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夜刷手機,真的會影響視網膜細胞發育,甚至導致失明!

2020-12-06 健康界

隨著科技的發展,智慧型手機的普及以及各種娛樂和遊戲 APP 的火爆,許多年輕人甚至許多學生,每天都將大量的時間耗費在手機上,甚至不惜熬夜。 俗話說, 熬夜刷手機爽,一直熬夜一直爽。 

但是,熬夜對人體的傷害是顯而易見的,之前不少媒體都報導過有年輕人熬夜猝死的。而對於那些還未成年的學生來說,身體尚處於發育階段,熬夜的危害就更大了。 來自美國克利夫蘭診所科爾眼科研究所的 Sujata Rao 博士帶領的研究團隊就發現,任何打破機體自然晝夜節律的行為都會增加視網膜視錐細胞的損傷風險。 

具體來說,Sujata Rao 博士發現,晝夜節律蛋白可以局部調節視網膜視錐細胞對甲狀腺激素的吸收和利用,從而影響視錐細胞的發育和功能, 打破晝夜節律,視網膜視錐細胞的發育就會受損,並可能導致失明。

對此,Rao 博士表示:「由於現代科技的發展,我們夜間使用智慧型手機的時間過長會破壞我們的生物鐘,因為手機發出的強光會刺激我們眼睛內的晝夜節律感受器,導致視網膜慢性損傷並影響我們視覺的敏感性。」

神奇的晝夜節律 

晝夜節律簡單地說,就是我們的機體所遵循每天周期所產生的生理、心理和行為變化。這些變化主要對生物環境中的光做出反應。

例如,我們一般晚上睡覺和白天工作,這就是與光有關的晝夜節律一個常見例子。晝夜節律存在於大多數生物中,包括動物,植物和許多微小的微生物。 而人體也可以通過生物鐘來調節晝夜節律。

在我們的大腦內,有一個協調晝夜節律的主時鐘,主時鐘是一組約 20,000 個神經細胞(神經元)組成的一種稱為視交叉上神經核(SCN)的結構。SCN 位於大腦的下丘腦部分,並通過眼睛接受的光刺激調節身體其他部位的所有生物鐘。

例如,我們的睡眠、激素釋放、飲食習慣和消化、體溫甚至我們的免疫能力都是受晝夜節律調節的。舉個簡單的例子,目前的研究發現,晝夜節律可以通過調節褪黑素的釋放,影響我們的睡眠。當光線不足時,生物鐘就會促進大腦褪黑素分泌,促進我們的睡眠。 顯然,維持晝夜節律的穩定,對於維持我們機體的健康至關重要。

此前人們已經證明,晝夜節律紊亂會造成一系列的慢性疾病,例如睡眠障礙、肥胖、糖尿病、抑鬱症、躁鬱症和季節性情感障礙。

不過,雖然此前人們已經發現了控制晝夜節律和生物鐘的基因和蛋白質,並發現了晝夜節律和生物鐘的絕大部分功能,但晝夜節律對於機體視網膜的發育和視網膜功能的影響尚不清楚。

晝夜節律如何影響視網膜發育

Rao 博士長期致力於視網膜和晝夜節律的研究,為了確定晝夜節律如何影響視網膜的發育和功能,Rao 博士首先選擇了一種缺乏晝夜節律基因的轉基因老鼠和正常老鼠進行對比研究。轉基因老鼠由於缺乏晝夜節律調節基因,因此其晝夜節律會紊亂,而正常小鼠的晝夜節律則是正常的。 

隨後,研究人員便通過腦電圖來監測小鼠視網膜電活動,並不斷用各種不同波長的光來刺激這兩種小鼠,然後記錄它們對各種光刺激的反應。結果發現,對照小鼠視網膜對光刺激的電活動是正常的,而有晝夜節律缺陷的轉基因小鼠視網膜電活動明顯下降。

這也意味著,晝夜節律紊亂的確會造成視網膜受損。 

為什麼晝夜節律缺陷小鼠的視網膜會受損呢? 

