鋰電池P2D模型參數獲取:孔隙率

2021-01-18 鋰想生活
鋰電池P2D模型中,多孔電極活性物質相、電解液相體積分數是模型輸入參數,直接決定電池容量,鋰離子和電子有效傳導特性(點擊閱讀 鋰電池P2D模型基礎:幾何尺寸)。孔隙率是指電極塗層中孔洞所佔體積分數,極片中一般存在多種尺度的孔隙:1)活性物質顆粒之間的微米級孔隙;2)活性物質顆粒內部的孔隙,尺度為納米-亞微米級;3)導電劑和粘結劑混合相內部的納米尺度孔隙。電解液填充在多孔電極的孔隙中,鋰離子在孔隙內通過電解液傳導,傳導特性與孔隙率密切相關。孔隙率越大,相當於電解液相體積分數越高,電解液浸潤就越充分,有效鋰離子電導率也越大。孔隙率可通過塗層的體密度,塗層各組分質量百分比和塗層組分真密度來計算得到,計算式為:ε=1−ρcoat AMAMCACABB)式中, ε為極片塗層孔隙率, ρcoat為塗層體密度, ω為塗層組分質量百分比, ρ為塗層組分真密度。下標AM、CA、B分別表示活性物質、導電劑和粘結劑。 裁切一定面積S的極片樣品,測量其厚度、質量,計算塗層表觀密度(或稱壓實密度):

相對應的,活性材料、導電劑和粘結劑等組分的體積分數同樣可以計算:

孔隙率和活性物質體積分數都是模型需要輸入的參數。常見材料的真密度如以下幾個表所示。

通過SEM、X射線斷層掃描等實驗手段獲取極片的照片,通過照片的處理,計算孔隙率和各組分的體積分數。以Image pro軟體測量孔隙率為例,具體步驟如下:將SEM照片導入Image pro,選取感興趣區域,轉換為灰度照片,調節亮度、對比度等細節;通過顏色和對比度,分割圖像成兩個相,確定紅色區域為孔隙。計算選擇孔隙區域(白色區域)各個計數粒子的面積,所有白色顆粒區域的面積之和除以總面積,即為孔隙率。但是,圖像處理,孔隙和碳膠相(導電劑和粘結劑)無法分辨。另外一種處理方法是圖像處理時將除活性物質之外的區域全部看成孔隙,得到活性物質的孔隙率ε0,在除活性物質外的區域(被看成孔隙率ε0),其實還有一部分是導電劑和粘結劑的體積,此區域碳膠相的孔隙率為εv,則電極孔隙率為εt=ε0*εv,ε0根據圖像分析得到,εv根據質量比和真密度計算。

電極塗層總孔隙率εt

 

活性物質孔隙率ε0:除活性物質之外的區域全部看成孔隙


導電劑和粘結劑的體積區域碳膠相的孔隙率εv


因此,對比以上幾個公式,有:

通過採用外加壓力可克服表面張力帶來的阻力,使液態汞填充到不同大小孔之中,根據壓入束的體積及樣品的表觀體積就可計算樣品的孔隙率。極片在測試之前需真空脫氣和烘烤除水,避免孔隙中的空氣和水分影響測試結果。將極片樣品分切為一定尺寸的細長條,卷繞放置於樣品池,必須保證樣品體積在樣品管有效容積的40-70%,以確保測量精度。集流體不屬於多孔電極,因此在實際分析過程必須扣除,扣除的方法主要有質量法和厚度法。將電極孔隙率輸入模型時,假設孔隙率裡面全部填充電解液,孔隙率看成液相體積分數。而實際電極可能部分孔隙並沒有填充電解液,在鋰離子傳輸和電極反應時,沒有電解液區域不會發揮作用。因此,模型中應該輸入的其實應該是電解液體積分數。這個參數可以裁切極片樣品,做吸液量實驗獲取。

式中,εe電解液體積分數,W為電極吸液量,V電極塗層的表觀總體積(根據厚度計算),ρ為電解液密度。根據以上方法確定孔隙率,以及活性物質體積分數,輸入鋰離子電池電化學P2D模型。

Long-press QR code to transfer me a reward

鋰想生活mikoWoo,分享鋰電技術

As required by Apple's new policy, the Reward feature has been disabled on Weixin for iOS. You can still reward an Official Account by transferring money via QR code.

