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花噴噴
01
醫食無憂上熱搜,送天團組合出道
近日,網絡上一則視頻瘋傳,網友紛紛大呼,趕緊將視頻中的兩位主人公組成組合送他們出道。甚至連組合名字都幫他們取好了,就叫做「醫食無憂」。組合裡的兩位成員平均年齡也有86歲,但絲毫不妨礙他們一出道就是天團。到底是誰這麼厲害?
原來他們,一個是管我們溫飽的袁隆平,一個是管我們健康的鐘南山。
而流出的兩人罕見同臺視頻,其實是9年前,他們共同參加某個頒獎典禮的視頻。當時,鍾南山院士在舞臺上對袁隆平爺爺提出了一個「要求」,就是希望他不要再抽菸了。
因為在參加典禮的那天早上,鍾南山就為袁隆平做了個身體檢查,身體狀況不錯,但袁隆平抽菸的習慣可能會對身體健康造成影響。
鍾南山稱呼袁隆平作「隆平大哥」,因為他說袁隆平比他年長几歲。那一年是2011年,鍾南山已經75歲,而袁隆平81歲。兩人在各自的領域裡都是領頭羊,所以他們的同框也顯得特別難得。
也是因為這一次鍾南山暖心的「戒菸」叮囑,袁隆平爺爺開始戒菸,一年後他戒菸成功。
我們平時在熱門話題裡總是看見這個愛豆那個小花,因為這樣那樣的八卦上熱搜。而作為科學家的袁老在這些人之間顯得有些格格不入,似乎跟他和鍾南山同框一樣罕見。
事實上,袁隆平在此之前還有一次單人熱搜,可那卻是明明白白的「黑熱搜」。因為熱門話題是,「袁隆平被辱罵」。
沒錯,那個讓全中國的人吃飽飯的袁隆平,被罵上了熱搜。
02
憑什麼有實力的人就該挨窮
所有的罵聲背後,起因竟是袁老買了兩部智慧型手機,在車展上「多手」摸了一下豪車,還有就是,他擁有一套別墅。
他的這些動作,收到了不少人的咒罵。總的來說,這些人的中心思想都是,你只是一個科學家,怎麼有錢去買這些奢侈品?
我也很想反問一下這些辱罵袁隆平的人,他作為一個科學家,憑什麼你們就該覺得他買不起奢侈品?他作為一個讓中國人吃飽飯的科學家,憑什麼你們覺得他不該用奢侈品?
記得曾經有一位成都醫生,因為在網上曬了自己花一萬塊買的羽絨服,就被網友們質疑炫富。後來醫生出面回應,自己每年花在買衣服上的錢就20萬了,畢竟他本人年收入過百萬,但這些錢都是自己當醫生、講課、投資、做醫療諮詢,辛辛苦苦掙來的。
他還說到,自己讀了那麼多書,有現在的成就,沒必要遮遮掩掩。並且,他非常反感醫療圈哭窮,質疑為什麼醫生必須窮,醫生有錢為什麼就是不符合社會倫理。
袁隆平是摸了豪車,但他一直以來都是以不到十萬元的國產汽車代步,在這之前他騎得不過也是電動車,只是現在年紀大了騎不動了。
袁隆平是有一套豪宅,但那是因為他辛苦了一輩子,國家獎勵給他的。而且這套別墅也被袁老改造成了水稻科研室,他帶著科研團隊就在這個地方研發出了海水種植耐鹽鹼水稻。這種水稻可以為我國年產糧食增產500億公斤,多養活2億中國人。
這和袁老的性質是一樣的,自己憑本事賺來的錢,怎麼花與他人何幹,其他人有什麼資格來指指點點。
在能把雞蛋都烤熟的酷夏,袁隆平年年如此,頂著烈日下田。他的一生80%的時間在農田裡度過,他為祖國奉獻了一生,為中國人奉獻了一生,也為世界糧食問題作出巨大貢獻。
這樣一個值得全世界尊敬的科學界,你們有什麼資格苛責他?
