鋰離子電池是一種高容量長壽命環保電池,具有諸多優點,廣泛應用於儲能、電動汽車、可攜式電子產品等領域。電極極片是鋰離子動力電池的基礎,直接決定電池的電化學性能以及安全性。
鋰電池電極是一種顆粒組成的塗層,均勻的塗敷在金屬集流體上。鋰離子電池極片塗層可看成一種複合材料,如圖1所示,主要由三部分組成:(1)活性物質顆粒;(2)導電劑和黏結劑相互混合的組成相(碳膠相);(3)孔隙,填滿電解液。各相的體積關係表示為:孔隙率 + 活物質體積分數 + 碳膠相體積分數 = 1 (1)
圖1 極片微觀結構示意圖
鋰電池極片的設計是非常重要的,現針對鋰電池極片設計基礎知識進行簡單介紹。
(1)電極材料的理論容量
電極材料理論容量,即假定材料中鋰離子全部參與電化學反應所能夠提供的容量,其值通過下式計算:
其中,法拉第常數(F)代表每摩爾電子所攜帶的電荷,單位C/mol,它是阿伏伽德羅數NA=6.02214 ×1023mol-1與元電荷e=1.602176 × 10-19 C的積,其值為96485.3383±0.0083 C/mol。
例如,LiFePO4摩爾質量157.756 g/mol,其理論容量為:
三元材料NCM(1/1/1)(LiNi1/3Co1/3Mn1/3O2 ) 摩爾質量為96.461 g/mol,其理論容量為278 mAh/g
LiCoO2摩爾質量97.8698 g/mol,如果鋰離子全部脫出,其理論克容量274 mAh/g
石墨負極中,鋰嵌入量最大時,形成鋰碳層間化合物,化學式LiC6,即6個碳原子結合一個Li。6個C摩爾質量為72.066 g/mol,石墨的最大理論容量為:
對於矽負極,由5Si+22Li++22e- ? Li22Si5 可知, 5個矽的摩爾質量為140.430 g/mol,5個矽原子結合22個Li,則矽負極的理論容量為:
這些計算值只是理論的克容量,為保證材料結構可逆,實際鋰離子脫嵌係數小於1,實際的材料的克容量為:
材料實際克容量=鋰離子脫嵌係數 × 理論容量 (3)
(2)電池設計容量與極片面密度
電池設計容量可以通過式(4)計算:
電池設計容量=塗層面密度×活物質比例×活物質克容量×極片塗層面積 (4)
其中,塗層的面密度是一個關鍵的設計參數,壓實密度不變時,塗層面密度增加意味著極片厚度增加,電子傳輸距離增大,電子電阻增加,但是增加程度有限。厚極片中,鋰離子在電解液中的遷移阻抗增加是影響倍率特性的主要原因,考慮到孔隙率和孔隙的曲折連同,離子在孔隙內的遷移距離比極片厚度多出很多倍。
(3)負極-正極容量比N/P
負極容量與正極容量的比值定義為:
N/P要大於1.0,一般1.04~1.20,這主要是處於安全設計,防止負極側鋰離子無接受源而析出,設計時要考慮工序能力,如塗布偏差。但是,N/P過大時,電池不可逆容量損失,導致電池容量偏低,電池能量密度也會降低。
而對於鈦酸鋰負極,採用正極過量設計,電池容量由鈦酸鋰負極的容量確定。正極過量設計有利於提升電池的高溫性能:高溫氣體主要來源於負極,在正極過量設計時,負極電位較低,更易於在鈦酸鋰表面形成SEI膜。
(4)塗層的壓實密度及孔隙率
在生產過程中,電池極片的塗層壓實密度通過式(6)計算,