險!腎臟腫瘤侵襲下腔靜脈專家挑戰高難度精準「拆彈」

2020-12-05 金臺資訊

廣州日報訊 (全媒體記者張青梅 通訊員張燦城、王雪)近日,59歲的張伯因右腰痛、無痛性肉眼血尿在當地醫院就診,發現右腎腫瘤,後來到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泌尿外科就診。入院後進一步做增強泌尿系CT檢查發現,張伯的右腎臟腫瘤不僅長到腎靜脈,並且已經長入人體內最大的靜脈——下腔靜脈!

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泌尿外科主任卓育敏教授介紹,下腔靜脈是人體下肢、腹部等大部分靜脈血液回流到心臟的通道,而下腔靜脈的癌栓一旦脫落,隨時可引發致命性的肺栓塞,導致患者猝死。這就猶如一枚隨時可能爆炸的「炸彈」,放置在張伯的身體內。

對於無轉移性腎癌,腎根治性切除及下腔靜脈癌栓取出術是目前治療效果最佳的方案。但是該手術解剖關係複雜,涉及腎臟、腔靜脈等的阻斷和重建,術中可能出現大出血、癌栓脫落導致肺栓塞等嚴重併發症,手術難度大、風險極高。

為了保證手術順利實施,在該院泌尿外科主任卓育敏教授的帶領下,依據超聲、CT、磁共振等影像資料,經科室多次討論,詳細評估了癌栓在腔靜脈的長度,以及腎蒂周圍的情況。經與患者及家屬充分溝通手術方案及風險後,最終選擇腹腔鏡下右腎癌根治 下腔靜脈癌栓取出術。手術團隊於術前制訂了下腔靜脈切開取癌栓、右腎腫瘤切除、腎門及腹主動脈旁淋巴淋巴結清掃三步走的手術方案。

手術當天,泌尿外科賴彩永副教授擔任主刀,麻醉科主任李雅蘭團隊負責手術麻醉和術中監護,在團隊的細緻配合下,手術有條不紊地進行,歷時4個多小時,術中出血約150毫升,成功排除了張伯體內的這顆「定時炸彈」。術後,張伯各項生命體徵穩定,監測腎功能良好,術後第二天即下床活動,擬於近期出院。

泌尿外科賴彩永副教授提醒,腎癌是常見的泌尿系腫瘤之一,其早期往往沒有症狀,因此定期體檢對於發現早期腎腫瘤至關重要,泌尿系超聲可以作為平時體檢的首選檢查。

泌尿系腫瘤引起的血尿多數在中、晚期才出現,且往往是間歇性發作,甚至可「自然好轉」,並且這種血尿往往沒有疼痛,容易被輕視,因此,一旦出現無痛性肉眼血尿一定要引起足夠的重視,及早到醫院就診,以免延誤病情。