為了弄清楚其中的緣由,研究人員通過染色質免疫共沉澱來探究晝夜節律缺陷會影響小鼠視網膜細胞那些基因的表達。結果發現,晝夜節律基因 BMAL1 可以調節 2 型碘甲狀腺素脫碘酶的表達,從而抑制視網膜細胞利用甲狀腺激素。 

之後,研究人員又人為給晝夜節律缺陷轉基因小鼠注射活性甲狀腺激素,結果發現,人為補充甲狀腺激素可以部分逆轉由晝夜節律缺陷引發的小鼠視網膜損傷,表現為,在人為補充甲狀腺激素後,晝夜節律缺陷小鼠的視網膜電活動明顯升高了。 這進一步證明了,視網膜需要晝夜節律來維持感光細胞感光功能的完整性。而晝夜節律基因可以通過局部調節甲狀腺激素的釋放來影響視網膜細胞的發育和功能。

不過,由於甲狀腺激素不僅影響視網膜的功能,對於機體其他組織和器官的發育以及正常功能甲狀腺激素同樣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對此,Rao 博士表示,「我們的研究表明晝夜節律基因在哺乳動物感光細胞的發育中發揮了功能性作用,並且確定了其維持感光細胞功能的具體信號通路。此外,由於甲狀腺激素在其他組織中也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機體的晝夜節律基因也可能通過控制甲狀腺激素的釋放來影響其他組織的功能,這也是我們下一步要研究的課題。」 

