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棚改落幕,舊改的身影成了當下主流,人們應該能感受到,身邊很多老舊的房子都在重新修葺。要知道,根據今年4月份中旬的相關重要會議明確的改造計劃,今年涉及到改造的各地城鎮老舊小區達3.9萬個,居民數量近700萬戶,較2018年而言,數量增加了一倍,其中重點項目為2000年前所建成的住宅區。大會明確表明,關於破舊小區在未來將不再拆遷,都將參與國家的改造計劃,通過此項措施來改善目前老舊小區居民的生活環境。
這個內容對老房子業主來說絕對是件好事,花重金買的房子,人們當然希望有個好的居住環境,這樣也能無形中增加房子自身的價值,但是不少人在加裝電梯上卻出現歧義。
電梯是隨著房屋越建越高后成了必需品,動不動就二三十層的高樓,沒有電梯怎麼可能,但是對於一些建造比較早的樓梯房來說,總層高主要以6樓為主,最高也就7層或者8層,不會超出很多,所以電梯並不是當時人們一定需要的存在。
可時至今日,老房子裡的老業主對電梯的需求就不一樣了。
原來老家的房子就是樓梯房,住在一樓,筆者從剛出生就在這個房子,一直到大學畢業,將近20年的光影。在這個時間段裡,你會發現樓上曾經年輕的叔叔阿姨從健步如飛到爬兩層樓就要歇歇,還有原來總在樓下納涼的爺爺奶奶們,他們的身影越來越少,問過長輩後得到的答案是,下一趟樓太累了,爬樓爬不動了。
對於一些有子女的老人還好,但是對於獨居老人來說,無法下樓會意味什麼?尤其在人口老齡化的如今。
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2019年末,中國的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達到1.76億人,佔總人口的12.6%。
近日,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也發布報告《中國發展報告2020:中國人口老齡化的發展趨勢和政策》,報告認為中國老齡化程度正持續加深,老齡化趨勢不可逆轉,並預測,2020年至2035年,中國總人口即將達到峰值並進入長期負增長階段,達到峰值的時間在2030年左右,峰值人口為14.2億人到14.4億人,此後總人口將開始進入負增長時期。
看完這組數據再回過頭看加裝電梯這件事,似乎腦袋裡的眾多疑問點起碼有一塊就能想通了。
但上面筆者也提到了,人們對加裝電梯還是有歧義的。你想一家一個想法,想要把一整棟樓業主的意見協調一致,真的很難。
前天看了一個新聞,標題是《20次協調會後,老小區終於裝上新電梯——上海老舊小區改造見聞》,雖然最終結果是好的,但過程也是艱辛。
多數情況下,人們的爭議點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很多低層住戶表示反對。
這裡存在兩個問題,第一個是房屋價值。
樓梯房和電梯房不同,人們在挑選電梯房時,不管樓層多高,反正有電梯,不用擔心出行是否方便,樓梯房正好相反,所以我們能發現,對於樓梯房,樓層越高價值越低,樓層較低的轉手容易,價格也相對較高。一旦安裝電梯後,這種價值表現就會出現逆轉。低層住戶多少會有些不平衡。
第二個就是之前經常老生常談的內容,低層住戶對電梯零需求。
二樓還好,但是一樓住戶使用電梯的頻率幾乎為零,但是依然要繳納相關加裝或者維護費用,不可避免的會造成一些矛盾。除此之外,電梯如何加裝,是否會出現遮擋採光、製造噪音等問題,這些不確定因素,更讓低層住戶對電梯產生疑慮。
其次,老房子能否禁得起「折騰」?
咱們現在說的老房子都是上了「年紀」的,基本上是指上個世紀的多層磚混樓,大部分超過20年,有的甚至建於80年代,房齡能有三四十年了。雖然之前筆者有論證過老房子和新建樓房的質量對比,可以說是老房子完勝,但不能忽視的是,一些問題確實存在,比如管道老化、電路老舊等。
不少業主表示了對加裝電梯這種「大工程」,「脆弱」的老房子能否禁得起折騰的疑問。
最後就是錢的問題。
「啥事別談錢,談錢就傷感情了」,這句話是真的。加裝電梯不是一次性交易,後續的維護保養是需要業主持續輸出的,真不是一筆小費用,而且上面筆者也提到了,一樓住戶要不要繳納?怎麼個繳納比例?這些「後遺症」都赤裸裸擺在眼前。
關於老樓加裝電梯這個問題,你怎麼看?
最後的最後,筆者還要講下這條新規,近日,北京市發布25項地方標準。其中,首次制定標準20項、修訂標準5項。《住宅設計規範》中規定四層及四層以上新建住宅建築或住戶入口層樓面距室外設計地面的高度超過9米的新建住宅建築,必須設置電梯。
這真是幫「後浪」們未雨綢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