所謂的「端起碗吃飯,放下碗罵娘」,就是你們這些人吧,果然,袁老還是讓你們吃得太飽了。
說起海水稻,在袁隆平團隊要開始種植海水稻和開耕鹽鹼地的那天,這個戰略性的科研攻關,關乎14億人的糧食問題卻是沒有人關注。
那一天,大家只關注某女明星分手的消息。這是網絡世界的常態,也是現實世界的常態。
當中國科學家自主研製的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在酒泉成功發射時,連歐美國家都十分關注,而一些國人只看到王寶強離婚事件。
屠呦呦因獲得諾貝爾獎登上熱搜,但當天微博的系統癱瘓卻是因為黃曉明和楊穎的婚禮熱度過高所導致。
我們不禁感嘆,科學家原來是真的拼不過流量。但還是那句話,憑什麼?憑什麼一些沒有實力的所謂明星,可以拿著高額酬勞,享受著粉絲們的前呼後擁?憑什麼那些為國家做貢獻的科學家,卻要被你們辱罵?
如果你們真正了解了袁隆平,也許你們根本張不開嘴說那些刻薄的話,他的成就,他的高度,遠遠不止雜交水稻。
03
「野小子」袁隆平兩度追夢
1930年,袁隆平出生在北京協和醫院,為袁母親接生的,還是萬嬰之母林巧稚。而那時,袁隆平還不叫袁隆平,他的名字是父母匆匆取下的,叫「袁小孩」。
袁隆平從一歲開始就因躲避戰亂,被家人帶著漂泊在中國各個地方。即便戰爭連連,能不能活著看到第二天的太陽都似乎是奢望,可袁父母還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肚子裡可以有點文化,腦子裡能有點知識。
雖然父母望子成龍,可袁隆平生性自由,不愛學習愛運動。他尤其喜歡遊泳,經常拉上弟弟逃課去遊泳。
但他還是成功考上了大學,1949年,袁隆平作為建國後的第一批大學生,進入重慶湘輝農學院,也就是今天的西南農業大學學習。
學農並不是袁隆平的一時興起,曾經在一次校外旅遊活動,學校組織師生去園藝場參觀。大家都覺得索然無味,只有袁隆平意興盎然。
在袁隆平的眼裡,曾經整個世界都是灰灰沉沉,而在農場裡,蔬果都掛在藤上樹上,五彩斑斕。他覺得,這世上還是擁有明豔鮮麗的色彩的,這世上還是擁有希望的。
而他的「田園夢」,也在這時開始構建了起來。
可是在大二那年,世界又有了新的變化,袁隆平經過體檢成了一名準空軍飛行學員,準備參軍支援戰爭。
西南農學院還為袁隆平和其他即將入伍的同學舉行歡送會,可是一覺醒來,報名、體檢、入伍,全部都成了一場夢。因為戰況已經有所緩和,他們不需要上前線了。
對於其他同學來說,空軍夢碎讓人十分沮喪,而袁隆平並沒有放在心上。聽說國家遊泳隊要來選運動員,心想又能幹回自己的老本行,袁隆平馬上又去報了名。
因為太高興,他還約了同學一起大吃一頓,沒想到就鬧肚子了,而這一鬧,又使這位曾經的漢口賽區男子百米自由式冠軍,遊泳夢碎。
上天下水的兩次追夢都失敗了,袁隆平依舊沒有灰心喪氣,因為他還有那個一直以來都懷揣心中的田園夢。
04
對的時間對的人,相濡以沫半世紀
1953年8月,袁隆平畢業後就服從國家統一分配,來到了湖南懷化的安江農校任教。這裡地遠偏僻,各方面的條件都不好,連老師都緊缺。語數英政史地,甚至體育老師,袁隆平也當過,還客串過幾天俄語老師。
但也就是在這深山之中的小小農校,袁隆平遇到了自己的初戀。那是和他同校的化學老師,大家情投意合,戀愛長跑了三年,終於等到談婚論嫁的時候,卻發生了變故。