相關焦點

  • 夜晚刷手機會導致失明嗎?
    任何打破機體自然晝夜節律的行為都會增加視網膜上兩種視覺細胞受損,時間一長,就會視力模糊,然後惡化並失明。夜晚長時間刷手機會產生一系列慢性疾病,如睡眠障礙、肥胖、糖尿病、抑鬱症等。(視覺中國/圖)智慧型手機眼盲症無論是成年人還是青少年,中國人至少有2/3使用手機並上網,而且很多人是刷手機到深夜或徹夜刷手機。不過,網上流傳的一則消息則讓整天刷手機的人惴惴不安:驚嘆!晚上熄燈後千萬不要再看手機,黑暗中對著手機30分鐘以上,會造成眼睛黃斑病變、視力極速惡化甚至失明。
  • 不要關燈玩手機了,西安一男子常熄燈後玩手機,導致眼睛失明!
    健身的小夥伴們好,一個則來自@人民日報的微博:男子關燈玩手機致左眼短暫失明,警惕眼中風。近日,陝西西安一男子常熄燈後玩手機,導致眼睛短暫失明,後確診為眼卒中,即眼中風。醫生稱長時間玩手機是誘因,嚴重可致盲,而發病率最近呈年輕化趨勢,每月能接診將近20例病人。轉發提醒,不要關燈玩手機。
  • 手機屏幕的「藍光」會導致失明,你還會在黑夜裡玩手機嗎?
    美國託萊多大學(University of Toledo)的研究表明,長時間暴露在藍光下會引發眼睛光敏細胞中產生有毒分子,這些細胞會引起黃斑變性(macular degeneration)- 這是一種影響視力中間部分的無法治癒的疾病。
  • 熬夜玩手機,真的會「失明」?@手機奴們 別晚睡,眼睛要緊!
    「那天晚上一點多睡的,大概看了三四個小時的手機,第二天早上醒來有一隻眼睛就看不見了......」31歲的深圳市民小陳(化名)回想起那天早上一隻眼睛失明的經歷,還是會有點後怕。隨後,小陳趕緊來到醫院眼科,醫生接診後,給小陳做了視力檢測,發現左眼的視力只有0.4了醫生診斷說:他的眼底視網膜分支有一個動脈堵塞了,(藉助儀器可以看見)視網膜有一個小的分支已經蔽塞了,因此引起了下方的供血的不足。
  • 睡前刷手機的習慣該改改了,屏幕藍光可能讓你徹底失明
    但是,最近發表在《自然》雜誌上的一篇文章卻指出:電子設備屏幕發出的藍光會導致永久性失明。智慧型手機已經不可一世地佔領了我們的眼睛、時間和生活。上至耄耋老人,下至三歲孩童,智慧型手機徹底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不管是獲取知識,便利生活,還是遊戲娛樂,每個人每天和智慧型手機纏綿悱惻的時間越來越長,一些人甚至陷入情網,無力自拔。
  • 男子熬夜看手機,致一隻眼間歇失明!醫生:用眼不當引起
    「怎麼還不睡覺,別玩手機了,趕緊睡覺!」這句話是不是特別熟悉?現在的年輕人都有一個共同的習慣,就是睡前玩手機,如果這時你爸媽喊你睡覺,那一定要聽話,不然可能就出現像該男子一樣的症狀。近日,廣東深圳一名31歲的男子,由於玩手機到凌晨不睡覺,第二天早上醒來,卻發現自己「失明了」!該男子表示,當天晚上玩手機玩到凌晨1點多睡覺,第二天早上起來之後,發現自己的右眼看不見,隨即就到當地醫院檢查。經醫生診斷,該男子眼底視網膜下方有分支動脈阻塞。
  • 失明未來有望治癒 科學家成功列印視網膜細胞
    失明未來有望治癒 科學家成功列印視網膜細胞發稿時間:2014-05-18 20:04:00來源:  劍橋大學的Keith Martin教授和Barbara Lorber博士說道:「視網膜神經細胞的減少是許多失明類疾病的特徵。視網膜細胞彼此間的精確排列對於有效的視覺功能是非常重要的。儘管我們只獲得了初步的結果,但未來我們的目標是將這項技術應用於視網膜修復。」他們現在計劃嘗試列印其它類型的視網膜細胞,其中包括光敏感受器:視杆細胞和視錐細胞。
  • 晚上關燈看手機會導致眼睛失明嗎
    有關「關燈後看手機會導致眼睛黃斑病,容易失明」的說法近日在微信朋友圈流傳。眼科醫生表示,這一說法並沒有科學依據,不僅誤導公眾,還會引起「手機一族」的恐慌。  究竟什麼是黃斑病?  醫生介紹,「黃斑」並不是「斑」,它是眼底視網膜上一個正常的生理區域,位於視網膜的中心,集中了大量的視功能細胞,能夠識別形狀、大小、顏色、縱深、距離等大多數光學信號,是決定視功能的重要部位。
  • 熬夜的危害你全知道?眼科醫生:這個你可能不知道
    現在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都在熬夜的路上越走越遠,時不時的一兩條由於熬夜導致腦出血、猝死的新聞,也只是讓很多人開始「心驚膽戰地熬夜」,並沒有真的做出什麼改變。其實大部分人可能是抱著一種僥倖的心態,覺得自己身體健康,肯定不會是因為熬夜猝死,但是你知道熬夜會導致失明嗎?
  • 31歲男子熬夜看手機致一隻眼間歇失明,醫生緊急提醒
    近日,廣東深圳31歲的小陳熬夜玩手機,第二天醒來一隻眼看不見了。醫生接診後發現小陳視網膜下方有分支動脈阻塞。醫生表示一般多發於老年人,但年輕人用眼不當、過度用眼也易發生。經治療,小陳的視力已恢復正常。網友評論:「要保護好眼睛啊」延伸閱讀:視網膜動脈阻塞也稱「眼中風」,屬於眼科臨床十大急症之一,嚴重可致永久失明一旦發生要立即前往醫院進行救治。
