘲英語爛,一開口就是「王炸」!
    剛開場,袁隆平謙虛地說「I speak poor English」(我的英文不好),緊接著他開始了長達20分鐘的英文演講,全程幾乎沒有停頓和錯誤。在演講中,袁隆平向與會人員介紹了超級雜交水稻,他卓越的科學貢獻和精彩的「袁氏英語」贏得了全場掌聲!你有聽過嗎?年近90歲的袁隆平老先生飈英文向世界介紹超級雜交水稻!
  • 天下「糧」心,袁隆平90歲生日,許下了一個願望!
    中國工程院院士院士、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以視頻方式參與了首場直播,日前,袁隆平院士剛剛度過了90歲生日,他在湖南長沙家中許下生日願望,希望自己領銜的第三代雜交水稻雙季畝產3000斤早日實現。在直播中這位新晉「90後」深情呼籲更多「90後」年輕人投身農業。
  • 這才是真正的巨星,快90歲還在為兩個夢想而奮鬥的雜交水稻之父
    因為在參加典禮的那天早上,鍾南山就為袁隆平做了個身體檢查,身體狀況不錯,但袁隆平抽菸的習慣可能會對身體健康造成影響。鍾南山稱呼袁隆平作「隆平大哥」,因為他說袁隆平比他年長几歲。那一年是2011年,鍾南山已經75歲,而袁隆平81歲。兩人在各自的領域裡都是領頭羊,所以他們的同框也顯得特別難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