相關焦點

  • 24歲小夥患罕見腎上腺腫瘤 5科室主任10小時聯合「拆彈」
    7月5日,經過兩個多月的精心準備,由醫院泌尿外科、肝膽胰外科、心臟大血管外科、麻醉科、重症醫學科首席專家組成的多學科協作救治手術組為阿龍進行手術,強力「拆彈」。 據悉,切除如此巨大的腎上腺嗜鉻細胞瘤合併瘤栓,目前國內罕有文獻報導。
  • 省立醫院多科室協作又完成一臺高難度手術 系世界...
    住院後,許大爺進一步檢查的結果出來了,腎臟裡的腫瘤已經順著下腔靜脈一路長到了右心房,瘤栓長達20多公分。血管裡的瘤栓隨時面臨脫落,而一旦脫落,對許大爺來說是致命的!許大爺左腎的腫瘤已經順著下腔靜脈長進右心房兩釐米。
  • ...男子查出腹膜後巨大腫瘤,湘雅醫生成功「拆彈」並置換人工血管
    長沙晚報掌上長沙7月18日訊(全媒體記者 彭放 通訊員 石沛琳 潘柏宏 蔡舟)今日,記者從中南大學湘雅醫院獲悉,該院血管外科劉光強副教授團隊為一例腹膜後巨大腫瘤患者,成功實施了腹主動脈聯合下腔靜脈切除並人工血管置換。經查閱文獻,該手術在國內尚未見相關報導。
  • 男子腎功能不全又長「腎臟炸彈」醫生全力以赴為其「拆彈」保腎
    輾轉多家醫院求醫,均被告知腎臟難保。如此一來,腎功能很差的右腎也沒有能力維持運轉,下半輩子需要依賴透析生存。面對患者的無條件信任,泌尿外科專家團隊不負患者所託,採用2代超高清3D腹腔鏡技術精準切除了腫瘤,並保住了腎臟。
  • 「青」聽中國聲音|2021北京泌尿腫瘤青年論壇暨泌尿腫瘤年終盤點
    本次大會邀請到國內泌尿男生殖系腫瘤領域的權威專家,對2020年泌尿男生殖系腫瘤領域的研究進展進行系統盤點,傳遞泌尿腫瘤治療最新進展,探討研究背後的臨床意義,促進北京地區乃至全國泌尿腫瘤領域青年醫生學術水平的進步,更好地服務於臨床。 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李長嶺教授、北京大學腫瘤醫院郭軍教授、解放軍總醫院張旭教授、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魏強教授擔任本次大會主席。
  • 腎臟腫瘤綜合治療暨第四屆軍隊腎癌高峰論壇在京舉行
    央廣網北京4月1日消息(記者雅萍)4月1日,「腎臟腫瘤綜合治療高峰論壇暨第四屆軍隊系統腎癌高峰論壇」在解放軍307醫院國際會議中心舉行。參會專家圍繞當下腎臟腫瘤處於泌尿系統的常見腫瘤之一,發病率高,惡性腫瘤程度高展開探討,本次高峰論壇的召開將推動專業學術水平和臨床診治能力的提升,分享腎臟腫瘤診治領域最新的技術和進展,著眼於「精準醫學」及「轉化醫學」兩大主題,重點就腎臟腫瘤的病理、影像等多學科領域展開交流與討論。為全國院系統提供了一個高質量的學術交流平臺促進我國乃至世界腎臟腫瘤治療技術的快速發展。
  • 20公分大腫瘤纏住多根大血管,醫生「螞蟻啃骨頭」剝了15小時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10個專科的醫生們為了這個年輕的生命決定挑戰極限、冒險一搏。他們聯手用了15個小時,螞蟻啃骨頭一般一點點把腫瘤剝離下來,期間還將腎臟取出體外,剝離腫瘤後再移植回體內,成功保腎。「但是如果不手術,按照近段時間腫瘤長大的速度,如果把給下肢供血的大血管纏死了,下肢就會缺血壞死,如果把腎臟相關血管越纏越緊,腎臟則隨時可能衰竭」,中山一院骨腫瘤科主任沈靖南教授說。患者術前CT顯示十個專科齊上陣制定手術方案為了這個年輕的生命,醫生們決定挑戰極限、冒險一搏。
  • 拆彈專家玩拆彈遊戲是什麼樣的?
    這是一個 VR 拆彈模擬遊戲,玩法是需要一個人戴著 VR 設備( 沒有 VR 設備的話可以面對面坐著,屏幕放在兩人中間 )對炸彈進行操作。另外的人則看不到炸彈,他們的工作是從官網列印一份拆彈說明書。這雖然只是一個遊戲,但是卻能讓玩家在一定程度上感受到那些拆彈專家在進行拆彈任務時緊張的感覺。
  • 卞修武:分子診斷在精準醫療中的作用與挑戰
    腫瘤致病的危害因素是侵襲性生長和轉移。對於腫瘤將來會不會侵襲和轉移,需不需要放療和化療,這在病理上很難給出明確的答案,而這些問題就是將來精準醫學需要精準診斷和精準預測的。對基因改變的認識以及發生機制的轉化研究,讓我們對惡性腫瘤的治療有了較多手術以外的治療方法。但這些方法不容樂觀,有些方法對身體有損害,有些因為靶點不明確導致療效有一定限制。
  • 《拆彈專家2》編劇:寫劇本時哭了好幾次