  • 臨海一男子刷手機到凌晨,第二天突然失明,注意這些
    臨海一男子也愛這樣,那天晚上他刷著手機,突然感覺左眼好像有很多蚊子在飛。想著休息一下會好,就趕緊睡下了。第二天一早起來,左眼就像被一塊布蒙住,啥也看不見了。 他趕緊到醫院眼科,醫生說他這是視網膜脫落,要趕緊住院手術治療。
  • 中國科學家發現發育早期的視網膜神經節細胞具有可塑性
    個體發育到一定階段,大腦開始從感覺器官獲取外界信息,並根據這些信息強化有意義的連接,消除冗餘的連接,以便更高效地對外界刺激做出恰當的回應,因此這一階段內神經元表現出較高的可塑性。如果在該發育階段改變外界環境刺激,則會導致神經系統功能的變化。
  • 手機屏幕「藍光」真的是十惡不赦嗎,這些「防藍」誤區你中了沒?
    當我們結束了一天,躺在床上與朋友微信互道晚安後,很多人並不會立馬睡覺,而是關燈開啟屬於自己的夜生活:追劇、刷微博朋友圈、逛購物網站……在平板、電腦和手機的無縫對接中,伴隨而來的是無孔不入的藍光。夜間藍光輻射,不少人早有耳聞,甚至聞「藍」色變,那麼藍光究竟是怎麼回事?市面上的防藍光眼鏡靠不靠譜?生活中還有哪些常見的防藍光誤區?
  • 我科學家發現發育早期的視網膜神經節細胞有可塑性
    來源:經濟日報記者從中國科學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神經科學研究所)獲悉:該中心張翼鳳研究組近日首次證明,視網膜神經節細胞在發育早期具有相當程度的可塑性。如果在該發育階段改變外界環境刺激,則會導致神經系統功能的變化。以小鼠視覺為例,如果在小鼠睜眼前縫合眼皮,阻斷視覺刺激的輸入,則會導致初級視覺皮層的眼優勢柱、方向選擇性和方位選擇性等基本反應特性出現問題;如果在小鼠視覺皮層發育的關鍵期提供豐富的環境,則可以加速眼優勢柱等功能的建立,甚至可以彌補部分遺傳導致的功能缺陷,比如基因敲除導致的拓撲投射缺陷可以得到改善。
  • 熬夜玩手機,深圳一男子醒來後突然失明了!
    「那天晚上一點多睡的,大概看了三四個小時的手機,第二天早上醒來有一隻眼睛就看不見了......」 31歲的深圳市民小陳(化名)回想起那天早上一隻眼睛失明的經歷,也許還是會有點後怕。晚睡強迫症,不知道有沒有朋友經歷過:看完這集劇我就睡覺,贏一局遊戲我就睡覺,再刷一會兒微博我再睡......然後一點了 那天,31歲的小陳和往常一樣,下班回家吃完飯就打開了手機遊戲,一玩就是好幾個小時,直到睡覺前還不忘拿手機再刷刷社交軟體。 這幾乎是現在年輕人的睡前必備流程......
  • 屏幕散發藍光會導致失明 新研究發現緩解措施
    其中藍光波長較短,能量也比其他顏色大,隨著時間的推移會損害我們的眼睛。藍光會導致黃斑變性,這是失明的主要原因。現在,美國託萊多大學的研究人員經過研究,終於找到藍光如何導致這種損害的的原因,這意味著我們即將找到預防這種損害的方法。
  • 自然雜誌研究表明,手機屏幕的藍光可能讓你徹底失明!
    上至耄耋老人,下至三歲孩童,智慧型手機徹底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不管是獲取知識,便利生活,還是遊戲娛樂,每個人每天和智慧型手機纏綿悱惻的時間越來越長,一些人甚至陷入情網,無力自拔。僅在筆者身邊,就有不少智慧型手機幹掉視網膜的成功案例。視網膜脫落還可以再焊上,只是要忍受長時間趴著睡覺的痛苦。
  • 孕期玩手機會導致胎兒畸形嗎?答案可能跟你想的不一樣,別忽視
    原來朋友懷孕後一直上班,老公也比較忙,就把老家的婆婆接過來照顧他們了,剛來的時候還挺好的,婆婆還是很和善的,只是沒幾天,婆婆就找老公說讓把朋友的手機換成老人機,原因是現在的手機天天開著無線網有輻射,會導致胎兒畸形的。還舉例說村裡的某某某就是因為懷孕玩手機,生了個孩子是六指。嚇得老公趕緊給朋友換成了老人機,為了耽誤了不少工作!懷孕玩手機,真的會導致胎兒畸形嗎?
  • 哪些疾病會讓人們突然失明?這6種病會失去光明!
    大腦中80%的知識由眼睛獲取,如欣賞美景、讀書看報和看人物等,但有的疾病會突然致盲,打的人們措手不及。 哪些疾病會讓人們突然失明?做劇烈運動後若發現眼前有黑影遮擋,可以自行做測試,把一個眼睛蓋住,另一個眼睛有一塊看不見,警惕視網膜脫離,第一時間就醫治療。 3、視神經炎 視神經炎跟免疫力下降有很大的關係,如過度用眼、長時間玩手機、總是熬夜以及過度疲勞等。
  • 長時間在黑暗環境中看手機對眼睛傷害有多大?
    據了解,急性視神經乳頭炎的發病原因仍不明確,一般認為是因為免疫系統出現了問題,導致視力急劇下降。發病人群以青壯年、兒童居多。這種病起病往往比較急,有不少患者會在數日之內視力下降到0.1,如果炎症累及到視網膜,導致視神經萎縮,還可能造成永久失明。  接診醫生認為,廈門這位20歲女大學生之所以發病的重要原因,可能是因為連續熬夜、過度勞累導致自身免疫力下降引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