相關焦點

  • 海綿城市LID設施模型參數敏感性研究
    目前海綿城市低影響開發模型主要採用以SWMM為內核的模型,其LID設施的模型參數通常採用SWMM用戶手冊即美國地區的經驗參數,而我國地幅遼闊、南北差異性較大,更應儘快積累出各地的屬地化LID模型參數進行應用。在確定屬地化LID模型參數之前,需對LID設施參數進行敏感性分析,根據參數的優先級通過實測數據進行率定。
  • 紅外成像技術在線監測鋰離子電池電極「孔隙率」
    有限元分析表明,電極溫度的升高受到電極孔隙率和塗布量(厚度)的雙重影響,通過對電極溫度升高的參數的逆推導,配合實時的電極厚度測量,我們就可以獲得電極孔隙率等參數。根據上述模型計算得到的兩種正極和兩種負極的熱導率、比熱容等參數如下表所示。
  • 膜孔隙率的常用測試方法
    孔隙率一般被定義為多孔膜中,孔隙的體積佔膜的表觀體積的百分數,即:ε= V孔 / V膜外觀。孔隙是流體的輸送通道,這裡的「孔隙」準確的說應該指「通孔孔隙」。通常研究人員希望採用此參數來評價膜的過濾性能、滲透性能和分離能力。
  • 鋰電池的基本參數,鋰電池作用和價值何在?
    鋰電池的基本參數,鋰電池作用和價值何在?近年來,鋰電池領域的應用增長最快,已成為全球鋰的最大消費領域。現在鋰電池已被廣泛應用到筆記本電腦、手機、數位相機、小型電子器材、航天、機電以及軍事通訊等領域。隨著電動汽車技術的不斷成熟,鋰電池也將被廣泛應用到汽車行業。
  • 溫度/電流耦合高功率鈦酸鋰電池模型
    鈦酸鋰電池憑藉著出色的功率性能和優異的循環壽命,在動力鋰離子電池領域得到了一席之地,在一些對快充和低溫性能要求較高的領域得到了應用。等效電路模型是模擬鋰離子在放電過程中電壓和溫度變化的有效工具,但是傳統的等效電路模型在較寬的電流和溫度範圍內,擬合效果並不理想。
  • 鋰電池隔膜行業深度研究分析:技術與設備難度並存
    鋰電池隔膜性能影響電池性能  鋰電池隔膜的十幾個參數有嚴格要求,如孔隙率、透氣率、吸液率、微孔尺寸和孔的分布均勻性、自動關斷保護性能、熱收縮率。隔膜質量影響電池性能及使用。  鋰電池隔膜的壁壘:技術與設備難度並存  隔膜是鋰電材料中技術壁壘最高的一種高附加值材料,成本約佔鋰電池材料的10~14%,毛利率可達到70%。其技術難點在與造孔的工程技術、基體材料以及製造設備。幹法的工藝相對簡單,但孔徑及孔隙率較難控制。溼法的工藝流程複雜,關鍵工藝很多,對設備精細度要求極高。
  • 關於鋰電池極片設計的基礎知識
    鋰電池電極是一種顆粒組成的塗層,均勻的塗敷在金屬集流體上。鋰離子電池極片塗層可看成一種複合材料,如圖1所示,主要由三部分組成:(1)活性物質顆粒;(2)導電劑和黏結劑相互混合的組成相(碳膠相);(3)孔隙,填滿電解液。
  • 粉體材料的孔隙率和密度
    粉體材料的孔隙率和密度 由於粉體粒子表面粗糙,形狀不規則,在堆積時,粒子與粒子間必有空隙,而且有些粒子本身又有裂縫和孔隙,所以粉體的體積包括粉體自身的體積、粉體粒子間的空隙和粒子內的孔隙,故表示方式較多,相應的就有多種粉體孔隙率及密度的表示法
  • 最新運算模型可高效預測電池性能
    美國「優睿科」網站消息稱,美國萊斯大學布朗工程學院的材料科學家Ming Tang和研究生Fan Wang開發出一種更簡單高效的電池性能預測模型,該模型或將助力更優質電池的研發。研究於當地時間9月16日發表於《電池報告物理科學》雜誌。這種新分析模型不需要運用複雜的數值模擬運算指導電池組件的選擇、設計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作用。
  • OLS估計Logit模型參數
    LDM 模型來源於 LPM 和 logit 模型的轉換。首先,LDM 可以轉換為一個 logit 模型,其次,線性概率模型 (LPM) 的參數估計能夠轉換為「第一步轉換後的 Logit 模型」參數的極大似然估計。
  • 航模動力鋰電池規格大全