兩人因為「家庭」的因素有一些矛盾,女老師去到袁隆平宿舍樓下等他,希望可以聊聊,偏偏袁隆平卻出了學校散心。可能初戀總是陰差陽錯,他們也就從此走散了。
女老師最後嫁給了一位「工作體面」的大學老師,而袁隆平曾經也「等」過她三年,天真地以為自己還有機會。最後得知女老師已經有了小孩,他才打消了等待的念頭。
初戀已經成家立業,而自己卻成了大齡剩男。同事也是熱心腸,忙著要為他介紹對象,結果人來了一看,那是袁隆平自己的學生——鄧哲。
他們從戀愛到結婚都不到一個月,放在現在來說,就是前衛的「師生戀」和「閃婚族」。沒有彩禮,也沒辦酒席,鄧哲甚至連一件正經的嫁衣也沒有,就和袁隆平成了婚。
聽說靦腆的袁隆平曾經悄悄問過未婚妻,想要給她買一件新衣裳。鄧哲推辭了說不要,結果袁隆平真的就老老實實地沒有買。
當時34歲的袁隆平和26歲的鄧哲,就花了50塊買喜糖,辦了一場儉樸卻溫馨的婚禮。
婚後,原本十分內向的袁隆平開始展現出不為人知的浪漫的一面。
他興致勃勃地邀約妻子去夜泳,出門前卻帶上小剪刀。當妻子問他拿剪刀做什麼,他便說因為河裡有漁民布下的漁網,萬一妻子遊泳時纏上了,就能第一時間剪破漁網將她救出。
兩人搬入新房,為了讓妻子洗漱更方便,袁隆平還託人買來當時並不多見的煤氣熱水器。為了防止妻子煤氣中毒,他還要每次在妻子淋浴時,隔幾分鐘就喊一次她的名字。
就這樣,兩人相濡以沫了半個多世紀。而袁隆平和鄧哲,除了是夫妻,還是很有默契的「工作搭檔」。
1964年6月到1965年7月,夫妻倆尋遍了安江農校的農場和附近生產隊的稻田,才找到6株天然雄性不育株。
然而這時,袁隆平卻幾乎被送進「牛棚」批鬥,妻子和他說了這樣一句話,「大不了跟你一起種田當農民,你照樣可以搞你的雜交水稻。」。
袁隆平最終因為研究成果突出沒有進「牛棚」,而妻子的那句話卻給了袁隆平研究生涯無盡的底氣。
05
「雜交水稻之父」是怎麼煉成的
上世紀50年代末,國內自然災害頻發,我國經歷了大饑荒,無數生命的逝去讓袁隆平深深感覺到,最重要的是讓大家吃上飯、吃飽飯,否則其他什麼都是空談。
於是他開始走上研究雜交水稻的道路。但這條路,並不好走。
1960年,他發現了一株天然雜交稻,以此受到啟發做人工雜交稻試驗,但因為發生雜交行為水稻的雄蕊退化,最終實驗失敗,袁隆平一無所獲,除了不盡的外界的嘲笑。
後來,他和團隊再次出發,花了近兩年的時間尋找天然雄性不育水稻,假如這次實驗成功,每畝水稻田的產糧可以增加一倍之多。
終於,他們在觀察了14多萬個稻穗後,找到了6株不育株。可一場暴雨之後,他們辛辛苦苦找到的試驗樣品,又被「衝」回了原點。暴雨沒有損壞秧苗,因為袁隆平在下大雨的時候特地來到試驗田檢查和做好保護。
秧苗是被人故意破壞的。一群反對派將袁隆平精心培育的雄性不育株連根拔起,而這將袁隆平的試驗整整推遲了三年,對他和團隊都造成了很大的打擊。
袁隆平沒有輕言放棄,他在試驗田的廢井裡找到殘存的秧苗,繼續進行研究。他和團隊奔波於雲南、海南等地,花了整整7年進行育種試驗。
在雲南時,袁隆平和團隊經歷過一次7級以上的地震。地震發生的時候,大家都拼命往外跑想要活命,只有袁隆平團隊,為了搶救好不容易培育出來的種子,反方向跑回實驗室去。
實驗過程中,袁隆平還有了更長遠的打算,他認為,想要獲得更優質的雜交水稻,就不能局限於試驗田裡的「近親繁殖」,他們要去尋找野生雄性不育株。
