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人們的生活越來越富裕了,有更多的天文愛好者計劃購買望遠鏡。望遠鏡屬於精密光學儀器,購買時萬萬不能草率。對於初學者購買望遠鏡,我這裡有幾點建議:
首先,您是否已經擁有能用於天文觀測的雙筒望遠鏡,並且經常使用它進行觀測?如果您準備買您的第一架望遠鏡,一定更要謹慎。這裡建議您購買一個口徑在50mm左右的雙筒鏡,這個級別的望遠鏡使用、攜帶都非常方便,每次使用前甚至不用做任何準備。上、下班路上,晚上散步時,短到幾分鐘的空閒時間都是用雙筒鏡觀測的好時機,而在這麼短的時間內用其它種類的天文望遠鏡觀測幾乎是不可能的。這使您在最短的時間內最大程度的熟悉望遠鏡的性能和維護、使用技巧。不要以為雙筒望遠鏡是「二流」望遠鏡,用80mm以下雙筒鏡觀測到所有梅西耶天體的愛好者並不在少數。
當您已經十分熟悉您的雙筒鏡,並且對所見大星座位置和主要天體的運行規律也十分了解(這使您更快找到目標天體),而且想進一步觀測日、月及大行星、深空天體的細節時,就可以考慮購置能力更強的天文望遠鏡了。天文望遠鏡的光學結構大致分為三種,即折射式、反射式和折反式。目前看來,小口徑折射鏡還是國內大部分初學者的默認選擇,但牛頓式反射鏡也以它價格的優勢吸引著不少初學者而折反鏡由於價格較為昂貴,很少有初學者考慮。那麼折射式望遠鏡和牛頓式反射望遠鏡哪種更適合初學者呢?
不要看小口徑反射鏡價格相當便宜,但它維護起來也是相當麻煩的。由於搬運過程中的震動和重力的影響,鏡片難免有稍許移位,所以為了保證觀測效果,在每次觀測前都要對鏡片進行校正。這對於沒有經驗的初學者是相當煩瑣的一個過程。不僅如此,反射鏡面每3到5年都要找廠家重新鍍膜,以保證有良好的反射率,否則星星會越看越暗。再有,保證鏡筒內乾燥、潔淨和防止異物進入鏡筒也是必須的。這樣看來,反射鏡對於平時任務繁忙的愛好者尤其不適合。但是折射鏡不會出現上述問題。在維護上保持鏡片潔淨乾燥,存放於乾燥通風處就可以了。
天文望遠鏡畢竟不是觀景望遠鏡,它對鏡片質量要求比較高,所以在購買之前一定要對一些大的品牌有所了解。80mm口徑的折射鏡是我國望遠鏡市場中比較成熟的產品,是初學者比較好的選擇。但不同品牌甚至是同一品牌的望遠鏡質量還是會有差異的,所以要學會現場鑑別望遠鏡光學質量的方法(主要是檢查色差和解析度,詳見《天文愛好者》2004年7月號,54頁),有問題及時向售貨員提出。
再有,初學者還應考慮鏡子的便攜性。有句話說得好:拿得出去的鏡子才是好鏡子。也有人總結過:天文望遠鏡使用的頻率與望遠鏡的重量成反比。想想看,掏空了腰包買了一臺望遠鏡,卻因為太重而懶得搬到外面觀測,進而對天文觀測失去興趣,這值得嗎?鏡子的便攜性對城市裡的愛好者尤為重要,希望您能慎重考慮。
另外,目鏡接口以31.7mm規格的為好(目前1英寸的小接口已經逐漸淘汰了,但一些過去生成的低端望遠鏡還有可能使用此種小接口,需要注意。而好一些的中高端望遠鏡已經是2英寸大接口了,這種望遠鏡都配備有2英寸轉31.7mm的轉接環)。這是國內使用最普遍的接口規格,絕大部分質量好些的配件(如目鏡、增倍鏡、相機卡環等)都是按照此規格製作的。如果不是這種規格的,今後若想增加目鏡等配件,還要先花幾十塊錢買一個轉接口,無論在美觀上還是在性能上都會有一定影響。
還有一點經常被人們忽視,那就是望遠鏡的支架。可以毫不誇張的說,一個穩定的支架是天文望遠鏡的基礎。如果沒有足夠穩定的支架,再好的望遠鏡也發揮不出它該有的性能來。如果有赤道儀的話,將會給您的觀測和攝影帶來很多方便。但是,不要去一味追求赤道式支架,一個足夠穩定的地平式支架要比一個粗製濫造的赤道式支架好用得多。對於目視觀測來說,一般配套的三腳架已經夠用了,但如果您以後準備嘗試天文攝影的話,就應該在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儘量選擇穩定的三腳架。
曾遇到過有的朋友想「一次就買個好些的,省得以後不夠用」。你是否想過,隨著你對天文了解程度的加深,會對天文望遠鏡有新的認識。而且隨著用途、觀測條件的改變,現在適合你的望遠鏡不一定以後也適合你。任何事都不可能做到「一步到位」,買望遠鏡也是這樣。
這裡不得不說一下,天文望遠鏡應該到天文館、天文望遠鏡專賣店等專營點購買,這樣質量會有保證,而且會有更多選擇的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