    航模動力鋰電池主要分兩大類,一種是非直升機模型動力電池,另一種是直升機模型動力電池,這兩種電池都屬於高倍率放電的動力鋰電池。格氏ace作為航模電池行業的知名品牌,憑藉深耕航模領域多年的經驗,研發製造了品類齊全的航模動力鋰電池,下面就來了解一下吧。
  • 最新運算模型可高效預測電池性能,有助於研發更好的電池
    美國「優睿科」網站消息稱,美國萊斯大學布朗工程學院的材料科學家Ming Tang和研究生Fan Wang開發出一種更簡單高效的電池性能預測模型,該模型或將助力更優質電池的研發。研究於當地時間9月16日發表於《電池報告物理科學》雜誌。這種新分析模型不需要運用複雜的數值模擬運算指導電池組件的選擇、設計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作用。
  • 名詞解釋:孔隙率、空隙率
    名詞解釋:孔隙率(porosity),是指多孔介質內的空隙總體積與該多孔介質的總體積的比值
  • 工業CT與孔隙率檢測
    孔隙率檢測是工業CT技術中的一種數據分析方法。顧名思義,「孔隙率」即孔隙所佔的比率。在工業CT檢測中,孔隙率是指材料內部某一剖切面上孔隙的面積佔所在切面的面積比。主要應用於金屬、非金屬鑄件。通過對工件內部孔隙率的檢測來判定工件的質量。
  • 電動汽車鋰電池循環次數和續航參數哪個更重要?
    電動汽車鋰電池循環次數和續航參數哪個更重要?隨著新能源汽車的普及,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的核心部件,動力電池也有著越來越深入地了解。鋰電池作為電動汽車的動力源,一直被視為電動汽車發展的重要標誌性技術,但同時也制約著電動汽車的發展瓶頸。
  • 從結構、材料及工藝等方面解析鋰電池內阻影響因素
    隨著鋰電池的使用,電池性能不斷衰減,主要表現為容量衰減、內阻增加、功率下降等,電池內阻的變化受溫度、放電深度等多種使用條件的影響。因此,結合電池結構設計、原材料性能、製程工藝和使用條件等方面闡述了影響電池內阻的因素。電阻是鋰電池在工作時,電流流過電池內部受到的阻力。通常,鋰電池內阻分為歐姆內阻和極化內阻。歐姆內阻由電極材料、電解液、隔膜電阻及各部分零件的接觸電阻組成。
  • 熱噴塗塗層孔隙率的研究與分析
    利用某些輔加元素可以有效地降低塗層孔隙率。研究發現:在氧化鋁塗層和鐵基塗層中加入稀土元素能有效降低孔隙率。等離子噴塗Al2O3粉末中加入0.8%稀土矽鐵可提高塗層耐腐蝕性及細化晶粒,降低孔隙率及提高結合強度。
  • 鋰離子電池隔膜性能參數與測試方法匯總
    其中,理化特性包括厚度、孔隙率、平均孔徑大小與孔徑分布、透氣性、曲折度、潤溼性、吸液率、化學穩定性8項參數;力學性能主要包括穿刺強度、混合穿刺強度和拉伸強度3項參數;熱性能包括熱閉合溫度、熔融破裂溫度和熱收縮率3項指標;電化學性能包括線性伏掃描測試(LSV)、電化學阻抗譜測試(EIS)、循環性能(CP)、離子電導率和Mac-Mullin值5項參數。2.
  • 聲學所用不同地聲模型反演得到一致的海底反射參數
    海底的聲學特性可以用地聲參數(GA),即聲速、密度、衰減進行表徵。地聲參數難以通過直接測量方式得到,可藉助地聲反演有效獲取,但每次採取不同假設的地聲模型會反演出不同的等效地聲參數,且地聲參數之間的耦合特徵會導致出現多個反演結果。對此,中國科學院水聲環境特性重點實驗室研究員吳金榮課題組提出用模型無關的PQ參數表徵海底反射特性。
  • 機器學習模型評估和超參數調優實踐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詳細探討如何評估機器學習模型結果,以及優化超參數的最佳實踐。模型評估就像學生為考試複習一樣,機器學習模型在準備完成預期任務之前必須經過一個學習和訓練的過程。這種訓練將使它能夠從實際數據中歸納和派生模式,但是我們如何評估我們的模型是否提供了數據的良好表示呢?我們如何驗證模型,並預測它將如何處理以前沒有見過的數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