1970年,袁隆平當時一個叫李必湖的學生,在海南島南紅農場找到了大家心心念念的野生不育株。於是袁隆平馬上趕往三亞,經過檢驗,確定就是他們要尋找野生花粉敗育不育株。
而這,也是日後所有雜交水稻的母本。
野生花粉敗育不育株的出現為袁隆平的實驗打通了道路,接下來,袁隆平團隊經過優勝劣汰,終於篩選出優秀種子,在全國範圍內大面積開始試種雜交水稻。
這讓袁隆平不禁感嘆,「研究雜交水稻快10年了,前8年我都失敗了,這次終於看見希望了。」
1976年,全國糧食總產量達到28631萬噸,比1965年增長47.2%。之後的11年裡,中國雜交水稻累計增產超一億噸,每年增產的稻穀累計能養活6000多萬人。
1996年,農業部正式立項「超級稻」育種計劃。從第一期到第四期,袁隆平團隊逐步實現每公頃16噸、17噸和18噸的攻關目標,中國雜交水稻的科研工作水平始終領先於世界。
2005年,最後一批世界糧食計劃署的加拿大小麥運抵深圳,聯合國宣布停止對中國進行糧食援助,中國持續26年的糧食受贈史終於畫上句號。
這說明,我們中國,終於能靠自己吃飽飯了。我們不僅自己吃飽,還要讓世界更多人吃飽。
袁隆平將雜交水稻這一技術,與世界共享。
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袁隆平和他的團隊就開辦了雜交水稻的技術培訓國際班,為近80個發展中國家培養雜交水稻技術人才。到目前為止,全球已經有40多個國家和地區實現了雜交水稻的大面積種植。
06
一生有兩個夢
袁隆平不僅為國家做貢獻,還為世界做貢獻,他值得一切榮耀與掌聲,而不是毫無道理的謾罵。
他就像漫畫裡的超級英雄,但卻用一粒種子就拯救了世界。可他沒有酷炫的戰衣,穿著一百多塊的衣服就滿足了。
袁老覺得自己不需要用昂貴的衣服來襯託出自己的身價,自己也並沒有什麼身價,他就是個搞科研的。
「一個人的時間和精力是有限的,如果老想著享受,哪有心思搞科研?搞科學研究就是要淡泊名利,踏實做人。」
其實袁老的身體也並不是真的很好,此前曾經檢查出患有慢阻肺,家人因為擔心他的身體,都勸他退休,不要再下田。但他仍是堅持,因為讓所有人遠離飢餓,是他畢生的追求。
他在獲得2018未來科學大獎時說,自己還有兩個夢。
一個是禾下乘涼夢,就是他種的水稻長得跟高粱一樣高,穗子像掃把那麼長,顆粒像花生米那麼大。滿眼的稻穀都是金燦燦的,夏日裡天氣熱,他就和助手們就拿著蒲扇,坐在稻穗下面,靜靜乘涼。
一個是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希望發展雜交水稻,造福全世界的人民。
袁老還曾經許願,要在90歲前能夠實現雜交水稻大面積示範畝產1200公斤,向黨的100歲生日獻禮。
鬱達夫說過,「一個沒有英雄的民族,是可悲的奴隸之邦;一個有英雄而不知尊重的民族,則是不可救藥的生物之群。」
希望那些曾經辱罵過袁老的人能好好反省,你們那些莫須有的罪名和居心不良的叵測,每一字每一句都是對這位英雄的侮辱。
而2020年,袁老就要迎來自己的90歲了,希望他身體硬朗,願望成真。
策劃:魚羊史記 監製:魚公子
撰文:花噴噴 製作:吃硬碟吧、發達蚊
本作品版權歸「魚羊史記」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歡迎轉發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