    前幾年港片的質量良莠不齊,而《拆彈專家2》又讓人看到了港片巔峰時代的榮光。編劇李敏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拆彈專家2》是她寫過那麼多劇本中最難的一個,難到她會躲在房間裡哭。《拆彈專家2》劇情更複雜,寫劇本哭了很多次《拆彈專家》於2017年五一檔上映,並成為當年五一檔票房冠軍。
  • 穿越千機空中"拆彈",助燃《拆彈專家2》票房大賣
    12月24日,由劉德華監製、邱禮濤執導,劉德華、劉青雲、倪妮領銜主演的電影《拆彈專家2》在聖誕檔全國公映,為2020年末中國電影賀歲檔帶來一波最強熱潮。當晚,《拆彈專家2》聯合穿越千機在上海外灘展演了一場"驚心動魄、緊張刺激"的天空"拆彈"秀,500架無人機強勢應援,助力《拆彈專家2》票房大賣,燃爆賀歲。
  • 《拆彈專家2》被調侃「夢回18年前」 劉德華劉青雲聯手拆彈
    日前,將於12月24日上映的《拆彈專家2》發布一組場景版海報,提前揭秘電影中的部分大場面。其中,一張海報是裝滿炸彈的車被直升機高空吊起,劉德華和劉青雲分別在車內和車頂,令人好奇兩人將要攜手完成怎樣艱巨的拆彈任務;一張是劉德華伴隨著爆炸與水花從高樓跳下;一張是青馬大橋被炸成兩截,一半捲入火光,一半墜入海底,十分震撼。三張海報都動態十足,危險重重,讓人揪心。
  • 惡搞漫畫:「佛性」拆彈專家拆彈不如剪鞋帶?
    可是並不是所有的漫畫都能夠把你逗笑的,如今很多人的笑點也越來越高了,不妨來看一看小編推薦的惡搞漫畫吧,真的超級好笑,賊無釐頭,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一起看看:搞笑漫畫之「佛性」拆彈專家拆彈不如剪鞋帶?陽光明媚的一天,突然在報警中心接到了一所電話,電話裡說著這裡有炸彈,快點派人過來拆炸彈再不來這整棟樓都會被人搞爆炸的於是警察們收到了,這個消息以後就馬上拍拆彈專家們趕往現場於是兩個拆散專家走到了這個炸彈的旁邊那兩個人在那裡看著說到這個情況,有點棘手身為拆彈專家的我從來沒遇到這麼多線啊,這個歹徒實在是有點喪心病狂。
  • 玩了拆彈遊戲之後,你會變成拆彈專家嗎?
    在這些遊戲裡,玩家們往往能扮演很多現實生活中很難成為的角色:賽車手、拆彈專家、狙擊手甚至太空人。那麼,在遊戲做得越來越真實的情況下,玩家們是否也可以把遊戲中的經驗遷移到現實生活中來呢?比如說……遊戲中的拆彈高手,會更擅長拆現實中的炸彈嗎?
  • 劉德華冰桶挑戰冒青筋,拆彈專家口碑大爆,網友:大橋爆炸太震撼
    12月24日,由劉德華、劉青雲和倪妮三人共同主演的電影《拆彈專家2》正式上映,首波電影口碑好評爆棚。據貓眼的數據顯示,電影《拆彈專家2》的累計票房目前已經高達2413萬,總播放量達2007.6萬,一周內地票房榜排名第4,預測內地總票房將高達8.7億。
  • 《拆彈專家2》叫好又叫座
    廣州日報訊 (全媒體記者黃岸)截至昨日記者發稿為止,由邱禮濤執導,劉德華監製並領銜主演,劉青雲和倪妮領銜主演的電影《拆彈專家
  • 拆彈專家玩拆彈遊戲就比普通人厲害?看看他們就知道了
    之前在油管上流傳的一段視頻或許可以為我們的討論提供一些靈感和思路:他們邀請了兩位現實生活中較為精通拆彈的優秀專業人士,使他們組成搭檔去體驗一款名叫《沒人會被炸掉》(Keep Talking and Nobady Explodes)的著名拆彈解密遊戲。
  • 硬核電影《拆彈專家2》,劉德華演繹複雜人性,堪稱經典災難大片
    硬核電影《拆彈專家2》,堪稱影帝劉德華2020年的經典之作。極端一直是香港電影的一把利器,市井混沌是極端,咧嘴狂笑是極端,色情低俗是極端,警匪亂鬥是極端,血肉橫飛是極端。極端太有誘惑力了,易辨識又節省創作成本,那種迅速集結的情緒既廉價又精準,邱禮濤多年來深諳其道,浸淫其中卻又特立獨行。
  • 壯男下腔靜脈堵塞雙腳發黑
    醫生給他搭建了60釐米人造血管,使其免於截肢本報訊(記者盧文潔 通訊員鄧奕茂、宋忠雷)廣東化州一名29歲的男子一年前突然發現自己的左腳無緣無故浮腫起來,後來慢慢開始變黑並且出現潰傷,無法正常行走,到醫院檢查才發現是下腔靜脈大面積阻塞引起的。為了使血液重新循環,醫生在他腿部搭了一條60釐米的人造血管,直接連接到右心房,才恢復了血液循環。
  • 圳警說|拆彈究竟該剪什麼顏色的線?拆彈專家來告訴你
    於是乎 可現實生活中, 拆彈專家真的是這樣拆彈的嗎? 本期《圳警說》我們邀請到了 深圳市特警支隊的排爆手 蒲sir! 為大家揭秘真實的拆彈專家 還有讓人心驚肉的拆!彈!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